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瓣狭窄1例行介入治疗的护理

2012-04-08刘彦梅吴志娟杨祝梅

护理与康复 2012年11期
关键词:肺动脉瓣房间隔医嘱

刘彦梅,吴志娟,杨祝梅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淮安 223300)

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是右心室的血液流出受阻,引起与PS狭窄程度呈比例的右心室压力升高,肺动脉内压力正常或下降,在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形成压力阶差;主要体征是肺动脉瓣区喷射性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经皮导管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是治疗ASD的有效方法,手术成功率几近100%[1];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是治疗PS的首选方法,即刻效果与长期预后良好[2]。2011年9月,本院心内科收治1例ASD合并重度PS患者,采用经皮导管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加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41岁。因心悸、心前区不适10年,于2011年9月8日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觉心悸、心前区不适,活动后出现胸闷,休息可缓解,反复发作,不伴有气喘,无黑朦,未予重视。2007年8月剖宫产后,自觉症状加重,性质同前,伴发心前区疼痛,呈阵发性,持续约5min,休息后稍缓解,疼痛放射至肩部,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患者入院时心率60次/min,律齐,可闻及肺动脉瓣听诊区及胸骨左缘第2肋间收缩期杂音,呈喷射性,响亮而粗糙,强度4/6级,伴有震颤,第2心音分裂;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重),肺动脉瓣稍厚,回声增强,开放受限瓣环21mm,PG 70mmHg,肺动脉瓣上最大流速约418cm/s,房间隔中部回声中断约14mm。结合病史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病情复杂,取得知情同意后,入院后第3天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介入治疗顺利,治疗时间65min。介入治疗当天给予二代头孢菌素预防感染,连续使用3d。介入治疗后4d复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符合房间隔缺损封堵+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后改变,PG 33mmHg,肺动脉瓣上最大流速约287cm/s,肺动脉瓣环内径18mm,房间隔中部见封堵器强回声,房水平未见明显残余分流。介入治疗后5d出院,未发生并发症。

2 护 理

2.1 介入治疗前护理

2.1.1 患者准备 详细询问病史,评估患者心率、心律、血压、脉搏氧饱和度、足背动脉及股动脉搏动、体温等,并做好记录;完善各项辅助检查;为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前1d开始口服阿司匹林100mg;治疗前4h禁食、禁水;常规备皮;做静脉碘过敏试验及抗生素皮试;进行适应性训练,如咳嗽、吸气、屏气等;治疗前晚上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剂。

2.1.2 设备准备 治疗前检查各种仪器性能(除颤仪、临时起搏器、监护仪、吸痰器等急救器械),备好急救药品、手术包及所需的介入材料,保证各种用品准确到位。

2.2 治疗时护理 患者进入导管室后,协助患者仰卧于导管床上,建立静脉通路,予吸氧、心电监护,观察有无心律失常现象,如出现传导阻滞、束支阻滞等,及时报告医生;与患者交流,并给予安慰,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定时观察并准确记录心腔及大血管内压力,以便对比介入治疗前后心腔及大血管内压力的变化,确定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效果;根据患者体重计算治疗中肝素用量,股静脉鞘插入后遵医嘱将肝素钠稀释后静脉注射,避免治疗中血栓形成。本病例治疗过程未发生血栓形成。

2.3 治疗后护理

2.3.1 体位与活动 治疗后取平卧位,治疗侧肢体制动12h,局部沙袋压迫6h,12h后在床上行下肢活动,24h后可下床活动。

2.3.2 生命体征与切口观察 治疗中的导管刺激以及封堵器的存在,易引起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一旦封堵器影响三尖瓣血流或压迫甚至损伤房室传导系统,会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因此,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呼吸、血压、心率、心律、心电图的变化,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轻度呼吸困难可能与肺动脉瓣扩张后肺循环血量突然增大有关,给予低流量吸氧以缓解症状,并及时报告医生;注意观察切口局部有无渗血、肿胀、疼痛及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有无异常,一旦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警惕深静脉血栓形成。本病例返回病房时主诉胸闷,给予氧气吸入3h后症状缓解。

2.3.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3.3.1 封堵器脱落 封堵器尚未妥善放置就释放,容易移位、脱入左心或右心腔。治疗后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及心电图的变化,经常听诊心脏有无杂音,注意患者呼吸,若患者突发呼吸困难,经氧疗处理不能缓解,并出现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考虑封堵器脱落可能[3],立即报告医生,复查心脏彩超。本病例未发生封堵器脱落。

2.3.3.2 心律失常 过大封堵器置入易损伤窦房结及其邻近区域,或者使窦房结动脉供血受阻,均可导致窦房结功能暂时性障碍,而封堵器对房室结的挤压,或对房室结及其周围组织摩擦造成暂时性水肿,则可导致房室结功能障碍或减退,多数患者因以上情况导致的心律失常可短时间内缓解,但也有持续数小时或数天。治疗后床边心电监护48h,密切观察心律、心率变化(有无心率减慢、P波、QRS波脱漏发生),常规(预防性给药)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mg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可减低心肌损伤、抑制炎症的发生,治疗后连用3d,并结合治疗后心电图的情况,当出现心律失常时遵医嘱及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本病例治疗后未发生心律失常。

2.3.3.3 栓塞及出血 封堵伞将ASD封闭,伞面不像心内膜一样光滑,血小板易在此处或动、静脉穿刺内膜损伤处聚集、凝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流运行,堵塞血管可导致栓塞。介入治疗后加强抗凝、抗血小板治疗[4];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下肢皮肤温度、颜色的改变,注意患者有无咳嗽、气促、紫绀等栓塞表现;为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后当天口服阿司匹林150mg,以后每日口服100mg,连服6月;拔出股静脉鞘管后压迫止血,手法要科学合理,以能触到足背动脉搏动又不出血为准;遵医嘱给予低分子肝素注射液皮下注射;及时了解患者出凝血时间检查结果,及时询问患者的病情变化,以防抗凝过度引起牙龈、皮肤、胃黏膜出血,尤其应注意尿液、大便的颜色,以防泌尿道、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本病例治疗后无栓塞及出血现象发生。

2.3.3.4 感染 由于封堵器的植入,可能会引起植入物所致的热源反应,表现为寒颤、高热,可予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山莨菪碱也是有效的治疗药物,可迅速缓解热源反应,其机制是改善微循环,缓解组织低氧,同时有利于热源的清除。介入治疗感染所致体温升高,一般使用抗生素治疗。介入治疗当日即遵医嘱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连用3d,期间观察患者的体温和血常规变化。本病例介入治疗后体温正常,无任何感染症状。

2.3.3.5 溶血 多是由于封堵器型号选择不当或位置不合适,释放后仍有残余分流,血细胞遭受机械性破坏造成。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常规、肾功能及尿液颜色变化,一旦发生溶血,予激素、补碱等处理,保护肾功能,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随着封堵器内形成血栓、心内膜内皮迅速增生覆盖,能够阻挡异常血流通过,消除溶血现象[5]。本病例治疗后尿量及颜色正常。

2.3.4 饮食护理 治疗后给予含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保证充足营养,鼓励患者治疗后多饮水,以加快造影剂的排泄。鼓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

2.3.5 出院指导 出院前,指导患者治疗后2~3月避免剧烈活动和强体力劳动,防止封堵器脱落,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6月;定期复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注意观察牙龈有无出血,以便随时调整药量;常规治疗后1、3、6、12月按时复诊,期间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3 小 结

ASD和PS应用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痛苦少、不留瘢痕等优点,治疗效果较好,但仍可能发生某些并发症。护理重点为治疗前做好患者评估及设备准备;治疗中加强病情观察,密切配合医生操作;治疗后重视患者的体位及活动指导,加强生命体征、切口及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同时做好饮食及出院指导,促进患者康复。

[1]吕桂玲,吕福周,王庆丰,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的护理48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A):40-41.

[2]孔祥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7.

[3]朱玲凤,项昌富,徐冰,等.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巨大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8,7(6):425

[4]秦永文,陈金明,赵仙先.实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11.

[5]孔祥清.膜部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J].海南医学,2002,13(12):117—121.

猜你喜欢

肺动脉瓣房间隔医嘱
超声心动图在可降解房间隔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斑点追踪技术评估肺动脉瓣狭窄胎儿右室功能的应用
房间隔缺损家系致病基因筛查分析
肺动脉瓣短轴切面诊断先天性四叶式肺动脉瓣畸形的临床价值*
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瓣发育不良1例
四种方法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比较
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瓣二叶瓣畸形并狭窄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可调弯鞘经颈内静脉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