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例异常心理测试结果的分析
2012-04-12于亚伟
于亚伟,陈 明
对2例异常心理测试结果的分析
Analysis on Two Cases of Abnorm al Resu lt of Psychological Test
于亚伟,陈 明
心理测试;异常结果;共同作案;特殊图谱
随着心理测试技术应用的不断拓展,测试的范围不断扩大,测试的案件越来越多,新的情况也不断出现。近来,笔者测试了2起特殊案例,报道如下。
1 案例资料
案例1:共同作案人心理测试结果迥异。2012 年4月,测试一起5人参与策划,3人具体实施作案,以贴小字报的形式诋毁他人的诽谤案,根据调查结果,在被测人同意的前提下,对2名嫌疑人进行了心理测试,先进行测试的范某,不仅在MGQT(多目标题)的测试中撒谎概率达到了83.5,而且在POT(紧张峰)的测试中,对具体实施作案人数、使用了何种交通工具、用了什么样的黏合剂等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均有稳定、强烈的反应,在测后谈话时,当场承认了其伙同另外2人(其中之一为另一名被测人王某)实施作案的全过程。出于相互印证的目的,对另一作案人王某用同一套题目进行了测试,测前谈话及刺激测试表明,王某身心正常,可以进行测试,MGQT的测试,撒谎概率为56,POT测试,除人数外,对其他相关问题均无反应,让其休息后,再次对其进行测试,结果还是如此。为什么同是作案人,对同一套测试题目的反应,差异会如此之大,为弄清原因,与王某进行了详细的测后谈话。通过谈话了解到,王某平时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对什么事情都不在乎,什么事情都不放在心上,这起案件前期,其未参与策划,在实施作案的当晚,王某曾少量饮酒,跟随范某等人前去作案,根本就没有问是去干什么,到了地点也未下车,似乎知道做了什么事,但是具体什么事,不是很清楚,也想不起来了。
案例2:特殊的撒谎图谱。2009年9月,我市某区4岁半的幼女朱某在幼儿园被猥亵,经办案单位初步调查,该幼儿园园长的爱人卫某有重大嫌疑,但卫某坚决否认作案,受办案单位委托,对卫某进行心理测试,以确定其与本案是否相关。测试前,充分了解案情,并到幼儿园对现场进行实地查看,根据了解的情况,制定了测试题目,在卫某本人同意且生理状况正常的情况下,顺利地对卫某进行了心理测试。实时评图,MGQT(多目标题)的撒谎概率为53,3组GKT(犯罪情节)的相关问题,分值在本组问题中都是最低,应该是认为卫某与本案不相关,但是,对图谱进行复评时,发现3组GKT的分值均呈“V”形排列,即涉案问题的反应分值最低,和参照问题的反应强度值相比低很多,与平时所见排除图形差异很大。
如果相关问题的皮电强度达到比较问题皮电强度的2倍,是一种典型的撒谎图谱,反之,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撒谎”图谱。为解开疑惑,对卫某的情况做了详细的了解,得知,卫某复员之前在部队当侦察兵,曾经受过各种严格的训练,至于有没有接受过反测试训练,卫某坚称从未接触过此类测试。经过反复评图以及对当时测试情景的分析,认为对卫某的测试结论应当是“认定”而不是否定,侦查员备受鼓舞,经过细致地工作,终于找到有力证据,证明了卫某的犯罪事实。
2 讨论
在测试中,如果稍有疏忽,就会放过犯罪分子,或对侦查造成误导,延误破案。案例1提示,在心理测试中,除了要注意生理指数弱的被测人,询问其饮食、休息情况外,对测试时生理指数反应正常的被测人,还要了解其平时的性格特点,以及相关事件发生时,身心是否正常,有无饮酒、饮酒量等情况,判断其当时的认知能力,决定是否对其进行心理测试,或在分析测试图谱时,作为参考[1]。案例2提醒,对每起案件,不仅要吃透案情,对被测人也要充分了解,尤其是对有特殊经历的被测人,如受过特殊训练、从事过特殊行业,有过吸毒史的人员等,在测试时不仅要做好测前、测后谈话,更要对测试图谱进行认真分析,注意发现“特殊”图谱,在规律之中发现特殊之处,以免造成评图失误,导致出现错误的测试结论[2]。
[1] 倪红彪.测谎结论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6(1):58-61.
[2] 张龙翼.测谎中皮电反应的认知效应[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12):147-150.
DF795.3
B
1672-688X(2012)04-0290-02
2012-09-11
洛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河南洛阳471000
于亚伟(1971-),女,河南孟津人,工程师,从事犯罪心理测试及文件检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