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旅游类学生英语翻译能力实证分析
2012-04-10周勤亚
周勤亚,潘 玥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江苏 镇江 212003)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旅游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带动了对既懂外语又懂旅游的复合人才的需求。然而我国的英语教学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重形式而轻功能[1],通过课堂学习,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但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却未能得到全面发展,在涉外旅游中容易产生语用错误。本研究选取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旅游酒店管理和旅游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翻译测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辅以数据分析,考查学生旅游英语翻译能力的现状,深入探讨其翻译能力高低不同的原因。
1 研究方法
1.1 问题设置和调查对象
本研究拟解决以下问题:1)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翻译时运用翻译策略这个因变量和专业词汇量、语法结构、旅游与酒店管理背景知识、翻译理论和人文知识等自变量之间的关系。2)学生的翻译策略和导游及酒店管理技能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2]。
从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和外语系学生中抽取120名学生参加问卷调查,100份学生的问卷数据真实有效。本研究瞄准的是旅游及酒店管理职业岗位群,参加调查的学生经过系统专业的旅游与酒店管理方面的学习,对旅游与酒店管理岗位群工作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具备从事涉外导游及酒店管理方面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职业技能。
1.2 旅游英语翻译策略调查问卷
该问卷包括6个部分,涵盖学生的性别、词汇、语法、翻译理论和人文知识、翻译综合策略、旅游与酒店管理背景知识,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词汇占25%,语法部分占20%,翻译理论和人文知识占25%,导游和酒店管理背景知识占20%,翻译综合策略占10%。其中翻译理论和人文知识策略的陈述包括5个等级:A.完全认同,B.基本认同,C.部分认同,D.基本不认同,E.完全不认同,各自依次被赋值5,4,3,2,1。
2 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1 翻译能力现状的测试结果描述性统计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和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借用工具书、无外界因素干扰等同等翻译条件下,完成问卷的平均用时为25分钟。对目标语文本逐一审查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翻译的平均差错率为77%,英语专业学生翻译的平均差错率为65%,换算为准确率分别为23%和35%。因此,两者的英文准确率均不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成绩略好于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从测试的困难度分析,学生对翻译材料均表示出不同程度的困难感。主要表现为:一是对专业导游和酒店管理类知识及专业词汇术语的理解;二是与文化对应的英语表达词汇的选择;三是在译文的通顺与流畅方面。
3 最优尺度回归分析
最优尺度回归模型主要是解决分类变量的赋值问题,其主要理念是通过假定各分类变量为线性关系的情况下,对相关变量通过非线性迭代进行量化处理,然后进行回归分析。整个过程可以通过SPSS软件加以实现。
表2 方差分析
通过SPSS16.0软件,对调查问卷的相关数据进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得到相关结论,如表2、表3、表4所示。表2检验结果表明,模型通过F检验,其统计学意义显著。表3为标准化系数及其F检验,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词汇、语法、翻译理论和人文知识、翻译综合策略、旅游与酒店背景知识通过检验,性别未能通过检验。以上结果表明,性别与学生翻译能力几乎无联系,而词汇量、语法、翻译理论和人文知识、翻译综合策略、旅游与酒店管理背景知识是影响学生翻译能力的关键因素。
表3 系数及其检验表
表4给出了模型的进一步分析结果。首先是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其次是影响重要性,数值越大则表明该变量对因变量的预测越重要。由此可见,在通过标准化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后的因素中,词汇量和语法对学生翻译水平的影响最大;旅游与酒店背景知识、翻译理论和人文知识对学生翻译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而翻译综合策略对学生翻译能力的提升相对较小。第三是容忍度,从表4中可以看到各个变量的容忍度均没有太小的情况,表明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中不能够被其他自变量所解释的比例较高,共线性的情况基本不存在。以上的分析表明,最优尺度回归的效果较好,可以用于分析。
表4 相关性和容忍度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汉英翻译测试并结合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类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不能令人满意。
第一,无论是在学生的译语文体、准确率,还是在名词术语翻译和英汉互译的长句处理等方面,学生的译文质量与参考译文都存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句法结构和翻译策略方面。
第二,与其它英语类专业学生相比,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具有更深的旅游知识背景和专业英语知识背景,但上述统计结果显示,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并没有在译文的逻辑性、专业知识的表达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因此,他们专业知识的翻译能力仍存在缺陷,不能很好地满足我国目前旅游、酒店管理业的人才需求。
从问卷及分析的情况来看,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4.1 扩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
在通过标准化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后,我们发现词汇量和语法对学生翻译水平的影响最大,英语词义广泛,用法灵活。很多学生词汇量太小,比如说“秦始皇陵墓”的英译一题,95%的学生不懂tomb和Mausoleum用法的区别,从而造成了翻译错误。丰富的英语词汇量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深入、有效地理解原文,这也是做好翻译工作的前提条件[3]。
4.2 提高学生专业背景知识
专业背景知识是从事科技语篇翻译的基础,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例如,学生对“国际旅游岛大论坛”的译文就凸显了这个问题,错误主要是未能正确利用专业知识而造成的,导致译文逻辑混乱,信息点表述不清。很多学生都翻译成“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而国际旅游界没有用“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来称谓一个岛或者旅游目的地的,它是一个杜撰的中国式英语,并且存在歧义。统计数据表明,专业背景知识的缺失是造成英语翻译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专业知识缺乏,即使每个单词都看得懂,也不能正确理解篇章的意思。因此,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扎实掌握旅游和酒店管理方面的专业背景知识[4]。
4.3 注重翻译方法,提高翻译技巧
在旅游酒店等商务英语语篇翻译中存在大量固定的句型,例如被动语态结构句型、分词短语结构等[5]。以上种种技巧和方法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并非逐字逐句的“死译”就算是忠于原文。统计数据显示,学生的译文普遍都不够地道,欠通顺,在原文的基础上随意增加或删减情况普遍,个别译文甚至令读者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完全达不到“信达雅”的标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译文的可接受性。课堂教学时,教师除了讲授传统的口笔译技巧外,还应适当引入翻译理论,要注重翻译方法的积累,培养学生对语感的悟性,对社会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培养翻译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思维方法。[6]
综上所述,目前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还远远不能适应国际交流的实际需要,这需要较高的个人素质、良好的母语和英语基本功、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已迫在眉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为学生掌握必要的听、说、读、写、译五大语言技能夯实基础,又要帮助学生丰富专业背景知识和提高人文素质,要大力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努力为当前的涉外旅游业培养合格的复合型人才。
[1]BROWN H D.Pinciple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87:56-57.
[2]TRICIA HEDGE.语言课堂中的教与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9-20.
[3]段开成.旅游管理专业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0-71.
[4]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93-94.
[5]罗新璋.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93-94.
[6]文秋芳,俞洪亮,周维杰.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