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大学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探讨

2012-04-12□陈勤,詹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校园文化大学

□陈 勤,詹 霞

( 浙江电大海宁学院,浙江 海宁 314400)

电大文化在三十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发展,体现出开放——封闭——开放三阶段特征。[1]1979年至1986年电大致力于补偿教育, 面向社会招收在职青年(主要是高中毕业生),满足一大批因文革失去学习机会的有志青年。电大文化表现出开放特征;1986年至1999年,国家允许电大从普通高考中招收学生,组建普通专科班,以补充高等学校教育资源不足。这一阶段的电大文化体现出封闭特征,具有典型的传统校园文化特点。1999年至今,一方面因普通高校数量不断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张,另一方面因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又相应推出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1998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四所大学开展远程教育,自行决定招生专业、招生规模。到目前,已经有68所高等学校开展远程教育试点。至此,电大招生对象从普专班调整为在职从业人员。此时的电大文化呈现出开放特征,但又不同于80年代的补偿教育所呈现出的开放,主要原因是当前的教育资源已经非常丰富,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学生的选择空间很大。为了竞争,电大过于重视招生而忽略文化建设,导致电大校园文化缺失现象非常明显。由于缺少对转型社会下电大校园文化的深刻分析和准确把握,导致许多电大对文化建设不重视、走过场。缺少文化无法赢得学生理解和信任,最终使电大发展陷入困局。党的十七大以来,教育部明确要求电大要成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支撑力量,要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发挥骨干作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要办好开放大学,依托电大系统着手组建开放大学。新时期,电大需承担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积极投入开放大学建设。开放大学是电大发展的重大战略转型,因转型涉及体制、制度等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必将遭遇多方面的阻力。要推进电大这样一个庞大系统的成功转型,首先要做好文化,以文化促转型。

一、新时期电大校园文化内涵亟须创新

首先从教育资源供给角度看。改革开放之初,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大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受高等学校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制约,电大应运产生。自办学之初,电大的办学理念就很明确:作为社会基层的办学单位,电大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实用技术人才。为此,电大校园文化表现为 “文凭+技能”,电大文化具有明显的“应试教育价值观”,也可称为旧电大校园文化。在教育资源稀缺的时代,由于受供不应求影响,学生学习热情非常高,只能将考试作为筛选的唯一方法。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教育资源日益丰富,教育资源供过于求开始出现,学生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学生学习热情开始下降。这时,再用考试作为筛选学生的方法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我们必须转变应试教育价值观,树立起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新价值观。其次,再从社会发展需求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市场经济制度和大批实用型人才投入经济建设,我国经济获得较快增长,但是,随着经济增长,我国经济体制内存在的矛盾也凸显出来,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受人力资本结构制约。经济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实用型人才,还需要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转型,十七大以来,教育部明确要求电大要成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支撑力量,要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发挥骨干作用。政府也对包括电大远程教育在内的继续教育发展予以了高度重视。学习型社会的到来意味着社会的整体意识将从学历至上、文凭至上的观念转变为学习能力至上、创新能力至上。长期存在我国社会主流意识中的“文凭至上”的观念将逐步转变,而这个观念、意识的转变首先就要从学校开始。新时期,电大必须通过新的校园文化(自主学习、创新)来影响学生,为学生、教师植入新的价值观,培育新电大精神。作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电大要主动承担起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

从现实来看,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电大已经发展成为由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地市级电大、县级工作站、教学班组成的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分工协作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汇聚了一大批适应成人学习的教材和课件光盘和一大批专门从事远程教育实践研究的教学辅导老师。[2]尤其是近十年,电大的办学规模获得了显著增长,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体制内存在的缺陷日渐突出。体现为庞大的科层(官僚)组织结构和应试教育模式。一方面电大系统内层层计划、指挥、官僚化倾向制约电大发展的活力。另一方面受应试教育传统观念影响深刻,传统电大教学模式一直是以面授为主。应试教育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如教学资源不足、学生学习缺少兴趣、教师缺少学术研究。要破解电大发展困局,需对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特征的旧电大校园文化进行创新,积极探索新电大校园文化的内涵,为电大文化注入新观念。从历史来看,新旧电大校园文化之间存在继承关系。新电大校园文化不仅要继承电大立足基层、服务社会需要的本质,还要继承电大人勤恳、踏实、合作、开放、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开放大学文化的内涵及建设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目前,国家开放大学的组建正式进入日程,建设开放大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开放大学具有鲜明的国家使命感。一是规范、整合教育资源,更好地满足全民的社会学习需求;二是在全社会树立起新的意识、观念,推进社会转型,形成新的社会秩序。开放大学将教育资源向全社会推广,具有全民性和公益性,将从根本上实现电大教学模式改革,摆脱传统应试教育观念。

(一)开放大学文化的内涵。理解开放大学的文化首先要弄清楚开放大学和电大之间的继承和创新关系。电大并不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没有独立的学位授予资格。而开放大学是独立的办学实体,具有学位授予资格。电大注重面授教学,管理人员和责任教师通过自上而下的组织进行层层监督和控制。而开放大学注重学生自学,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开放大学里,管理人员、辅导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将从传统的实体组织转变为基于网络的虚拟组织。开放大学是电大顺应社会转型的升级。[3]其次要区分开放大学与普通高校的不同。大学通常具有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个职能,对这三个职能的侧重点不同,可对大学进行分类。侧重于教学的为教学型大学,侧重于研究的为研究型大学,侧重于社会服务的为服务型大学。开放大学属于服务型大学。开放大学就是服务学习型社会,服务经济转型,服务工业化建设。另外,开放大学的文化除具备一般文化的四个属性外,还有自己独特的属性。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层,最为根本。精神文化是理念、价值观,直接影响人的行为,进而推动其他三个文化。开放大学是电大顺应社会发展而进行的战略大转型,具有强大的变革性,所以开放大学的文化内涵还应包括创新文化和信息文化。

(二)开放大学文化的建设重点。文化对开放大学而言具有战略意义,我们要积极投入开放大学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推动内涵建设,为电大发展注入活力。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把握好两个侧重点。首先要培育好开放大学精神、理念、价值观,用精神文化推动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进步。开放大学的精神体现为理念的开放、人的开放、时间的开放、地点的开放。开放大学要致力于实现海纳百川、有教无类。开放大学要致力于为所有寻求受教育者提供受教育机会,利用网络交互技术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彻底解决工学矛盾。其次,开放大学的文化建设需突出特色,重点围绕创新文化和信息文化两个方面多渠道展开。创新文化表现为不拘泥于传统电大文化和陈旧的管理模式的束缚,把握好远程教育规律,大胆进行尝试,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信息文化表现为网络学习环境,开放大学要积极开展网络交互学习,把网络学习环境打造成学生的精神家园。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开放大学要顺应时代发展,建立起完善的网络学习平台和管理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还要建立起优秀的辅导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面授和其他教学支持服务。借助于网络学习平台和网络管理平台,开放大学可以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和学习成本。开放大学的网络学习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应体现出多样性、生动性、层次性、差异性,应能满足各类学习者的不同需求。

三、培育特色校园文化,争创教育品牌

新时期电大校园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教育公平。通过新电大校园文化的建设,将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培养起教师对电大的归属感,建立起学生对电大的信任感。新时期,电大既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实践活动,通过横向、纵向比较,学习、积累经验,提升活动成效;还要积极完善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服务,构建起基于网络、富有地方特色的电大校园文化,吸引学生主动利用网络获取教学资源;还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各级开展合作,积极推广教育资源,推广公益教育、免费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建立教育品牌的第一步。只有从文化建设入手,通过文化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信任感,才能为电大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一)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需围绕四个方面展开: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4](1)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开放办学理念上。明确办学理念,准确定位学校目标。可以把本校的办学目标、培养目标悬挂在学校醒目处,落实在工作中,也可以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讲座、交流,推广价值观。(2)制度文化。制度建设需围绕管理人员、班主任、教学辅导老师三个方面展开,订立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建立考核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如:班主任工作职责、网络辅导教师职责、科研管理职责、招生工作职责、学生管理职责等。根据实际情况还需要不断进行制度改进。(3)行为文化。不仅要主动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还要通过减免学费为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工、残疾人)创造学习机会。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娱活动来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可以利用网络建立“学员之家”网页,开设心理咨询、每周谈、学生团社等栏目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4)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环境、教师、教材、课件等物质载体。我们要认真布置校园环境,使学生能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感受到开放大学的人文关怀。我们要培养一支优秀的、专业化的网络辅导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5)信息文化。信息文化在开放大学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开放大学通过网络平台,将各类教育资源和教育信息进行整合,用最便于理解的方法将教育信息传递给学生;通过教师辅导、选课、选考、学籍变更等学习制度逐渐培养起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6)创新文化。用对比的视角去理解开放大学与电大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摆脱“应试教育”传统文化。当前,教育资源日趋丰富,远程教育趋同化问题也表现出来,学生面临的选择很丰富,但是却不知道如何选择,对学习产生倦怠心理。开放大学需从文化创新入手,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中要注意成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教师的参与热情来选择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还可以通过实地访问、座谈了解学生、教师的心理需求,根据需求来设计活动方案。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中还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可以通过积极开展与上级和平级电大之间的活动交流来增进合作、学习的机会。校园文化的实践活动中还要注意合作。电大应主动与地方图书馆、电视台、博物馆、文化馆、协会、政府机构、企业集团等开展合作,推广电大的社会效应。

(二)构建两类校园文化,集中精力打造富有活力的特色网络校园文化。电大的校园文化可以分为实体校园文化(传统校园文化)和虚拟校园文化(网络校园文化)两种形式。[5]电大的学生到学校参加实体活动比较少,主要包括面授辅导、期末考试、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班级活动和校园文娱活动,这些活动是体验实体校园文化的重要机会。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些活动,充分展示校园人文环境,展示工作人员热情、主动、勤恳的工作作风。通过美丽的校园环境、细致周到的主动服务来获得学生的信任。此外,网络还为我们开展虚拟校园文化建设架设了广阔的舞台,网络校园文化将成为电大校园文化建设的闪光点。网络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围绕学生、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展开。首先要开设专门的校园文化网页,设立“学院概况”“学生刊物”“学生活动”“学生互动”“榜样先锋”“毕业札记”“校友故事”“网上调查”“服务指南”“职场教育”等栏目。“学生刊物”为学生提供表达思想的平台,由学生自由撰写,指定工作人员采编,定期刊发,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学生活动”栏目下设立“人物对话”、“职场问答”,不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3-5名)参加,围绕特定主题展开对话交流,配合上传图片资料与文字材料。“学生互动”栏目围绕主题论坛交流,每学期创立3-5个主题(社会热点问题),有专门的论坛负责人,责任人须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思考问题。“榜样先锋”公布典型人物、事迹,通过树立榜样给学生学习增添动力。“毕业札记”是毕业生对学校、老师、同学的情感交流过程。“校友故事”记录毕业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为社会创造财富、努力奋斗的励志事迹。“网上调查”为我们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改进工作提供依据。“服务指南”帮助学生掌握网络学习技能,更好地进行网络学习。使电大真正吸引学生,成为学生网上学习、生活的精神家园,真正构建起富有活力的校园学习氛围,建立起学生对电大的信任。

四、几点管理建议

电大应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推进转型。除了准确把握好开放大学文化的内涵,积极实践文化外,还应把握好文化建设的长期性,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优先做好制度建设,打破封闭。

(一)把握好文化建设的长期性。文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只有能够传承的文化才是成功的文化。电大人需要在总结好30年办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升电大精神,发扬电大人勤恳、踏实,为社会提供可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服务。切忌急功近利,走过场。既要结合自身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优化;也要多学习、借鉴兄弟电大的成功经验。

(二)将社会责任纳入文化建设。教育市场化改革后,功利主义逐渐代替了电大服务社会的价值目标。过度强调办学效益,加速了电大规模的扩张,但是造成了价值标准的偏离,使得一贯重视质量的办学传统面临严峻的考验。在社会大转型的背景下,电大既要把握好时代发展的机遇,做好电大向开放大学的转型,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服务;也要主动承担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利用电大系统、电大网络、电大教学服务使处于广大的农村、边远山区、海岛的人群获得教育,使处于社会边缘的残疾人、老年人能接受教育,使一切需要学习的人能及时地获得他们想要的知识。

(三)优先做好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的四个层面(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是有机统一的。只有正确理解精神文化才能制订出相应的制度文化;只有严格、规范的制度文化才能派生出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文化;只有得体的行为文化才能创造出和谐的环境文化。四个层面中制度文化尤其重要。可以通过管理制度来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学习制度和考试制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管理人员的主动服务、细致服务和辅导教师的教学启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制度中体现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要把制度变成教职工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

(四)打破封闭,实践开放。开放性既体现在对教育资源差异性的认识,也体现在对各层次教育对象学习需求差异性的认识。打破封闭,走向开放,是开放大学文化建设中的核心要素。开放大学与高职院校、高校网院之间既可以是竞争关系,也可以是合作关系。开放大学要认清自身资源的局限性,通过统筹、协调、整合,在全社会范围内寻找最优学习资源配置方式。开放大学的教育对象除了学历教育,将涵盖非学历教育;除了在职从业人员,还将包括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6]

总之,从电大发展到开放大学,对电大而言是挑战、也是超越。只有贴近社会,了解社会,实践开放教育,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只有从文化上、思想上统一认识,我们才能凝聚电大系统内广大师生的力量,推动开放大学成功转型。只有认真总结开放办学实践经验,不断反思,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单从凯.开放大学之路——从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的历史嬗变[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6).

[2]方志刚.远程教育的创新趋势与高水平远程开放大学的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09,(9).

[3]何岸.从电大到开放大学:电大发展的问题与出路[J].继续教育,2011,(6).

[4]程光泉.哲学视野下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5]曾长秋,汤长安.对近年来网络文化研究的综述[J].怀化学院学报,2004,(8).

[6]葛道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30年开放实践与新时期新使命[J].中国高教研究,2009,(1).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校园文化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