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醒世姻缘传》的树形结构*
2012-04-08黄三平
黄三平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1)
论《醒世姻缘传》的树形结构*
黄三平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1)
《醒世姻缘传》的结构神似树形,因果观是树形结构之根,晁源和狄希陈的前生后世的婚姻是树形结构的主干,晁夫人的后半世是树形结构的次干,诸多大小轶事构成树形结构的枝叶。依托树形结构,整部小说以惧内故事为主要讲述对象,展示明代中后期乡村及城市中下层各色人物和社会生活,其结构颇具特色。
《醒世姻缘传》;树形结构;因果观
《醒世姻缘传》是明末清初时期的重要小说,也是我国小说史上一部成就斐然的长篇,其百回巨制,结构独特,既不是古体小说中常见的线性结构,也不象《金瓶梅》、《红楼梦》那样的网状结构,更不同于《儒林外史》那种“虽为长篇,颇同短制”的结构。关于《醒世姻缘传》的结构问题,曾在学界引起很多争论,或认为其为双线平行结构,[1]或认为是双坐标体系,[2]至今无有定论。笔者认为,其结构神似一株大树,有根有干有枝有叶,且主干次干分明,枝繁叶茂,以“树形结构”命之颇为贴切。
一 因果观是《醒世姻缘传》的树形结构之根
《醒世姻缘传》贯穿了因由果报的思想观念,小说百回情节皆从因果溯源,且作者或发独立议论或借小说人物之口,多处表达果报观念。如“只道是人间寻常悍妾恶妻,那知道有如此因由果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这素姐明是造了弥天之恶,天地鬼神不容,遣这猢狲。瞽者相继果报,“这断不是今生业帐,必定是前世冤仇,今世寻将来报复”。因果观可谓是《醒世姻缘传》的树形结构之根。
因果观被选择为《醒世姻缘传》的创作思想,有其必然性。一方面,这是由历史文化和时代情绪决定的。中国自古就有“天道”思想传统,自佛教传入后,因果报应作为一种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认知和评价世事的一种理论依据。明代中期以降,统治者日趋腐化,法纪松弛,吏治黑暗,社会风尚也渐为变异,民风由明前期的朴厚变得浮华放荡,物欲膨胀,邪恶盛行,人们希望借助鬼神的无形之手和超凡力量,使正义得到维护和彰显,因果观正体现了这样一种时代情绪。这一时期很多小说都渗透了因果观便说明了这一点。在《醒世姻缘传》里,多处讲到鬼神对作恶者不容而使其遭遇报应,诸如“叫人不忍说的,怎得叫那天地不怒,神鬼包容?”,“谁知天理不容,鬼神不愤;人财两空,故有尽失”等。另一方面,《醒世姻缘传》的因果观还和作者西周生的劝善宗旨密切相关。儒家倡导“文以载道”,西周生创作长篇巨制欲以劝善抑恶。小说末尾写道“只劝世人竖起脊梁,扶着正念,生时相敬如宾,死去佛前并命,西周生遂念佛回向演作无量功德”,表明劝善宗旨。劝善便是《醒世姻缘传》所载之道,通过讲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诸多大小故事,让读者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达到扬善弃恶的效果。
因果观使《醒世姻缘传》历来受到诟病,批评者指责其观点陈腐,没有新意。应当看到,事实上作者并没有局限于因由果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其“果报”已融入了现实生活的逻辑。[3]小说围绕晁源和狄希陈的婚姻生活向外辐射的面很广,故事发生在广阔的现实背景中,作者遵循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可贵的敏锐感觉,因而人物形象和绝大部分具体情节富有生活的真实逻辑,这使整部小说内容丰厚,饶有生趣,真实可感。可以说,因果观是《醒世姻缘传》树形结构之根,这棵树以根为本,同时也广泛吸收了生活的阳光雨露的营养。
二 晁源和狄希陈前生后世的婚姻是树形结构的主干
晁源和狄希陈前生后世的婚姻构成《醒世姻缘传》树形结构的主干。小说讲述了晁源和狄希陈两世恶姻缘的故事。小说前二十二回讲述的是前世姻缘,山东武城县晁源因父亲做官家道暴富而不守夫纲,宠妾虐妻,致使妻子计氏因受他和宠妾珍哥的污蔑和羞辱而自杀,晁源后又与房客小鸦儿之妻通奸,并射死一只仙狐。晁源行径卑劣,最终被仙狐借小鸦儿之手杀死。小说后七十八回讲述的是今世姻缘,晁源、仙狐、计氏、珍哥转世,结成冤家以报前生。晁源转世为山东绣江县明水镇富家农户之子,名狄希陈,仙狐托生为薛素姐,嫁与狄希陈为妻,薛素姐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虐待丈夫,狄希陈则惧内如虎,受尽惩罚,为逃避素姐他到北京坐监,娶了开乌银铺的童家女儿童寄姐为妾,童寄姐是计氏转世,婚前本是娴静淑女,婚后却变得异常骄泼,时常打骂丈夫,并且虐待由珍哥转世的丫头小珍珠致其吊死。狄希陈后到成都做官,仍无法逃脱薛素姐和童寄姐的折磨,甚至差点在素姐的手下丧命。后由高僧点化,念经解冤,素姐病亡,寄姐疼顾,狄希陈得以善终。
这个主干故事体现了因由果报的观念。晁源因前生射死仙狐和宠妾虐妻之恶行,致其转世的狄希陈在今世得到果报,受尽妻妾凌虐,正如计氏转世前托梦给晁源母亲所言:“做了他的妻室,才好下手报仇;叫他没处逃,没处躲,言语不得,哭笑不得,经不得官,动不得府,白日黑夜,风流活受,这仇才报得茁实!叫他大拿的打了牙往自家肚里咽哩。”悍妾恶妻,均以凌虐丈夫为快事,使素性刁钻的狄希陈受尽咒骂、针刺、口咬、棒打、监禁、箸拶、烟熏、炭烧等百般苦楚,处之“如脖项上瘿袋一样,去了愈要伤命,留着大是苦人,日间无处可逃,夜间更是难受”。
如前所述,晁源和狄希陈的故事体现了果报观,另一方面,这部惧内大作由于作者敏锐的生活感受而富有真实的逻辑性。首先,惧内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社会现象。虽然自古以来主流观念和礼法制度认为夫为妻纲、夫主为天,但实际生活中历来惧内的男人比比皆是,从皇帝到士大夫再到普通百姓,史料和小说中多有记载,“河东狮吼”的典故便是一例。惧内的原因和夫妻在婚姻中的经济状况、道德水准、才智能力、人格性格、情感情欲等各种因素的对比结果相关,在男弱女强的情况下必然出现惧内现象。明清之际文人在家庭生活中的处境普遍艰难,这与文人社会地位的普遍降低有关。[4]其次,小说中“惧内”行为和人物性格具有一致性。小说的第一主角狄希陈为人虽然与其前生晁源相比有巨大差别,是个“不甚凿丧了良心”(第一百回高僧胡无翳语)的平常人,但他才学疏浅、性格懦弱、性气浮躁,其妻薛素姐则相貌标致,性格泼辣好强,娘家兄弟的性情才学都胜于狄希陈,必然对丈夫怒其不争,难免打骂。薛素姐虐待丈夫的手段和程度虽然显得夸张,但也较为切合实际。第三,这部小说在心理描写上达到一定深度,具有心理学价值,一些学者分析了薛素姐这一形象具有虐待狂个性,同时“成功地塑造了狄希陈这个与素姐的异常心理相呼应的受虐恋者的形象”,描写了虐待癖与被虐恋的特殊性心理表现。[5]作者对此可能没有明确的判断,但是凭借作家对生活的阅历和可贵的感觉,写出了薛素姐和狄希陈这两个形象的的特质,从而使《醒世姻缘传》达到了以往的惧内题材和因果报应题材作品难以企及的高度。这使得小说的主干生动而厚实。
三 晁夫人的后半世是树形结构的次干
晁源和狄希陈前生后世的婚姻故事作为小说的主干,主要体现了果报观中恶有恶报一面,而晁源母亲晁夫人后半世的经历构成小说树形结构的次干,主要体现果报观中善有善报的一面。晁夫人是作者着力描绘的“善女人”。小说的前二十二回,展示了晁夫人的前半生。她最初只是一个溺爱独生子的母亲,后来逐渐显示其贤德一面,知书识礼,善待西宾。她丈夫晁老儿是个势利糊涂人,她屡次劝丈夫做好人,劝儿子“往忠厚处积泊”,规劝晁氏父子善待曾经帮助他们而后来失势的梁生和胡旦。得知儿子赶走梁、胡,她气得要上吊自杀,后又知儿子诈骗了梁胡二人的钱财,她用自己的私房钱替儿子偿还。丈夫和儿子死后她曾受到族人的打劫,幸得徐大尹主持赶退了族人。晁夫人的后半生,善心愈发仁爱,她不计前嫌,分田睦族,又贱粜粮食赈济饥民,救助孤儿小琏哥和寡妇陈师娘,她的慈善心行有如“女菩萨”;同时她又明辨好歹,不失是非,她深知族里歪人的虚伪和贪婪,赈济灾民时重用忠实正直的家人晁凤晁书,族里歪人晁吴晏欲取代晁凤晁书粜谷,晁夫人明确拒绝,另一歪人晁思才要在赈济粮中掺入秕谷,晁夫人怒而坚止。晁夫人的善行义举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梁生托生为她的妾生儿子晁梁,为她尽孝四十余年,她幸福美满地活到一百零五岁,死后登仙。综观全书,晁夫人形象的前后转变稍显突兀,作者在她身上寄托了慈善仁爱的道德理想。
晁家的故事本来随着主要人物晁源的死去和转世可以终止,小说的主体从二十三回后主要叙述狄希陈的婚姻故事,故事的地点也主要转移到绣江县明水镇。但小说除了主干故事之外,还保留了晁夫人后半生的行善故事,涉及到乡村社会诸般形色人物。当然这一部分内容比重不大,在后七十八回里占据十四回,形成小说树形结构的次干。这个次干故事既使小说更完整,同时反映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增强了内容的丰富性,使树形结构更丰满,具有积极意义。在小说中部,主干次干基本是并行不交,而到了小说末尾,由于狄希陈和晁梁相遇,且由高僧指教,双方皆知狄希陈的前世乃晁梁之兄,主干和次干在此略有交接。
四 诸多大小轶事构成树形结构的枝叶
《醒世姻缘传》的一个突出特点叙述了很多与主要人物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密切的大小轶事,众多逸出主干之外的次要人物轶事构成树形结构的枝叶,使整部作品枝繁叶茂,虽看似有些凌乱但却形成有机的整体。
小说中的轶事大致可分为恶报轶事、惧内轶事和善行轶事三类,有的相对集中讲述,有的穿插在主干情节中,占据较大篇幅。相对集中讲述轶事的有第23、24、26、27、28、29、31、34、35、39、41、42、54、88、91等回目。其中,花费笔墨较多的恶报轶事有:县差伍小川、邵次湖因助纣为虐对计氏娘家赶尽杀绝、后受惩罚死于押解途中;武城县官因枉断案而暴病身亡;麻从吾夫妇恩将仇报致使养父母客死他乡,最终被冤魂索命而亡;汪为露枉为人师欺凌学生和街坊,最后患怪病而亡;厨子尤聪抛洒米面被遭雷击;厨子吕祥拐卖雇主行李和骡子,后又下毒害人,终至下狱送命;刘振白素性狼心狗肺,尖嘴薄舌,挑唆是非,贪心无厌,最终走银失妾,人财两空。惧内轶事与善行轶事相对少一些,如二十三回中明水镇杨尚书开酒铺慷慨待人以德感人,李大郎因敬重读书人善待先生其两个儿子都进学做官,淮安好人韦美救助流落异地的薛素姐等等。惧内轶事如郭总兵之俱妻妾,吴推官与妾连坐被妻子打骂下跪,第九十一回吴推官考察来自各省的四五十名文武属官是否惧内,结果绝大部分都承认惧内,只有一个鳏夫和一个不带家眷者不惧,吴推官得出结论,各地虽风土不一,言语不同,但“惧内的道理到处无异”,指出“惧内”的普遍性。
轶事在小说中的作用,一则体现了果报观和劝善抑恶的主旨,二则向读者展示了诸如官员、塾师、乡绅、乡约、觅汉、仆妇、媒婆、江湖郎中、道婆、无赖等各色人物,大都活灵活现地写出其特有的嘴脸,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三则反映了明代中晚期世风日下礼法崩溃而阳消阴长秩序混乱的社会现实。作者还习惯于在叙述各类轶事时加上自己的议论,长短任意,虽不免陈腐之论,但也不乏生活的智慧,如引起中对君子“三乐”的议论,二十一回对民风变化的议论,九十一回评论吴推官和狄希陈两家相邻,两家妻子同时作恶“真是那狮吼之声,山鸣谷应,你倡我随”,颇有汪洋恣肆与幽默风趣之妙。
综上所述,《醒世姻缘传》的结构神似树形,因果观是树形结构之根,晁源和狄希陈前生后世的婚姻是树形结构的主干,晁夫人的后半世是树形结构的次干,诸多大小轶事构成树形结构的枝叶。依托树形结构,整部小说以惧内故事为主要讲述对象,展示了明代中后期乡村及城市中下层各色人物和社会生活,内容丰富,视野广阔,既具备相当广度,同时也因作者不仅秉承因果观和劝善载道之宗旨,还非常善于吸收生活的阳光雨露,因而对人物特质的把握达到相当的深度,小说行文舒展,生动鲜活,幽默风趣。树形结构主次分明,脉络清晰,枝繁叶茂,在中国小说史上颇具特色,独树一帜。
[1]刘文革.试论《醒世姻缘传》结构的独特性[J].江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46-48.
[2]周奎生.试析《醒世姻缘传》情节结构中的双坐标体系[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3(2):37-40.
[3]井会利.《醒世姻缘传》因果报应思想略论[J].文学教育,2009(4):78-79.
[4]段江丽.醒世姻缘传研究[M].长沙:岳麓书社,2003:149.
[5]吴存存.《醒世姻缘传》的深层结构[J].辽宁大学学报,1991(2):63-67.
On the Tree Structure of the Rousing Story of Fated Love
HUANG Sanping
(Zhuzhou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Zhuzhou,Hunan 412001 China)
The structure of the Rousing Story of Fated Love resembles a tree spiritually,with the view of causation as its root,the marriage between Chao Yuan and Di Xichen as its main trunk,the description of Mrs.Chao's later life as its minor trunk and many anecdotes as its branches and leaves.Based on this unique tree structure,the whole novel mainly depicts henpecked stories,presenting the social life of all kinds of rural people and middle and lower class urban people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Rousing Story of Fated Love;tree structure;the view of causation
I207.41
A
1674-117X(2012)02-0124-04
10.3969/j.issn.1674-117X.2012.02.025
2011-09-13
黄三平(1972-),女,湖南攸县人,硕士,株洲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明清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