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丢掉天生的富裕

2012-04-08李小刀

莫愁·智慧女性 2012年10期
关键词:牛车土路天生

李小刀

闲翻阮义忠的《人与土地》,不觉满口含香。

阮义忠是台湾一位摄影家。从年轻时开始,他用30余年时光踏遍宝岛,深入乡土,存留下一幅幅蕴含了激动人心力量的影像作品。他镜头对准的看似是平淡无奇的人,却“于无声处听惊雷”。陈丹青如此评价他的一幅作品:“这张照片是上帝替你按的快门吧?”而《人与土地》正是阮义忠拍摄于1974年至1986年的作品集。

2011年初,阮义忠开始在大陆报纸开设专栏,人们得以见到这些作品,并读到阮义忠在拍摄这些作品时的心路历程。

就是在这本书里,有一张“屏东县三地乡,1984年”的照片,题目叫《赛嘉村民的笑容》:一辆牛车拉着几麻袋收成,车上坐着一家四口。画面上那夫妻二人的笑容照亮人心。那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善意、友好、滿足,一个小孩子藏在母亲身后,却又露出多半个笑容。而他那调皮的哥哥则从车上探出身去,睁着大眼,似乎很享受自己吓自己的“刺激”。

而阮义忠的文字,正如这缓慢的牛车,从人心深处吱吱呀呀地一步步踱来。他说:一家子全在牛车上,连同在前面开路的爱犬共五口。读到这里,我不禁为这“共五口”会意一笑,如果有机会见到阮义忠,该跟他建议一下:算上拉车的老牛,应该是“六口”。

“眼前的这家人,看起来跟最常见的平常农家没两样,只是更为乐天知足,全身散发幸福感,连我这个陌生人都领受到了。”阮义忠接着写道,“尽管牛只老迈、车篷简陋,几麻袋的收成也算不上丰盛,一家大小却是天生富裕,才打照面,就毫不犹疑地给了我最慷慨的笑容。”

这样的阅读就是真正的享受了。一张照片和短短几百言,却如一座灵秀的山峰,有野花遍地,有溪流淙淙。特别是“天生富裕”四字,婆娑生姿中含了万千风情。

人们常常拿了“富裕”来界定物质,却不知,在那“天生”的富裕里,还包含了超脱物质的“全身散发幸福感”。如果说“富裕”要用具体的金钱数额来衡量,那么,坐于牛车之上一家人的“天生富裕”又值多少钱?可见,这“天生富裕”实在是难得的一种状态、一种心境。更令人感念的,是他们面对陌生人时,所给的那毫无心机、纯之又纯的笑容。这笑容甚至让陌生人感到了“慷慨”,不觉心开意解,而那本来堆于心中的郁悒,也“早不知被老牛踢到哪儿去了”。这才是真正的“富裕”,不仅自己如一株扎于泥土中的丰美植物,还要毫无保留地为这世界献上氧气、露珠,给风添上淡淡的香。

1984年台湾一条乡村土路,与1984年我们村外的土路并没多大区别。那牛车也只是比我坐过的多了个车篷。我却不知道,从那时起直到现在,我错过了多少个如此“天生富裕”的画面。

时代在变迁,土路成公路,庄稼变高楼,人们行色匆匆,再无牛车的吱呀缓慢。种种统计数字的箭头牵动人心,让人忘掉了从容、满足,任由贪婪形成一个黑洞,任由感知幸福的触角日益麻木,更别提还有对陌生人露出纯真笑容的时间和心境——在追求“富裕”的同时,我们就这样抛弃了“天生富裕”。这时回望这份1984年台湾一条乡村土路上的“天生富裕”,怎不让人心潮涌动?

世事可以沧海桑田,但心底那份“天生富裕”,足以值得在任何一个年代里被我们珍藏。

(编辑赵莹zhaoyingno.1@163.com)

猜你喜欢

牛车土路天生
赶牛车
运大米
文明小镇上的牛车
写小说的数学家或奇迹发明家
天生好闺蜜
萌娃天生爱搞怪
女导演 天生就爱霸道
王天生书画作品选登
牛车之“牛”
乡间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