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水利工程与滨水景观建设

2012-04-11史淑娟李德营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年23期
关键词:伊川滨河堤防

□史淑娟 □李德营(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伊川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北依九朝古都洛阳。黄河一级支流——伊河穿城而过。特有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积淀,为打造洛南城市型湿地与滨河生态景观通廊,构筑“一川两岸,浅山环绕”的魅力新城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伊川伊河滨河新区水系工程在伊河穿越城区段的综合整治工程为城市发展、城市文化展示、城市景观建设做出了努力。

1.现状分析

1.1 生态环境问题

伊河两岸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但缺少大面积的植被分布,植物种类稀少,没有形成物种多样化和循环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无法发挥调节区域生态环境的功能。

1.2 环境建设问题

城市环境建设与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未能形成同步发展的态势,相比之下,城市环境改善和治理明显滞后。尤其是在滨河新区缺乏体现城市优秀历史文化渊源的公共开放空间。

1.3 景观形象问题

伊河两岸原生活力充足,自然河流有着独特的魅力,但未经提炼和利用,缺乏条理,未能形成完成的景观界面。沿河景观较单调,缺乏特色景观和变化。

1.4 市民活动问题

左岸虽已建有伊滨公园,但缺乏特色,没有亲水活动场所,城市居民的休憩活动单一,使得规划地区原应具备的休憩功能大大降低。

1.5 协调统一问题

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协调防洪建设、景观建设、公共空间建设、旅游文化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文物保护等多方面的工作,需要统一到“综合治理”的协作基础上。

2.资源禀赋

2.1 自然资源

伊川县位于河南省西部,暖温季风气候带内,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季风支配,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伊川县属豫西浅山丘陵区,县境四周环山,山川秀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2.7%,放眼望去,四处郁郁葱葱。伊川县境内遍布河流,伊河是流经伊川最大的河流,通过县境的河段长达41.3km。区域内山水相依,是城市灵性之所在,也是景观设计的重要设计依据和需要展示和表现的。

2.2 历史文化

伊川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夏朝杜康造酒于“上皇古泉”,开中华酿酒之先河;商代,伊尹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贤能相国、帝王之师、中华厨祖;秦时,孔子九世孙鲋在酒后讲学,创伊川教育之首例;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伊川谱写了清丽壮美的诗篇;宋时,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在鸣皋创办“伊川书院”,“程门立雪”的典故家喻户晓,伊川因之成为理学名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魂归伊川,安卧在万安山脚下;著名哲学家邵雍也选紫荆山麓为茔,长眠于“安乐佳城”。强化文化主题,发掘历史踪迹,唤起历史记忆,协调串联与周边历史文化遗迹的关系,是本设计的重要内涵。

3.景观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原则遵循创新思维的原则、生态融合的原则、传承历史的原则、产业协同的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分期实施的原则。

4.景观设计目标

创造具有亲水、生态的伊河沿岸景观环境,形成具有生物多样化的自然生态公园。强化地域文化特色,充分展示伊川县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地域文化品位。通过伊河两岸环境和景观建设,塑造高文化品质的城市形象,创建活力、魅力的城市空间。加强自然与人和谐共生,为广大市民营造符合时代需求,富有活力和活动多样化的休闲娱乐场所。将伊河防洪功能与城市公园设计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城市安全性。

5.设计理念

5.1 景观设计与水利工程的结合

第一,“水本无形,因岸成之,平直也好,曲折也好,水口堤岸皆是构成水面形态之重要手法。”景观设计要与堤防的造型及整体布置统一考虑,使水利工程与景观工程统一一致,使之既互相配合又互相映衬。第二,景观工程要与堤防的附属建筑物如:桥、闸、码头等统一设计。所有水工建筑都应按照景观的要求进行设计,同时也要把所有的景观工程都与水工建筑物融为一体,使整个堤防最终展现于人面前的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景观带。第三,景观的细节及整体设计都要全面维护水利工程正常功能的发挥,景观的植物配置、地面铺装、小品等都要全面维护工程的防洪、排涝、灌溉功能的长久发挥,尤其在护坡处理上采用有利于防洪的植物配置。

5.2 景观设计与生态旅游功能的结合

本设计紧密结合《伊川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和《伊川滨河新区城市设计暨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设计理念、设计风格上取得统一。第一,城市住宅用地与周边堤防景观的联系是最密切的,对堤防景观的要求也相当高,堤防景观无论从休闲、健身、娱乐、赏景等方面都要满足当地居民居住用地的要求,成为居住区完善自身居住功能的最好保证。第二,对于有地域文化特性的地段要很好的利用及保护,这样的理念将给予堤防景观更完美的文化特质,堤防景观将成为该地域特性文化的载体。第三,堤防景观要充分考虑城市整体景观及旅游规划,使堤防景观成为整个城市景观规划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成为区域旅游的一个亮点。第四,堤防景观要考虑不同地块的自然特性,如湿地地区、干地区及干湿接合区等各类型,充分考虑其各自的特性以便与之完美的接合。第五,堤防景观要与城市的水陆交通体系完美配合,充分考虑水上交通与陆上交通各自的特点,使景观的细节设计与各交通体系巧妙融合。

6.景观工程设计

本次滨水景观设计总面积约75hm2,其中植物种植总面积约62hm2,共设计大中型景观节点21个。

6.1 总体结构

设计以连续性、亲水性为主导,以“网络功能”塑造为切入点,以文化为轴线,将沿伊河的亲水活动面和堤顶活动面作为景观设计的主要展开面,以两岸坡地绿廊为基面,以伊河大桥、致远路桥等城市主要人流来向为主要节点,形成“一轴两带五区多点”的规划结构,通过构造各种性质的功能网络和绿化、道路等联系网络,形成沿河具有整体性的景观网络体系。一轴:以历史文化为轴线。两带:沿伊河左右两岸组织景区、景点,并以道路串联,形成景观带。五区:结合当地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将全线分为生态岛居景观区、休闲游憩景观区、历史人文景观区、文化体验景观区、运动健身景观区五大景观区域。多点:伊河大桥、先忧碑、伊相广场等重点地区设置主题广场,同时根据各个景观分区的性质分化出各类空间作为景观节点,犹如沿景观轴线分散布置的明珠,构成完整的景观网络。

6.2 景观分区

基于对基地的分析和整体的立意构思,规划采用组团式布局的手法,将伊河滨水景观区分为5个主题区段。

6.2.1 生态岛居景观区

临河侧利用老堤堆砌形成生态岛屿,以木栈道连接,景观设计以体现自然意境为主基调,尽可能的创造一些自然的环境,以期达到人与自然“默语倾听、欣然相映”的良好效果。

6.2.2 休闲游憩景观区

将该区域定义为自然与人工、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游憩景观区。设计根据各地块条件、地形特点,结合伊川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合理安排游人的休闲、游憩、节庆等各种活动场所,满足多种人群的活动需求。

6.2.3 历史人文景观区

该区段位于左岸伊河大桥和致远路桥之间,紧邻滨河新区规划中的行政中心,与明珠广场隔河相望,因此将该区段作为伊河滨河景观带的重点景观功能区,景观设计基调以历史人文景观为设计主线,重点加强公共活动空间的设置,设计主体借重本地丰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围绕先忧碑,在其南北两侧设置多个景观节点,彰显伊川厚重的历史文化。

6.2.4 文化体验景观区

景观设计以体现历史的苍茫和自然意境为主基调。整个景观带,由一系列广场铺装、滨水林荫路、绿树浓荫串连而成,园路穿梭在林中,时而临水,时而密林,使人们体会空间及景观的变化,从而达到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意在为附近的居民营造一个安静、舒适、安全、集休闲、娱乐、参与于一体的亲近自然的空间。

6.2.5 运动健身景观区

该区紧邻滨河新区规划中的体育中心,因此将该区域定义为运动健身景观区,以堤顶活动为主,在背河侧布置健身步道和活动广场,满足市民运动健身的需要。

6.3 主要景观节点

6.3.1 伊相广场

伊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庖人,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史料明确记载的第一位宰相,该景观节点即为纪念他而设置。设计从堤顶至亲水平台采用不规则式的大台阶向下逐渐接近水面,台阶结合错落的花池,并有喷泉水景设置其间,形成丰富多变的空间形态,临水大广场中心伊尹雕塑矗立正中,周边以花池相拥,形成整个广场的焦点。

6.3.2 先忧碑

为纪念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而设置的景观节点,该景观节点与伊相广场相呼应,同样采用不规则大台阶的形式,形成序列,伸向水面,结合错落的花池,围合成各种小空间,临水圆形平台中心为先忧碑,以表达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情怀,以及寄托当今人们对其博大胸怀的缅怀之情。

6.3.3 杜康长廊

杜康,是中国酿酒业的鼻祖,杜康酒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化名酒,伊川是中国杜康的故乡,是中国秫酒的发源地。该节点以景观灯柱的形式,将不同朝代的酒器雕塑置于灯柱顶端,从南向北布置形成一条以展示酒文化为主要轴线的长廊,两侧采用种植带结合圆形树池,为游人提供休息空间,吸引游人驻足观赏。

6.3.4 理学文化广场

此处紧邻理学文化馆与滨河新区商业中心,因此,该景观节点既是理学文化馆的补充景点,也是滨河休闲景区与商业中心的过渡节点,更是为纪念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影响的理学大家程颐、程颢两兄弟。

7.结语

通过以上介绍,从伊川滨河新区水系工程中我们了解到,工程不仅解决了伊河两岸的防洪安全,同时,通过滨水景观建设,将伊川璀璨悠久的历史文化、美好的生态环境展现给了世人,在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猜你喜欢

伊川滨河堤防
观赏草研究概况及其在太原市滨河两路的应用
伊川之歌
伊川: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城市滨河湿地生态景观营造探索
坚定文化自信 打造厚重伊川
紧邻堤防深基坑开挖方法研究与应用
人大专题“问”金融 助力伊川大发展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堤防长度
滨河湿地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价值探索
等待候鸟——第五山城步道滨河区灯光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