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康奈尔计划”的发展与影响
2012-04-09李文英朱鹏举
李文英,朱鹏举
(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美国“康奈尔计划”的发展与影响
李文英,朱鹏举
(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1868年伴随着康奈尔大学的诞生,“康奈尔计划”也随之形成。这一计划是两位创办者康奈尔与怀特办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康奈尔大学首任校长怀特成功将二人先进的办学思想从理念付诸实践,即“康奈尔计划”的实施。校长怀特与其继任者亚当斯和舒尔曼的实践使得“康乃尔计划”让年轻的康奈尔大学办学模式独树一帜。“康奈尔计划”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美国大学社会服务理念的演变过程,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这一计划随着大学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拓展,对当时美国高等教育的僵化体制、专制管理以及迂腐的教学传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的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使其最终走向卓越而举世闻名。
康奈尔计划;办学思想;社会服务
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康奈尔计划”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康奈尔计划”不单单是一个计划,其主要是指通过设立实用性的课程来体现大学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康奈尔大学自1868年建校伊始就深深地打上了“康奈尔计划”的烙印,成为后世的楷模。这一计划就是伊兹拉·康奈尔(Ezra Cornell)和安德鲁·D·怀特(Andrew Dickson White)两位创办者的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随着康奈尔大学的发展,“康奈尔计划”在原有的基础上也得到了不断的补充与拓展。从最初的校内实用性课程的设置到校外农业试验站的建立以至最终与纽约州共同举办的合作模式的“契约性学院”。这一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康奈尔计划”服务社会的内容、领域与方式的不断变化与拓展。这所新型大学以此为基点勇敢地迎接挑战,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不断壮大成为当时美国著名的大学之一。
一、“康奈尔计划”的形成背景
19世纪后半期,美国的工农业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上迫切需要具有更高专业水平的人才。随着社会上各个行业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学院应该教授学生实际效用的学科,培养实用型的人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862年美国联邦政府出台《莫雷尔法案》,它要求将联邦的钱用于支持高等教育中的农业和工业学院,并授权将联邦的土地分拨给各个州,在每个州“至少建立一所农工学院......”[1]。“此法案的通过,使得州政府与联邦政府的关系加强了。”[2]康奈尔大学借助《莫雷尔法案》的支持,在大学投资者伊兹拉·康奈尔和第一任校长安德鲁·D·怀特二人的努力下排除万难在1868年得以建立。康奈尔大学是美国综合性大学的先驱,它不但具有德国大学教学与科研的职能,而且更加突出的是其服务社会的理念。伴随着大学的诞生,“康奈尔计划”也随之形成,它就是康奈尔大学的办学思想也就是二位创始人办学理念的综合体现。它阐明了办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这所大学。
历史上普遍认为伊兹拉·康奈尔为康奈尔大学的创办提供资金支持,而怀特为这所大学提供了思想保障。其实并非如此,这所大学以康奈尔的名字命名不单是因为他的资助,而是更多地彰显了他的办学理念:“我们要创办这样一所任何人都能获得任何学科教育的大学。”[3]他要创办一所人民的、平等、实用的大学。康奈尔认为他们所办的这所大学能够弥补美国人在社会生活中认知的不足,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他特别强调大学的专业教育的重要性,在学科设置上始终贯彻以实用为准绳,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能及时地反映在实际应用中以为社会所用。这一点也正是美国实用主义民族性的集中体现。而怀特接受过德国的大学教育,其创办这所大学的实际动机与德国高等教育中注重教学和科研是分不开的,他强调:“学生个人的自由”、学习“通识性与专业性的课程”,创造出“一所无愧于我们这块土地和时代的新型大学”[3]。他反对当时普遍存在的训诫性教育,期望在这所大学中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志趣去探索学问。他坚信“自由的个性通过有益的指导才能找到通往智慧和道德的路径”[3]“康奈尔的工程和农业的实践教育在此与怀特先生的现代大学理念相结合——也正是由于《莫雷尔法案》的慷慨使得这个联姻成为可能”[4]。
怀特在坚持自己办学主张的同时充分考虑了康奈尔对于工农业学科的热情,最终在他对于美国传统学院的深恶痛绝与实用主义大学之间找到了平衡——认为科学、人文和实用性的课程是平等的。康奈尔大学的创立是成功的,开办仅三年,就吸引了美国最为众多的学生。康奈尔大学的创建促使高等学校与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科学的价值与实用性得到宣扬,同时也为科学找到了归宿——为社会服务。“康奈尔计划”的形成和发展正是体现了大学为社会服务的理念演变。大学为社会服务成为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源生性特点,作为“美国第一所真正大学”——康奈尔大学无可厚非地具有了这种特性。
二、“康奈尔计划”的发展过程
(一)康奈尔大学与“康奈尔计划”:社会服务办学理念的形成
如果说审时度势是康奈尔大学创办者的主要追求的话,那么何去何从便是其日思夜想的课题。1868年10月在开学典礼上,怀特与康奈尔的就职演说详尽地阐述了他们的办学理念与目标。康奈尔称:“新的大学是满足青年人从事农场、矿山、工厂等工作的需要,满足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需要,满足他们成功地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需要。”[5]怀特认为“大学要促成博雅教育与实践研究之间的密切联系”,最终“使其适应社会和个人的双重发展”。[6]他将自己的办学思想汇总成了五点纲要:第一,基本理念:大学应将自由教育与实用教育紧密结合;无宗教化;大学与州学校系统相联系以大学成为高等教育收益的主要来源。第二,构成理念: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各种课程要适合学生不同的学习任务与目标并且学生对课程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将学习与参加体力劳动相结合;强调科学研究的重大意义。简而言之即所建的大学将使其自身努力地适应和满足国家的需要。第三,管理理念:保持大学董事会以及校友委员会的持续创新;学生在一种温和的军队建制下自治,消除种族和性别的差异化。第四,褒扬理念:让学生懂得在个人发展中劳动与奉献是个人的本质和能量(为了培养这种能量,英语文学、音乐和艺术鉴赏成为大学的课程科目),并且要将这种能量运用到社会中去。第五,惩戒理念:在治学上,戒除不严谨和迂腐的学风,要讲求实事求是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7]。这五点提纲携领地表述了康奈尔大学办学特点,突出体现了教育的自由、实用、平等、服务的理念。
怀特的教育思想被用不同的话语方式阐述,其中最主要的是在1866年10月21日提交给学校董事会的“大学组织计划”和在开学之初的“就职演说”。他的“大学组织计划”实际上就是后来所谓的“康奈尔计划”的原型。它的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治校原则、学科课程设置、教授聘任及管理、学校管理、学生劳动与体育、学期构成、学费、学业考核、大学董事会构成、大学与州立学校系统之间的关系等38项。主要内容为8项:第一,自由教育与实用教育紧密结合 ;第二,涵盖多种学科的“通用课程”体系和有限度的选修制度;第三,大学开展科学研究 ;第四,通过对商业、管理和人际关系领域的研习来服务社会 ;第五,宽松民主的教师管理和客座教授制度 ;第六,平等开放的招生策略;第七,通过奖学金制度与州公共教育系统建立密切联系;第八,大学教育无宗派化。其中最具特色的表现在它的学科课程设置上,针对当时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课程差别对待以及专业教育中实行的落后的学徒制,康奈尔大学强调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同等重要。同时设置了多种专业课程,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怀特所设置的课程既考虑到了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又凸显了专业领域农工教育的职业性。康奈尔大学下设两个大的学院:普通科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和特殊科学与艺术学院。其中普通科学文学与艺术学院主要教授通识课程包括5类(不分院系):人文与古典课程、哲学与文学课、科学与文学课程、科学课程以及选修课程,这五类课程没有主次之分,学生根据专业与兴趣需要自行选择。而特殊科学与艺术学院下设9个系:农业、制造艺术、土木工程、商业与贸易、矿业、医药与治疗、法律、公共法学政治与历史学、教育。这9大系主要为学生提供面向社会的职业教育,为社会提供所需的专业人才。这就形成了著名的“5+9”课程。这种课程体系体现了怀特的知识观,他认为:知识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实用性,更是取决于知识本身的逻辑特征。基础性与专业性构成了知识的整体性,这种知识可以向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他的这种办学理念平衡了美国传统大学与现代实用大学之间的矛盾,也兼顾了康奈尔主张工农业实用性教育的理想,为康奈尔大学学科的实用性以及服务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康奈尔计划”的实施:社会服务办学实践的发展
在两位创办者的办学思想和具体的“康奈尔计划”的指导下,康奈尔大学的创办是革命性的。它改变了美国传统院校只注重人文教育的办学模式,强调将人文知识与实用知识相结合来满足学生从事未来职业的要求,适应了当时工业化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所谓的“康奈尔计划”即怀特的“大学组织管理计划”为新建大学的运行指明了方向,大学不再是固步自封的“象牙塔”,它冲破了传统的束缚,积极地与社会相结合,为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强调学生学习的自由与实用;学校管理上,建立公平的校董事会以及议事会制度和宽泛的教授聘任制。康奈尔大学在创办之初就走上了改革、自强的道路,这种精神一直伴随着其发展。“康奈尔计划”的有效实施不得不与大学的几位校长相联系,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与各个时期的校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因果联系,正如康奈尔校史研究者莫里斯·毕肖所说:“康乃尔大学根据自己所推崇的理想和规范,选举具有某种背景和倾向的个人做它的领航人,领航人以其特有的人格和个性塑造着康乃尔大学的精神内涵和物质外貌,同时接受康乃尔大学传统的推动,从而使它的发展能够沿着连续性的线索,产生丰富多彩的变化。”[7]
怀特是康奈尔大学的开拓者、创造者同时也是实践者。在他的任期内(1866——1885年)使得“康奈尔计划”得以产生并得到初步实践。在怀特卸任校长之后,温文尔雅的亚当斯与激情四射的舒尔曼成为康奈尔大学的第二和第三任校长。他们推进了“康奈尔计划”的进一步实施,使得大学服务社会的理念变成了现实。
1885年至1892年亚当斯成为康奈尔大学的校长,他在任期内将笼罩着怀特个人光环的康奈尔大学带领着走向了正统与规范。同时教育政策和财力上也得益于1887年《哈奇法案》与1890年《第二莫雷尔法案》的颁布与实施,前者主要规定在赠地学院建立农业实验站,以促进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实验。而后者主要是对赠地学院的财政方面的支持,提高了拨款的额度。在此期间,为提高农业实验站的科研水平,康奈尔大学创立了农业“推广项目”,组织成立农民协会并撤系设院(重组了农业学院)。同时学校的一批专家学者组织开办了暑期学校,主要招收校外以及校内对专业研究有进一步需要的人员。暑期学校的开办标志着康奈尔计划服务社会水平的提高。
1892年至1920年才华横溢的舒尔曼成为了康奈尔大学的带头人,继亚当斯之后成为第三任校长。在舒尔曼的领导下,康奈尔大学经历了关键的发展时期,一跃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著名学府。在他的任期内,在原有的“康奈尔计划”所倡导的社会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拓展了服务的领域,更新了服务的途径,提高了服务的水平。同时,联邦政府在此期间颁布了三项法案:1907年《纳尔逊修正案》与1914年《史密斯——利弗法案》以及1917年《史密斯——休斯法案》。这三项法案从政策和财力上影响了康奈尔大学的发展,并为它进一步服务社会提供了法律依据。根据原有的“康奈尔计划”的内容中所提及的大学开展科学研究以及通过对商业、管理和人际关系领域的研习来服务社会的理念,康奈尔大学在跨入新世纪的过程中,将自己成功发展成为一所研究型大学。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它与纽约州共同举办“契约性学院”的合作模式,主要针对所在州进行服务。同时制定了“成人教育计划”,对校外社会人员进行大学课程与社会专业培训,加强了专业学院的建设,主要加大对农业科学技术的科研以及成立医学院,为社会培养在专业领域突出的人员。而且在原来的农业实验站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推广站,通过大学的科研服务推广新的科研成果。在舒尔曼任期内,康奈尔大学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让康奈尔大学成为了军事训练所,整个大学几乎所有的男学生都成为了战士。但是战争也让这所大学深刻地认识到大学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康奈尔大学从办学伊始的服务社会的理念在此刻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入伍成为军人,教授要用科学研究来服务国家。虽然战争伴随着流血和牺牲,但是却让康奈尔大学更加认识到大学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的重要性。
(三)“康奈尔计划”的拓展:社会服务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在经历了战争的冲击和历史的严峻考验之后,高等教育迎来了重整与大发展的时期。此时,人们开始对科学研究崇拜,二战让美国无形中成为欧洲到美国智力移民的最大赢家,欧洲的人才外流极大滋养了美国贫瘠的科研土壤,客观上让美国跃居为科研强国。同时使得科学技术研究通过各种形式直接服务于社会成为现实。大学的工农业科学的研究和推广从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二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在1945——1965年使用于农业科学研究和推广的财政支持增加了6倍,这笔财政支持使得大学服务社会更加多样化,其一表现为赠地学院的一些系改建成为学院,同时成立新的与社会联系更加密切的学院。康奈尔大学在1945——1949年新成立了化学矿冶工程学院、工商公共管理学院、工业劳资关系学院、营养学院、航空工程学院、护理学院,以及核研究实验室。这些新的学院的建立自然地拓展了课程的设置,更新了课程的内容。其入学人数从战前的6341人发展到了1949年的10034人,入学人数的大量增加,专业学院以及课程内容的扩充使得康奈尔大学服务社会的领域更加宽阔。其二,康奈尔大学加大了与政府、企业和社区的合作。在政策制定与咨询方面成为美国政府与纽约州的“智囊”。服务的水平更高,在专业技术服务方面由低端服务转向高科技研发。与企业联合开发最新科技产品,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康奈尔大学一直就有国际化思想,从最初的聘请外籍著名学者和教师讲学,到后来的招收各国的学生,再到国际办学与交流合作。它有一整套系统而独特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康奈尔大学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它不仅面向纽约州、面向美国,而且还把服务延伸到了世界。
三、“康奈尔计划”的历史影响
“康奈尔计划”的成功实施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巨大。康乃尔大学出现以后,引起了全美国的注意。它以注重实际也同样重视和强调基础研究的思想,对所有的人开放的精神,民主的管理方法以及最为突出服务社会的理念等开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新路。康乃尔大学为其他院校树立了榜样,福威尔任明尼苏达大学校长时,几乎完全沿用了康乃尔大学的办学模式尤其是学科课程设置以及管理方法;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吸取了康乃尔大学先进的办学经验,将“康奈尔计划”中服务社会的理念发扬光大,并具体化为大学为州服务的思想,最终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就是后来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不仅如此,“康奈尔计划”所强调的大学要注重科研这一思想还促使了一些新的教育形式研究生院和研究型大学的出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建立,就是其影响的体现。该大学创建之初就宣布其最重要的使命是实施研究生教育。随后的几年里,康乃尔大学同哈佛、耶鲁等学校先后正式成立专门研究生院以加强研究生教育。“康奈尔计划”的成功实施使得康奈尔大学成为了“一所真正伟大的大学”,影响是多面而深远的。
第一,通过建立多样化的课程,引领了美国大学人文教育与实用教育相结合的时代潮流
在19世纪中期,美国的高等教育主要是由宗教团体来管理,仿效了英国的神学院的办学模式,其特点是学校“规模小、学科窄,且偏重于宗教、法律、医学等古典的文科教育,培养的主要是社会的中上阶层、政府首脑和学术权威,而且只限男性,而不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8]。这些学院都以神学和古典科目为主,而康奈尔大学建立后,其“组织管理计划”中明确划分了大学所教授的学科和课程即“5+9”的课程模式:5类通识课程,9种专业设置使传统观念中遭歧视的实用性专业学科在大学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不仅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而且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它扭转了高等教育重视思想理论的人文学科而鄙视专业生产性学科的传统,确立了在应用科学与工农业生产领域与之密切相关的农业和工艺学科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强调知识的完整性与平等性,所有学科一律平等,这一点是对近代欧洲大学学科等级化的突破,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时代特点。
第二,对学术研究的加强催生了美国高等教育中研究型大学的出现
德国大学注重研究的办学模式,重视对学生进行研究训练、强调教授和学生的研究自由。怀特在“康奈尔计划”中同样强调研究的重要性,他认为“大学必须加强科学研究,通过对商业、市政管理和人际关系的研究,向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这也是美国实用主义社会特征的充分体现。德国大学强调的是基础研究而康奈尔大学却将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强调应用性研究。这种结合促进了美国大学在吸收德国大学有益的办学模式下,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催生了研究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出现,为美国在20世纪成为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明确提出了高等学校面向社会服务,为大学服务职能的确立奠定了基础19世纪后半叶,美国社会从南北战争的动荡中走了出来,人们渴望和平,社会百废待兴,各个领域开始以最大的热情和开放性来接受有益于发展的新鲜事物。同时社会对殖民地时期遗留下来的传统也表现出巨大的包容力。康奈尔大学办学模式就是将德国流传过来的德国大学模式进行吸收,而本国殖民地时期遗留下来的英国大学模式进行了保留。在新的社会状态下,校长怀特开始在这一基础上对新建大学模式进行整合,“这个新基础就是美国拓边的需要和发展农工业的需要,这种需要最终创造出独特的美国大学精神,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康奈尔计划’中服务社会的理念”[9],这种服务将教授课程服务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将应用研究服务于社会,这种服务社会的理念为威斯康星大学将高等教育服务职能确立奠定了基础。
[1]HOFSTADTER,SWITH.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A Documentary History[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1:568-569.
[2]连进军.美国高等教育早期发展的特征剖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75-78.
[3]A D WHITE.Autobiography[M].Vol.1,New York,1906:288-292.
[4]MORRIS BISHOP.A history of Cornell[M].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2:177.
[5]EZRA CORNELL.Address at the Inauguration of Cornell University[M].quoted in Rogers,White,1952:73.
[6]CLARENCE J KARIER.Man,Society,and Education[M].Scott,Forsm and Company,1967:65.
[7]MORRIS BISHOP.A history of Cornell[M].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2:614-615.
[8]李素敏.美国赠地学院发展研究 [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45.
[9]舸昕.从哈佛到斯坦福:美国著名大学纵横谈[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285-286.
The Development and Influence of American“Cornell Plan”
LI Wen-ying,ZHU Peng-ju
(College of Education,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2,China)
The“Cornell Plan”has gradually formed with the birth of Cornell University in 1868.Andrew Dickson White and Ezra Cornell are the founders of the university.As the first president,White and the second Adams and the third president Schurman turned the founders'ideas into a real plan.That is the“Cornell Plan”which made the new university become prosperous,and it has an amazing impact on the rigidified system,dictatorial management and pedantic teaching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at that time.
Cornell Plan;education idea;social service
G640
A
1005-6378(2012)04-0022-05
2012-03-21
李文英(1968-),女,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教育,教育史。
[责任编辑 侯翠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