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与气动”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2012-04-10戴月红徐德爱张志凤
戴月红,徐德爱,张志凤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机械工程系,江苏 镇江 212003)
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要求教学必须以实际应用为中心,以实践操作为重点。“液压与气动”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单纯讲授理论知识会使学生认为所学知识没有实用价值而失去兴趣和学习动力。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缩短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就业竞争力都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1 教学现状分析
“液压与气动”是一门介绍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技术及其应用的基础技术课,是高职院校机械类及近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液压与气动元件、回路及实例等。
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是沿袭非职业教育时代使用的简化版本科教材,纯理论内容占较大比重,与生产实践及液压气动技术最新发展有些脱节。教学方法、手段以传统的黑板、粉笔加多媒体课件为主,课堂气氛沉闷,经常出现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睡的尴尬景象。考核方式基本是课程结束后一张试卷定成绩,难以真正考查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这种教学状况下,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自己所学知识到底有什么用,怎么用,大多高分低能、难以适应生产实践需要。
2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液压与气动”教学内容基本是本科院校课程内容的缩减版,有较多的数学推导公式;教学场所主要是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的使用非常有限;教学方法以PPT演示、讲解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俨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看客,尽管教师讲得慷慨激昂,但大部分学生仍然提不起兴致。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要紧密结合实际,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也就是“做”的能力。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1]当前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与他强调的知行统一的思想不谋而合[2]。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对照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做”中“教”和“学”,可以真正走出为教而教、为学而学、教学与实践脱节的困境,培养就业即能上岗的实用型高职人才。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做”为中心,在“做”中“教”和“学”。根据“做”的实际过程,教师边教边做,学生边做边学。教师在“做”中讲清楚理论要点、示范操作要领,学生在“做”中掌握知识、学会动手、提高实践能力。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必须、够用”为度,重点已转移到实际操作的方法、步骤及过程上;教学场所主要放在实验实训室,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训设备旁上课;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辅以多媒体、实物元件及设备、仿真软件等,让学生置身于一种目标明确、任务清晰的模拟工厂的学习情境中。此时,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自然更加用功,效果自然更好。
3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3.1 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整合原先以学科体系构建的教学内容,把重点放到培养专业技能所必需的基础理论上,剔除和实践联系不大的高深理论推导,提高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比例,增加液压与气动故障诊断及维修部分的内容,引进和行业发展联系紧密的新知识、新信息,如仿真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如液压、气动与PLC知识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改革前后课程教学内容如图1,图2所示[3]。
图1 改革前课程教学内容
图2 改革后课程教学内容
3.2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传统教学模式下,讲授理论和指导实验实训的教师不是同一人,难以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和脱节。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积极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理论培训、实训操作,并深入企业参与专业实践等[4],使其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5]。
3.3 合理安排教学场所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做中教、做中学”,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场所,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时间及空间上融为一体[5]。除了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在多媒体教室完成外,其余教学内容可以在实验实训室进行。为了保证“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教学效果,可以在原有实验设备的基础上,补充、更新一些液压和气动实验实训设备,使实训室和教室的使用比例由原来的1∶6提高到1.5∶1。
3.4 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液压与气动”的教学内容经过整合,分为四大模块,操作性极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手段难以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为此,需要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1)项目教学法。教师针对某一模块的知识点设计实训项目。教师边做边教,学生边做边学。由于带着问题和任务“做”,学习目的明确,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在“液压与气动”第三模块“液压气动系统的安装维护”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效果很好。
2)案例分析法。结合某一模块的知识点,挑选生产实践中真实发生的案例进行剖析,要求学生根据分析的案例提出改造方案并实施。例如在“液压与气动”第四模块“机电设备液压气动系统改造”的教学中,首先针对气动系统的安全问题,结合某汽车制造厂气动设备的安全事故分析讲解,然后由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在实训设备上改造回路并检验是否成功。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6]。
3)软件仿真。充分利用学校添置的实验设备进行回路和系统的仿真。通过fludsim仿真软件不仅可以设计绘制液压气动回路及系统,而且可以验证回路及系统的对错,培养学生的创新、求真精神。
3.5 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改变传统考核方式,构建能力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从注重分数转变成注重能力。从基本理论、实验实训、项目设计及完成情况等3个方面进行考核,比重分别为30%,30%,40%。基本理论考核体现以能力为本的理念,题型以灵活的选择、判断题为主,内容以平时的实验实训项目为主。实验实训注重过程,按步骤打分。项目设计及完成情况重在考核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4 结束语
“液压与气动”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毕业后在企业中发展良好。实践证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1]毛文.“教学做合一”在高职《液压与气动》课程中的应用[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3):43-46.
[2]王瑞清.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7):84-86.
[3]崔海伟,郑治国.《液压与气动》“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0(18):196-198.
[4]常明,马朝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职教通讯,2011(14):52-53.
[5]罗蔓,莫薇,宁文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118-119.
[6]杨珍,汪萍,成国平.高职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的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2(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