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角度分析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
2012-04-12郭耀峰
□刘 洁,郭耀峰
(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
郭耀峰(1979—),男,山西河津人,山西金融职业学院,硕士。
近年来,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案件呈现上升趋势,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分析青少年暴力犯罪的个案,看似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实际则折射出我们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政策变化的影响。
一、社会政策的影响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在减缓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因素。独生子女在我国城镇青少年当中占有绝对多数的比例,独生子女从出生起就在家庭当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其他长辈尽其所能提供最优越的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周围所有人给出的都是溢美之辞,使得其从小就形成任性、享乐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没有换位思考的意识,不懂得谦让、分享、助人等。这些因素使得独生子女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很大的缺陷。另外,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地区,受制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自然环境的制约,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现象很严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在这些家庭中,无法给予青少年最基本的教育保障。有些父母带上子女外出打工,由于教育资源紧张和户口等因素的制约,这些青少年无法接受正规的教育,还有些父母把子女留在老家,这也就是时下的“留守儿童”现象。凡此种种,都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
二、传统文化出现断层,法制和道德观念淡漠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极大丰富。但同时,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因素也对人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崇拜金钱、享乐主义之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等。加上转型期的社会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认知和不自信甚至是质疑,导致优秀的传统文化无法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同时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社会分配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些歪风邪气,相反却把中华民族舍生取义、助人为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传统美德抛之脑后。[1]青少年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其独立意识逐步增强,但在性格上还不是很成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和逆反心理,对于外界缺乏正确的认知能力辨认能力,认识事物仅仅凭借自己的直观感性经验,使其在思考问题时,带有极大的片面性和表面肤浅性。[2]由于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缺失,青少年在内心当中没有形成法律和道德的观念,学校、社会和家庭对于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正常心理需求没有进行正确和积极的引导,使得青少年在面对外界的诱惑时,不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更不能用法律和道德的观念去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青少年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有些事情的处理上甚至是急功近利、是非颠倒,未达目的不择手段而置道德和法律于不顾。[3]
三、传媒暴力和不良文化的影响
新闻媒体是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方便了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而且加快了我们生活的节奏,但是新闻媒体的一些负面效应和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可能是出于竞争的压力,或是其他商业利益的需要,一些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堪入目的血腥场面,同时配以视频或照片对暴力犯罪的整个过程进行详尽的描述。作为新闻媒体在反映事件真相和传播讯息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媒体的受众当中有四亿左右是青少年。青少年就像一张白纸,其可塑性很高,有很强的猎奇心理,喜欢模仿。新闻媒体在传播讯息时,应坚守职业道德,更应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杜绝媒体的示范效应被利用。不良文化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也是很深刻的。近些年一些宣扬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书籍和音像制品以及以大量黄色暴力为内容的影视作品充斥着我们的文化市场,青少年面对这些诱惑,缺乏有效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使其身心受到毒害,价值观发生偏移,意识和思想受到了腐蚀,埋下了违法犯罪的隐患。[4]
四、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
现在人们一提到网络游戏就把它界定为危害青少年的罪魁祸首,这样武断的结论有失公允。网络游戏作为时代和高科技的产物有其合理性,现代社会讲究分工协作和团队意识,当今的青少年普遍缺乏协作意识,而网络游戏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锻炼团队协作能力的平台。通过网络游戏可以使青少年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感受不到的自身力量,得到极大的自我认可与肯定,青少年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智力、反应能力和独立性还能增强自信心。但是由于青少年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有些青少年接触了网络游戏后就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染上网瘾。大多数的网络游戏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的投入,青少年一旦迷恋就会耽误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有的青少年玩网络游戏“刻苦”到饭不吃、觉不睡,不仅影响身体的健康,同时对于思维、精神、情感和人格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网络游戏当中充斥着很多暴力和杀戮的场面,还有些网络游戏包含有色情的成分,这些对青少年的影响无疑是根深蒂固的。有些青少年常年玩网络游戏,自己没有经济来源又不能向家里要就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实施违法犯罪过程中,又往往用游戏当中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即暴力和杀戮来解决问题,最终走上歧途。[5]
五、教育的脱节
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一直侧重于应试教育,虽然国家在提倡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表象上,或者是开展了,也是照本宣科过于教条化和程式化,使得青少年学生缺乏认同而流于形式。相反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家长望子成龙,学习成绩成了认可学生的唯一标准。家长、老师和学校忽视对学生健康人格和良好品德的教育和培养,仅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对于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不仅不能沟通、交流和提供帮助,更有甚者会恶语相加进行讽刺挖苦,使得这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产生了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从语言和行动上把自己界定为“坏学生”, 这些学生自己又不会进行心理调试和疏导,只能听之任之,自暴自弃。[6]
六、预防手段滞后
对于预防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手段和措施上,我们整个社会做得很不到位或者流于形式。一些基层单位对于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不区分具体情况和具体对象的特殊性,而是采取简单的“一刀切”的方式。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没有创新,仅仅是以说教为主,或者辅以标语式的口号,使得青少年没有真正从内心去接受和理解。对于有不良倾向的青少年没有及时的进行劝说沟通和心理辅导等工作,丧失了补救的最佳时机。[7]
七、社会环境的影响
青少年生活的社会环境很复杂,即使是学校周围的环境也令人忧心忡忡。有些青少年生活的社区周围交通秩序混乱,治安案件频发,违法犯罪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都无形的影响了青少年。还有在一些学校附近分布着一些非法网吧、发廊、台球厅等,这些不仅严重影响在校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更是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潜在隐患。[8]
综上所述,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大多可归因于青少年在逐步成长并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受社会政策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于社会行为天生的一种逆反心理或是受社会环境和不良风气影响和渲染所导致的。
参考文献:
[1]阮维.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成因及预防措施[J].知识窗(教师版), 2011, (7) .
[2]刘旺,白灵,郝阳.青少年社区暴力接触的研究概述[J].中国特殊教育, 2011, (7).
[3]陆芳萍, 吴静. 提升传统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力研究[J].青年探索, 2011, (4).
[4]赵丽萍.青少年群体网络社会生活方式分析研究[J].学理论, 2011, (21).
[5]徐小龙,程春玲,孙力娟.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剖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12).
[6]陈巧丽.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学校预防——以社会学为视角[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11, (2).
[7]吴珊.青少年犯罪心理学探究[J].法制与社会, 2011, (25).
[8]李娉.青少年自我表露发展过程中人际交往的问题[J].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