APP下载

试论对腹针治疗骨关节病中浅刺的认识

2012-04-12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张红林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16期
关键词:神阙腹针骨关节

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张红林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门诊部(100088)袁淑美 马淑芳

腹针理论认为:在腹壁的不同层面分布着不同的经络系统,针刺的深度会影响到不同的经络系统。笔者在腹针的临床和教学体会中认识到,腹针浅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关键。

1 定位取穴要浅刺

腹针理论认为:人在母体内是通过脐带获得营养的,脐是禀受先天的最早形式,因此,神阙具有向四周和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胎儿出生后,脐带作为一个废弃的组织将会在新生儿期干燥脱落,但脐周向全身提供气血的通道及网络并未消失,而是随着营养摄取方式而改变,脐部输布气血的功能降到了一个次等的地位并减弱,在新的环境下部分地溶入了新的气血调节系统,但是,这一固有输布气血关系依然存在[1]。由于腹针认为神阙系统有些形成为结缔组织,甚至形成为一个痕迹,因此,在针刺中要注意其厚度是极薄的这一特征,在调节深浅上,幅度要小,同时,腹针认为神阙调控系统分布于腹壁的浅层,在针刺深浅上,进针要浅。

2 虚证引邪外出要浅刺

中医认为骨关节病是风寒湿邪杂至合而为痹痛。风寒湿邪传变的途径一般是从外入里的,正如《素问•缪刺论》所说:“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治“经”的方法是引邪外出,所以在治疗邪气由外入里导致的痹痛时,原则上是要避免引邪入里。

腹针适应以虚为本的病证。腹针理论认为脏腑、经络、肢体、器官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当脾肾功能降低后,产生气血运行减慢,使之不足以输百脉而达四肢,因而产生骨关节的痹痛。故腹针在治疗骨关节病中,针刺深度应以浅为主,宁浅勿深,以引邪外出。

3 “疗效”说明要浅刺

针灸治病的目标是达到阴阳平衡,而阴阳平衡的标志是患者病痛的消失,也就是取得了好的“疗效”,故“疗效”是检验针灸医生是否将气机调整好的标志。疗效好则说明气机平衡;疗效差则说明气机未平衡,医生还要继续调气直至出现疗效。在应用腹针治疗骨关节病中,当疗效未出现时,在取穴准确的基础上,要通过调节针刺深浅来取得疗效,往往是越浅疗效出现的几率越高,说明在骨关节病中浅刺技术非常重要,也证明了“神龟生物全息影像分布于腹壁浅层”理论的正确性。

总之,在治疗骨关节病的过程中,腹针将进针深度分为天、地、人三部,针刺的深浅,取决于病邪的深浅,病程的长短,脏腑经络的盛衰,即“病有浮沉,刺有浅深”。笔者仅仅是试图探讨腹针在治疗骨关节病中浅刺的理论依据和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故认为“疗效”是判断针刺深浅是否正确的绝对的判断指标。

猜你喜欢

神阙腹针骨关节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腹针结合浮针治疗颈源性耳鸣病案1则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腹针配合神阙灸治疗慢性盆腔炎验案1则
神阙隔姜灸法结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观察
针刺结合神阙拔罐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验案1则
神阙穴特异性科学基础的阐释
MSCTA在骨关节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骨关节结核术后个体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跟骨关节内骨折选择不同类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