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阳市畜牧业贷款信用担保的现状与探讨

2012-04-10谭伟明

湖南畜牧兽医 2012年1期
关键词:反担保畜牧业信用

谭伟明,龚 彬

(1.湖南省益阳市畜牧水产局,湖南益阳413000;2.益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湖南益阳413000)

益阳市位于湖南省中北部,与省会长沙相距约55km,下辖四区(含高新区)三县一市,总面积12144km2,总人口463 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2010年,全市出栏(笼)生猪468.04 万头、牛14.79万头、羊38.55 万只、禽2563.8 万羽,蛋品产量9.46 万吨,养殖业占到农业总产值比重的49%。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贷款难问题,积极探索适合我市畜牧业实际的信用担保与风险转嫁机制,多措并举,取得了明显成效。

1 基本情况

2006年3月,益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 亿元,它是我市唯一一家由政府出资引导的专业担保机构,经湖南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审查同意并在全省第一批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2008年6月,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益发[2008]7 号),决定第五条第15 点明确提出建立信用担保与风险转嫁机制。2009年,由市财政注资2000 万元到益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并按照“非盈利性、安全性、社会性”和“财政引导、多元投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原则运作,优先为养猪场(户)、种猪场、饲料企业提供贷款信用担保。市政府由市财源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出资载体,担保公司按照业务需要,将2000 万元分别转帐至授信银行的担保资金专户,专款用于授信银行的畜牧业放贷担保保证金。2010年,湖南科羽养殖有限公司(蛋品生产、加工、销售)通过由担保公司分别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贷款320 万、400 万;湖南富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种猪、商品猪生产及销售)在2009年、2010年通过担保公司,分别从信用社、农发行贷款400 万、500 万。担保公司成立至今,累计为全市36 家种养殖企业和个人提供银行贷款担保14800 万元,种养殖企业约各占一半,实现了担保零风险,对促进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2 主要经验和体会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及相关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经过银行、担保公司的共同努力,我市畜牧业贷款信用担保规模和服务面不断扩大,担保资金功效不断提高,担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担保作用进一步发挥,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益阳畜牧业发展特点的新型金融、担保服务之路——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银保得发展。

2.1 政府主导是前提

通过政府搭建平台,探索建立具有畜牧业政策性金融特色的贷款担保运行模式。按照“主导在政府、服务在部门、落实在协会、主体在企业、支持靠银行”的思路,通过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形成银行、担保公司、农业企业(实体、农户)、保险公司互动合作支持的贷款运行机制,实现了支持养殖业发展的三个新突破。一是实现支农资金投资方式的突破。通过政府对农业政策性贷款的担保、对农业的政策性保险,可以“以小搏大”、“四两拨千斤”,使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与畜牧业生产要素相结合,实现了财政资金、信贷资金、企业资金和民间资金的互动投入。二是实现了支持畜牧业发展工作机制的突破。对符合贷款条件又落实了担保和保险的贷款对象优先给予支持,重点项目按照绿色通道办理,突破多年来农业贷款需求主体不符合贷款基本条件的信用缺失和体制障碍。三是实现金融、担保支持畜牧业发展“瓶颈”突破。通过建立政、企、银、保合作体系,既解决了金融支持养殖业发展贷款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的问题,又解决了贷款风险的补偿来源,通过保险做“加法”构建有效的风险防范和补偿体系。

2.2 市场运作是关键

按照《担保法》、《公司法》规范政府作为出资人(股东)的行为。政府坚持“引导不主导、拨钱不分钱,支持不干预”的原则,对具体担保业务“不吃点菜”,完全由担保公司按照市场原则独立决策、自主经营,确保担保公司按市场化原则自主开展担保业务。在投资主体上,尽可能引导鼓励新农村建设主体以及有志于新农村建设事业的社会投资者共同参与农村信贷担保体制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业务拓展上,强调便捷服务与产业引导结合,扶优扶强与扶贫扶弱结合,吸引大中小畜牧业企业通过担保公司进行融资,发挥担保资金功效的最大化。在风险管理上,通过科学、刚性的操作规程,防止出现“人情担保”、“招呼担保”现象;通过内控约束与激励机制,促使工作人员摆正业务与风险的关系;通过挖掘畜牧业有效担保物,组合使用信用保证、抵押、质押等反担保手段,并与保险对接,防范和化解担保风险。在收支核算上,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有利于人财物诸要素的合理配置、精打细算,扭转担保养殖户对待财政补贴“不拿白不拿”的思维定势,营造信用环境,同时由于担保资金的贷款放大效应,无形中为政府担保资金注入了造血机能。

2.3 创新方式是出路

为解决畜牧业担保难的问题,担保公司在服务方向上,重点扶持省市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符合担保条件的养殖业企业融资需求优先安排担保计划,优先向合作银行推荐,优先办好担保手续。在政策支持上,对养殖龙头企业,优先给予综合授信,支持优质客户做大做强。在具体措施上,建立与区、县(市)畜牧水产部门工作衔接机制,建立与市内企业的业务联系机制,以点带面,择优扶植。广泛联系合作银行,全力推介融资合作项目,由政府搭建平台,以公司为对接为主体,牵头组织召开全市银企洽谈会,通过银企面对面的接触与深层次交流,加强信息沟通,增进互相了解与信任,采取公司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小额农贷、个体工商贷款、再就业小额贷款担保等方式,有效解决了养殖大户的融资难问题。

3 存在主要的问题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制约畜牧业贷款担保的瓶颈问题仍大量存在,主要有:

3.1 养殖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内部治理结机制不完善。

养殖企业较之现代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不高、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给公司担保贷款带来很大风险。

3.2 养殖企业担保资产弱,有效资产少。

养殖企业资产、生产要素等变现能力差,监管和处置困难,极易贬值,如果发生代偿损失,担保公司将很难追回补偿。

3.3 养殖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抗风险能力低。

养殖企业存在市场、疫病的双重风险,如到期不能还贷,直接导致贷款企业的银行信誉下降,再贷款困难,而且极有可能形成不良借款,威胁担保公司生存和发展。

3.4 部分养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薄弱,透明度较差。

调查显示,部分小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帐目混乱,信用观念淡薄,往往是有几套帐簿,分别应付工商、税务、银行等各相关部门,千方百计隐瞒与己不利的各种信息,不能向银行提供真实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用情况,造成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就有可能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3.5 少数企业改变贷款用途,贷款难以归还。

在贷款发放之后,少数养殖企业改变其贷款用途,造成不可预计的风险,造成贷款难以归还。

4 今后工作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更好地做好畜牧业贷款信用担保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担保公司在规范操作的同时,坚持从风控模式、贷款方式和担保方式上努力创新。

4.1 风控模式的创新

搞好“三查”:指保前调查、保时审查、保后检查。把好“四关”:建立贷款担保业务制度,把好授信对象关;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把好尽职调查关;建立分级审批制度,把好担保审批关;建立严格的反担保制度,把好风险防范关。

4.2 贷款方式的创新

一是农户之间可以开展联保贷款,实行几户或者多户保一的方法,让大家分散和承担风险。二是与后方收购市场大户建立互保,形成公司加大户的模式解决;三是担保公司介入,通过按比例的担保减少贷款风险;四是探索农户小额农贷集中使用的办法,即众多分散农户虽核定有小额信用贷款却没有使用其贷款,养殖大户可以通过与这些农户协商,通过他们按照规范贷款的手续贷款供养殖户使用;五是聚集有养殖专业技术的农户和有闲置资金的农户,做好技术资本转化与资金有效结合的文章,或成立农户养殖联合体。

4.3 担保方式的创新

一是财产抵押,即被担保企业以不动产或便于监控的动产向担保公司反担保。二是单位信用担保,一般是外单位为贷款企业向担保公司提供信用反担保。三是个人(公务员)信用担保,主要是对小额担保,由公务员或其他稳定收入来源的个人提供反担保。除实行上述反担保措施外,还附加实行了联保制度,即与被担保单位法人代表或经营者签订其个人财产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反担保合同。四是“五位一体”资金封闭经营模式。即:农业龙头企业+担保公司+银行+规模养殖基地+养殖专业户”的“五位一体”封闭式贷款运行模式。五是扩大担保物的范围。试行生猪保单质押、种猪活体抵押、圈舍等固定资产评估抵押等方式发放信贷。六是担保+保险。担保公司在提供担保业务的同时,还可以积极探索拓展保险业务,这样既可以增加公司的营业收入,又可以大大提高养殖企业规避贷款风险的能力,从而达到担保公司与养殖企业双赢的局面。□

猜你喜欢

反担保畜牧业信用
映像畜牧业
反担保函的独立性原则刍议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反担保合同公证业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