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护理应用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012-04-08刘志健蔡秀芳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课题组护理学

林 峰 刘志健 蔡秀芳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基础护理教研室 河北唐山 063000)

要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精品课程是其根本途径。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正在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1]。为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及学院课程改革要求,本课题组从2008年开始将原来的护理学基础课程创建为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应用技术精品课程,历经一学年的建设,已进入院级精品课验收评估阶段,现将课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总结,为护理专业其他课程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以进一步推动护理专业和护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 基础护理应用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1.1 课程建设理念更新问题 建设精品课程,需要课程组的每一名教师都要更新课程建设理念,打破传统的课程设计模式。但教师从理论层面容易接受新的设计模式,想法很多、很新颖、有创新,但实际层面建设起来很难做到新模式与旧模式的更替。追其原因有三,其一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受多年传统教学模式的定势影响已根深蒂固,建设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又返回到原教学模式中;其二教师的教学理念受到学院有关教学制度的约束,最明显的就是每学期的教学质量考核中的学生满意教师考核,因为这项考核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的分值,教学质量考核的结果又关系到教师将来职称的评定问题,惧怕学生对自己的教学不满意。其三是教师走出校门参观学习的机会较少,对新生事物的认识较迟钝,有坐井观天之感,不了解护理岗位对人才要求的日新变化,为此教师比较保守,不敢大胆创新。

1.2 课程重新定位问题 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时,教学理念的更新必将涉及到课程的重新定位问题,如课程与其他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方案的修改等系列问题。由于原有的护理学基础课程经过历代教育学者的探索与发展,课程设置模式已经成熟、稳定,所以要调整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的顺序及内容会涉及到很多部门及专业,难免产生分歧和意见,操作起来难度较大,教师有抵触和为难情绪。

1.3 教学内容整合序化问题 课程重新定位后,教学内容也应重新整合序化,发生一定质的变化。传统的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于多年形成的惯例行为[2],教师感觉按照原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是最便捷、最轻松、最有效的途径。而要建设基础护理应用技术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就要对原来的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系统的整合与序化,这对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和困难。

1.4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问题 不论是原来的护理学基础,还是建设中的基础护理应用技术课,均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传统的教师一支笔、一块黑板、一张挂图的填鸭式授课、教师死板示教、学生机械模拟练习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已不能满足护理岗位对新型护理人才质量的要求。为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最佳效果,要求任课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有机结合并用。但在建设中如何将二者巧妙结合,各显其能,教师却往往表现出不适应,不知所措。

1.5 精品课建设与教学科研融合问题 在基础护理应用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中,要从教学理念、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改革与创新,其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但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理顺教学科研与精品课之间的内在关系,往往认为教学科研与精品课是可以分离与独立的。如何使教学科研与精品课二者融合,促进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科研促教学、教学带科研、教学与科研融合,成为基础护理应用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又一棘手问题。

1.6 师资队伍素质与教学质量问题 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优劣的关键所在。要培养护理岗位需要的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就要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素质高、合作意识强、结构优化合理、知识结构完善的师资队伍。但由于我国历史原因造成护理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偏低且参差不齐,再加上近几年护理专业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增多,使教师数量相对短缺,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造成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差。在建设中如何把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与提高教学质量有机结合,实现培养师德高尚的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队伍,保证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2 基础护理应用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中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课程建设理念更新 首先定期(时间1年一次)组织课程组教师深入社会调研,进入医院、社区、家庭等医疗一线了解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使其感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远远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新环境的要求;其次采取A、B制(教师1年在校授课,1年在医院实践)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社会实践,1年中教师或进行临床见习带教,或自己顶岗实践。在带教或实践过程中,面对不断引进的新仪器设备的大量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展研究,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可能无所适从,遇到新问题不能正确解答,预感到临床护士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技术水平急需提高等现实问题,这样增加了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竞争意识,迫使教师勇于创新;再次,利用每周二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尤其是基础护理应用技术的教学模式,使其从理论上认识到现有教学模式的误区;还可创造机会组织课题组教师参观国内同类院校的精品课建设活动,感悟建设一流的示范性精品课程给学院、学生、自己带来的好处;最后,建议学院对在精品课建设中敢于创新的教师,在教学制度的管理中不违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予以表扬。通过上述新事物刺激法,课题组教师的课程建设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了课程建设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具体表现为课程建设过程中采取了情境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多元智能学生观、认知规律、职业发展规律、罗森塔尔效应等多种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

2.2 课程重新定位 首先课题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反复学习理解课程建设的评审指标及理念的内涵;其次课题组教师组织医院专家及一线护士召开护理专业研讨会,探讨如何对课程重新定位;最后在明确学院的办学定位、护理岗位及岗位任职要求、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确定本课程定位如下:既有前导课程《人体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生理学》、《护理药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导论》、《护士礼仪》、《人际沟通》做基础,又有后续临床专业课程《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做铺垫,因此本课程在整个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支撑作用,既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能力课程,又是学生从事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必修核心课程。

2.3 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序化 课程理念清晰、课程重新定位后,首先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课题组教师与同行专家、医院专家共同参与确定课程内容。横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为生活援助、环境管理、技术护理、临终护理4大学习情境;纵向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律[3]将4大学习情境构建为12个学习任务,再将12个学习任务序化为26个学习子任务,最后根据每一个子任务确定学习目标。其中每一个子任务以一个临床真实简单案例为引线进行任务驱动,每一个任务以一个临床真实综合案例分别将4大学习情境内容串联起来,课程教学结束后采用综合实训项目考试的方式将课程所有教学内容系统整合在一起。该课程用4个学习情境、12学习任务、26个学习子任务、6个综合实训项目将所有教学内容整合序化,针对性较强;其次对所整合序化的教学内容进行验证,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和院校讨论会,听取学生及教学单位的意见及反馈。

2.4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课程理念更新、课程重新定位、课程内容整合序化后,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相应的改革是不容置疑的。课题组教师本着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大胆提出并尝试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首先课题组教师依据本课程的特点及规律,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4]中选择出适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基础的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现场教学法、课堂延伸学习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其次课题组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整理出配套的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购买了辅助教学自助系统和音像资料、选用学院的现代化图书馆资源、查找课程相关网站等一系列现代化教学手段;再次课题组教师提出并尝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优化并用,以改革后的教学方法为主,保留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并以鲜活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授课;最后对改革实施的教学方法手段通过专家论证、教师听课互评、征求学生的反馈意见、课程考核、用人单位反馈意见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5 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科研有机融合 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做到课程建设与教学科研的有机融合。首先在基础护理应用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中,课题组教师在教学中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研究;其次课题组每位教师将自己尝试与研究的结果一一进行详细的整理、分析、归纳、总结、记录,再将所有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系统的整合,形成一项系统完整的科研项目;最后将完成的科研项目回到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得到验证,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实现教学科研转化为教学资源及课程建设与科研的有机融合。

2.6 实现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与教学质量的统一 要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素质高、合作意识强、结构优化合理、知识结构完善的师资队伍。首先支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在职研修班的学习培训,并实施对青年教师的一对一培养制度,促使青年教师早日成熟起来,以提高其学历水平及业务能力;其次定期聘请院内外知名教师进行现场观摩教学和交流,或轮流派出部分教师外出学习参观,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再次注重教师科研意识及科研能力的培养,为中青年教师创造科研机会,让科研成为教师未来发展的动力;最后学院在关注教师学历和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师专业思想、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因为高素质的教师是每位学生的楷模和榜样,也是学生效仿的对象。

[1]秦宗会,胡武洪,徐建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07,(2):66

[2]靳玉乐.反思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3

[3]欧盟Asia_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9-50

[4]辛志萍.行动导向教学课件制作原则[J].工会论坛,2008,14(4):129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课题组护理学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课题组成员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