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这片“蓝色国土”
——新华社记者世界海洋日专访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

2012-04-11顾瑞珍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2年6期
关键词:中国海石油勘探海洋权益

为了这片“蓝色国土”
——新华社记者世界海洋日专访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题是“海洋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的主张管辖的海域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广阔的海域构成中华民族的半壁江山。我国海洋事业现状如何?面临什么挑战?新华网记者就此专访了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

我国海洋事业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

记者:“十二五”时期是海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攻坚阶段。新形势下,国家海洋局承担着怎样的历史使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刘赐贵:“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海洋事业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海洋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划体系初步建立,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日益健全,海洋综合管控能力得到提高,海洋科技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比如海洋产业结构不尽科学、沿海产业布局不够合理、海洋开发方式仍然粗放等等,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作为国家海洋行政管理部门,海洋局将担负起国家赋予的监督管理海域使用和海洋环境保护、依法维护海洋权益、组织海洋科技研究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推动海洋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蛟龙”号深潜7000米实验顺利完成后将投入应用

记者: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已起航,出征马里亚纳海沟区域执行海试任务。这对中国海洋事业意味着什么?有哪些新的难度?

刘赐贵:作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试的组织部门,国家海洋局在7000米级海试中继续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举全局之力确保海试的顺利完成。

去年我们成功进行了5000米级海试,这次7000米就是每平方米7000吨压力,同时海水的水温下降到1.5到1摄氏度左右。低温和巨大的水压,意味着新的考验和挑战。

7000米级海试在马里亚纳海沟区域进行,这里已知的海水、海底等资料都较少,增加了海试的未知因素。如果实验顺利完成,“蛟龙”号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投入应用,将正式移交用户——中国大洋协会进行日常应用作业。

海洋环境治理存在“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局面

记者:近来中国海域发生多起溢油事故,这给海洋环保敲响了警钟。请问我国在应对海洋环境突发事件时的应急机制怎样?还有哪些制约?

刘赐贵:国家海洋局牵头国务院十几个部门、三大石油公司制定了《全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计划》《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应急响应执行程序》,根据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故的溢油量、溢油面积以及与敏感目标的距离等,将应急响应分为三个级别,并建立了响应机制。

目前,海上的油污染主要有三大来源:陆源,主要是沿岸的石化产业;海上航行的船舶;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海洋局对三大来源之中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而对于其他两类,负责对海洋环境进行监视监测。

对违法违规行为导致海洋环境污染破坏的,主要对其进行行政处罚,由海洋局代表国家对其提出生态损害索赔。海洋环境一旦遭受污染,现行法律规定的最高限20万元的处罚,远远不足以弥补海洋生态环境真正的损失和修复海洋生态所需要的成本。

黄岩岛事件中海监履行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职能

记者:今年4月10日,黄岩岛事件中海监船编队对中国渔船和渔民实施现场保护。评论认为,此次对峙显示出了中国海监船的担当和勇气。您眼中的海监是怎样的一支队伍?

刘赐贵:我们注意到,在关于黄岩岛事件的最初报道中,经常出现的画面是海监船,播报的是渔政的情况。这说明好多人对中国海监这支站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最前沿的队伍还不太了解。

中国海监成立于1998年,是一支对外代表国家、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对内依法维护海洋海岛开发秩序、保护海洋环境的综合性海上执法队伍。

目前中国海监已拥有万余名执法人员,10架执法飞机,400余艘各类执法船艇,其中千吨级以上专用执法船27艘,另有36艘大吨位海监船正在建造过程中,未来1至2年内即可投入使用。在这次黄岩岛事件中,中国海监忠实地履行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职能。

记者: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茫茫大海,我们怎么样发现违法用海行为?除了海监队员人为的监管外,是否也有别的科技手段?

刘赐贵:2005年底我们依法启动了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目前,已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业务体系,建立了3个国家业务中心,11个省级、49个市级监管中心,各类技术人员600多人。

此外,系统通过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远程视频监控和地面核查等技术手段对全国用海现状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测,并对基础地理、遥感影像、功能区划、海域权属等数据进行集成管理,初步形成了全国海岸线、滩涂、海湾等海域资源和海域使用状况“一张图”,为海域管理政策制定提供了决策依据。(记者顾瑞珍)

猜你喜欢

中国海石油勘探海洋权益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指南
培育家国情怀的初中地理海洋权益教育探析
中国海 (外一首)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中日东海划界争端的法律分析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海洋权益问题研究
东亚季风在东中国海海面高度变化中的作用
彰显中国维护主权决心我海监船编队巡航钓鱼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