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分析法在教育项目成本评估中的应用
2012-04-12郑州市教育局实验教学装备管理中心刘艳莉
郑州市教育局实验教学装备管理中心 刘艳莉
要素分析法在教育项目成本评估中的应用
郑州市教育局实验教学装备管理中心 刘艳莉
每个项目的实施都需要利用一定的资源,而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其他项目,如果将这些资源用于此,而非彼,我们也就放弃了将它们用于其他项目而产生的收益。这些放弃了的收益,就是该项目的成本。某一具体教育项目的成本,即该项目所利用的全部资源所能产生的最高价值,用经济学的术语说,就是该项教育项目的机会成本。决策者在进行教育项目成本分析时,头脑中应时刻存有机会成本的概念,采用合适的方法对教育项目成本进行评估,以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
一、原有教育项目成本预算分析存在的问题
1.预算常不能涵盖用于实施政策措施的所有资源要素的成本信息。如,受捐赠的资金、设备和其他一些不计报酬的投入,常常不在教育项目预算之内。
2.如果资源成本已经由其他部门支付或者已进入其他部门的预算,这些成本就很难在教育项目预算中表现出来。如,若某个非教育政府机构给某个学校提供了一座建筑物,建设这座建筑物的花费在该学校的预算中就无法表现出来。
3.标准化的预算管理可能会扭曲某个要素的实际成本。典型的费用预算说明书中只列出成本发生时的资金流动情况。如,某学校更换供暖系统或屋顶,新供暖系统或屋顶可能有30年的使用寿命,该项目成本本应在受用周期内平均分布,而实际上,其项目支出只能在维修当年的预算中反映出来。这种预算会高估项目实施当年的真实成本,而低估该项目的后续运行成本。
4.大型教育工程预算说明书中的任何一项具体措施都会产生成本,这些成本可能会叠合分布,让人难以厘清。大多数教育预算实际都是按照“功能”和“对象”来对费用进行列项式分类的,“功能”主要包括管理、教学和维修,而“对象”主要包括教师、后勤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等,很难把预算清单和某些具体的活动或措施对应起来,而且从中极难准确确定某一学校或涉及面较广的教育项目的具体成本。因此,笔者认为,虽然预算文件或者费用说明书是评估人员进行成本分析的重要数据来源和信息来源,但不能完全依赖这些文件来确定特定教育项目的成本。
二、使用要素分析法估计成本的具体步骤
要素分析法是一种直接估计项目成本的方法,其实质就是通过对每项政策措施所使用的具有价值或成本的要素的分析,把这些要素区分开来,并确定它们的成本,进而估算出这项政策措施的总成本、单位成本所产生的单位效益或单位效用所需要的成本。其具体步骤如下。
1.识别要素。应用要素分析法的第一步就是识别项目使用的要素。在具体实施教育项目时,为了获得可以观察到的效果,执行项目的每一步都需要一定的资源要素。在估算中,要记录各项措施的效果、每项措施所需要的要素,并且必须把所有的要素识别出来,不能有遗漏。从根本上来讲,我们注重识别所有用来产生可识别效果的资源。显然,按照要素分析法,即使预算性费用中并未包括受捐献或捐赠的资源,项目实施的效果也难免受其影响,所以也应该将其纳入要素的范畴。
2.明确政策措施的范围。为了识别成本估计所必需的要素,明确政策措施的范围十分重要。一个教育项目一般包含各种政策措施,有时,很难把某项具体政策措施的成本要素从一般性项目要素中区分出来。例如,某地区正在考虑两个降低辍学率的项目,第一个项目侧重于为有辍学倾向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老师,再由老师对其提供帮助;第二个项目侧重于由其他学生为有辍学倾向的学生提供帮助,并充实课程以激发这些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这产生了一个问题,即是把学校的所有资源都包括在分析之中,还是只包括项目实施所需要的资源要素。在这种情况下,明确政策措施的范围,就应选择使成本分析所评价的要素只包括项目实施中新增的那部分资源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成本。
3.归类要素。把项目所使用的要素按是否具有相似特征分为几个类别,会使对要素的识别和统计工作变得很容易。一个典型的要素归类应该包括人员类、设施类、器材类、项目的其他投入类几项。
(1)人员类要素。人员类要素是指实施教育项目所需的所有人力资源,不仅包括专职人员,而且包括顾问和志愿者等兼职人员。应将所有人员按照其作用、资格条件和时间投入等指标罗列出来。人员的作用是指其承担的工作,如管理、协调、教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等;资格条件是指人员培训经历以及是否具有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时间投入是指每个人在教育项目中所投入的时间。估算时间投入要素时,考虑到一些顾问和志愿者等兼职人员只是将一周中的部分工作时间投入到该项目中,可以用专职岗位时间的百分比来表示。
(2)设施类要素。设施类要素是指政策实施所需要的空间资源,包括教室、办公室、仓库以及其他建筑物设施。不论这些设施是否由该项目支付成本,都应该归为一类,按照它们的尺寸和特征罗列出来,并且对于识别这些要素价值的其他重要信息,也应一并列出来。对于任何与其他项目共同使用的设施,都应该将分配给该项目使用的比例(可以按照时间上的、空间上的比例)记录清楚。
(3)器材类要素。器材类要素是指用于该项目的家具、教学仪器以及其他设施。对于这些器材,不论是其他单位捐赠的还是涵括在教育项目经费预算中的,都应详细列出来,尤其不能忘记记录计算机、视听器材、科学仪器、书籍和其他办公设备。无论是将各类器材分配给该项目独立使用,还是和其他活动共同使用,都应该加以注明。
(4)其他投入类要素。其他投入类要素是指那些不符合以上各类要素特征的所有其他要素。如,因实施某一教育项目而产生的债务、利息和保险,以及因该项目而产生的水、电、气、取暖、通讯费用等。在实践中,应明确说明这些费用的具体用途。
三、提高要素分析法准确性的措施
针对教育项目的成本评估,首先要尽可能准确识别该项目所利用的资源要素,以便将成本准确地分摊在要素中。为了增强要素分析法对教育项目成本评估的准确性,通常通过以下3种方式了解教育项目所利用要素的准确成本。
1.查看项目文件。熟悉项目的基本途径就是检查项目文件资料。这些资料包括项目一般性说明、经费预算书、相关网站、可行性研究报告、会议记录以及其他信息。要正确评估项目成本,必须尽可能多地搜集这些资料,从中找出可能有用的信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从这些资料中得出的信息仅仅可作为参考,不能直接将其看成是项目所使用的实际要素的真实反映;评估人员要对这些资料和信息加以甄别,合理利用,并在之后与项目人员的接触和对项目的直接观测中加以验证。
2.与项目相关人员面谈。这里所讲的相关人员包括教育项目的设计人员、管理人员,也包括其他校方人员和学生家长等。在某些情况下,如果项目参与者是成年人或大龄儿童,直接与其面谈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接触性面谈的过程中,评估人员应设法验证项目文件材料所反映的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如,一个教育项目是否真的使用了3位专职教师,这些专职教师在该项目花费的实际时间是否符合标准,定期培训是否如期举行,举办的频率是否与预算书上表述的一致等。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尤其注意识别在项目中实际利用到的要素,而不是文件中那些在理想状态下花费的成本。
3.对项目的直接观察。在阅览文件和面谈之后,评估人员仍有必要对项目进行直接的观察或考察。如,对于某个读书项目,评估人员可以到某些实施该项目的班级进行实地的观察,以确认该项目实际利用了哪些资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项目实施中所起的作用。假如项目设计中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独立使用一台计算机,那么,评估人员需要观察的就是在项目实施时学生是否能够独立使用一台计算机。
总体来看,在查看项目文件、与相关人员面谈和对项目直接观察的过程中,检查不同信息源之间的一致性十分重要。理想状态下,从3种渠道所获得的信息应该能够互相验证,互相支持;即使同一项目在不同地方重复实施,项目成本也应基本一致。如果从3种信息源所获得的同一项目的信息不能相互验证,或者同一项目在不同地方实施的成本差别较大,评估人员就应仔细查找原因,研究是何种因素影响了项目的成本,以便更好地控制项目和项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