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环境质量变化原因及应对措施
2012-12-21丁丽霞程保玲李迎春吕玉新
丁丽霞,程保玲,李迎春,吕玉新
(1.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河南新乡453003;2.新乡市凤泉区环境监测站,河南新乡453011)
新乡市环境质量变化原因及应对措施
丁丽霞1,程保玲2,李迎春2,吕玉新1
(1.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河南新乡453003;2.新乡市凤泉区环境监测站,河南新乡453011)
通过对比分析新乡市2011年与2010年的监测数据,发现: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河流控制断面有污染加重的趋势;气象条件、经济形势低迷、机动车尾气排放、交通干道堵塞是引起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引起地表水质量变化的原因包括没有新鲜水源补给、结构性污染严重、其他城市来水污染、污水处理厂没有脱氮除磷设施。由此,提出了严格实行总量预算管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政府干预、加大环境监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河渠综合整治的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原因分析;对策建议;新乡市
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南临黄河,与郑州、开封隔河相望;北依太行,与鹤壁、安阳毗邻;西连煤城焦作,与山西接壤;东接油城濮阳,与山东以黄河为界。新乡都市区承担着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参与省内外竞争、促进中原崛起的增长极功能[1]。
“十一五”期间,新乡市环境空气质量符合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污染程度明显减轻,二氧化氮污染水平基本稳定,地表水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各个河流断面污染指数均大幅度降低,各功能区声环境质量都比“十五”期间有所改善。
1 2011年环境质量有恶化趋势
综合分析新乡市2011年环境质量状况,与2010年相比,发现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环比有所上升(+5.1%),二氧化氮浓度显著上升(+25.6%),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有所下降(-6.8%)。地表水水质污染较重,卫河卫辉小河口断面和卫辉水文站断面、共产主义渠新乡西永康断面和卫辉黄土岗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均有所升高,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等指标的年均值环比有升高趋势。声环境质量基本维持不变。
表1 2011年与2010年新乡市环境质量监测结果
2 造成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地表水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
由于历史原因,新乡市目前结构性污染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粗放型特征还比较明显[2],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规模较小,服务业发展滞后;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成果转化率不高,高层次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不足;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大,环境污染治理任务重;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变。
2.1 引起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1.1 气象条件影响
大气扩散理论和试验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同一污染源排放所造成的地面污染物浓度可相差几十倍乃至上百倍,这是由于大气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随着气象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巨大变化[3]。来自市气象局的记录表明,2011年新乡市干旱多、降水少,逆温天气出现较多,干旱少雨的气象条件十分不利于大气中二氧化氮污染物沉降。
2.1.2 经济形势低迷
近年来,欧债危机持续蔓延,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形势一度低迷不前,火力发电都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再加上市场煤质不稳定等多种因素,造成了优质煤价格过高,企业无法承受,导致一些燃煤电厂和其他用煤大户的煤质中含硫量较高。
2.1.3 机动车尾气排放影响
根据新乡市交警支队提供的统计数据,目前新乡市汽车数量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汽车尾气排放持续增长,机动车排放的尾气直接拉升了二氧化氮浓度。加上市区内部分地段2011年大面积施工与车辆改道,易引起局部交通不畅、机动车尾气排放增加,导致二氧化氮浓度较往年上升迅速。
2.1.4 交通干道堵车影响
研究表明,当交通干道堵车严重时,机动车怠速运行,加剧了尾气排放,也大大增加了空气中二氧化氮的浓度[4]。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点之一——市环保东院,这个监测站点周围100 m之内分别有和平大道与平原路十字路口、和平大道与人民路丁字路口等4个主干道红绿灯路口,这些路口在高峰时段堵车现象非常严重。
2.2 造成地表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2.2.1 缺乏新鲜水源补给
新乡是一个资源型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6,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新乡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卫河、共产主义渠在新乡市境内没有任何新鲜地表径流补给,沿途主要接纳了城市(县城)污水处理厂及部分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新乡市地表水污染类型属典型的有机污染,由于缺乏新鲜水源稀释,所以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等有机污染指标较为突出。
2.2.2 结构性污染严重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新乡市结构性污染日趋严重,造纸、制药、化工、酿造行业是新乡市支柱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废水总量大,污染物排放强度高,更主要的是国家规定的企业排放标准远大于河流断面控制标准中的浓度限值,即使企业达标排放也会因缺乏新鲜水源稀释造成河流断面水质超标较多。这些问题导致新乡市河流水质不稳定,特别是枯水季节尤为严重。
2.2.3.他城市来水的污染
卫河、共产主义渠上游城市的来水水质很不稳定,经常有高污染团被监测到。思德河是另一豫北工业重镇的主要河道,在小河口断面上游2 000m处汇入卫河。思德河水质污染同样较重,有时水质非常差,水体自净功能已经失去,加上新乡市辖区自身重污染行业,几个方面的综合作用对下游断面冲击较大,所以说卫河小河口断面水质污染实际上是沿途几个城市的污染相互叠加造成的。
2.2.4 污水处理厂没有脱氮除磷设施
由于传统活性污泥法只能处理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碳源污染,而不能解决污水中存在的氮、磷污染问题,这种处理后的水排到自然界中,极易引起自然水体的富营养化。绝大部分县级污水处理厂在设计上执行二级标准,其出水中氨氮的含量在25mg/L左右,脱氮升级改造迫在眉睫,而且现有处理工艺对生活污水中的总磷指标没有进行有效的降解,总磷含量相对较高。
3 改善新乡市环境质量的对策措施
综合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只有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群众权益的突出环境问题,着力完善适应环境保护新形势、新要求的机制体制,切实高效利用环境容量,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努力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工作新路子,才能推动中原经济区实现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3.1 严格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制度
把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实行总量预算管理制度[5],以此控制全市新建项目排污指标,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污染建设项目的投产,并通过建立健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机制,严格项目环境准入,在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业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从源头控制污染,实现结构性转变,更好地促进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环境容量的高效利用。
3.2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当前,实现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应从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两方面入手,在通过科技进步提高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基础上,逐步扭转粗放型增长的局面,引导和推动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同时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体制改革,为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保证,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费政策,研究将污泥处理费用逐步纳入污水处理成本问题。改革垃圾处理费收费方式,降低征收成本。完善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科学研究制定补偿标准,规范生态补偿金的分配办法和使用范围。
3.3 加强政府的干预力度
这种干预包括管制措施、经济惩罚、对采取治污措施者补贴以及创造一个外在性的市场[6]。一是政府执法干预,建立责任追究问责机制、重点工作督办机制,严肃查处环境违法企业。二是税收政策干预,对特别污染企业还可加征特别税,而对环境污染治理好的企业,则可减免一部分税。三是财政政策干预,通过信贷杠杆来调整企业防治环境污染的行为。四是强化和推动城市经营的先进理念,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实施可持续发展城市化战略。五是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健全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损失评估、责任认定、事故处理、资金赔付等制度。
3.4 加大环境监管力度
督导污水处理厂尽快完成技术升级改造,新上脱氮除磷设施,所有已经建成的市、县污水处理厂都要完成一级A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厂收水率。要提高电力企业综合脱硫、脱硝效率,充分发挥污染治理设施的减排效能,特别是要确保已建成的脱硝设施正常运转。加强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的运营管理,充分利用环境自动监控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加强对河流断面、重点污染源的实时监控。对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区域和企业,坚决实施区域限批、挂牌督办、黑名单等措施。
3.5 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市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大力发展现代交通科技设施,对规划区范围内的道路,在新建、改建时,应同步配置相应设施,取消断头路,增加立交桥,建设高架路,推进畅通工程建设[7]。加快城市中心区“煤改气”、“气代煤”、“煤改电”工作进程,鼓励和引导城中村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注重用煤大户的煤质监管,严格限制高硫煤的使用。要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年检制度、合格证制度和报废制度,通过出台机动车报废优惠政策淘汰尾气排放不合格的机动车,督促年内完成市区全部出租车和80%以上的公交车改烧天然气工作。
3.6 加强全市河渠综合整治
以“打造中原水城,建设幸福新乡”为目标,以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为契机,在积极采取措施搞好治污、截污的同时,加大引水力度[8]。现阶段以引黄河水为主,切实改善河渠水质,远期实施卫源湖扩容工程,可有效拦蓄丰水期辉县石门河来水或太行山区来水,为市区河渠常流水提供水源保证。围绕“精彩南太行,激情黄河湾”,进一步突出太行山生态文化、黄河生态文化建设,在卫河市区段实施旅游开发,尽快建设卫河生态休闲文化游项目,实现坐船游卫河的目标。
4 结语
2012年3.,将2011年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以专题报告形式呈送市政府。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建立了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推行了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责任制,并在4,5月份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项行动,河渠整治、道路建设、机动车尾气监管等专项活动相继展开。近期监测数据表明,根治环境污染取得了初步成效,新乡市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之势,卫河、共产主义渠各断面水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主要污染因子的监测值较2011年同期相比,降幅在20%以上。
[1]新乡市人民政府主办.新乡年鉴(2011年)[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8.
[2]卫兴华,侯为民.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转换途径[J].经济研究,2007(7):15-21.
[3]黄宁萱.不同气象条件下大气中气态污染物浓度值的相互关系[J]. 环境科学,1984(2):28.
[4]崔际刚,许铁磊,田健丽.空气中机动车尾气及其二次污染物浓度的初探[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5(2):48-52.
[5]许晶,廖岳华.湖南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与防治对策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1):121-125.
[6]程建高,崔凯杰.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的对策及建议[J].资源节约与环保,2008,24(6):30-31,39.
[7]毛烨.九江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0-13.
[8]董根录,闫亮,程书娜,等.郑州市主要河流有机物污染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河南科学,2006,24(1):125-128.
Causes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Change and Countermeasures in Xinxiang City
Ding Lixia1, Cheng Baoling2, Li Yingchun2, Lv Yuxin1
(1.Xinx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Monitoring Station, Xinxiang Henan 453003,China;2.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of Fengquan District of Xinxiang City, Xinxiang Henan 453011,China)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monitoring data of Xinxiang City between 2011 and 2010,it found the worsening trend of the ambient air quality and the river control section of surface water.The causes of air quality change were weather conditions,depressed economic situation, motor vehicle exhaust emission, traffic congestion.The causes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 change included the lack of fresh water supplies, serious structural pollution, water pollution from other cities,sewage treatment plants no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facilities.Thus it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 measues on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including implementing total budget management strictly, transforming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strengthening government interference,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strengthen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compehensive improvement of riverbed.
environmental qual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cause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Xinxiang city
X821
A
1008-813X(2012)05-0042-04
10.3969/j.issn.1008-813X.2012.05.013
2012-09-04
丁丽霞(1971-),女,河南武陟人,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分析专业,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