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养殖可成助农致富的“星星之火”——关于湖南省慈利县特种养殖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012-04-09刘红军
刘红军
(湖南省慈利县畜牧水产局,湖南 慈利 427200)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求新猎奇心理日益见长,特种养殖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成为了现代养殖业的重要补充。近年来,我县特种养殖种类和饲养规模不断扩大,正逐步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就如何对自发养殖行为进行正确的扶持引导,化零星为规模,促进其产业化发展,使特种养殖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笔者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经过深入思考,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以供决策参考。
1 特种养殖业现状
据慈利县各乡镇畜牧兽医水产站2011年10月份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县特种养殖主要分布在高桥镇、金坪乡、苗市镇、零阳镇、高峰乡、广福桥镇、三官寺乡、杨柳铺乡等乡镇。品种以大鲵、鲟鱼、鱤鱼、竹根鼠、豪猪、鸽子、七彩山鸡、蜜蜂等为主,此外还有野猪、野鸡、黑豚、蛇、兔子、金头蜈蚣、青蛙、果子狸等。全县共有特色养殖40多户,特种养殖年产值已达到5000多万元,其中大鲵17 家,养殖大鲵1.02 万尾;鲟鱼2 家,养殖3 万尾;鱤鱼2 家,养殖10 万尾;野猪2 户,存栏300头,其中母猪210头;野鸡1 户,存笼17000 羽;豪猪1 户,存栏95 只;蛇2 户,存蛇2000 余条;鸽子1 户,存笼种鸽1600 对;竹鼠14 户,存栏1315只,等等。据养殖户对部分特种类估算,出栏野猪、野鸡、豪猪、蛇、竹根猪分别可获利1000元/头、58元/只、10000元 /对、100元 /条、60元 /只。特种养殖利润颇为丰厚,前景喜人。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特种养殖业发展迅速,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的问题。
2.1 养殖方式粗放,产品参差不齐
目前,我县特种养殖多采用小规模散养模式。少部分特种养殖品种在我国已发展多年,技术较为成熟,养殖户能够按照一定的规程养殖,如大鲵、鸽子等。但大部分品种没有统一的养殖标准,养殖方式较为粗放,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如竹鼠,大多是养殖者自野外捉回家,然后模拟野生环境进行喂养,并按照其习性自行配制饲料,由于标准不一,过肥、过大、肉质过老等现象时有出现。
2.2 技术相对滞后,养殖风险较大
我县特种养殖发展历史短,缺乏专业的研究机构和人员,导致生产中很多的技术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一是品种欠优,很少有政府部门的主推品种。除少数品种外,大多数特种养殖都是养殖者借鉴外地成功养殖经验回家试养,或全凭经验去独自摸索。二是疫病泛滥,专用疫苗较少,导致畜禽的疫病抵抗力下降,如前几年永安大桥边蛇的养殖以及白竹水大桥头的肉狗养殖,都因疫病而曲终人散。三是繁殖困难,成活率低,都增大了养殖风险,制约了特种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2.3 信息渠道不畅,项目投入盲目
就我县而言,关于特种养殖的资讯较少,多数是通过外地取经、广告宣传获知相关信息。有许多资金不充裕的养殖者,放弃进入生猪等传统养殖领域的打算,转而瞄准前期资金投入相对较少的特种养殖行业,其中受不良广告等的影响,落入贩种者圈套的大有人在,此类广告往往过分夸大利好的一面,对缺陷避而不谈,误导养殖者。如以前蝎子等在我县贩过一段时间的种,但后来慢慢却没了下文。
2.4 缺乏资金扶持,扩大规模受阻
资金短缺成为特种养殖发展的最大的障碍。与生猪等传统养殖业不同,国家对特种养殖极少扶持政策,地方优惠政策对特种养殖也基本是空白,任其自我调节,自生自灭。虽然有3~5 万元的小额贷款可供利用,但对于想进一步扩大规模的养殖户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2.5 政策限制较多,制约发展速度
国家对特种养殖限制政策较多,从养殖、出售到贩运等都有一系列的限制政策,不象生猪等传统养殖,除了免、检疫外,想养多少,调往何处(疫区除外)都可由市场自由调节。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特种养殖的发展。譬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必需有省批的驯养证才能养殖,甚至代养也需要省里批准,方能实施。
3 加快我县特种养殖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建立协会转变方式
目前我县仅有大鲵养殖成立了协会,其它特种养殖还处于分散的无序发展时期,虽然金坪乡金富村豪猪养殖户有成立合作社的想法,但目前规模还太小,影响力不够。建议在全县专门组织成立一家大型的特种养殖协会,将除大鲵之外的其它特种养殖户全部组织起来,由协会协助养殖、引种育种、发布供求信息、组织产品营销等,在协会的统一指导下,加大养殖方式的转变力度。
3.2 强化培训提高技能
特种养殖业虽然在我县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特别是在一些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有些技术还是较为成熟的。要加强与技术成熟、有资质的部门和单位间的合作,将成熟的技术引进来;采取两级培训法,即由省专家对县级业务部门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然后由县技术人员对养殖专业户进行培训,提高养殖户的科学养殖水平;对尚未成熟的技术,如刺猬、竹鼠等的养殖,业务部门应组织养殖户为专家提供必要的数据协助他们搞好科研,共同总结出实用的养殖新技术。
3.3 加大奖励,助力融资
融资不畅一直以来是全县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国家对特种养殖的关注力度不强,资金投入几乎为零。这就使得特种养殖户只能靠自身的能力去各显神通,小额贷款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大额的又要相应的抵押物,养殖者们只有望“资”兴叹。对此问题,一方面要增加健康养殖奖励资金额度,加大特种养殖的奖励资金比例;另一方面要与金融部门搞好协调,为特种养殖户解决信贷抵押问题。
3.4 打击贩种,规范市场
要加强对贩种市场的监管力度。可由畜牧部门与工商部门联合管理,凡是在我县向社会提供特种养殖种苗的,必需到畜牧部门登记,并提供相应的资质材料,通过评审得到许可证后,方可进行种苗销售。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街头宣传特种养殖的虚假广告害人匪浅,极大地阻碍了我县特种养殖业的正常发展。对向社会散发的虚假小广告,一经举报,工商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决不手软。
3.5 加大政策争取力度
许多特种养殖因受制于国家制定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在产供销各环节有较多限制,如大鲵。我县是张家界大鲵产业的核心养殖区之一,大鲵产业正快速发展。全县已有17 家规范的养殖户,投资规模上300 万元的有慈利县泓泉公司等四家。这些养殖场在当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周边很多农户都想进入此行业发家致富,但由于国家有限养政策这道“坎”,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建议畜牧、林业、基层政府部门共同出面,努力争取国家适当放宽政策,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6 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
我县的特种养殖暂处于初级阶段,产品利用也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形成相关的产业链。特种养殖在走专业化、规模化道路的同时,要从品种纯化、饲养管理、饲料配方、产品加工开发及包装增值等方面下大功夫,拉长产业链条,以获得更好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