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制造好莱坞大片的“雷人”字幕?
2012-04-08胡碧菁
胡碧菁
“中国特色”电影字幕无疑是最近进口大片的关键词,当“地沟油”、“瘦肉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和“你以为我是周杰伦”等词从威尔?史密斯和《马达加斯加3》的动物们嘴里冒出来,你可能感觉很搞笑或者无所谓,但对为数众多的“细节控”和“字幕组”来说,这几乎是不可容忍的大事件。
事实上,字幕翻译作为一件专业领域的技术活,真正操刀的却大多是体制内的“非专业人士”,电影版权保护、圈内“小江湖”风气,以及进口片的“国字头”操控权造就了这个“中国特色”
6月11日凌晨,网络世界像往常一样不眠不休。夜猫子影迷们扎在论坛和微博里,话题是最近电影圈的大事件“字幕风波”——5月25日上映的科幻喜剧片《黑衣人3》,以及6月8日上映的《马达加斯加3》,票房都不错,但让大家记住的却是片中的字幕,类似“我说过几遍了,别随便吃路边摊”、“我喜欢男人,你管得着吗”、“我真怀疑他们用的是地沟油、瘦肉精”和“坑爹”、“小沈阳”这样的“穿越”翻译满天飞。
有的网友觉得有意思、接地气,但更多的人认为不妥当,“看到这么不伦不类的字幕,真有种出戏的感觉”,一位网友这样抱怨,引来众多附和。
当天凌晨3点,一个名叫“垂直阳光”的网友在豆瓣网发表了一篇洋洋洒洒三千余字的帖子,把《黑衣人3》的翻译细节、译者的原则和处境做了详细辩解,引来网友迅速围观。仅仅两三天时间,帖子底下的回复长达18页,其中持质疑、否定态度的网友超过大半。
“垂直陽光”真名贾秀琰,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一名电影宣传人员,在办公室一位年长同事的偶然引荐下,她兼职做起了进口片的字幕翻译,《罗宾汉》、《孟汉娜》等十余部电影的字幕都由她翻译,这场“字幕风波”的始作俑者《黑衣人3》也出自她之手。这部电影的字幕从“捧杀”到“棒喝”,直至引发一轮大规模舆论的结果,令贾秀琰和所有“字幕界”人士始料未及。
从“捧杀”到“捉虫”
早在《黑衣人3》上映之前的内部看片会上,“地沟油”、“瘦肉精”、“伤不起”这样的“民族风山寨穿越”字幕便迅速得到媒体关注,由于这些字幕结合社会热点、网络流行语,搞笑路数颇为口语化,不少媒体一度将之视作该片的亮点和卖点。影片上映之初,不少普通观众也颇为受用,在微博上赞《黑衣人3》的字幕“接地气”、“很欢乐”。
好景不长。几天后,一些电影圈、英语教育和翻译界的“V”字认证微博用户开始“发难”,认为《黑衣人3》的字幕翻译不准确、太轻浮、有损影片的观感。一位知名影评人表示:“那种自以为是的幽默,就跟春晚小品充斥网络流行语的老梗一样,让人哭笑不得,浑身不舒服。”
媒体嗅到这个风向,迅速掉转矛头,开始用“穿越”、“肤浅”、“拾人牙慧”的名义质疑该片的字幕翻译,引发大批网友围观及参与,相关的批判愈演愈热,舆论的风向也开始明显趋于否定。在某周刊最近一篇谈及字幕翻译的长微博下,有接近三分之二的微博网友表示不喜欢这样的字幕。
不过,作为一部插科打诨的喜剧,《黑衣人3》的“穿越”字幕还是满足了一些普通观众的娱乐需要,获得了一定比例的支持。真正把“字幕风波”推向高潮的是一次更为专业化的“捉虫行动”。
6月初,几位化名为“豆瓣上的表姐”、“豆瓣上的表妹”、“基劳德”的网友在豆瓣上联合发帖,以《我只是来捉虫的》为题,详细列出《黑衣人3》里诸多字幕翻译的问题,例如那句著名的“我真怀疑他们用的是地沟油、瘦肉精”,英文原为“I think I just saw a tooth in that thing,or claw,a hoof”,应直译为“我好像看到里边有颗牙,还是爪子,蹄子什么的”,“别随便吃路边摊!”的英文原文“Seriously,Im not even sure its meat”应直译为“说真的,我都不确定这是不是肉”。
“捉虫文”矛头直指贾秀琰的英文水准不够、翻译专业度有问题,在贾秀琰发表的“自我辩解说明文”底下长达18页的评论中,更多“字幕组”成员继续针对贾秀琰翻译水准、观点、态度进行“捉虫”。在网友和媒体的助推下,这场“捉虫活动”声势愈来愈大,令“字幕风波”的争斗再次升级,在网络上甚至演化成了有关翻译者职业操守、价值观念的讨论,一位网友甚至说:“任何一个欧美电影和剧集的爱好者都有可能做得比你严谨,因为他们心里有爱。而贾翻译以及觉得看电影就是图乐子的那些人心里没有爱。”
而接着上映的《马达加斯加3》,或许是受到《黑衣人3》的牵连,对于字幕翻译几乎一边倒地持否定态度:段子老套,使用牵强,改变本意,对于字幕组的“声讨”,达到了一个顶峰。
把“时髦”赶成“OUT”
其实,《黑衣人3》和《马达加斯加3》算不上中文字幕界的“弄潮儿”。2006年《加菲猫2 》中的“满城尽带傻大木”、“放开我,我是弱势群体!”、2008年《功夫熊猫2》里的“神马都是浮云”、2009年《博物馆奇妙夜2》中的“自从我们认识以后,你的眼睛就在我身上办了暂住证。”、“低调,明星也是老百姓”、“摩托罗拉,该出来吃饭了”都曾是字幕翻译“本土化”的杰出代表。
由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网民集体智慧大爆发,网络流行语在普通网民生活中的使用极其普遍,不少网友表示,最初在大银幕上看到网络流行语,亲切感油然而生,类似《博物馆奇妙夜2》中“猫咪我灰常灰常开心”、“歇菜”这样的笑点和“萌点”也更为契合年轻观众的口味。而最早通过《博物馆奇妙夜》等作品把这种俏皮、本土化翻译风格带上大银幕的上海电影译制厂签约翻译顾奇勇,甚至在观众中拥有为数可观的忠实粉丝。
不过,近年来像《加菲猫2》、《功夫熊猫》和《博物馆奇妙夜》这样的“试水者”越来越多,类似的“山寨搞笑本土化”字幕翻译也开始见怪不怪,等到《黑衣人3》和其后上映的《马达加斯加3》再来赶这个时髦时,就像过了季节的蔬果,新鲜度大打折扣。著名话剧导演孟京辉也在微博上暗示,“伤不起”、“坑爹”这样的网络用语已经过时,出现在大银幕上容易令观众反感。
与此同时,伴随着《越狱》、《绝望主妇》、《生活大爆炸》和《神探夏洛克》等美剧、英剧在国内的火爆,强大的网络“字幕组”把“山寨穿越风”翻译发挥到极致,像“整条街的智商都被你拉低了”、“我像小月月一样火了”、“你纯爷们儿的气质对我们十分有利”之类的“神作”在互联网人气甚高。
一位影评人告诉记者,“字幕组”翻译风的盛行,一方面,把观众吊得越来越重口味,另一方面,电影大片要慎用这样的路数,“如果电影也全是网络用语,观众会觉得,我花几十块钱,就是来大银幕上看字幕组吗?”同时,顾奇勇曾表示,加入中国元素需把握尺度、因地制宜,否则就会不伦不类。
另一方面,《黑衣人3》之所以成为“字幕组”的众矢之的,很重要的原因是贾秀琰的“冒尖”表现。大量的字幕组成员默默无闻地耕耘劳作,无偿翻译字幕,而贾秀琰走到台前频频接受媒体采访,号称“英语6级”、“看到我设计的笑点观众笑了,很欣慰”,这种貌似“高调”和“名利双收”的做派在字幕译者当中很少见,容易令其他人心生不爽。
尽管贾秀琰在“自辩帖”中表示自己由于经验太少而走到台前,所谓“自以为是”的形象也是媒体塑造出来的误解,但仍有网友呼吁让她“退出官方翻译”。
字幕翻译其实很简单
贾秀琰当然不会真的就此退出这个圈子,相反,6月14日上映的《饥饿游戏》也是她翻译的。与上述两部喜剧相比,这部正剧的字幕中规中矩,既没有招来普通观众的吐槽,也没有引发字幕组对译者专业性的指责。对此,一位曾长期兼职为电影纪录片翻译字幕的译者说,这与影片的风格有关,正剧翻译起来相对严谨,尽量忠实于台词原文,通常不会出太大问题。
这位译者表示,总体而言,普通的电影台词比较生活化、专业术语少,所以字幕翻译不算是太难的事,具有一定英文水平的译者,在读懂和理解剧本的基础上,加上认真负责的态度通常能应付。而且国外片方都会为译者提供详细的台本,上面周全地标注了台词的语境、引申义、特殊含义等等,帮助译者理解。其后译制负责人还将对剧本进行审核和把关,再与配音演员一起根据口型、流畅度再做细节调整,用大概两三周时间才能完成整个字幕翻译流程。所以,像非英语专业出身、英文水平只有6级的贾秀琰,也能在5天到一周的时间内,把一部台词量在8000至2万字的电影翻译完成。
不过,仅仅是严谨、忠于原文这两条基本原则,也并非所有的译者都能做到。电影先驱梅里爱经典作品《月球旅行记》的纪录片《非凡旅程》前不久在上海电影节放映,因为字幕翻译极不严谨、很多人名都用“XX”来代替,致使影片出现莫名其妙的笑点,遭到网友在微博上强烈炮轰,为此著名影评人“妖灵妖”和magasa主动站出来为影片重新翻译字幕。而旅欧影评人刘敏也透露,一位为中法电影交流工作几十年的法国老人曾感叹,如今许多从中国翻译来的字幕根本无法使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电影人做字幕翻译非常专业和严谨,如今再也找不到了”。
既然字幕翻译不算是要求极高的“专业技术活”,那么,圈子里比贾秀琰好的人应该比比皆是才对。对《黑衣人3》发起“捉虫行动”的成员之一“豆瓣上的表姐”就曾发出质疑:出错这么多的翻译,为什么还能接着翻其他的作品(如《饥饿游戏》等等)?
另一位网友则引用贾秀琰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作为解答:“‘在保证基本语言能力的前提下,发行方挑选翻译最大的衡量标准其实是我曾经跟你合作过,或者是谁谁谁跟我推荐过,所以这是豆瓣上的人水平高,但是片方不找他们的原因。”这句话,为整个进口片中文字幕翻译工作的内幕撕开了一个缺口。
官方壁垒,行业里的潜规则
有业内人士透露,所有引进国内大银幕的进口片,在上映前都要先由片方或发行商提供一个粗略的台词译本,以便送往广电总局审查,审查结束、取得放映许可证之后,影片进入正式“加工”流程,翻译和制作供普通观众观看的字幕。
在这个“加工”环节上有一处不易觉察的特殊“壁垒”——不论是由中影集团和华夏电影公司垄断发行的进口分账大片,还是由零散的中間商发行的进口买断小片,发行方都不能随便选择译者来翻译字幕,所有的影片都听从中影集团进出口分公司统一调配,发派给国内的译制厂进行译制。
换言之,字幕翻译的所有“活计”,都被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片分厂、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译制中心、八一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译制厂(简称上译)四家“体制内”机构给包圆了。而在这四家译制厂内,长影和上影都设有专门的译制中心,八一厂的译制部门过去隶属于录音车间,目前没有正式成立译制中心。在业内,曾翻译《功夫熊猫》、《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里约大冒险》和《丁丁历险记》的上译普遍被认为是翻译最好的,而几家译制厂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按照贾秀琰说的“八一厂和中影集团关系亲如一家”,在“接活”方面颇有些近水楼台的优势。
从今年开始,进口大片的数量激增14部,忙不过来的时候,“体制内”的译制人员也会选择一些兼职译者,但贾秀琰透露,人选必须来源于“自己人”的推荐,她自己就曾推荐八一厂的一个秘书“入行”,翻译了《赛车总动员2》、《快乐的大脚2》等影片。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译者通常会在上映前一个月看到影片,为了防止盗版,找“自己人”比较信得过。另外,中国电影界长期以来养成了“小圈子”风气,各个译制厂的译者在这一行少则混迹三四年、多则十余年,长期搭伙合作惯了,也无意吸纳外人。
鉴于这种奇特的“译制厂”模式,对于心存怨念的“字幕组”
和其他翻译爱好者而言,如果没有熟识的关系,无论你水平如何,想让自己的翻译作品出现在大银幕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至少,想通过投简历的方式来做字幕翻译,是不太可行的。如果你有一份固定的职业,又有熟人推荐,或许可以试试。”贾秀琰?说。
与此同时,影片的制作、发行方在译制厂的选择上鲜有发言权,《马达加斯加3》的出品方派拉蒙曾对媒体表示,不方便提出选择翻译的要求。曾发行马来西亚电影《初恋红豆冰》等影片的资深发行人滕军则向记者透露,如果跟进出口公司关系好,为保证翻译质量,发行方有时可以提点意见,例如有机会时,他偶尔会向进出口公司推荐上译。
有趣的是,各个译制厂基本都没有设立专职的翻译岗位,只有上译的陆瑶蓉在本职工作之外还挂了一个专职翻译的名号。影片送进四大译制厂之后,动手翻译的往往是译制厂的宣传、发行中具备一定英语功底的工作人员,像贾秀琰和八一场的王进喜、牛大勇等人都属于这种情况。翻译字幕对他们来说形同于“接外活”,计件收费,一部电影大约可赚数千元。
而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内观众将在大银幕上看到什么样的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