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非师范类教师的特点及培养策略

2012-04-12贾历程魏莹莹俸晓锦

关键词:师范类高校教师培训

贾历程,魏莹莹,俸晓锦

(1.广西大学教务处,广西南宁 530004;

2.广西教育厅高教处,广西南宁 530004;

3.广西工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高校非师范类教师的特点及培养策略

贾历程1,魏莹莹2,俸晓锦3

(1.广西大学教务处,广西南宁 530004;

2.广西教育厅高教处,广西南宁 530004;

3.广西工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针对高校大量引进非师范类高校教师的现状,分析非师范类高校教师的特点,剖析其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联通培训机制,实施助教制,切实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培养策略,从而促进非师范类高校教师的个人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非师范类教师;培养;策略

高校教学质量一直以来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教师则是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各高校的重中之重。另外,高校教师队伍中绝大部分是非师范院、非师范专业毕业,在教师专业化建设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对非师范类高校教师的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非师范类高校教师的培养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一)高校扩招使得高校师资队伍规模急剧扩大。扩招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自1999年开始,国家实行高等教育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提供的教育统计数据: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在校学生数3408764人;2010年普通本专科学生在校学生数22317929人,是1998年的6.55倍。学生人数的剧增迫使高校不得不大量引进师资。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总数为407253人;2010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增至1343127人,是1998年的3.3倍。

(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生师比要求迫使高校加快引进师资的步伐。2003年,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行“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2003年11月20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对全国592所普通高等学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3]9号),决定建立5年为一周期的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制度。2004年8月12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004]21号),明确提出生师比的要求。例如,综合性大学的生师比合格规定值为18。许多高校开始突击引进高校教师。2003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为724658人,2010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增至1343127人,是2003年的1.85倍。

(三)教师资格制度的实行使得非师范类人员进入教师队伍成为可能。在现行的教师资格制度中,非师范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只要获得《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就可向学校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审查合格后,经报上一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即可获得教师资格,从事教师职业。这使得非师范类人员进入高校教师队伍成为可能。

(四)高校引进的师资中有大量人员属非师范类专业背景。以广西某“211工程”建设高校为例,近5年来,该校共新增师资367人,其中,非师范类教师数345人,占新增师资数的94%以上。

另外,某西部高职院校认为,“依靠引进人才改善西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我校为例,近五年来新增加师资中……非师范类毕业教师占90%以上。”[1]这也表明,高校引进的教师中,非师范类教师占绝大多数。可见,研究非师范类教师的特点及其培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非师范类教师的特点

与师范类高校毕业的教师相比,非师范类高校教师具有以下特点:

(一)具备较专精的专业知识背景。非师范类高校教师基本上有相应的专业背景,经过了系统的专业学习,所以具有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非师范类高校教师一般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开展了相关专业的研究,且发表过相关的专业论文,对本专业的热点和前沿保持足够的关注,对本专业知识掌握得较为透彻,对本专业的现状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比师范类专业的高校教师更具有专业优势。

(二)拥有较广泛的知识面。非师范类高校教师一般毕业于各综合性大学,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强调科研、创新和应用等方面能力的培养,经过大学期间的教育和培养,已经具有相应学科和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他们毕业院校一般拥有一批知名的学者,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学术交流频繁,学术讲座形式多样。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视野开阔,知识面广。

(三)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教学技能。

与师范类教师要经过几年的师范专业训练不同,非师范类高校教师缺乏有针对性的师范训练。虽然,刚参加工作的教师会参加岗前培训,岗前培训的内容也会涉及一些教育理论,但是,仅仅只掌握这些知识还远远不能胜任教师工作。以广西为例,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课程有《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四门课程。考试四门成绩合格者方可办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颁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申请认定教师资格教育理论培训(考试)合格证书”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这些课程固然重要,但对刚参加工作的高校教师而言,如何掌握教学语言的表达、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三、非师范类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非师范类人员进入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是高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一大举措,它对多渠道积聚教育人才,打破教师用人机制一潭死水的“壁垒”,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由于非师范类大学生未经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学实践环节的专门培训,所以在从事教学工作时尚存在一些问题。

(一)政治意识不强,育人观念比较淡薄,不注重自身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由于非师范类高校大学生的培养更强调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他们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是进入相关专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只有一小部分进入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因此,缺乏师范生所具备的教师素养。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追求潮流,爱穿奇装异服,打扮随意,不注意师道尊严。一些教师属愤青型,上课时言辞犀利,大肆抨击社会,对学生的狂热情绪视而不见或以为学生的热烈反映是自己讲得好。甚至出现个别教师邀请宗教人士进入课堂讲学的闹剧。纪律观念不强,出现上课、监考迟到的现象,一些教师为此受到学校教学事故的处分。

(二)部分教师虽有满腹经纶却不善于表达。

由于缺乏相应的教学培训,尽管非师范类高校教师具备较专精的专业知识背景,拥有较广泛的知识面,但是怎样从“自己会”做到“让学生也会”,这往往是大家感到棘手的问题。甚至部分教师容易遭遇“心知肚明”但无从表达的窘境。满堂灌、一言堂、念讲稿等是非师范类高校教师的特点之一。这与缺乏教学经验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是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缺乏应有的了解。所以不能灵活自如地、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2]。

(三)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部分教师一定要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并且遇到停电等意外情况就手足无措,无法进行讲课;在只有黑板的普通教室上课时不知道如何板书。即使在多媒体教师授课,其PPT制作水平也参差不齐,有些教师直接用Word文档授课,有些教师虽然使用PPT,但PPT布满密密麻麻的文字,学生根本看不清楚。很多老师不善于调控授课节奏,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理解授课内容,老师已经翻到下一张PPT。更有教师,始终坐在操作台后面,从不与学生进行互动,也没有目光交流。周远清指出:“不少课程多媒体教学手段被扭曲,从‘人灌’走入‘机灌’的误区,满堂放幻灯片,没启发学生思考,也没有留时间给学生思考”[3]。

(四)教学管理能力较欠缺。在每学期的开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和平时随机听课中,非师范类高校教师教学管理能力的欠缺表现得比较明显。例如,上课时迟到的学生径直走进教室,老师视而不见;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通过手机上网玩游戏,甚至趴在课桌上睡觉,老师也没有及时干预;考试时学生作弊,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有个别教师大发“善心”,在考场巡视人员收走作弊考生的试卷后,监考老师又将试卷还给考生,允许考生继续考试。

(五)教学过程缺乏目的性。非师范专业的教师对教育规律、教学方法与技巧、教学环节等缺乏系统学习,对于教育观点仅来自于十几年的学生生涯,脑海里只有对以往教师的大体形象的认识。只能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单一模仿,教育目的也相对模糊。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仅凭经验把握,更谈不上突出重点,详讲难点。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则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中[4]。

(六)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目前工科院校教师队伍中,很多人是从学校到学校,接触社会少,虽然受到过实践教学的学习与训练,但还是缺乏到工矿企业参加工程设计、技术改造等接受工程再教育的经历,因而“在指导学生实验、实习或毕业设计时,经常是理论上讲得头头是道,但实践能力却表现得较差,有的教师对实验仪器、设备不会正确地调试、使用,有的带学生实习时,总是远离学生,难以解答学生提出工程实际问题”[5]。加强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显得十分迫切。

四、高校非师范类教师的培养策略

大学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上站稳脚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才能赢得同事的尊重,才能顺利开启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为此,可考虑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培养: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新时期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运用正确的政治理论观点和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如通过开展组织纪律教育、国情教育、中国革命史教育等,使他们正确了解国情、区情,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让非师范类高校教师受到一次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及其规范的洗礼,明确“科研无禁区,宣传有纪律”,规范授课纪律,统一标准,形成共识,认清底线,不碰红线。

(二)将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联通培训机制。1972年,“詹姆斯报告”确定了师资培养的三段制:普通高等教育、职前培训、在职培训[6]。众所周知,教师专业素养包括教师的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7]。在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开设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四门课程的基础上,根据非师范类教师的特点,各校人事部门、教务部门等有关职能部门应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制定相应的在职培养方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学、教学方法论、课程论等专题学习,让教师对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三)实施助教制,切实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非师范类教师要全程跟踪、参与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从中观摩、学习如何备课,如何撰写教案或教学日历,如何在黑板上板书,如何调节课堂气氛,如何批改作业,如何设计试卷等,学习老教师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四)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工科专业的教师、强调技能型的任课教师、实验教学教师等人员,要根据需要和条件,有计划的组织青年教师分期分批的到工厂或校内外的实验室接触实际,了解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管理制度、产业发展趋势、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等情况,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并结合企业实践改进实践教学。鼓励这些教师增加实践经历,参与产业化科研项目,积极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到社会各部门进行挂职锻炼。支持教师获得校外工作或研究经历,培养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1] 聂晓俊.论西部高职院校非师范类毕业青年教师的培养——现状发展策略[J].成人教育,2011(6):97-98.

[2] 王铁群.课堂教学中默会知识的反思与建构[J].辽宁教育研究,2006(12):52-54.

[3] 周远清.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周远清在国家高职示范校建设巩固与提升论坛上的讲话[Z].2011.

[4] 刘东敏,徐金明.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前瞻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3(7):1-7.

[5] 鄢碧鹏.工科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 (12)

[6] 王柳生.教师资格制度:昨天、今天、明天[J].现代教育科学, 2004(3):92-94.

[7] 乌兰.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25.

责任编辑:毛正天

G451.2

A

1004-941(2012)05-0158-03

2012-09-10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1年重大项目“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与实践”(2011JGZD027); 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一般项目B类“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2011JGB014)。

贾历程(1976-),男,湖北天门人,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师范类高校教师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