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道助产技术的临床应用

2012-04-10汪清梅王成星

河北医药 2012年13期
关键词:产钳产道胎头

汪清梅 王成星

助产在临床上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技术及方法,尤其在阴道分娩时,阴道助产技术非常重要。阴道助产方式主要有胎头吸引术和产钳术2种,胎头吸引术操作简单,技术容易掌握,对软产道的损伤率小,但胎儿胎头血肿几率高;产钳术牵引力量可靠,但对母体软产道损伤几率高,同时胎儿头部、额部、眼部及其周围软组织容易发生出血及创伤。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6月阴道分娩需行助产术孕妇300例,其中使用胎头吸引术250例,使用产钳术50例,对这2种助产技术的手术方式、优点、缺点及对母体、新生儿的影响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胎头吸引术:胎头吸引术首创于1848年,是simpson设计的一种杯接活塞气泵,以后逐步改进。现临床上常用的吸引器有一端为扁杯状硅橡胶帽,杯罩顶端固定空心金属管,再接橡皮管备抽气用。还有一种像小喇叭状(也有称牛角状)吸引器,是由金属铸成喇叭状外敷硬橡胶制成,顶端也有抽气用的空心金属管,喇叭状吸引器质硬,不变形,操作难,但力度感好,软杯状硅胶帽类吸引器易变形,容易操作,但力度感小,临床上根据操作医生的经验和运用习惯而选择。具体操作:参考文献[1]导尿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①再次行阴道检查,确定宫口开全,胎头骨质部分达S+2 cm以下,了解有无产瘤及产瘤部位。②会阴侧切术。③放置胎头吸引器:先检查吸引器是否漏气,再在吸引器的口缘处涂润滑油,左手食指及中指压阴道后壁,右手持吸引器,扁杯状硅橡胶帽状吸引器,可将开口端捏成竖椭圆形,沿阴道后壁慢慢放置至胎头顶骨处,左手固定,右手检查吸引器与胎头顶骨之间有无阴道壁及宫颈组织;而上喇叭状吸引器,在用左手食指、中指按压阴道后壁的同时分开两侧小阴唇,以吸引器口端侧滑入阴道后壁,边进边轻轻按压,左手逐步帮助撑开阴道侧壁,直至放置到胎儿顶骨部,同样检查胎头与吸引器之间有无软组织。④把持吸引器:在宫缩即将来临时,助手用50 ml注射器抽吸空气,橡胶帽状吸引器抽吸150~200 ml空气,喇叭状吸引器抽吸100~150 ml形成负压,如用吸引器抽吸可把负压控制在300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右,考虑到对胎儿的损伤,避免负压过高。⑤负压形成后随着宫缩沿着产道缓慢牵引。⑥胎头娩出后松开吸引器上面的血管钳,吸引器取消负压,停止胎吸,然后娩出胎肩。⑦检查产道,有损伤立即缝扎止血。⑧缝合侧切处会阴。

1.2.2 产钳术:产钳首创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常用的产钳是Simpson产钳。产钳分左右两叶,第二产程末,胎头娩出困难时,医师可运用产钳牵引,协助产妇在宫缩时用腹压,齐用力完成分娩过程。具体操作:参考文献[1,2]导尿排空膀胱后取截石位,再次消毒外阴。①再次行阴道检查判断骨盆、软产道是否正常,胎头骨质部分高低,是否具有产钳助产指征及手术成功的可能性。②行双侧会阴阻滞麻醉。③行左侧会阴切开术,侧切伤口大小根据判断胎头大小及产钳难易程度决定。④放置左叶产钳:术者左手执笔式持左叶产钳柄,右手放在阴道左侧壁及胎头之间,将产钳叶沿右掌心缓缓滑向胎头左侧耳朵上方聂侧最为理想,助手保持钳柄位置。⑤放置右叶产钳:术者右手握右叶产钳柄,左手放在胎头与右阴道壁之间,将产钳右叶沿左掌心滑入,放置在胎头右侧,右耳朵上方,右手握持左、右钳柄交合。⑥锁扣两叶,两叶产钳位置正确时则交合容易,否则锁扣不成功,应检查胎头位置后重新放入。⑦检查产钳放置的位置:右手伸入阴道了解产钳与胎头之间有无软组织,矢状缝是否位于两叶中间纵形,胎儿后囟应位于产钳胫平面方向上方约1 cm处,确保胎头俯屈。⑧牵引:宫缩时合拢钳柄沿骨盆轴方向向下缓慢牵引,当枕骨娩出时,枕骨结节外露于耻骨弓下时,将钳柄向上移动,胎头逐渐仰伸而娩出胎头,紧急操作下,宫缩间歇时也可缓慢牵引。⑨胎盘娩出后检查宫颈及软产道是否损伤,如有损伤及时修补,最后缝合会阴伤口。

2 结果

胎头吸引术250例,操作时间5~8 min,胎吸次数1~3次,造成新生儿不同程度头皮血肿20例,其中15例无任何干预在7~30 d自然吸收,5例在儿科进行了对症治疗后1~2个月完全恢复,无遗留后遗症。产钳术50例患者,操作时间约2~3 min,造成新生儿头面部创伤5例,经局部止血处理后均在7~15 d恢复正常。但有2例患者出现会阴Ⅲ裂伤,经会阴修补术后7 d出院,15 d后随访大、小便正常。

3 讨论

胎头吸引术和产钳术都是常用的阴道助产技术和手段,在美国手术助产占阴道分娩的10% ~15%[3],笔者在我国现在虽未见相关数据,但这两种手术的掌握对妇产科医生相当重要,熟练掌握这两种技术并能恰当的运用于临床,对于在紧急情况下协助产妇尽快娩出胎儿,使母子平安的主要措施。

3.1 胎头吸引术与产钳术的适应证 二者的适应证基本相同,都包括母体方面,母体一胎儿方面,胎儿方面等三方面因素,情况如下:(1)母体方向因素:部宫产史或瘢痕子宫,产妇有心脏病或妊娠高血压疾病时,不宜用力屏气需缩短第二产程,产妇疲乏,宫缩乏力等原因导致第二产程延长,在没有硬外麻醉镇痛或胎儿监护参数异常的情况下,初产妇第二产程超过2 h(经产妇超过1 h),则进行干预。(2)母体一胎儿方面因素:臀位后出头困难,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相对头盆不称;对于先露异常,只能选择产钳而不能使用胎头吸引器。(3)胎儿方面的因素:胎儿窘迫及胎儿监护出现早期异常,需尽快娩出胎儿,结束分娩。

3.2 胎头吸引术和产钳术的实施条件 阴道助产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无明显头盆不称,胎头骨质部分最低点在S+2 cm或以下。(2)宫口必须开全。(3)胎儿为顶先露,尤其在使用胎头吸引器时,不适用于颜面位,额先露及高直位,枕后位使用胎吸时应谨慎,胎吸时需避开大卤门,以免造成脑损伤。(4)胎膜已破,(5)胎儿存活。

3.3 胎吸术和产钳术的注意事项 (1)胎吸术注意事项:①两种吸引器的材质不同,操作及损伤不同,研究显示,软杯罩状吸引器容易操作,但失败率是喇叭金属杯罩的1.65倍,而金属杯罩力度感好,成功率高,但致头皮损伤发生率是软杯罩的2.22倍[3]。②胎头吸引器的放置位置也是成功胎吸的关键,吸引器应放在牵引时有利于胎头俯屈的位置,即选择合适的俯屈点,一般俯屈点是前囟上方约3 cm处。③吸引次数不宜太多,一般一次助产最多使用3次牵引即可,时间最好控制在15 min之内,以免给产妇带来巨大痛苦,胎儿头皮血肿、脑损伤。(2)产钳术注意事项:①放置产钳要注意查清胎方位,胎位不正可旋转胎头使矢状缝位于骨盆入口的前后径上。②产钳两叶不容易合拢时不要强行合拢,适当调整产钳右叶位置,左叶放置容易,一般不用调整。③宫缩时用力牵引,宫缩间歇时松开产钳两叶,以免胎头长时间受压。④牵引用力均匀,不要用暴力猛力,不成功可改变手术方式。

3.4 两种助产方式的优、缺点 (1)胎吸的优点:①操作简单,易于掌握。②对新生儿及产妇损伤程度小。缺点:①吸引术力量小。②手术操作时间长,容易滑脱。③只适用于出口、低位,中高位胎吸成功率低。④头皮血肿发生率高,容易造成头皮损伤。(2)产钳的优点:①牵引确切,力量可靠,能迅速结束分娩。②特殊类产钳可用于先露异常时旋转胎头。缺点:①产钳占用空间大,对软产道损伤大。②胎头面部损伤率高,造成面神经麻痹等[2]。

3.5 两种助产技术的并发症 两者的并发症也基本一致:(1)软产道损伤,尤期产钳术后可能造成宫颈、阴道、会阴裂伤。(2)新生儿的损伤:胎吸时可能出现新生儿头皮血肿、颅内出血、颅骨骨折、高胆红素血症,有时可见视网膜出血,产钳术可能造成新生儿头面部挫伤、面神经损伤等。

两种助产技术都各有优缺点,但两者比较起来,胎头吸引器除头皮损伤和高胆红素血症外,在相同情况下胎头吸引术并发症小于产钳,但因局部压强大,头皮血肿较多,母体损伤小。产钳技术要求高,操作医师要经过专门培训,有临床经验,对于宫缩乏力时产钳优于胎吸,但母体损伤较大,会阴严重裂伤的机会大。总之,具体是用哪种助产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言,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医师的经验,医师只有很熟练地掌握阴道助产技术,才能提高阴道分免率,同时也就降低了剖宫产率。

1 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0-224.

2 王珺,陈惠池.胎头吸引与产钳术临床应用及比较.中国实用妇产科与产科杂志,2010,11:829-831.

3 Demissie K,Rhoads GG,Smulian JC,et al.Operative vaginal delivery and neonatal and infant adverse outcomes:population based retrospective analysis.BMJ,2004,329:24-29.

猜你喜欢

产钳产道胎头
低位产钳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养牛场常见的难产类别及治疗
产道保护凝胶对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中软产道及盆底的保护作用
软产道裂伤致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中使用产钳临床探讨
产钳助产和自然分娩经康复治疗后盆底肌恢复的效果观察
软产道损伤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胎头高直位的诊断与治疗
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胎头位置异常临床分析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