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对中国民族器乐认知度的研究——以南京6所高校大学生为例

2012-04-10朱笛扬

镇江高专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民乐器乐民族

朱笛扬

(镇江市丹徒实验学校,江苏 镇江 212127)

1 概述

本研究之所以选择南京6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是因为:第一,南京是中国重要的教育文化中心之一,有着许多在全国排名较前的高校,调查对象选择的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教育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都是比较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学校;第二,南京的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调研得出的数据更具科学性。现从调查缘由、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式与内容几方面对调查情况进行简要阐述。

1.1 调查缘由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在音乐的海洋中,有着丰富的音乐种类、多元的音乐风格、优秀的音乐作品。在我国,中国民族器乐可以说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中国的民族器乐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内容丰富,是我国艺术文化不可多得的瑰宝[1]。但由于现今社会对流行音乐以及西方音乐的大力传播与宣传,使得我国民族器乐发展越来越艰难,大家对民乐的了解越来越少,甚至是漠不关心。

1.2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掌握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民乐的了解和看法,借此积极宣传和发扬民乐,将民乐带到大学生身边,让他们能更好地了解民乐、了解中国的本土音乐文化,引导大学生听民乐、爱民乐,转变大学生对民族器乐的看法,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继承国家的艺术精华,发扬民族器乐,传播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1.3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6所大学1987—1992年出生的在校大学生,共发放300份问卷,成功回收300份,有效问卷3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1.4 调查方式与内容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资料收集分析为辅的方式,调查报告更加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首先在问卷的设置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爱好程度、了解途径、学习背景、相关知识、认知程度等,问卷共提出了20多个问题,题目的类型涉及单选题、多选题、连线题以及问答题。

2 调查结果

本报告从民族器乐喜爱程度、参与程度、接触途径及方式、大学生民乐认知度四个方面,采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式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1 民族器乐喜爱程度

调查问卷中的单选第1题至第4题着重调查大学生对中国民族器乐的喜爱程度。单选第1题:你认为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古典而传统的民乐总显得“慢半拍”,与现代人的感情似乎格格不入吗?有60%的人选择了“不是”,有23%的人选择了“不感兴趣”,17%的人选择了“是的,听着会打瞌睡”,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民乐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但仍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表现出漠不关心。

单选第2题:你最喜欢哪种形式的音乐鉴赏课?选择欣赏音乐剧的人数最多(39%),其次是欣赏民族器乐(21%),选择欣赏歌剧和戏剧的较少。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大学生的思想感情较丰富,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音乐形式,更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而音乐剧正以独特新颖的表现方式深深地吸引着大学生。

在问答题第2题中,设计了一个可以自由作答的题目:你是否喜欢民乐?为什么?如果你喜欢民乐,你会带动周围的同学一起喜欢吗?不少学生写道“比较喜欢民乐,民乐是中国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形式”,还有一些学生表示“还行,但是感觉民乐很深奥”,在提及“是否会带动周围的同学一起喜欢”时,大多数表示不会。这一结果显示,大学生对民乐还是喜欢的,但在传播民乐文化的行动上有所欠缺。

2.2 参与程度

调查问卷中的单选第5题至第9题,着重调查大学生的参与程度。其中,单选第5题:“CCTV民族器乐大赛”两年举办一次,你会去关注吗?有6%的学生选择了“会主动关注”,48%的学生选择了“调台时正好看到会留意”,46%的学生则表示“调台时看到了也会跳台”。

单选第6题:你会主动欣赏有关民乐的音乐会吗?有一半的学生表示“如果免费会去听”,但只有1%的学生表示“就算高价也会去”。单选第7题:你会主动接触一些民族器乐作品吗?其中“会主动接触”的占21%,“偶尔接触”的占60%,还有19%的学生表示自己从不主动接触民乐作品。

单选第8、第9两题:你们学校有民乐社团吗?如果有,你愿意参加吗?43%的学生说他们所在的学校有民乐社团,34%的学生回答“没有”,23%的学生说“不知道”,在涉及是否愿意参加的问题时,44%的学生表示“不想”,37%的学生表示“想是想,但是学习比较重要”,只有19%的人选择了“愿意”。综合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对中国民族器乐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但是完全落实到行动上,仍有一些欠缺。

2.3 接触途径、方式

调查问卷的单选第10题:你的家庭或学校周围有人喜爱民族器乐吗?有67%的学生回答“有”,13%回答“没有”,另外20%的学生选择了“不知道”。单选第11题:你会演奏民族乐器吗?14%的学生会演奏民族乐器,16%的学生会演奏西洋乐器,56%的学生表示“不会,但喜欢欣赏”,14%的人表示“不了解,也不想学”。在对这些学生的随机采访中了解到,曾经学习过民族乐器的学生,大多都是受到了周围人的影响,带动他们学习。

单选第12题:你在中学时期,音乐课上接触的民乐作品多吗?60%的学生选择了“一般,老师都是一带而过”,28%的学生表示“很少,几乎不会提及”,只有12%的学生说“很多,都是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在多选题的第3题:你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中国民族器乐的?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其次是通过家庭或学校环境的影响(见表1)。

表1 了解中国民族器乐的途径

2.4 民族器乐认知程度

单选题第13至15题,多选题的第1和第2题,连线题以及问答题的第1题,对大学生进行了有关民乐知识的检测。

例如多选题的第2题“下列哪些乐器属于弹拨乐器”(见表2)。

表2 关于弹拨乐器的调查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选择古筝、琵琶这些比较常见的弹拨乐器的学生较多,选择中阮、三弦这类不是很常见的乐器的学生相对比较少。值得注意的是,在笛子、二胡这两种很明显不是弹拨乐器的选项中,仍有学生选择,并且选择二胡的学生占到了22%。

在单选第15题:你知道《二泉映月》的作者是谁吗?有76%的学生选择华彦均(阿炳),18%的人选择了刘天华,3%的人选择了朱昌耀,其余3%的人选择了江先谓。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中国民族器乐的有关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但是概念还比较模糊,只对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知识较了解。

3 调查分析

3.1 学校基础音乐教育情况

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思维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目前大多数的中小学都提倡“素质教育”、“减负教育”,但是在中国应试教育这个大的环境下,音乐课的价值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2]。从随机采访的学生中了解到,他们在中小学阶段的音乐课课程安排得比较随意,尤其是高中阶段,如果主课教师需要时间来上课,那么音乐课肯定是首先被占用的。一些中学教师上音乐课时,也只是照本宣科,讲授一些音乐基本知识,要么就是学学唱歌,真正落实到音乐的审美功能上是少之又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被削弱,尤其是像民乐这样的本土音乐,按理说在课程中应该多提及一些,可是从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表示在音乐课上也只是一带而过。学生在学校这个大的教育环境中都不能更多地认识民乐,这对学生接触民乐是不利的,学校作为民族器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在这一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3.2 家庭对民族器乐重视度

家庭对学生学习民乐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在调查中发现,会演奏民族乐器的,基本上都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在他们的家庭成员中,有人曾经学习过民乐或者是有人热爱民乐。但是在题目中,选择“会演奏西洋乐器”的学生要比选择“会演奏民族乐器”的学生略高一点。在走访了几家琴行后了解到,每年在琴行里选择学习西洋乐器的小学生要比选择学习民乐的多,通过交流,发现部分小学生学习西洋乐器基本都是家长的想法,家长认为,自己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还是让孩子学习西洋乐器(尤其是钢琴,学习的人数逐年上升)比较好,西洋乐比民乐好听,而且学习西洋乐比较有前途。这些家长在观念上的偏差,对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很不利,对孩子认知民乐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3.3 民族器乐作品形式的影响

调查中发现有很多学生认为民乐曲目的形式太过单一、很难听得懂、不够新鲜,相比之下,他们比较喜欢新颖的音乐剧。他们认为,在电视剧或者电影中的民族乐器配器的背景音乐比单一的民乐作品更容易让人接受。从古至今,大家耳熟能详的民乐曲目大多数都是以独奏曲目为主,如:《二泉映月》、《十面埋伏》、《广陵散》等,虽然也有多种民乐合奏曲目,但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却并不是太多。由此可见,民族器乐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显得有些单一,包括在曲目的创作方面、演奏形式方面等,这对民乐的发展也有着一些影响[3]。

3.4 现代传播媒介对民族器乐导向作用

现代社会对音乐的传播手段多种多样,电视、广播、网络等层出不穷。在调查中,许多学生表示,他们了解中国民族器乐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以上这些传播媒介,可见这些传媒手段对于音乐传播的重要性。现今社会,通过传媒传播出去的音乐,大多数还是以流行音乐为主,流行音乐俨然已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音乐。流行音乐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辐射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并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而对于传播民族器乐,传媒重视程度不足,以电视节目为例,除了CCTV3台的“风华国乐”节目,我们很少能在电视中系统地观看到有关民乐的节目。

4 可行性建议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4.1 加强学校民族器乐课程建设

要加强学校民族器乐的课程安排。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教育。中小学在安排语数外这些主课的同时,应该设立一些民乐欣赏课、民乐兴趣课之类的选修课程,这样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可以在民乐的课堂中得到熏陶,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民乐在校园的课堂中也可以得到更好地发扬[4]。可以在学校设立“特色课程”,每周安排一节兴趣小组课,按照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教学,在每学期结束前进行汇报演出,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大学里创建民乐社团,在社团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民乐的教学、排练活动,每一学期几所大学之间可以安排民乐社团合作演出、竞赛活动等等。

4.2 加强家庭影响力

首先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完成课业的同时,有一项业余爱好,对孩子大有裨益,这有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其次家长也应该重视民族器乐,了解民族器乐,给孩子营造一个学习民乐的氛围。不要因为自己对民乐不了解,就不给孩子了解民乐的机会。最后家长还应该意识到一点,孩子对民族器乐的学习不仅是自我修养的提高,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学习民族器乐不仅是一种家庭行为,更是一份社会责任[5]。

4.3 民族器乐形式的多元化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种音乐元素涌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对民乐产生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民族器乐太过传统,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在传承民族器乐传统的同时,也应该让中国民族器乐朝着多元化发展[6],加大民族器乐在电影背景音乐中的运用,创造多种类型的民乐合奏形式,加大对民族器乐作品的创作力度,在民乐合奏曲目中加入人声、电声等元素等等,这样的形式会使听众觉得耳目一新。以上这些对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民乐的发展,但是最主要的还是需要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民乐作品。

4.4 提升民族器乐的传播力度

近几年来举办的“CCTV民族器乐大赛”在很大程度上为普及民族器乐知识、推出民族器乐新人新作、促进民族音乐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大学生群体比较喜欢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接触民族器乐,认为民族器乐大赛在比赛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就普及了民乐的相关知识,比起死板的教学更容易接受。因此,应该多增加一些有关民乐类的电视节目,比如在近年来日益兴起的选秀类活动、知识问答、有奖竞猜类的节目中渗透民乐知识对提高全民民乐素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民乐不应该局限于一个狭小的空间,而是应该以更多样化的形式去传播[7]。

5 结束语

调研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民乐的认知,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乐观的。在调查过程中,大学生在遇到不会的题目时会立即查阅资料或者向专业人士征询答案,转变了对民族器乐的认识,民族文化观念得到深化。当然,弘扬民族器乐不仅仅是大学生的事,全社会都要重视民族器乐、保护民族器乐、传承民族器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杜元媛.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提倡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重要性[J].中国教育导刊,2007(7):18-19.

[2]冯光裕.中国民族器乐论稿[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9:126-128.

[3]吴跃跃.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23-24.

[4]谢嘉幸.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192-193.

[5]黎英海.继承与求索:中国民族器乐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87-88.

[6]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106-108.

[7]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47-48.

猜你喜欢

民乐器乐民族
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的理论建构
我们的民族
想和你们聊聊民乐
民乐国祥
媒介视角下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播和发展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陈欣若和他的《色俱腾》——为九位民乐演奏家而作(下)
多元民族
音乐审美对器乐演奏风格的影响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