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部湾城市文化发展路径初探
——以钦州市为例

2012-04-12

关键词:钦州市钦州北部湾

许 珍

(钦州学院,广西钦州535000)

北部湾城市文化发展路径初探
——以钦州市为例

许 珍

(钦州学院,广西钦州535000)

进一步开发、开放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开发北部湾,增强文化软实力必然要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如何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使综合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是事关北部湾各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从钦州市的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出发,粗略分析提升北部湾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可能性,并在认清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文化发展路径。

钦州市;城市文化;发展

文化是现代城市发展与竞争的核心要素。一座具有魅力和吸引力的城市,必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高扬着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彰显自身强大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北部湾城市要发展,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一、钦州市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泛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成立,处于发展战略地位的钦州市不仅在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钦州的城市人文建设也驶入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利用钦州市良好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挖掘城市文化潜力促进钦州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在北部湾区域的优势地位,对钦州市而言是势在必行。

(一)钦州市具有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

钦州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深厚,如海洋文化,凭借依山靠海的天然优越地理位置,钦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土海洋文化;如刘冯文化,刘永福和冯子材两位英雄前辈的光辉事迹在国内外均已家喻户晓,成为我们爱国主义教育永恒的素材;再如古陶文化,钦州人创造的坭兴陶具有千年历史,古韵绵长,体现着博大的文化内涵,成为极具收藏价值的优秀艺术品;历史上繁多的名人志士也给钦州留下了无可估量的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如唐中期的进士宁原悌和姜公辅、宋朝时著名的杨友“杨铁枪”和岳飞的三儿子岳霖、明朝时的谢惠和祝国泰、近代刘冯以及孙中山、黄兴、黄明堂等等;还有钦州土地上居住着的汉、壮、苗、京、瑶等多个民族流传下来的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民歌、民谣、戏曲和工艺,都是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繁荣生长沃土,也有利于钦州发展成为极具深刻文化内涵的北部湾都市。

(二)钦州城市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大

钦州市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得到不断加大,为提升钦州城市品位、推动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钦州有刘冯故居、浦北六万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等近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十多个乡镇宣传文化站。各县份建立博物馆、县歌舞团一体化综合楼和大型县城体育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同时,还积极推进电子信息的发展,如灵山县实施了“乡村电子信息馆”工程。钦州市区则建有刘永福广场、市文化艺术中心和占地1300多平方米的大型购书中心——东方书城等,还有正在兴建的总估算为1.8亿元人民币的八大公共场馆,包括:钦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游泳馆、大型体育场。这些文化基础设施建成后将成为钦州市主城区的大型文化科技体育中心,不仅为广大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也是成为了弘扬本土特色文化传统的基地,推助钦州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文化新城。

(三)筹办中的北部湾大学将有利于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

钦州市政府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建设好钦州学院、英华国际职业学院,积极创办北部湾大学”的城市办学理念。北部湾大学是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服务而创建的,其针对性和将来的学科专业设置的目的性很鲜明。建立北部湾大学,优化广西沿海地区高等教育体系合理的层次结构,更好地发挥本区域的地缘和文化教育优势,加强与东盟各国尤其是越南等北部湾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教育交流,推动经贸合作。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壮大城市高校文化建设,优化全区高校人才布局,更有效地促进城市发展目的。城市沿海工业要快速发展,就必须有人才智力支撑,北部湾大学的建立,将为这些临海工业企业输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

二、钦州市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钦州市的城市文化建设工作仍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缺乏清晰的城市形象定位、旅游文化资源开放不足、基层文化设施使用不合理、文化建设队伍不强、专业人才匮乏等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一)城市形象定位模糊

鲜明的形象不仅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城市的政治、经济面貌,还能成为城市的文化标签,散发着与其他城市截然不同的魅力特征。因此,城市形象所凝聚的是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具有个性特色的文化内涵,必须结合本城市的经济实力、人文特征、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发展趋势等诸多方面来考虑如何概括城市形象。从整体看,钦州在国内区内占据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拥有优厚的历史传统和自然风貌,然而多年来还没有明确的城市形象定位,在国内国际上的形象不够鲜明,如何定位城市有待商榷。曾经有学者提出钦州是“海豚之乡,英雄故里”,也有学者把钦州称为“南方港都,英雄城市”,但均未得出最终的定论,未能形成彰显钦州特色文化内涵的主题形象。

(二)旅游资源缺少文化内涵的发掘和整合

发掘和整合旅游文化是凝聚城市文化内涵的主要因素之一。钦州拥有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完全有可能也有必要打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民族的、多样性的旅游文化主题,进一步凝聚城市文化内涵。钦州的旅游景区特色与文化缺乏,主要是观光型,尤其缺乏参与性的文化旅游项目。目前,在刘永福和冯子材的故居、三娘湾、八寨沟、灵山六峰山风景区、大芦村古宅、七十二泾风景各处景区中,多数景区均属于看完就走的单纯观光游览。尤其在各景区分散管理各自为政的情况下,难于整合出完整、系统、协调的旅游文化内涵,钦州特有的风土人情远远没有体现。

(三)文化基础设施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近年来,钦州市加大了硬件设施建设,建造了一批符合现代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大型文化基础设施,增加了群众日常娱乐活动的社区场所和设施。但是,调查数据表明,这些文化基础设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目前大多市民仍然把活动集中在影剧院、公园广场、棋牌室这些场所,只有少部分人进入书城、体育馆等文化层次较高的文化场所,而这少部分人则集中于比如教师、学生、企事业单位职工等这类特定人群。更为尴尬的是,钦州图书馆多年来处于关闭的状态,不仅直接导致了广大市民不能预览馆中的图书,而且也间接阻碍了社会上学习氛围的营造。

(四)文化产业发展遭遇瓶颈

钦州市文化产业仍处于欠发达状态,文化产业在规模上、布局上都还远远没有到位,人才和资金的欠缺更是成为制约发展的软肋,需要引进和培养具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和知名品牌带动本地文化产业,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从深层次上看,钦州市文化产业瓶颈不仅仅表现在外部条件的制约上,更是体现在广大市民对本市文化产业的自卑态度上,由于自卑,更显得畏缩不前,不敢去深入挖掘、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产业,这是钦州发展文化产业尤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钦州市城市文化发展的路径思考

(一)加强钦州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城市越发展,文化建设越重要,城市文化建设已经越来越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钦州城市文化建设是包括高校校园文化在内的其他各项文化建设的基础,良性的城市文化建设为钦州高校校园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资源,滋养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繁荣生长是钦州城市文化建设不断进步发展的具体表现。

钦州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长期的发展孕育沉淀着钦州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当前,钦州城市文化氛围气息浓厚,历史遗产文化、红色革命文化、蓝色海洋文化、黄色坭兴陶文化和绿色滨海新城文化等已经形成鲜明的主题,呈现勃勃生机。钦州市地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心位置,南临北部湾、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集沿海沿江优势于一体,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城市和桥头堡。在地理、环境、资源各种优势带动下,钦州本着“立足本土文化、提高城市品位”的方针,进行城市文化建设。钦州人的精神风貌已经深深反映在钦州城市文化之中:传承红色革命文化,是钦州人富含自强不息、全民创业意识的体现;坭兴陶文化,是钦州尊重历史、开拓创新、锐意发展意识的体现;海洋文化,是钦州快速加入经济全球化中的大文化合作意识的体现。近年来,钦州市以“发展大文化,建设北部湾历史文化名城”为发展主题,深入挖掘区域文化内涵、大力整合区域文化资源、集中打造区域文化品牌,在既秉承钦州的历史文化,整合钦州民俗文化、旅游文化、年例文化、饮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着力营造现代城市人文气息,建设北部湾历史文化名城。在浓厚的城市文化氛围下,钦州高校校园文化必将进入繁荣发达的大好局面。

(二)建立钦州市产学研究相结合体制,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功能

钦州面临着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的大好机遇,在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客观需求形势下,高校必须勇于担负起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服务社会的责任,成为城市文化的推助器。钦州高校服务社会的现实途径,表现在自身文化资源充分融入企业的市场竞争,运用自身的人力、智力,努力成为城市文化资源的集散地,最大程度实现高校文化资源的社会转化率和社会贡献率,为钦州城市发展做贡献。

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表明:高校不仅要发挥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还要与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融为一体,形成城市与大学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高校是理论创新的主要阵地,理应尽可能地使理论成果转化为生产实践。实现转化的途径就是走进社会、走进企业,建立高校产、学、研一体开发基地。此举一方面有利于城市和企业长足发展,一方面有利于高校增强自身科研能力。在当前的“临海工业”、“石油化工”、“海洋经济”、“东盟研究”、“北部湾发展”现实课题考验下,钦州应尽快制定出更高效更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鼓励高校依托市场与企业展开全面合作,建立高校、企业联合体,着力打造钦州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企业,使城市更富于创新、自主。

(三)不断创新文化建设发展道路

目前由于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钦州市已有的文化资源未能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对城市的文化与形象的熏陶有限,在提升城市形象、凝聚城市精神方面的作用还有待提升;一方面,要着力打造相应的文化基地。高校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钦州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大量吸纳了各种知识、信息、人才,通过保持良好的信息交流机能,以实现钦州的生机与活力。如钦州市的两个代表高校——钦州学院和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政府应该加大对这类教育部门加大投入,以满足城市自身对知识、信息、人才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人才。通过人才资源互补和共享,钦州才有可能较快提高本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促进城市文化事业的发展。目前钦州市人才流向不容乐观,更需要制定出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积极对外引进精英,减少本市的骨干人才外流。再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环境。基于钦州文化建设基础比较薄弱,有必要通过学术探讨、丰富文化生活、和谐人际关系、改善生活方式和优化城市环境,形成广大市民认可的共同价值取向。尤其需要在传承优良传统、借鉴其他城市文化建设经验的同时,继续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凝练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城市文化。

[1]徐桂菊,王丽梅.城市文化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J].山东经济,2008(5).

[2]张士伦.钦州市旅游文化建设理性思考[J].价值工程,2010(23).

[3]周园,邱良.漫谈城市形象定位及文化内涵的构筑[J].作家,2010(12).

[4]张士伦.钦州市旅游文化建设理性思考[J].价值工程,2010(23).

G05

A

1004-941(2012)03-0034-03

2012-05-20

许珍(1971-),女,广西合浦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文化建设。

责任编辑:谢娅萍

猜你喜欢

钦州市钦州北部湾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奖证书
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加强钦州水上消防建设的思考
例谈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的区别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钦州坭兴陶艺造型设计初探
“钦州大蚝”豪气崛起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北部湾的风
钦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钦州市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