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捐”砸不碎
2012-04-09
在供应商生产过剩、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零售商永远有机可乘。
零售企业们犹如停车场,供应商们是各辆汽车,进场要交费,基本是通识。不过,同样是泊车,有的停车场不单收停车费,还额外收取13种费用!
2011年12月,經国务院批准,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方案》,要求零售商停止各种违规收费。
然而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纳入到违规收费清理整顿范围76家零售企业中有71家存在问题,涉及金额1.77亿元。被调查企业中93%违规收费。
进场费诞生于1980年代的美国,当时零售商刚开始依靠计算机,增加或减少一个产品,程序员都要重新编程,收取进场费用与支付编程费用,大约350美元。1990年代初,这个费用涨到了每店单品1000美元,现已发展到每项单品数万美元,进场费已从支付正常操作费用变成了零售商利润的一部分。
跨国零售巨头把进场费带到了中国,亦属“对症下药”。国内大部分地区的营业税税率低于增值税税率,也就是说,销售商品交增值税税率约17%,提供服务属于营业税税率为5%。在综合销售收入相等的情况下,把部分收入以服务形式体现出来可以合理避税。
于是,“进场费”更名为“促销服务费”,规避相关部门的调查。更多的费用和人力成本则根本不会体现在超市与供货商的合同里。据说,对于许许多多的“隐性费用”,超市往往连发票都不提供,能给张收据已算厚道。
促销服务费直接带来了两个数字的变化:其一,购物者的购物成本发生了变化。中国商业联合会零供调节平台在行业测评发现,有的超市收费占比达到了40%-45%。
其二,零售商们毛利的变化。根据调查,国内大型连锁超市平均毛利率大约是25%,净利在2-3%左右。在业内,单店盈利能力有两个考核指标:一个是前台毛利,主要来源是商品差价,行业平均水平是15%左右;另一个是后台毛利,主要是各种费用收入,占到10%。由于商品的进货价格相去不远,在进销差价上没有提高利润的空间,绞尽脑汁收费就成了零售商“挖潜增效”的主攻方向。后台毛利成为盈利的重中之重。
商场和超市应该通过商品的进销差价、代销费或出租营业场地的租金收入来获得利润,这也是被国家商务部认可的合法利润来源。不过,零售商们将其来源扩大了很多。这就是零售商们的非典型盈利模式。
随着零供关系的紧张,国美等大型零售商被曝光收取巨额进场费导致供应商怨声载道,隐藏在零供关系中的“渠道费”也开始进入执法者之眼。2006年,《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只是不见成效。
为何?“潜规则”下,供应商们进退两难,一边抱怨一边继续“纳贡”。
进,商超的各种收费会拉低利润率;退,舍不得商超对销售和品牌的巨大拉升力。在上游产品生产过剩、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各个供货商只有付出更多的成本才能实现销售。零售商有机可乘。
现在被查出违规收费的零售商们正忙着退还相应的促销费,只是零供关系不平等的情况下,不知未来是否又会生出什么别的名目。(文/李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