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竞争优势论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及启示
2012-12-08谢兰璋
谢兰璋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0)
国家竞争优势论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及启示
谢兰璋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0)
将传统的货物贸易领域中的国家竞争优势学说加以延伸,可以扩展到国际服务贸易领域。文章分析国家竞争优势论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指出国家竞争优势论下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最后得出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启示。
竞争优势;服务贸易;适用性
严格地说,服务贸易并末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国际服务贸易理论的实际发展来看,理论界更多是借用传统的货物贸易理论,将之应用于服务贸易领域,利用货物贸易的基 本原理和概念来解释服务贸易,从而将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统一起来,实现两者的对接。在货物贸易领域,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学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先简要阐述波特的理论,而后分析该理论如何适用于服务贸易,最后得出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一些有益启示。
一 国家竞争优势论的基本内容
上世纪90年代,波特教授出版了《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论。这一理论是在历时3年、比较了数十个国家(美国、欧洲主要国家、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分析了数百个产业发展案例后提出来的。波特的理论比传统的货物贸易理论更具现实意义,使国际贸易理论更具“统一性和说服力”,形成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波特认为,国家的繁荣不是固有的,而是创造出来的。国家的财富不能靠继承,而只能来源于产业发展和创新。一国竞争优势的强弱取决于该国企业的竞争能力高低,一国能够参与世界市场竞争并能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越多,该国的竞争优势就越强。
所谓国家竞争优势,是指一国产业和企业持续地以较低价格向国际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占有高市场份额并获取利润的能力。一国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和行业的竞争优势,国家的繁荣不是固有的,而是创造出来的。一国竞争力高低取决于其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高低。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而取得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国家是否有合适的创新机制和充分的创新能力。
一个国家获得竞争优势的力量来自于一个系统,即钻石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波特主要研究了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持产业、公司结构、战略和竞争等四类因素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此外,政府行为和机遇对国家竞争优势也有一定影响。
生产要素是生产中的各种投入,一般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等,不仅包括数量而且包括质量,以及获得这些要素的成本高低。一个国家如果拥有对某一产业特别重要的某类低成本要素禀赋或独特的高质量要素禀赋,该国的公司就可能在该产业获得竞争优势。
需求因素是指国内需求的状态。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从供给角度分析一国产业和产品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不考虑国内需求对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但波特认为,国内需求直接影响一国公司和产品的竞争优势,指出产品质量、档次及产品的导入时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需求的特征,包括需求性质、国内市场规模和格局等。
相关产业是指共同利用某些技术、共同享用同样的营销渠道和服务而相互产生联系的产业或具有互补关系的产业,如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软件、汽车和轮胎等。相关产业可以促进有关产业的创新。支持产业是指某一产业的上游产业,主要向其下游产业提供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支持产业对下游产业的促进作用在于它能够有效地降低后者的生产成本,并不断地与下游产业合作,促进其创新。那些拥有发达而有竞争力的相关和支持产业的企业在运作中,通过密切的工作关系、与供应商的接近、及时的产品供应和快捷的信息传递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公司结构、战略与竞争是指企业的组织结构、发展战略及竞争程度高低所赖以存在的国家环境,即支持或妨碍企业创造和保持竞争力的国内条件。
辅助因素——政府行为和机遇。政府行为可以促使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增加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机会,但要通过前述四种要素发挥作用,其本身不能创造国家竞争优势。机遇是指新发明、重大技术变化、外汇汇率变动、突然出现的世界或地区性需求、战争等偶然事件。这些偶然事件为新企业进入市场创造机会,并打乱原有的市场竞争格局。
二 国家竞争优势论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
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论能较为全面地解释服务贸易竞争格局。竞争优势论强调保持国家竞争优势,并且注重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研究贸易发展。竞争优势论重视需求的这一特点,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服务强调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服务需求比服务供给更有意义。以往的国际贸易理论更多侧重于从供给角度来探讨国际服务贸易的产生原因和贸易格局,竞争优势论为服务贸易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一)生产要素与服务贸易
服务业可以按要素密集程度来划分,大致分为资源密集型(旅游观光)、劳动密集型(建筑工程承包)、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银行、电信、信息服务、会计、法律等专业服务)等。不同国家有不同优势。发达国家获得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
(二)需求因素与服务贸易
服务可以划分为消费者需求的服务和生产者需求的服务,服务需求的增长也主要表现为消费需求的增长和生产者需求的增长。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消费性服务需求都大于发展中国家,其服务业发展比发展中国家获得较强的国内需求支撑,比较优势明显。国内需求对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有决定作用。
(三)相关和支持产业与服务贸易
一提到相关和支持产业,一般会想到机械、电子、汽车等制造业,而很少会想到服务业。实际上,服务业之间的关联效应及产业集群效应也很显著。传统服务业的集聚形态主要是商业集群(步行街、商业中心等),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形成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城市经济发展所缔造的基础设施、社会结构、产业网络、人才集聚等基础条件。一国服务业就是一个大的关联产业群。例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将会推动旅游观光业的发展;金融、保险、咨询业的发展离不开电信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
(四)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状态与服务贸易
企业的组织结构状态(大型化、扁平化、分权化、管理总部小型化)决定了企业运作效率,推动服务国际化和服务企业的跨国经营。企业发展战略对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形成有重要意义。美国联邦快递公司通过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来实施其全球战略,将其竞争优势集聚在包裹、文件的快速投递上,改变了传统的包裹投递方式,革新了服务方式。联邦快递在邮递市场上的优势来源于战略转变。服务业竞争状态影响服务企业竞争格局。发达国家通过打破垄断,提升服务业竞争态势,来促进服务业国际化经营,而发展中国家这方面就差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国家竞争优势论下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第一,竞争优势论强调的是要素的提升和创新,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尤其体现在服务要素的创新和提升上;第二,竞争优势论强调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另外,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国内需求、服务业发展环境对服务业竞争优势有决定作用;第三,强调服务业的多要素(资源、投资、技术、管理等)共同影响,对提升服务业竞争优势的意义。服务业的发展要从技术、资源、投资、产品等方面入手提高效率;第四,强调动态的国际竞争优势,强调通过要素创新和竞争优势的提升,改善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动态)优势。
三 国家竞争优势论对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启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向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国际生产要素流动频繁,每个国家都逐渐被纳入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全球网络中,使得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任何一个国家不再可能依靠基于禀赋条件的比较优势,并通过保护来赢得国际分工地位,而只有通过竞争优势才能获得。因此,一国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必须通过国内市场需求的开发及公平的市场构建,创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市场环境,形成企业的创新机制,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为此,政府所能做的就是制定一整套能促进高级要素开发的政策,这套政策应瞄准长期的国家动态竞争优势的维持,能为企业持续不断的创新带来竞争机会和压力,从而有利于国家竞争优势的创造和保持。这对我国发展服务贸易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并加快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促进服务业要素的高级化、优化
我国目前服务业要素禀赋处在由初级向高级过渡的阶段。特点是:具有较充裕的初级要素,高级要素相对地缺乏。尤其是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及高级资源要素。这很大程度障碍了我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形成。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是与其重视文化人才的培养分不开的。在韩国,许多高等院校或职业学校都开设了传媒、数码加工、动画制作、形象设计、艺术表现、情报设计等专业。我国如果想发展高端服务业,就必须重视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积累高级资源要素,由此建立起强大而持久的高端服务贸易竞争优势。
(二)通过进一步的开放以促进服务业的技术创新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层次较低,以旅游、运输、工程承包为主,金融、保险、管理咨询、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业发展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是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不够造成的。要建立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坚决实施技术创新政策。惟有如此,才能在未来的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中争取到有利的位置。
(三)大力扩展国内的服务产品市场需求
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不同,波特的理论非常强调国内市场需求对竞争优势的获取所起的促进作用。一国服务业的发展,也必须依赖竞争有序而健康的国内市场。从我国的需求看,尽管人口众多,有足够大的市场容量(这是发展服务贸易的有利条件),但国内市场的成熟度低,消费者的服务需求意识弱,顾客的苛求程度不高,这制约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如果国内消费者善于挑剔,品位较高,便有助于企业提高服务水平,从而提高竞争力。看来,扩展国内的市场需求,不仅在于“量”,更在于“质”。
(四)优化服务业结构以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
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服务业占比大,如工程承包、旅游等行业,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滞后。要加快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如设计、咨询、管理、金融、通讯等,以带动服务业的薄弱部门,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力争达到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为主、劳动密集型服务为辅的出口目标。
(五)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在服务贸易的发展中,政府的介入必不可少。这首先要完善管理体制,建立一个可靠、高效的激励环境和监管体系,同时有效发挥外贸商会的作用,在重点行业或地区设立服务出口扶持中心或联络机构。其次,政府要完善相关服务贸易的法律体系,与国际服务贸易法律或法规接轨。第三,对于有良好发展前途、关系国家战略的服务业实施一定的保护性政策,政府应注意服务业对军事、政治及国家安全的影响,对某些敏感的服务部门进行适当保护。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完善的、可靠的市场体系,完善管理规则,提高市场交易的可靠性,限制垄断,尤其是行政垄断,为服务业的竞争提供有序的市场环境。
(六)抓住机遇,提高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加入WTO是发展我国服务业,培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机遇,美国的金融危机也是我国金融企业难得一遇的发展良机,我国的服务企业要抓住机遇,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创造机会。当前,有一个大的机遇,就是全球产业向服务业的转移。全球财富1000强中,有900多家企业已经确立了离岸服务外包战略,并逐步开始实施。这给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1]高连廷.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10):88-91.
[2]沈浩平.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实证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19):24-26.
[3]胡玉霞.试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4):15-19.
[4]穆涛.国家竞争优势战略指导下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1):17-19.
F74
A
1673-2219(2012)10-0120-03
2012-06-25
谢兰璋(1974-),男,湖北武汉人,经济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
(责任编校:王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