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举措研究
2012-04-12肖丽娜
肖丽娜
(昌黎县环境保护局,河北秦皇岛 066600)
昌黎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举措研究
肖丽娜
(昌黎县环境保护局,河北秦皇岛 066600)
“十一五”以来,昌黎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生态和经济发展规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环境综合整治、污染减排、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住“保障”、“减排”、“治理”、“执法”4个关口,使主要污染物得以控制,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得以遏制,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昌黎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逐年增加,2011年达到351 d,城市大气质量达标率100%;地表水出境断面水质一直好于入境断面,境内河流水质逐年好转。
昌黎县环境质量;环境监管;环境执法;减排;治理;执法
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始终是不可失衡的天平两端,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昙花一现的繁荣。昌黎县委、县政府清醒认识到,要想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和环境制约,实现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环境的承载能力,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
1 把住“保障”关口,全力构建生态环境监管体系
1.1 抓紧环境保护能力建设不放松
1.1.1 强化环境硬件建设
近几年投资200余万元,用于环境硬件建设,主要购置监测、监察仪器,取证设备和执法车辆。现有仪器设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红外测油仪、离子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噪声监测仪、溶解氧快速仪、大气自动监测系统等。
1.1.2 强化环境软件建设
环境监测软件系统建设初见成效,建成了“环境空气自动站数据管理系统”、“绿色GDP常规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环境监测行政管理系统”等软件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的统一采集、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统一上报,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1.2 狠抓队伍建设不懈怠
增强队伍全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环保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加强环保科技人才和队伍支撑,提高人员素质,2009年通过公开招考,昌黎县委、县政府给昌黎环保局增编12人,新进环保专业本科生12名,充实了新鲜血液,增加了后备力量,全局在职人员50名,大专以上学历占85%。2009年,昌黎环保局提拔了4名学历高、学环保、业务强、群众公信力高的副科级干部,为环保工作增强了骨干力量,树立了良好的用人导向。
1.3 完善环境执法体系不松懈
划定重点治理区域,在乡镇成立环保所。2012年5月30日,昌黎县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并出台了《昌黎县2012-2014年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确定龙家店镇、安山镇、朱各庄镇、靖安镇为重点综合治理区域。昌黎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各重点乡镇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总指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负责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技术支持,并从相关部门、乡镇抽调工作人员,集中办公,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同时,在4个重点乡镇成立环保所,环保所编制3~4人。
1.4 强化质量管理和标准化体系建设
2010年7.,昌黎环境监测站通过河北省技术监督局评审组的计量认证扩项复审。2010年12月,通过省环保厅三级站达标验收。2008年昌黎环境监察大队通过了国家二级标准化建设验收,2011年通过了复检。昌黎县环境监测站是秦皇岛4县3区唯一通过二级标准化验收的县级单位。
1.5 强化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配备了重型防护服、先进的快速监测仪器,加强了应急能力建设和相关培训,提高了应对突发污染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监测分析能力,使环保工作真正在抵御和化解环保风险上做到未雨绸缪,有的放矢。
2 把住“减排”关口,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近年来,昌黎县作为河北省“双三十”节能减排重点县,以污染物减排为抓手,以点带面,加大综合治理力度,累计投入3.72亿元,申报了28个项目,获得3 972万元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建设了75项减排工程,累计完成削减化学需氧量3 759.85 t、二氧化硫3 445 t、氨氮91 t、氮氧化物514 t,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对于改善昌黎县环境空气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把住“治理”关口,全力做好近岸海域综合整治
3.1 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近年来,先后关停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5家,关停落后生产工艺1条及落后设备18台套,取缔了城区58台燃煤锅炉,建设了2座大型供热站。结合产业结构升级,淘汰了小钢铁、小水泥、小化工、小造纸等落后产能共计12个,累计取缔、关停违法涉污小企业63家。对废气污染排放企业实施全面整改,加大建筑扬尘污染控制。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昌黎县涉及退城进郊的重点企业共有5家,除碣石源水泥厂和天成化工昌黎分公司正在进行中外,河源铸造厂、农机修造厂2家企业已经完成搬迁并投入生产,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昌黎县申请国家专项资金440多万元为黄金海岸60多家宾、疗、招单位免费安装了油烟净化和清洁能源设备。
3.2 实施水环境治理工程
2008年以来,共治理污染企业70余家。2008年,投资298万元,实施贾河除臭工程;投资1.29亿元,建成日处理能力4万t的昌黎县污水处理厂;开展了“七河治理”综合整治工作,对15家酿酒企业环保设施进行升级改造。2009年投资2 583万元,对重点企业和47家粉丝加工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改造。2010年投资6 518万元建设了日处理能力7万t的安龙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工程。2012年投资586万元,对鹏远淀粉有限公司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提标改造。近年来,昌黎县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污水处理工程,对于县域大气环境和水环境质量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3 实施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贾河、饮马河是昌黎县两条主要河流。近十几年来,由于严重污染,已成为百姓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也是县委、县政府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目前,还清这两条河流是昌黎县环保重点工作目标。2012年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安全稳定、海水干净、服务上乘”的总体要求,确保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收到实效,昌黎县开展了3个综合整治项目、4个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和3条入海河流整治工作。对饮马河、贾河和碱河及县内重点沟渠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进行了河道清淤、垃圾处理和美化绿化工作。
3.4 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2008年以来,昌黎县通过建立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加大了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文化的“六化”工作力度,营造了干净、整洁、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共投入创建资金1.1亿元,对55个行政村进行农村清洁工程,清洁种植工程(涉及种植面积23万亩),对56家畜禽养殖场进行清洁整治工程,完成全封闭循环水工厂化养殖车间改造工程。全县17个乡镇446个行政村,已有229个村完成文明生态村创建任务,占行政村总数的51%,农村环境得到大大改善。5年来,创建了两山乡施各庄村和靖安镇马坊营村2个国家级环保生态村、4个省级环保生态村。落实好“以奖代补”政策措施,重点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3.5 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抓清洁生产审核示范,以点带面,促进企业节能、降耗生产,保护自然资源。自2008年以来,昌黎县25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
4 把住“执法”关口,全力确保执法效能建设
4.1 严格执法促达标排放
2008年以来,昌黎县环保局共组织专项行动15次,出动监察人员近3万人次,执法车辆1万辆次,排查各类企业近1万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76家次,对9家违法企业进行了挂牌督办。对全县重点企业进行检查25 000家次,环保设施5 000台套。2004年,昌黎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县。县政府制定的《昌黎县生态环境监察办法》,以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为切入点,积极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重点查处中小型资源开发中乱采滥挖,“三区”内乱搭滥建、乱砍滥伐以及在生态功能区乱排滥放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集中查处违反项目管理规定、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2012年开展了《北戴河及相邻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抓好全县关停企业和重点企业监管工作。按照《昌黎县环境综合整治对企业实施关停工作方案》要求,对辖区184家涉水企业逐个进行了排查梳理,按照有无环保手续、有无污染防治设施、处理设施运行是否正常、污染排放是否达标等情况进行分类排查。对市政府下达的前四批59家关停企业采取了关停行动。
4.2 源头把关促转型
2010年来审批建设项目440项,建设项目总投资2 637 777.545万元,拒批高污染、高耗能、环境敏感点项目35个,避免了给环境造成后患。昌黎县通过开展污染减排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入手,严把项目审批关,严格把握空间、总量和项目“三位一体”准入原则。严格市场准入,坚持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新项目强制性准入门槛的前置条件。尤其是在立项环评阶段,就重点审查建设项目是否在自然保护区、是否会对自然保护区构成威胁进行严格审查,从源头控制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今后,昌黎县要加强工业园区规划,注重污水管网等基础建设先行,重污染企业坚决不允许进入工业园区,污染严重的项目坚决不能上马,杜绝“饥不择食”将工业集中区搞成“污染集中区”,凡是对生态环境破坏的项目一律不批不建,坚决不搞“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末端环保。
4.3 构建环保大格局
目前昌黎县已形成了全天候、全时制、全方位、多层次“三全一多”的环境监管体系,创建了集驻厂、跟踪、包企、错时和逆向监管等于一体的监管新模式。建立河长制、河道沿线片长制等长效机制,在全县各部门形成协调联动、各负其职、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
参与文献
[1]李克国,王志伟.中国生态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报,2009,19(4):14-17.
[2]陶克菲.生态建设新指标促节能减排——解读《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J].环境教育,2008(2):33-35.
[3]王颖,李克国,张俊安.生态市建设规划及综合效益分析——以秦皇岛市为例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2):350-352.
[4]丁金海,周林森.农村生态环境破坏机理初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报,2006,16(2):47-50.
[5]朱德明,瞿为.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环境政策效应分析[J]. 环境科学动态,1997(2):1-4.
[6]白金凤.生态市建设规划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干旱环境监测,2008,22(2):123-125.
Study on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ing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n Changli County
Xiao L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of Changli County, Qinhuangdao Hebei 066600, China)
Since the Eleventh-Five Year Plan,Changli county implemented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n development, followed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ing rules, carried out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mbined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with pollution reduction, rational exploitation of resource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aid attention to"four strategic pass"of assurance, emission reduction, pollution treatment and law enforcement, thus the main pollutants were controlled, the worsening trend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as contained,and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got continuous improvement.The days above Ⅱ grade of ambient air quality of Changli county increased year by year, which reached 351 days in 2011, the compliance rate of urban air quality was 100%;surface water quality of boundary section was alway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entry section,the river quality in Changli was improved year by year.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Changli county;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emission reduction;treatment
X321
A
1008-813X(2012)05-0021-04
10.3969/j.issn.1008-813X.2012.05.007
2012-09-03
肖丽娜(1975-),女,河北昌黎县人,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专业,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