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误诊1例
2012-04-10闫淑玲
闫淑玲
患儿,男,1.5岁。主因间断发热2个月,咳嗽1 d入院。患儿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中等度热),单声咳嗽,无消瘦及盗汗,入当地医院诊治。当时查体:右颈部可触2~3个淋巴结,直径最大约1 cm,质软,活动好,无触痛,口腔内可见白色凝乳状物,不易拭去,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未见脓性分泌物,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腹软,肝于右肋下约3 cm可触及,质软,边锐,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曾行腰穿检查示:脑脊液生化正常,潘氏反应阳性,骨穿示:感染后骨髓象,血涂片未见异常,先后给予静脉滴注青霉素、阿奇霉素、头孢米诺钠及地塞米松等共治疗18 d,患儿体温有所下降,自服地塞米松及芬必得治疗,现口服地塞米松0.25 mg,1次/d。既往6个月时曾患水痘,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密切接触史,否认输血、手术及外伤史。入院检查:体温:37.8℃,颜面可见散在红色小丘疹,压之不褪色,颈部及双侧腹股沟区可触及数个淋巴结,如蚕豆大小,活动好,无触痛,口唇无发绀,软腭可见散在白色凝乳状物,不易拭去,双肺可闻及痰鸣音,心率:118次/min,心音有力,腹软,肝于右肋下2 cm可触及,质软,边锐,脾未触及。院外血常规示:白细胞7.7×109/L,血红蛋白101 g/L,血小板125 ×109/L,淋巴78.5%,中性粒19.2%。诊断:(1)发热待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败血症,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2)支气管炎;(3)鹅口疮;(4)轻度贫血。辅助检查腹部超声示肝脾肿大,心脏超声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全血生化及心肌酶示:乳酸脱氢酶及羟丁酸脱氢酶略高,血沉增快达120 mm/h,抗链“O”阴性,类风湿因子正常,补体C3、C4正常,EB病毒抗体阴性,CMV抗体阴性,尿、便图片可见真菌菌丝。入院后诊断: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唑肟抗感染治疗,入院后查血常规示:白细胞(8.22 ~9.4)×109/L,血红蛋白 84 ~97 g/L,血小板(163~459)×109/L,淋巴 43% ~68.54%,中性粒 9.14% ~21.1%,C-反应蛋白(CRP)99 mg/L。常规抗炎治疗4 d后患儿仍有发热,体温高达39.6℃。第5天,患儿出现带状疱疹,因患儿淋巴结肿大,欲做淋巴结活检行感染筛查检查,结果提示:HIV阳性,后又送疾控中心复查血HIV阳性,故艾滋病诊断明确,转传染病医院进一步诊疗。
讨论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综合征。我地区非艾滋病疫区,临床并不多见,因该患儿年龄小,无输血、手术史,其父母否认艾滋病病史、吸毒、输血以及性乱史,因而临床诊断疏漏了此环节,而考虑了与此症状相似的结缔组织病,直至因淋巴结肿大欲做淋巴结活检前常规检查才被发现。提醒我们当临床发现反复细菌、病毒、真菌感染、反复腹泻、发热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肺炎、皮肤及黏膜溃烂的儿童要多考虑一些相关的疾病,做HIV检测,以早期发现艾滋病,避免疾病误诊和漏诊,应争取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