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笔录利弊分析

2012-04-12毕学智宋水清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笔录预审讯问

陈 宇,毕学智,罗 帅,宋水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电子笔录利弊分析

陈 宇,毕学智,罗 帅,宋水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办案部门采用计算机制作电子讯问、询问笔录。笔者结合对Z预审队的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电子讯问、询问笔录与传统笔录各自利弊之处,并对电子讯问、询问笔录的发展进行展望。

电子笔录;传统笔录;笔录软件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2011年7月至8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部“电子讯(询)问笔录与传统笔录比较分析”校级课题组,对经济发达地区的B市Z预审队开展调研活动。本次调研活动运用集中调研、个别访谈、查阅卷宗、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侦查阶段电子讯问、询问笔录(以下简称“电子笔录”)应用状况进行实地调研,重点考察电子讯问、询问笔录与传统笔录的优势和不足,并对电子笔录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电子笔录更好的发展。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45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调研对象均为Z预审队预审员。从性别构成看,男预审员38人(占95%);女预审员2人(占5%);从年龄构成看,30周岁以下7人(占17.5%)占,30~40周岁19人(占47.5%),40~50周岁14人(占35%);从从事预审工作年限来看,2年以内2人(占5%),2~5年5人(占12.5%),5~10年8人(占20%),10~20年11人(占27.5%),20年以上14人(占35%)。综上,在调研对象中,30周岁以上的和预审工作年限5年以上的预审员占大多数(占82.5%)。总体来看,调研对象的预审工作经验相当丰富。此外,从该单位电子笔录推广程度看,有30人(占75%)完全使用或有时使用电子笔录进行讯问或询问活动,有10人(占25%)还未使用过电子笔录。Z预审队电子笔录的完全采用WORD软件进行记录。

二、电子笔录优势之分析

结合调研情况,笔者认为电子笔录具有传统笔录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录入速度快,整体办案效率有提升。从录入速度的理论设计看,电子笔录的录入速度明显高于传统笔录。一般经过220小时左右的专业培训,使用专门速录工具和速录软件的受训者平均录入速度,可达每分钟140~180个汉字,远远超过手写速度,甚至接近中等语速(约每分钟180字)。本次调研的Z预审队未经任何培训,仍有33人(占82.5%)表示每分钟能打30字以上。

第二,保证卷面整洁。讯问员办理一宗案件有时要经过10几场或数10场讯问、询问,每次讯问、询问需要10几张笔录纸。笔者调研发现,传统笔录部分讯问员字迹潦草,不仅有碍他人阅读、审查,整体降低诉讼效率,而且影响笔录的证明力。犯罪嫌疑人因识别字迹困难,且未与讯问员核对签名、捺印所形成的讯问笔录,与犯罪嫌疑人口供难以完全相符。另一方面,在庭审中潦草的字迹会给被告人留“看不清字迹”翻供之机。电子笔录采用机打形式,整洁、美观而不失严肃性,使上述问题顺利解决。

第三,补充、改正便捷。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笔录制作后,应当交由犯罪嫌疑人、证人或被害人核对,如记录有遗漏或差错,应当补充或改正。实践中,传统笔录一旦形成,补充、改正起来,特别是大篇幅、多处修改或补充时,既影响笔录整洁又颇为麻烦。电子笔录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核对后,如需补充或修改,讯问员直接在电脑上操作,重新打印后交由犯罪嫌疑人、证人、被害人签字、盖章即可。本次调研中,在使用电子笔录的讯问员中,有21人(占70%)认为修改笔录时电子笔录更加方便,仅有7人(占23.3%)认为传统更加方便,另有2人(6.7%)表示两种方式差不多。

三、电子笔录之不足和建议

第一,电子笔录存在较高泄露风险。电子笔录使用公安专用电脑和专用U盘进行制作、存储,但电子笔录具有便携性和易拷贝性特点,同时也存在泄露的风险。笔者调研时发现,制作完毕的电子笔录均储存在公安内网电脑和公安专用U盘上。U盘虽为个人专用,但笔录文档未采取任何加密形式,在任何电脑上可随时打开,一旦丢失后果严重;同时,如不加强公安内网的安全性,内网电脑上电子笔录仍有泄露风险。在使用电子笔录的30名预审员中,有19人(占63.3%)认为比传统笔录更容易泄露,有10人(占33.3%)认为两者泄露风险差不多,仅有1人(占3.3%)认为传统笔录更容易泄露。因此,如未采取适当保密措施,电子笔录存在更高的泄露风险。

第二,电子笔录一定程度上影响思维活动。电子笔录采用计算机录入形式,与传统书写形式差异大。而经验丰富的讯问员早已形成“问一段话,整理一段话,书写一段话”的工作习惯。电子笔录记录形式的差异使部分讯问员尚未形成新的工作习惯,思维不易集中。另外,电子笔录虽然录入速度较快,但笔录未经书写形成,讯问员对已录内容的记忆不如传统笔录深刻。调研中发现,在使用电子笔录的30名讯问员中,有6人(占20%)认为电子笔录对思维影响很大,有15人(占50%)认为影响不太大,仅有9人(占30%)认为新的笔录形式对思维没有任何影响。同时,正是因为电子笔录对思维活动的影响,限制了打字速度比书写速度快这一优势的发挥。尽管大部分预审员的打字速度比书写要快,但是在“两种笔录形式,哪个形式制作更快”问题上,有8人(占26.7%)选择手写形式制作更快,有8人(占26.7%)选择速度差不多,仅有14人((占46.7%))选择打字制作的更快。

第三,经费、培训不足。调研发现,由于Z预审队经费有限,制作电子笔录专用的笔记本电脑并非人手一台,而是同一科室多人共用,这是造成电子笔录尚未完全应用的主要原因;此外,繁重的工作量使预审员们没有时间接受专业化的录入培训,打字速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也影响使用电子笔录的积极性。因此,经费、培训的不足导致电子笔录尚未完全发挥便携性、高效性的特点。调研发现,在“电子笔录代替传统笔录最大的障碍”问题上(可多选),有29人(占72.5%)选择“打字速度不够,影响办案速度”;同时,有20人(占50%)选择“单位经费不足,无法提供足够设备,或没有条件培训”。

第四,电子笔录记录的客观全面性仍有不足。无论讯问笔录还是询问笔录,讯问员在收集犯罪嫌疑人有罪证据的同时,也应客观全面地收集无罪、罪轻的证据。因此,电子笔录的应用并未摆脱传统笔录在记载证据客观全面性上的不足,突出体现在记录犯罪嫌疑人供述多,记录辩解少。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电子笔录应用之不足,笔者略陈己见,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加大经费投入和培训力度。侦查、预审部门应增加专用电子笔记本的配发数量,确保人手一台,专人使用,专人负责;同时,邀请速录培训机构对在职讯问员进行轮训,提升对电子笔录重要性认识,提升录入速度和准确率,杜绝错别字,对新任讯问员先培训后上岗。

其次,完善电子笔录的保密制度。为防止电子笔录泄露,侦查、预审部门应当对讯问员进行安全保密知识的教育,并制订一套完整的电子笔录保密制度:第一,严禁使用个人计算机制作电子笔录,严禁使用个人U盘存储电子笔录;第二,确保专用笔记本、专用U盘与互联网的物理隔离,严禁专用电脑连接外网,严禁专用U盘接触连接外网的计算机;第三,对保存电子笔录的文档进行加密,设定浏览权限,防止无关人员浏览电子笔录;第四,建立健全安全责任的个人追究机制,一旦发生信息泄露,一律按照《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对责任人严肃处理。

最后,有条件的单位还应将电子笔录与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形式相结合,达到互相印证的目的。也完全符合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的规定。

四、关于电子笔录中笔录软件的看法

笔者在调研访谈中发现,全国不少实践部门正在使用专门的笔录软件制作电子笔录。电子笔录软件功能强大,以黄氏软件为例:第一,根据案件性质和类型不同,软件可提供涵盖常用问题的模板,为讯问员全面查清案情提供指引;第二,软件集法律法规库功能,以便讯问员随时查询、引用;第三,软件已从只针对讯问、询问活动,扩展到包含勘验笔录、辨认笔录等10几种类型;第四,已经实现同步录音录像等多种综合功能。电子笔录软件在电子笔录的基础上,再次提升了办案效率,规范了办案程序,进一步推进了公安电子办公功能的一体化。

然而,电子笔录软件也存在弊端,特别是在讯问程序中,应当引起实践部门的足够重视。第一,电子笔录软件容易使讯问员过分依赖笔录软件,限制思维能力,不易激发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第二,讯问是一门高超的艺术,讲究“个性化讯问”,讯问员应当根据讯问面临的具体情况,包括基本案情、讯问的进展程度、犯罪嫌疑人心理活动、证据收集程度、讯问的人员配备和讯问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和语言,有针对性的开展讯问。因此,笔录软件提供的讯问模板只能参考使用,不能代替讯问前制定讯问计划,绝不能照本宣科地念笔录上的模板,表面上提高了办案效率,实则将讯问流于形式。

[1][EB/OL].http://edu.163.com/edu2004/editor_2004/traini ng/0411 01/041101_162369.html.

[2]厦门民警创造公安笔录软件,日前获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EB/OL].http://zs.cctv.com/xiamen/news_116545.html,2007-07-14.

D631

A

1673―2391(2012)05―0129―02

2012—03—22

毕学智,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社会科学类)转化项目(11SKS020)。

【责任编校:李 烽】

猜你喜欢

笔录预审讯问
总觉得哪里有问题
近代中国刑事预审制度考论
法国预审制度在司法改革中的角色变迁
论我国辩护律师对侦查讯问录音录像的阅卷权
浅谈初步设计中建筑结构方案预审的要点
基于核心课程建设的预审学教学团队的构建——以广东警官学院预审学教学团队建设为例
陈述申辩笔录的格式规范
女神笔录
非法讯问与监控式讯问机制
非法讯问与监控式讯问机制——以公安机关侦查讯问为中心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