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商务信函中的语气隐喻探析

2012-04-12陈曦蓉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
关键词:写信人收信人信函

陈曦蓉

(闽江学院 外语系,福建 福州 350108)

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哲学思想之一,语法隐喻理论创建的标志是“AnIntroductionto FunctionalGrammar”(Halliday,1985)一书的出版。在该书中,Halliday通过类比词汇隐喻而提出语法隐喻概念。他认为隐喻作为“意义表达的变体”,在修辞转换中包含着显著的语法成分。语法隐喻在本质上是“语法形式变体,尽管常常也包含着词汇变体 ”[1]342。 后来 Halliday 和Matthiessen指出,Lakoff和Johnson的认知隐喻理论虽然也提到了语法范畴在隐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但主要还是局限于对词汇隐喻的论述[2]。Thompson认为语法隐喻作为一种扩展语言意义潜势的主要资源,使重新设定措词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成为可能[3]220。由于语法的相对固定性,语法隐喻这一概念的引入使得隐喻这种修辞方式固化为组织语言的一种认知机制并成为语言运用的必然产物。随着国内外隐喻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语法隐喻也逐渐应用于以科技语篇与新闻语篇为主的语篇结构中。鉴于目前很少有涉及商务信函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现象,本文试弥补这方面应用研究的不足,并探讨语气隐喻在实现商务信函交际目的中的作用。

一、语气隐喻理论

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构成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三大纯理功能,鉴于概念功能与人际功能的实现与语法系统的关系较为密切,Halliday(1985)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ideational metaphor)和人际语法隐喻(interpersonal metaphor)。由于人际功能是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来体现的,人际语法隐喻又进一步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

所谓的语气比喻,指的是被选用的语气不是表达它通常表达的意义,而是表达另一种意义[4]。这是由于语气选择与言语功能之间的不一致而产生的。它体现的是言语功能的变异,是言语功能扩展的机制。Thompson认为,语气隐喻是用一种语言形式去表达一种并不是最“合乎自然”的言语功能,其中的“合乎自然”(natural)就是Halliday所谓的一致式(congruent form)[3]231。

Halliday认为,在交际过程中,言语角色最基本的任务只有给予(giving)和求取(demanding)两个[1]68。交际中的交流物包括物品和服务或信息。交际角色和交流物这两个变项组成了四种主要的言语功能:提供、命令、陈述和提问。每种言语功能都是由语气系统来体现的。通常情况下,给予信息、物品与服务通常语法化为陈述语气,索求信息、物品与服务语法化为疑问语气,命令语法化为祈使语气,但提供可由不同的语气实现。这种体现言语功能的典型的形式即为言语功能的一致式。然而,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因情景语境因素或文化语境因素的需要,讲话者常常会采取“非一致”的语法形式来实现这些言语功能,从而导致语义层面与词汇语法层面之间的关系不一致,并产生一种语法域向另一种语法域转移,即一个语气域向另一个语气域转移的现象。例如,我们除了用祈使语气表达命令以外,还可以用陈述语气和疑问语气表达命令:

例1 Please give me an early reply.(祈使语气)

例2 I' d like you to give me an early reply.(陈述语气)

例3 Would you please give me an early reply?(疑问语气)

在以上例句中,例1最直接地表达了命令,为无标记的一致式语气形式,例2和例3分别用陈述语气和疑问语气表达了命令,是对祈使语气的转义表达,即为非一致式(incongruent form)或隐喻式(metaphoric form)。由此可见,一种言语功能可以由不同的语气来实现,而一种语气也可以体现不同的言语功能,这就是语气隐喻[5]。语气隐喻体现的效果是两种言语功能的结合,因此它在语义层面上扩展了言语功能的表现形式。英语中表达语气的词汇语法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态句式和语调,载有很重的语义,这就使得英语语气系统可以产生出各种各样的隐喻表达方式[1]365,这种现象在商务信函中尤为如此。

二、英语商务信函中的语气隐喻及其语用功能

英语商务信函是商务交流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日常商务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要功能或目的包括传递商务信息,影响收信人的态度和行为并保持良好的业务关系等[6]。Thompson认为,人际功能主要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互相交流,用语言来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等[3]30。毋庸置疑,商务信函中的人际功能对于保证其交际目的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功能语言学认为,人际功能是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来实现的,而作为人际隐喻的一种,语气隐喻可以在英语商务信函中通过建立和协商人际关系以帮助写信人达到其交际目的。

1.礼貌性

根据Halliday的言语功能理论,英语商务信函主要涉及给予信息和提供服务功能,有时也会涉及索求信息以及命令功能。实现这几种言语功能“一致的”语法形式分别是传统语法中的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然而,在实际的言语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双方的关系(包括地位、权势等),写信人常选用“非一致的”形式来完成上述功能,这一点在实现命令功能时尤为明显。从Brown与Levinson的观点来看,带有命令功能的商务信函在本质上对收信人具有强制性,是属于威胁收信人面子的行为,因此写信人必须借助负面礼貌策略以挽救收信人的负面面子。Christopher S.Butler认为:社会距离越大,任务越重大,权力差异越小,就越有必要进行面子补偿[7]。由于信函涉及的交际双方为地位平等的贸易伙伴,因此写信人如果希望对方采取某种行动,一般都不使用祈使句型,而用陈述句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至于对方是否采取这种行为则由其定夺。如:

例 4 Your early reply would be greatly appreciated.

例5 We should be obliged if you would send us your shipping instructions immediately.

在例4与例5中,写信人要表达的言语功能是“请你早日作出回复”及“请立即发出装运指示”,但考虑到交际双方的平等地位,写信人没有使用生硬的祈使语气,而是迂回地采用礼貌的陈述语气,即写信人通过承认蒙受恩惠以抵消收信人面子受到侵害的损失,以此来打动收信人让他作出选择。由此可见,作为语气域间的转换复合体,语气隐喻可以减缓商务交际中收信人不合意的程度,是写信人常用的补偿性表达手段之一,具有礼貌的作用,有助于保持商务交际中友好的人际关系。

在英语商务信函中有一些已经语法化了的约定俗成的礼貌表达方式,如:We shall/should be grateful/obliged/pleased/glad if you will…,We will appreciate it if you …,We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等等,它们一般是由陈述语气隐喻地体现求取物品与服务的命令。由于融合了两种表达意义的方式,意义的语气隐喻表达与其一致式表达是不可能相同的。命令经由陈述语气隐喻地表达不仅得到了缓和,显得比较礼貌,同时也带有给予信息的陈述功能,适用于求取对写信人或对双方都有益的物品与服务。如:

例6 We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would arrange for your representatives to inspect the consignment and report to you.

这里人际隐喻是人际象似性原则的一种表现:隐喻变体拉大了意义和表达之间的符号距离,这种拉大的符号距离促成了说话者和受话者之间心理距离的增大,并且常作为一种表达方式的扩展直接在词汇语法上显示出来[8]631。在例6中写信人通过使用一个由两个小句(We would appreciate it与if you would arrange for…)组成的复合体委婉地向收信人求取了服务——请你方安排代表去验货并出具报告。这种措词与表达句式远 比 一 致 式 表 达 “Please arrange for your representatives to inspect the consignment and report to you”要复杂,但正是这种委婉、含蓄的隐喻表达传达了一种礼貌与客气,使得写信人在传递商务信息的同时表达了继续与对方保持友好关系的意愿。

2.商讨性

语气隐喻扩展了言语功能系统,而言语功能系统的扩展增加了交际者在对话中用以商讨的意义潜势[8]631。换言之,语气隐喻为听话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在商务信函中,写信人通过疑问形式这一隐喻式来表达请求功能,原因在于它具有商讨性,给了收信人更多的选择空间,从而显得更为礼貌。如:

例7 Among the clauses specified in the L/C,we found that payment is to be made at 45 days whereas we want it to be made at sight,which was agreed upon by you and expressly mentioned in S/C 4321.So would you please amend it as stated?

例7中最后一句写信人虽然选择了疑问语气,但实现的并非是纯粹的询问功能,而是礼貌的请求功能,表达了“请按上述修改信用证有关条款”之意,是属于语气隐喻的一种。写信人选用疑问句的形式并结合使用意态词would进一步扩大命题的开放性或商讨性,不仅非常委婉地表达了征求对方的意见,而且给收信人是否顺从于写信人的意志留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事实上,该隐喻式所表达的语义特征是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的结合,同时体现了疑问句的商讨性和祈使句的命令功能。

在英语商务信函中,不仅在写信人向对方提要求时常用语气隐喻,而且在向对方提议时也会借助隐喻式表达法。如:

例8 May we suggest that we do business on the basis of payment by L/C first and leave the matter to be discussed at a later date?

例8中写信人虽然选择了疑问语气但实现的主要是求取服务的功能,也是一种语气隐喻。其一致式表达应为“Let us do business on the basis of payment by L/C first and leave the matter to be discussed at a later date.”这里写信人结合使用了低值情态词(may)和 (we suggest)情态隐喻两种形式,委婉地表达了祈使功能——“请先按信用证付款方式交易日后再探讨此事”,大大增加了话语的对话性也给收信人留下更多的商讨空间。由此可见,通过扩展措词和采用相对复杂的语法结构,语气隐喻可以很好地起到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

3.语篇连贯性

由于语气隐喻具有商讨性,是对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交际进行商讨性的组织,所以它还具有衔接语篇形成连贯的功能。通过对人类经验的重塑或重新语法化,“语气隐喻用以调整语气功能,使其适合特定的交流”[9]。如:

例 9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has happened recently in the world business?Or what makes large corporations a big success?And how to maintain and enlarge your market share?

Get all these information and expertise with a special introductory subscription toWorld BusinessReview…

以上是一封销售函的开头部分,其目的是希望读者订阅《世界经济评论》。那么其一致式表达应该是使用陈述语气来给予信息,但这里写信人连续使用三个疑问句显然不是在求取信息,而是给予信息,属于语气类型转移。作者以修辞性问句这种偏离常规的隐喻手段介绍了该杂志的主要内容,使语篇的主题前景化,达到了统筹全篇、前后连贯的效果。从衔接的角度讲,三个疑问句形成排比模式,同时与下文形成问答形式,形成意义结构上的衔接模式,具有连贯的效应。又如:

例10 We invite you to send us details and prices of your products,and we shall gladly study the sales possibilities in our market.

We shall always be happy to hear from you and will carefully consider any proposals likely to lead to business between us.

在例10的建交函中,写信人旨在得到收信人公司的产品信息及报价并与之建立业务往来关系。那么其一致式的语气体现应该是祈使语气,但写信人在第二段开头使用了一个陈述句并非给予信息,而是在求取服务,涉及言语角色的变更,属于语气隐喻。以陈述句行使本应由祈使句体现的命令功能,缓和了命令语气,显得比较委婉、礼貌。从衔接的角度来讲,代词we做主语得以前后照应,后三个“We shall/will”句式形成排比模式,既诚恳地表达了写信人与对方建立贸易关系的意愿,又使得整个语篇具有连贯性。

语气隐喻作为言语功能的复合体,反映了语气选择与言语功能之间非一致的关系。英语商务信函中丰富的语气隐喻表达方式使陈述语气的给予信息功能、疑问语气的协商功能以及祈使语气的命令功能得到了相互融合,在语篇中起到了礼貌性、商讨性以及语篇衔接的语用功能,反映了写信人与收信人之间的社会距离以及写信人的态度、社会角色及其对话语环境的判断。可见,写信人在商务信函中使用语气隐喻不仅能创造出特殊的人际与语篇效果,也有助于达到信函的交际目的。

[1] 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2nd Edition.London:Edward Arnold,1994.

[2] Halliday M A K,Matthiessen C.Construing Experience Through Meaning: A Language-based Approach to Cognition[M ].London:Cassel,1999:273.

[3] Thompson Geoff.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2nd Edition.London:Hodder Arnold,2004.

[4] 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39.

[5] 范文芳.英语语气隐喻[J].外国语,2000(4):29-34.

[6] 胡英坤,车丽娟.商务英语写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2.

[7] Butler,Christopher S.Politeness and the Semantics of Modalised Directives in English[M]∥James D.Benson,Michael J,etc.Linguistics in a Systemic Perspective.Amsterdam &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1988:119-153.

[8] 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3nd Edition.London:Hodder Arnold,2004.

[9] Martin J R.English Text:System and Structure[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2:412.

猜你喜欢

写信人收信人信函
我们都是收信人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教体系统深化“回信精神”学习宣传活动掠影
重阅郭伟兄20年前书信有感
感谢比你想的更温暖
短思
霜 降
霜 降
一封“署名毛泽东的英文信函”
聪明的儿子
书信的命运
1935年3月24日王守竞致狄拉克的信函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