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39例临床分析

2012-04-12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644000王宗云黄君陈祖宜陆昌友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16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道胆管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644000)王宗云 黄君 陈祖宜 陆昌友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LC+LCHTD为一种新的治疗胆石症的方法。这是一种有效、安全和微创的治疗手段,它越来越多地被外科医生用于临床。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院运用该方法治疗3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l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9例,其中男性l5例,女性24例。年龄14~72岁;病程3天~10年;所有病例均无胆道手术史。3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及胃肠道症状,其中发热13例,黄疸26例。术前经B超及胆道CT或MRCP明确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胆总管扩张内径>10mm,<20mm,单发结石22例,多发结石(2~4枚)17例;胆囊结石符合LC指征,肝功能A级。

1.2 方法 术前行B超及胆道MRI等检查初步筛选病例。全麻,四孔法,解剖胆囊三角,分离出胆囊管,钛夹夹闭,暂不切断,以作牵引。在胆总管前壁作纵形切口10~12mm,先用尿管插入胆总管,注水冲洗,可冲出小结石。再用胆道镜经剑突下锥孔(D)进镜观察胆总管近、远端管腔,如有结石,则用取石网篮取石。对于胆道炎性水肿重,结石嵌顿,无法取出者,可在水肿消退后再取。最后据胆总管直径大小选择相应T管,腔镜下缝合胆总管,常规T管注水进行压力测试,观察缝合处有无渗漏。温氏孔处常规放置引流管一根。若取石顺利,且术前病人无黄疽或轻微黄疽,胆总管下端通畅,可行胆管一期缝合。温氏孔引流管由右肋下腋前线穿刺孔(B)引出;“T”型管由右肋下锁骨中线穿刺孔(C)引出。T管放置时间为7~8周。糖尿病患者为12周。

2 结果

本组39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80~220min,平均125min。术中出血量(40±10)ml,未出现中转开腹。其中36例术中一次取净结石。术中取出胆总管结石直径4~12mm。尿管冲洗直接冲出结石13例,纤维胆道镜网篮取石26例,其中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取石4例,3例术中取石困难,术后待炎性水肿消退后胆道镜取石成功。39例术中均行胆道镜检查胆道。平均术后住院天数7.5d(4~14)d,术中胆总管一期缝合11例。一期缝合术后并发少量胆汁渗漏2例,T管引流并发胆汁渗漏2例,均经保守治疗5~9天引流停止,B超检查腹腔无积液,拔除引流管。术后7~8周行胆道镜复查或T管造影检查,拔除T管,合并糖尿病患者延迟至12周。所有患者出院后无胆道感染,无胆道残余结石。

3 讨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采取传统手术,切口创伤大,住院时间长,手术风险相对大。采用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后行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当遇到高位胆管结石、结石较大(>2cm)难以取出等情况[2]时,容易造成胆道出血、胆管炎、急性胰腺炎以及胆道穿孔等[3]。鉴于此,LCHTD术式的出现无疑是胆道外科、微创外科的一次飞跃,该方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取石彻底[4]。但对术者腔镜技术水平要求高,行腔镜下胆总管切口缝合、打结,操作技术有一定难度。我们在开展之初,操作不十分熟练,病例选择的要求比较高。对肝内胆管多发结石,胆管高度扩张或扩张不明显,肝功能差的病人仍选择传统开腹手术。

筛选病人基本条件:①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前经B超及胆道CT或MRCP明确诊断,非重症胆管炎。②胆总管结石直径<20mm,数量少,<3枚。③胆管内径>10mm,<20mm。④无上腹部和胆道手术史。⑤胆囊结石符合LC切除指征。⑥肝功能A级,无肝硬化。本组38例全部符合设定标准。胆道镜不仅可以取石还可以检查胆总管和部分肝内胆管的病变。故纤维胆道镜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功能,配合手术治疗胆管结石有重要的临床价值[5]。直视下胆管内取石,降低残石率。

术中暂时不切除胆囊,保留胆囊管,有利于胆总管的显露和切开。胆总管切开时应掌握力度和方向,防止损伤胆总管后壁及门静脉。保证切缘整齐可降低缝合难度,减少术后胆总管狭窄。胆总管切口不宜大,以能取出结石为度,然后在“T”管上下各缝合一针。本组胆总管的切口根据结石的大小控制在12mm以内。胆道镜探查取石时,可将气腹压保持在10mmHg以下,可缩短切口与胆总管切口的距离,使胆道镜操作更方便[6]。用尿管冲洗胆道,冲出管内小结石,简便易施,非常实用。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术中取石困难,可待术后7周炎性水肿消退后结石松动,再以胆道镜取石;本组有3例成功。术中术后常规行纤维胆道镜检查胆道,使治疗更彻底。本组无结石残留。“T”管放置时间7周以上。因腔镜下的胆总管探查对腹腔干扰小,对周围组织损伤小,组织炎症反应轻,导致“T”管周围粘连形成晚。有报道[7]腹腔镜胆道术后55d拔“T”管仍导致胆汁漏。本组无胆汁漏发生。“T”管引流既支撑胆道,预防胆管狭窄,又为术后促进胆管充血水肿、糜烂损伤修复和黄疸减退、肝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8]。“T”管窦道还能成为术后胆道镜取石,胆道镜复查的途径。本组11例一期缝合,需要掌握较高的缝合技巧和严格的手术指征,确认结石已取尽,胆总管壁无明显炎症水肿的病例是可取的。

综上所述,胆道镜腹腔镜的联合应用,对选择性“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可以达到更加安全、有效、微创的目的,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道胆管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二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技巧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12例
胆管支气管瘘1例
肝左外叶切除大口胆肠内引流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