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衰竭后肝纤维化阻断研究的初步探讨及体会

2012-04-12王全楚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后防组织学肝炎

王全楚

肝衰竭(旧称重型肝炎)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肝脏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调,出现以出血、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极高,只有40%~50%的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得以度过肝功能衰竭期而生存,但若不进行必要的干预,超过80%的生存者在2~3年内由于不断进展的肝纤维化而发生坏死后性肝硬化[1]。因此,对肝衰竭生存者进行纤维化的阻断研究是非常必要也是可能的。为探索肝衰竭后发展为肝硬化的时间窗,并针对性地设计和优选出中西医联合阻断方案,我们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一、肝衰竭恢复期的肝穿组织病理学表现

从肝衰竭发展为肝硬化到底需要多长时间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因为,肝衰竭恢复期表面上“风平浪静”(肝细胞已经停止坏死),但实际上纤维化却在“潜滋暗长”(肝星状细胞大量激活,纤维组织快速增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正常时进行肝穿组织学检查、随访,希望借此掌握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下一步针对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39例重型肝炎恢复期患者肝穿组织学检查,发现肝衰竭恢复期患者肝组织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炎症和纤维化表现,多在G3S2以上,部分患者甚至已经有早期肝硬化(S4)的表现[2],提示重型肝炎临床治愈后的恢复和重建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不能因为多次查肝功能正常、无不适症状而过早地停止休养和治疗。如果仅以症状消失或肝功能正常作为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的停药指针是非常表浅和不真实的,因为病理往往重于临床,应以肝穿组织学表现作为判断病情的“金标准”,否则会延误治疗时机[3~8]。

二、从中医治未病理论寻找肝衰竭恢复期强化治疗的依据

中医“治未病”理论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大主题。所谓“未病先防”是指在人还没有患病的时候,要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是“治在发病之初”,通过早期诊断,有效治疗,防止疾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所谓“愈后防复”就是指在病愈或病情稳定之后,要注意预防复发,时刻掌握健康的“主动权”。在恢复期治疗中,做到除邪务尽。针对患者气血衰少,津液亏虚,脾肾不足,血瘀痰阻等病理特点,采取综合措施,促使脏腑组织功能尽快恢复正常,达到邪尽病愈,病不复发的目的。这一主题与我们提出的肝衰竭恢复期强化治疗最为贴切。所以,我们将中医“治未病”理论中“愈后防复”的思想积极贯穿于肝衰竭恢复期治疗中,在疾病的各个阶段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尽可能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而稳定、逆转肝病进展,对于延缓和减少肝纤维化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存率均有重要的意义[9]。

三、肝衰竭恢复期强化治疗方案的优化和探索

肝衰竭恢复期的强化治疗应该是一种综合治疗。我们通过不同方案的实践比较和优化组合,最后筛选出中西医结合“三抗”(抗病毒、抗炎症、抗纤维化)治疗方案:即上游以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等西药抗病毒为基础,下游以活血化淤中药复方制剂抗纤维化药物为主要手段,中间辅以必要的保肝、护肝治疗。“三抗”齐上,以达到阻断肝硬化、减少肝癌发生的目的。其中对于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抗病毒治疗可能是长期的。

总之,随着人工肝及肝移植技术的日益成熟,肝衰竭救治成功率将越来越高,我们应该把肝衰竭关注的重点从“如何治”转移到“如何养”,也可以说,防治肝纤维化应该是“后肝衰竭时代”的重点。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到肝衰竭临床彻底治愈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抓住肝衰竭治疗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就能为更多的肝病患者探索出一条更为经济实用的临床治疗路径。

[1]陈从新,刘波,马勇,等.拉米夫定和干扰素α及苦参素碱防治乙型肝炎肝衰竭生存者的肝纤维化进展.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17(7):505-508.

猜你喜欢

后防组织学肝炎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新烟标实施后防排烟设计若干问题探讨
张帆: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泌尿系统组织学PBL教学模式浅析
六种常用实验动物比较组织学共享数据库的初步建立
创新型组织学实践教学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