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晋道书中所见“玉女”考释
2012-04-08姜守诚
姜守诚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汉晋道书中所见“玉女”考释
姜守诚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玉女”在 道教神 衹谱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文着眼于汉魏六朝这一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简略地考察了“玉女”这一神形象的演变过程。论文指出“玉女”在角色功能上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变:即先秦时泛指美女、后逐渐神化,汉代始具神色彩,并成为专司房中的道教女神;魏晋时,“玉女”的角色功能多侧重于炼丹术;至六朝以后逐渐地由司职房事或炼丹的专业神转变成为 具有普通功能的神 衹角色。
玉女;《太平经》;《抱朴子内篇》;房中术;炼丹术
“玉女”在道教神衹谱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扮演的角色形象其实也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演变过程。检视汉魏六朝时期的文献资料,我们可大致归纳为几个历史阶段:即先秦时泛指美女、后逐渐神化,汉代始具神衹色彩,并成为专司房中的道教女神;魏晋时,“玉女”的角色功能多侧重于炼丹术;至六朝以后逐渐地由司职房事或炼丹的专业神转变成为具有普通功能的神衹角色。下面,我们针对上述玉女形象的演变轨迹及基本特征予以分析和论述。
一 “玉女”溯源
“玉女”之称,由来已久。《礼记·祭统》载:“故国君取夫人之辞曰:‘请君之玉女,与寡人共有敝邑,事宗庙社稷。’”《吕氏春秋·贵直》亦载行人烛过对答简子曰:“惠公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秦人袭我,逊去绛七十,用此士也。”2陈奇猷校释:《吕氏春秋校释》,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1533页。此二处“玉女”,乃指容貌光泽之美女。
“玉女”作为神衹名称而使用,似始于汉代。如《汉书·郊祀志下》载汉宣帝时京师立有仙人玉女祠等,“京师近县鄠,则有劳谷、五床山、日月、五帝、僊人、玉女祠”3[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卷二五下,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250页。该祠后于成帝时罢黜。(同上,第1258页)。此外,《春秋繁露·天地之行》云:“致黄龙凤皇,若神明之致玉女芝英也。”4[清]苏舆撰,钟哲点校:《春秋繁露义证》卷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461页。汉代纬书《诗含神雾》亦载:“太华之山,上有明星玉女,主持玉浆,服之神仙。”5[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61页。《礼含文嘉》又谓:“禹卑宫室,尽力乎沟洫,百谷用成。神龙至,灵龟服,玉女敬养,天赐妾。”6[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第495页。魏人宋均注云:“玉女,有人如玉色也,天降精生玉女,使能养人。美女玉色,养以延寿也。”7[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第495页。东汉桓谭《仙赋》曰:“夫王乔赤松,呼则出故,翕则纳新,夭矫经引,积气关元,精神周洽。……诸物皆见,玉女在旁,仙道既成,神灵攸迎。”8[唐]欧阳询撰,王绍楹校:《艺文类聚》(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38页。如前所述,“玉女”一词在汉代已颇常见。
二 “玉女”与房中术
“玉女”,是道门中人十分熟悉的房中女神。9除“玉女”外,还有其他几位房中女神——如素女、玄女、采女等。有关这几位房中女神的情况,详见邢东田:《玄女的起源、职能及演变》,《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第3期,第92~103页;朱越利:《房中女神的沉寂》,《中国文化》第19/20期合刊(2000年),第136~143页。这一神衹形象早在东汉道经《太平经》中就多次出现,且略显丰满。现将含涉该语之经文列举如后:
(1)卷71《致善除邪令人受道戒文》:“复数试人以玉女,使人与其共游,已者共笑人贱,还反害人之躯。”10王明编:《太平经合校》,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88页。
(2)卷 113《乐怒吉凶诀》:“是故乐而得大角上角之音者,青帝大喜,则仁道德出,凡物乐生,青帝出游,肝气为其无病,肝神精出见东方之类。其恶者悉除去,善者悉前助化,青衣玉女持奇方来赐人,是其明效也。……南方征之音,大小中悉和,则物悉乐长也。南方道德莫不悦喜,恶者除去,善者悉前。赤气悉喜,赤神来游,心为其无病。心神出见,候迎赤衣玉女来,赐人奇方,是其大效也。”11王明编:《太平经合校》,第587页。
(3)卷 114《九君太上亲诀》:“或赐与美人玉女之象,为其作色便利之,志意不倾。复令大小之象,见其形变,意相随念其后生,此为不成之道。”12王明编:《太平经合校》,第595页。
(4)卷 116《某诀》:“‘请问乐音者,动引之云何哉?’‘善乎!子之问事也,得其要意。然比若春者先动,大角弦动甲。甲日上则引动岁星,心星下则引动东岳。气则摇少阳,音则摇木行,神则摇钩芒,禽则动苍龙,位则引青帝,神则致青衣玉女。上洞下达,莫不以类来朝,乐其乐声也。说一以求其类,无穷极也。’”13王明编:《太平经合校》,第633~634页。
据上述引文分析,可从功能上将“玉女”划分为两类:(1)、(3)中“玉女”用于检验修炼程度,旨在考察修道者应对色诱之定力;14汤用彤先生认为,《太平经》中载“天神以玉女试道者”乃是抄袭佛教“《四十二章经》之故事也”。(详见汤用彤:《<太平经〉与佛教》,载氏著:《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5页)汤氏这一观点,其后受到诸多学者的置疑。(2)、(4)中“玉女”乃是修道达一定境界之表征,至此时“玉女”将随乐律而至、传经授道。其后,“玉女”观念一度常见于后世道经中,其涵义不外乎《太平经》所载之两种。如《老子想尔注》云:“仙人妻,玉女无夫”15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9页。此句似应为“仙人无妻,玉女无夫”。如法琳《辩正论》引《仙人玉簶 》曰:“仙人无妻,玉女无夫。”并对此解释说:“虽受女形,毕竟不产。”(详见唐·道宣撰:《广弘明集》卷十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83页),今人饶宗颐先生对此分析说:“‘玉女无夫’之意,殆谓人皆得道,不复为‘玉女’所诱也。‘玉女’又为神名。”16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证》,第67页。“玉女”作为房中女神在汉代至六朝时一度十分活跃,直至有唐之后才渐趋沉寂。17有关这一情况,详见朱越利:《房中女神的沉寂》,《中国文化》第19/20期合刊(2000),第136~143页;朱越利:《房中女神的沉寂及原因》,《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社版)》2004年第3期,第335~339页。在这期间,出现了不少假托“玉女”而命名的房中书。如《抱朴子内篇·瑕览》即载《玉女隐微》一卷(惜均已亡佚)。
三 “玉女”与炼丹术
东晋葛洪撰《抱朴子内篇》是魏晋神仙道教的重要典籍。据笔者初步统计,该书共出现二十次“玉女”称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书中“玉女”观念大多与服食金丹有关,并代表功法有验之客观标志。此与《太平经》中“玉女”的第二种用法如出一辙。例如,该书卷四《金丹篇》就多次言及服丹有验可召玉女来侍,如后:
(九丹)第三之丹名曰神丹。服一刀圭,百日仙也。……服百日,仙人玉女,山川鬼神,皆来侍之,见如人形。
第四之丹名曰还丹。服一刀圭,百日仙也。朱鸟凤凰,翔覆其上,玉女至傍。
第五之丹名饵丹。服之三十日,仙也。鬼神来侍,玉女至前。18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5页。
……
又羡门子丹法……服之三年,仙道乃成,必有玉女二人来侍之,19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卷四,第79页。
……
又玉柱丹法……服之百日,玉女六甲六丁神女来侍之,可役使,知天下之事也。20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卷四,第81~82页。……
小饵黄金法……服之三十日,无寒温,神人玉女侍之,银亦可饵之,与金同法。21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卷四,第86页。
但耐人寻味的是,“玉女”本是房中神,而至《抱朴子内篇》时却已笼罩着浓厚的丹术色彩。其实,这也是对汉代以来炼丹术与房中术之交融的一种反映。对于这一情况,西汉末东汉初出世的外丹书《黄帝九鼎神丹经》22《黄帝九鼎神丹经》最早见载于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中所引(详见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74~76页),相传乃为张道陵所研习,如《神仙传》卷五《张道陵》载:“(张道陵)遂学长生之道,得《黄帝九鼎丹经》”。《正统道藏》中收录《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二十卷,陈国符先生依据其中的九首《真人歌》韵文考订后认为:该经第一卷即是古本《黄帝九鼎神丹经》,乃出自于西汉末东汉初,其余卷次皆唐人所撰述。(详见陈国符:《道藏源流考》,第90页或第377页;或见陈国符:《〈道藏〉经中外丹黄白法经诀出世朝代考》,载氏著:《陈国符道藏研究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78~83页)中便略见记载:
(九丹)第二神丹名曰神符也……服之百日,与仙人相见,玉女来至。23《道藏》第18册,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796~797页。
第三神丹名曰神丹也……服丹百日,诸神仙来迎之,即玉男、即玉女、即玉童,山卿泽尉皆来侍从。24《道藏》第18册,第796~797页。
第四神丹名曰还丹……服之一百日,朱雀、凤凰翔覆其上,神人、玉女至。25《道藏》第18册,第797~798页。
第五神丹名曰饵丹……三十日羽飞仙矣,万神来侍卫,玉女皆可役。26《道藏》第18册,第798页。
……
第九丹名曰寒丹……吞一丸令人身轻百日,百病除愈,玉女来侍,司命消除死籍,名著仙。27《道藏》第18册,第799。
此外,约略同时的《太清金液神丹经》也谈到玉女等神祇对炼丹施以配合,28朱越利先生认为:《太清金液神丹经》中的某些经文隐含着“要人先行房中术以促金丹的中心内容”。(朱越利《方仙道和黄老道的房中术》,《宗教学研究》2002年第1期,第5页)如云:“神仙、玉女、侍官来往必敬之”29《道藏》第18册,第749页。,“太上老君、太和君、天明神仙、玄女、素女、青腰玉女下共成之。诸太一君、诸太一玉女临监共视黄紫盖之下,……太一身为扶将、玉女常为侍傍。”30《道藏》第18册,第749页。此外,汉人魏伯阳撰《周易参同契》也多以房中语言比附炼丹实践,如云:“当斯之际,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担持。雄阳播玄施,雌阴化黄包。”“阴道厌九一,浊乱弄元胞。”概言之,道家炼丹士将房中原理及思维模式运用到炼丹活动中已是不争之事实。对此,荷兰学者高罗佩先生分析说:“炼丹术士把女人视如炼丹鼎,把她们的赤精(即卵子)视同朱砂,把男子的白精视同铅,把性交视同朱砂、铅、硫磺等不同成份的混合,把性交技术视如火候。”31[荷兰]高罗佩著,李零、郭晓惠等译:《中国古代房内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1页。类似论述也见[荷兰]高罗佩著,杨权译:《秘戏图考——附论汉代至清代的中国性生活(公元前206年~公元1644年)》,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7~18页。今人朱越利先生也认为:“外丹术的指导思想之一是阴阳交合。修外丹术而尊崇与乞求房中女神,合乎古人的巫术思维。”32朱越利:《房中女神的沉寂》,《中国文化》第19/20期合刊(2000),第137页。
四 余 论
必须说明,“玉女”这一神衹形象在后世道教中也逐渐地由司职房事或炼丹的专业神转向了具有普通功能的神衹角色。这一泛化过程约于六朝时大抵完成。如成书于东晋末年的《太上洞渊神咒经》33关于此书之出世年代及作者,详见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78页。中就多次提及“玉女”,但此时已无房中、丹道之色彩,如卷二十载:“吾令天兵九十亿万人,与十方力士八万人,仙官主者十二万人,玉女三千六百人,各各手持赤戟,打杀天下恶鬼,杀天下恶口之人。”34《道藏》第6册,第75页。约成书南北朝时的《正一法文经章官品》35关于《正一法文经章官品》的出世年代,学界尚存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该经约出于南北朝时期。(详见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第281页;任继愈主编:《道藏提要(修订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957~958页)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该经虽含有“上清派兴起后羼入的东西”,“但总的来看,此书保存了东汉原文的面貌,并且可以解决某些历史悬案。”(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修订本)》第一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72页)卷一列“玉女医疾”条中有云:“上清太仙、明堂玉女千二百人,主致神药一合下典治某,身中所苦消灭。”36《道藏》第28册,第539页。这里所言的“玉女”乃成了替人施药疗疾的医女。由此可见,此时“玉女”已不再像以往那样具有明确的职务分工。
B223
A
1673-2219(2012)10-0023-03
2012-03-06
姜守诚(1975-),男,山东烟台人,哲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道教文献及道教史研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先后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哲学史》、《哲学动态》、《成大历史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并出版学术专著1部、合著2部。
(责任编校:王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