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聚焦
2012-04-12
山西省:大同市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地处东经112°34′~114°33′和北纬39°03′~40°44′之间。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凉城县毗邻,西、南与山西省朔州市、忻州市相连,东与河北省阳原、涞源、蔚县相接,东距北京380公里,南离太原市352公里,实为首都之屏障、全晋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大同市总面积为14176平方千米,占山西省总面积的9.1%。2011年总人口达331万,人口密度为226人/平方千米。
大同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大同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是兵家必争之地。大同是民族融合的大平台,在促进中华民族大融合上功绩卓著;是都城建设的里程碑,北魏平城的城市建设独具特色;是改革创新的大舞台,北魏平城时代的重大政治、文化改革,影响深远,荫及盛唐;是佛教中国化的先行者,佛教的政治化、本土化是从平城时代开始的;是古都艺术的新模式,无论是北魏时代的云冈石窟,还是辽金时代的华严寺、善化寺等,均堪称旷世精品,开创了大同模式。悠久的历史为大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正因为如此,大同能够以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驰名中外,享有“佛国龙城”之美誉。大同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4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 (云冈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市、县文物保护单位300余处。这些文物保护单位中有古建筑188处,古墓葬38处,古遗址66处,石窟寺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3处 (其中革命文物18处),石刻及其他22处。大同市共有馆藏文物9.7万余件,许多文物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大同地域辽阔,可耕种土地面积多,人均耕地面积3亩以上,具有宜林、宜农的多种类型的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优势。可发展食草为主的畜禽食品和无公害的绿色食品,猪、牛、羊、兔肉食品已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上升。由于地理、气候、季节的差异,大同地区生产的西红柿、茄子、辣椒、土豆等绿色食品,以其品质高、价格低、易保鲜、运输成本小、比较成本大大低于我国别的产区而批量进入京津唐市场。大同地区的气候,适宜荞麦、莜麦、绿豆、小米、玉米等名、特、优杂粮生长,味道鲜、脂肪低、蛋白质高的杂粮食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可大面积在大同地区种植的沙棘、仁用杏等经济林,其果实也是价值很高的药膳食品。
大同煤炭储量丰富,素有“中国煤都”之称。大同市境内现有含煤面积632平方千米,累计探明储量376亿吨。大同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早在“一五”时期,大同就被国家列为重点建设城市,相继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机车厂——大同机车工厂;我国最大的军用动力机械厂——山西柴油机厂;当时国内最大的水泥厂——大同水泥厂;最大的合成橡胶厂——山西化工厂。经过60年的建设发展,大同已初步形成以煤炭、电力为支柱产业,冶金、机械、建材、化工、轻纺、制药、食品等工业门类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大同是晋北地区的心脏,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离首都最近、离出海口最近的一块“风水宝地”。按铁路里程东望北京368公里,西眺呼和浩特285公里,南下太原355公里,北上中蒙边界二连浩特460公里,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大同已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相互配套的立体交通体系。京包、大秦、北同蒲等三大复线电气化铁路以及京原铁路、大准铁路和40余条支线、专用线在大同境内纵横交错,沟通华北、西北和三晋腹地。大同境内目前已建成有京大 (北京—大同)、大运 (大同—运城)、大呼 (大同—呼和浩特)、得大 (得胜堡—大同)、灵山 (灵丘—山阴)、环城等高速公路,大浑 (大同—浑源)、天大 (天镇—大同)、广浑 (广灵—浑源)等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大同倍加造机场位于大同市御东区倍加造镇西北,距大同市中心15.2公里,占地2159亩,等级为3C,可降波音737等中型以下客机。
当前大同市正处于从煤炭、原材料资源型工业城市逐步转型的时期,以“转型发展、绿色崛起”作为总体战略部署,围绕“文化名城、旅游名都、生态名邑、经济强市”的发展目标,按照“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传承文脉、创造特色;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发展思路,抢抓机遇,寻求突破,把握主动,着力推进大同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北京:筹建“北京老龄网”养老院床位信息实时发布
针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北京市民政局正筹建“北京老龄网”,将实时发布北京全市养老院床位的使用状态、入住要求及相应的养护服务信息,指导老人合理入住养老机构。
据北京市民政局统计,目前,北京市已有养老床位8.2万张,需求为12-15万张,供需缺口大;但8.2万张实有床位中,有老人入住的床位仅4万余张。为盘活空置的养老机构资源,满足更多失能、半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需求,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老龄办也正在开展系列养老问题调研,内容涉及养老机构社会化,乡镇敬老院转型等等。
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联合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筹建“北京老龄网”。该网站有望明年建成完善,将动态发布全市401家养老机构的名称、地址、床位数、空床数、能否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等信息,引导市民合理为老人选择适宜的养老机构。
此外,不少志愿者和机构希望向养老机构提供服务,却不知道对方需要什么。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老龄网”建成后,计划首先完成的工作是为北京全市敬老爱老志愿服务项目提供动态发布平台,任何社会组织或志愿者组织,都可以主动发布自己的“敬老”心愿和服务计划,并留下联络方式。同时,北京老龄委将收集社区空巢、独居老人以及养老院老人对志愿服务的需求信息。
天津:滨海新区科技“小巨人”突破500家
从天津滨海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截至目前,滨海新区科技“小巨人”企业突破500家、达到501家,其中今年以来新增235家。科技“小巨人”企业今年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3000亿元,占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收入75%以上,其中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136家,科技“小巨人”企业不仅成为滨海新区建设自主创新领航区的重要支撑力量,而且成为滨海新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小巨人”。
滨海新区绝大部分科技“小巨人”企业都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收入平均增长率在25%以上,形成了一批以曙光计算机、膜天膜、赛象科技、天汽模、国芯科技、赛诺医疗、天地伟业、松正电子、神舟通用、中星电子等为代表的创新领军企业集群。
3年来,滨海新区积极加大对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共组织实施3批自主创新重大项目和科技“小巨人”计划项目、立项支持企业400余家,帮助154家企业获得天津市科委周转资金项目支持,帮助333家企业获得国家和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 (资)金项目支持。积极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一对一”辅导企业建设完善研发机构并发展成为国家级、市级研发平台,目前滨海新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221家。辅导重点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年来共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0余家、新认定新区高新技术企业552家。
除加强对已有企业服务外,滨海新区高度重视面向国内外聚集创新资源、吸引科技“小巨人”企业落户。3年来滨海新区共面向北京、深圳、苏州等地区组织科技招商推介活动30余次,组织举办创业与孵化国际论坛、华人华侨科技创新恳谈会等活动,坚持团组招商、蛛网招商、产业链招商,吸引聚集了一大批以展讯通信、华大基因、京东商城、58同城和奇虎360等为代表的优秀科技企业。
河北:工伤保险将实现省级统筹
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为继续完善政策扩大社保覆盖面,今年下半年河北省将研究制定降低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保缴费门槛的办法,做好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各项准备工作,完善配套办法,确保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
据介绍,今年以来,河北省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为契机,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政策,规范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社会保险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为继续完善政策扩大社保覆盖面,今年下半年河北省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政策,确保各试点县 (市、区)在10月底完成养老保险费收缴工作,年底前总体参保率达到90%以上。还将出台解决 《社会保险法》实施前用人单位欠费、中断缴费和应保未保情况的补费政策,努力把更多的群体纳入统筹范围;研究制定降低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保缴费门槛的办法,增强制度吸引力。同时,做好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各项准备工作,完善配套办法,确保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落实事业单位老工伤纳入工作,做好事业单位参保前工伤人员的制度和政策衔接,确保事业单位所有符合条件的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统筹。
山东:居家养老服务为老人打造15分钟生活圈
山东省是我国老年人口第一大省,目前山东省老年人口已达1300多万。根据统计,山东省已婚老年人口中,不与子女一起生活的已达70.4%,老年人中选择居家养老的占89.8%,对居家养老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
适应这种需求,山东省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据了解,目前山东省范围内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已经初步“成型”。山东省启动了旨在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银铃助老”、“银龄彩霞”工程,安排专项资金资助了一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济南、青岛、淄博、东营、济宁5市和43个县 (市、区)出台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政策,为城镇“三无”老人、孤老优抚对象和贫困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累计投入资金5100万元,10.2万名困难老年人受益。
各地以社区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机构等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整合多种社会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形式的服务,各地共建成城镇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站等养老服务机构649家,床位1.4万张,为社区老年人打造了15分钟生活圈。此外,山东省多市已经建立起老年人日常服务和紧急救助的互动信息平台,免费为困难老年人安装了类似“一键通”的呼叫系统,8.6万名困难老人享受到了信息化养老服务。
辽宁大连:半导体照明产业“闪亮”国内外
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将半导体照明作为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发展绿色经济的重点领域优先发展,2004年4月被科技部批准为首批“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2009年成为科技部“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
为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大连市设立了重大专项,半导体照明研发中心和检测服务平台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同时,半导体照明产学研联盟的成立让半导体产业有了更有力的技术支撑。大连市还积极推进半导体照明产业核心区的建设,注意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将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创新资源进行整合,产生了集聚效应。
目前,从衬底原材料生产、外延片制造、芯片生产、器件封装到高端应用,大连市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整个产业链处于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相适应、上中下游产业链条互相衔接的良好发展态势。
经过几年的重点扶植,大连路明、长城光电、三维传热等一批骨干企业脱颖而出,目前这些企业的集群化发展都初具规模。在产业上游,大连光明化工设计研究院的高纯氨、MO源等成熟技术占据了国内领先水平;美明外延片已达到年产外延片30万片、芯片60亿支的生产能力。在产业中游,台湾晶元、德豪润达等企业纷纷在大连市建立芯片生产基地。在产业下游,佳峰电子已成功研发出全自动装片机,填补了国内空白;长城光电“世纪长城”显示屏则中标奥运会与世博会;三维传热开发的大功率LED路灯也成功打入北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