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QT测试法在投毒案件中的运用

2012-04-12庆海涛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作案人投毒测试法

庆海涛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侦查系,江苏 南京210046)

CQT测试法在投毒案件中的运用

庆海涛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侦查系,江苏 南京210046)

CQT测试法,即准绳问题测试法,是刑事案件中应用的方法之一。介绍CQT测试法的基本原理及投毒案的基本特点,并结合实践成功协破了一起过失投毒案件。

CQT;准绳问题;投毒案件

测谎(lie detection),或称多导心理生理测试,是对谎言的鉴别活动。在各类刑事或民事案件中运用它,可协助了解被测试人的心理状况,从而判断其是否和案件有关。测试中,测谎员向被测试人员进行一定刺激,诱发被试人员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导致其生理活动的变化。测谎仪记录被试人员的生理反应,再进行分析,确定测谎数据的相关价值。CQT测试法,即准绳问题测试(Controlquestiontest或comparison question test),1947 年由美国里德(Reid)首创,是测谎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CQT测试法概述

CQT测试法把问题按照其与本案相关程度分类,即相关问题、无关问题、对照问题。相关问题(Relevant Question),是指那些明确涉及案情的问题,也就是测试所要甄别的问题,是测试中的核心;对照准绳(ControlQuestion)问题,是事先估计到测试对象会说谎,或很可能说谎而采用与正在测试的主题类似的问题,以便和相关问题进行比较;无关问题(Irrelevant Question),是与案情无关的问题,被测人回答时,不会有什么负担,也不会引起太大的情绪反应。

准绳问题是用来激发被测“欺骗/说谎”的心理反应,并以此反应作为一种标准,这种标准的反应幅度与真实犯罪问题的反应幅度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Reid深入界定了对照问题并开始使用,即通过测前谈话与被测者讨论这些问题的方式进行。Reid认为对照(准绳)问题的反应幅度与真实犯罪问题的反应幅度进行比较,经过多轮数据分析,可以确定或排除嫌疑人。

二、投毒案件的特点

投毒案是作案人故意投放毒物,以造成被害对象伤亡,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和破坏性,是严重危害社会、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危害公共安全的刑事案件,一般具有几个特点:

(一)能获取和会使用毒物

作案人有接触和获取毒物的条件。作案人使用某种毒物进行投毒,必须对这种毒物的性质、用量有一定的了解,既能取得毒物,又会使用毒物。

(二)投毒案现场易遭破坏

投毒杀人现场暴露明显,案件一旦发生,很快就会被家人或群众发现,并紧急救治。由于抢救的人员多不懂现场保护,加上作案人在投放毒物时多有伪装,现场极易遭到变动和破坏,大大增加了现场勘查取证的难度。

(三)作案手段具有多样性和隐蔽性

作案人通过多种手段进行作案,常趁被害对象失去警惕、无防备或不在现场的情况下进行。采用的投毒手段根据被害对象生活规律、居住条件等情况进行选择,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现场较少留下证据。常见投毒手段主要是通过食物投毒,或通过呼吸道让被害对象吸入,或借打针、擦药之机把毒物直接注入被害对象体内,有的利用放射性物质、有毒动植物等制造被害对象中毒等。

(四)作案人和被害人多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投毒案件中,作案人和被害对象一般会有一定社会交往,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投毒动机多因个人矛盾、感情纠葛、邻里纠纷等引起,少数作案人因心理畸变,报复社会所致,且作案人具有一定的投毒机会和条件。

(五)投毒所用毒物造成的伤害较大

日常生活中毒物较多,医用药品、化工类原料、农用灭虫剂、灭鼠药等都可以被作案人利用。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作案人所用的毒物都有各自的特点。由于投毒案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毒物扩散面较大,有时投毒案件造成的伤亡、损失和影响较大。如江苏省南京市汤山特大投毒案造成200多人中毒,38人死亡。湖南省常德投毒案造成199人中毒,给个人和社会造成巨大伤害。

(六)投毒案作案成员女性居多

如河南省1998~2000年间的60起投毒案中,投毒者有68位,其中女性就有45位。她们多为不幸婚恋的受害者,在受到家庭暴力,或丈夫移情别恋,或本人通奸反目,或邻里发生纠纷,其个人利益或情感受到伤害时,势单力薄,靠体力往往很难达到其报复目的,常利用毒物的隐蔽性和毒害性来达到报复他人的目的。

三、CQT测试法在投毒案件中运用

适时使用准绳问题测试法,能缩小侦查范围、提供侦查方向,提高办案效率。

如某建设公司46名职工在食堂吃完早饭后感到不适,出现恶心、呕吐、嘴唇发绀等症状。经医院医生检查,46名职工被诊断为亚硝酸盐中毒。

经公安局侦查部门排查,确定该公司内部两可疑人:张某,33岁,公司司机,平时与领导、职工经常发生口角;周某,40岁,食堂厨师,平时为人较好,承包食堂后收入不错。初步审查后,决定使用心理测试技术。

对张某用准绳测试法,准绳问题为:C1“你以前说过比较大的谎吗?”C2“你以前有过报复其他人的想法吗?”C3“你以前做过见不得人的事吗?”相关问题为:R1“你知道是谁在厨房下的毒吗?”R2“厨房的毒是你下的吗?”R3“是你在厨房下的毒吗?”在相关问题上被测人偶尔有反应,但反应低于准绳问题。测试过程中,张某对测试很不配合,有故意对抗的嫌疑。最终测试结论为张某倾向无辜。

对周某进行测试,准绳问题为:C1“你以前说过比较大的谎吗?”C2“你以前占过便宜吗?”C3“你以前做过见不得人的事吗?”相关问题为:R1“你知道是谁干的这件事吗?”R2“是你干的这件事吗?”R3“这事是你干的吗?”另外,根据专案组的意见,若是周某造成中毒事故,其过失造成的可能性较大,据此编制了CQT2,相关问题改为:R1“是你不小心放错配料了吗?”R2“配料被你放错了吗?”R3“是你放错配料了吗?”在两组测试中,对相关问题测试周某反应强烈且明显强于准绳问题测试,周某在相关问题上说谎概率较大。

测试后,专案组对二人进行了严格的审讯,排除了张某故意投毒的嫌疑。周某则承认了其做早餐时,在糯米粉汤中过失投放了亚硝酸盐。至此,中毒事件原因查明。

在办理投毒案中,适时成功运用CQT测试法,得到如下启示:

(一)可认定或排除嫌疑对象,缩小侦查范围

在投毒案侦查前期,限于侦查手段、现场证据及对案件认知的限制,办案人员对嫌疑对象做CQT测试,可确定该对象是作案人还是无辜者。如张某和周某均有嫌疑,均无证据确认和排除,二人均极力辩解,否认犯罪,其供述也一时难以查证,为此,使用准绳问题测试法,结果协助排除了无辜对象,认定了作案人。

(二)可辅助审讯,有利于快速突破对象心理

测谎是高科技手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将测谎仪用于投毒案测试,测谎员通过反复说明和强调测谎仪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并利用以前成功的测试结果激励对象,使被测对象认识到测谎仪灵敏,不容欺骗,担心自己说谎,可能被当场识破,从而加重心理压力。在投毒案测谎实践中,不少被测对象在测试过程中或测试后不久就交代了作案事实。另外,在测谎认定作案人后,紧接着进行突审,往往较容易快速突破作案人。如上述投毒案,测谎后紧接着进行突审,当晚周某就交待了过失投毒事实。

(三)有助于降低侦查成本,提高办案效率

投毒案较隐蔽,用准绳问题测试法可以快速查明案件信息,提供侦查方向,节省大量警力物力,有效降低办案成本。上述投毒案中,在测谎认定投毒嫌疑人后,外围上百名排查人员全部撤回,降低了办案成本。

(四)加固原证据体系,坚定侦查人员审讯的信心

准绳问题测试法,可印证、支持、加固投毒案现有证据体系的可信度和证明力,使审讯人员突破作案人的信心更加坚定。还可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搜索测试,找出同案犯、赃物的大致去向等,为破案提供线索,缩小侦查范围。

[1]付有志.破解测谎的密码[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1).

[2]庆海涛,汤茂定.测谎结论在民事借贷纠纷案件中的证据力[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3]何家弘.测谎结论与证据的“有限采用规则”[J].中国法学,2002(2).

[4]贺晓彬.测谎鉴定在法庭上的证据作用[J].中国司法鉴定,2002(2).

D631

A

1673―2391(2012)04―0185―02

2012—02—29

庆海涛,男,江苏南京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侦查系。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一般科技项目资金资助(项目编号:YB0802)。

【责任编校:李 烽】

猜你喜欢

作案人投毒测试法
食物中毒案
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在刑事侦查中的运用研究
伊士曼展示其耐受医用消毒剂的新一代聚酯——四步测试法显示伊士曼MXF221共聚酯具有出色的耐化学性
系列抢劫案件犯罪实施阶段的反侦查行为相关问题探析*
新型混合材料咀嚼效率测试法
电气化铁路轨道电路绝缘电压测试法的研究
因妒成恨“投毒” 女博士悲产畸子
基于D-最优化理论的陀螺仪力矩反馈测试法
投毒凶手
浅析刻画作案人出现认知偏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