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年伊河防洪中四库联调做法浅论

2012-04-10张鹏旋赵留香周超峰河南省陆浑水库管理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年21期
关键词:四库防洪防汛

□张鹏旋 □赵留香 □周超峰(河南省陆浑水库管理局)

1.伊河陆浑水库概况

陆浑水库位于黄河流域伊河支流的河南省嵩县境内,距洛阳市60 km,控制流域面积3492 km2,占伊河总流域面积6029 km2的58%,总库容13.2亿m3,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养殖、城市供水和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I)型多年调节水库。水库的设计标准为: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陆浑水库于1959年12月开工,1965年8月建成。水库枢纽建筑物主要由大坝、输水洞、泄洪洞、灌溉洞、溢洪道及总装机容量10450 kW的水电站组成。

在黄河防洪体系中,陆浑水库承担着洛阳防洪、黄河下游防洪和自身保坝三大防洪任务,并和小浪底、三门峡、故县四库联合运用,削减三门峡至小浪底区间洪水,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陆浑水库下游有洛阳、郑州、开封3个重要城市,还有陇海、焦枝、京广三条铁路干线和连霍、二广等高速公路以及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并直接对下游277个村庄、111万人和4.87万hm2耕地起着重要的防洪减灾作用。

2.2011·09伊河洪水雨情、水情

2.1 雨情

2011年9月10-21日,伊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水库上游累计平均降雨量219 mm,其中最大单站日降雨量101.4 mm(13日白土站)。水库站累计总降雨量221.2 mm。

2.2 水情

9月10日8时降雨开始前,库水位316.18 m;9月13日22时陆浑库水位突破汛限水位317.00 m,水库首次提闸放水;随后在洪峰入库时,洪水以13 cm/h的速度攀升,至9月19日13时,库水位达到今年最高蓄水位319.50 m(历史第二最高蓄水位),库容 6.63亿 m3。

这次暴雨形成了2011年入汛以来最大的洪水。最大入库流量为9月13日4时的1982 m3/s;最大出库流量为每秒800 m3,削减洪峰60%。

3.伊河洪水调度

3.1 洪水预报

按照有雨即做预报的原则,9月份降雨共做洪水预报9次。由于本次降雨强度大,时空分布均匀,与单元汇流单位线法洪水预报方案所假定的条件接近,因此,洪峰流量及峰现时间与实测值均比较接近,洪水预报精度均在85%以上,为上级防指科学调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2 洪水调度

9月13日22时库水位涨至汛限水位317.00 m时,首次开闸泄洪100 m3/s;此后,根据黄河防总的调度指令陆续加大下泄流量,至9月18日最大泄量加大到800 m3/s。

调度值班人员24 h轮班不休息,随时接受上游传来的雨水情报和上级的调度指令,及时与出、入库水文站保持密切联系。此次洪水调度,黄河防总共发出调度指令11个,水库累计开闸25次,泄洪时间长达252 h。

4.伊河防洪,四库联调作用显著

4.1 各级领导下一线,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协作抗大洪

伊河2011·09大洪水,引起了省、市主要领导和黄河防总的高度重视。9月13日省委卢展工书记亲临河南省防汛指挥部,了解全省雨情、汛情、农情,提出了“坚持科学测算、科学调度、科学指挥,利用降水较多的时机,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使水库多蓄一些水”的要求;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毛万春,9月14日亲临洛阳市防办,了解天气形势和伊、洛河汛情,并用电话向省防办反映龙门石窟和伊洛河夹河滩灾情,提出陆浑水库的调度建议;省水利厅王树山厅长及时掌握全省雨情、水情、工情,多次主持防汛会商,果断决策;王国栋副厅长深入抗洪一线指导抢险,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陆浑水库和龙门、夹河滩、黑石关等受洪水威胁的伊洛河险工险段,随时掌握和反馈现场情况。

针对天气形势和蓄水情况,陆浑水库管理局领导高度重视,提前谋划,和全体职工一起,24 h坚守在防汛一线;强化调度、机电、总机等重点岗位的值班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防汛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主动加强与省、市防办和黄河防总的联系,互通情况,提前预警,并带队冒雨深入到出、入库水文站,看望慰问在一线辛勤测流的水文站职工。

4.2 上下沟通,科学会商,彰显黄河四库联调的巨大作用

9月18日,省防办主任杨大勇带领有关人员到黄河防总办,参加黄河中下游四库联调防汛会商会议。依据陆浑、故县、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控制流域内当时的天气预报形势、雨水情及河道抢险情况,分析认为:当时雨水主要集中在伊洛河流域,且雨期不长,而黄河干流上游雨水不大,对下游后期小浪底水库错峰威胁不大。最后经过各方面的充分论证,同意了省防办应对伊洛河洪水过程的措施和对陆浑水库调度的建议。黄委会主任陈小江指示,陆浑、故县水库调度,黄河防总办要主动听取河南省防办的意见,做到科学分析、精细调度。正是这次科学、及时的防汛会商,使陆浑、故县两水库在确保水库安全防洪的前提下,不失时机地果断蓄水,为后期的农业抗旱储备了充足的水源。

5.四库联调的巨大效益

5.1 上下沟通,开创了黄河防洪和谐调度的新局面

2011年伊河防洪,由于沟通及时,科学会商,统筹考虑,既充分发挥了四库联调、拦洪错峰的优越性,又避免了以前那种只机械强调干流安全责任,不顾支流水库经济效益和地方利益的僵硬的调度指令。上下各级防汛指挥部,及时沟通,相互配合,首开黄河防洪和谐调度的新局面。

同时,由于省防办在黄河流域伊洛河防汛工作中,能够紧紧抓住“预测预警、堤防防守、迁安救护、灾害防御”等关键环节,超前部署,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有效应对,确保了伊洛河干支流堤防、库区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伊洛河抗洪的胜利,而受到黄河防总的通电嘉奖。

5.2 实现水库兴利蓄水和防洪减灾的双赢胜利

2011年伊河洪水的科学与和谐调度,取得了令各方都很满意的效果:

一方面,水库蓄水创下建库以来第二高水位319.50 m,为后期工、农业生产和水库发电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水库水位始终不高于正常兴利水位319.50 m,既确保了水库工程无风险安全运行,又没有对水库上游造成淹没损失,有效避免了库区移民上访的不稳定事件发生;另外,水库控制最大下泄流量800 m3/s,始终低于下游河道设计最大安全泄量1000 m3/s,确保了下游河道不出现决堤淹没损失。

5.3 防洪减灾效益显著

在伊河2011·09大洪水调度中,陆浑水库充分发挥拦洪削峰、错峰调洪的作用,最大入库洪峰1982 m3/s,最大出库流量800 m3/s,削减洪峰60%,拦蓄洪量0.9291亿m3,有效地防止和减轻了黄河下游的洪水灾害,对伊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大大减少了龙门石窟和偃师伊、洛河夹河滩的淹没损失。经初步计算,仅伊河两岸和龙门石窟两项的防洪减灾效益就达5.87亿元,防洪减灾效益十分显著。

5.4 直接经济效益可观

据统计,从2011年9月10日22时开始,至21日8时止,陆浑水库总来水量4.3亿m3,拦蓄洪量0.93亿m3,水库纯弃水量3.13亿m3,利用发电泄洪水量0.25亿m3。根据水库现行的各种技术经济指标,则这次蓄水所产生的各种直接经济效益如下:若按每20 m3水发1度电,平均电价每度0.40元计算,则可发电590万度(含弃水发电),仅发电效益就达到236万元;若灌溉用水按每方0.04元,则可创造灌溉效益372万元;若城市供水按每方0.16元计算,则可创造城市供水效益1487万元。由此可见,陆浑水库在伊河2011·09大洪水调度中,直接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

猜你喜欢

四库防洪防汛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四库学研究”栏目主持人语
防汛当前莫添乱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皇帝的四库——乾隆朝晚期的学者和国家》简介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
四库学研究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