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杏内酯B滴丸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2012-04-08朱光宇陈卫东汪电雷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室安徽合肥230031安徽省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022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22马鞍山市中心医院安徽马鞍山23000马鞍山市药品检验所安徽马鞍山23000马鞍山市海克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马鞍山23000

中国药业 2012年9期
关键词:滴丸冷却液内酯

王 雷,朱光宇,陈卫东,王 念,吴 勇,汪电雷,汪 宁,张 华(1.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室,安徽 合肥 230031;2.安徽省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22;3.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22; .马鞍山市中心医院,安徽 马鞍山 23000;.马鞍山市药品检验所,安徽 马鞍山 23000;.马鞍山市海克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 马鞍山 23000)

银杏内酯(ginkgolide)是银杏叶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目前发现其含有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是银杏内酯A,B,C,M,J以及白果内酯。银杏内酯B是迄今发现的自然界中最强的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症以及提升记忆力等[1]。但银杏内酯B不溶于水,体内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不高。笔者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前期申请的专利[2],研制了滴丸剂型,以改善银杏内酯B的水溶性,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加稳定性,减少刺激性,掩盖不良气味;与传统剂型相比,滴丸剂表面积大、溶出速度快、剂量准确、服用方便[3-4]。现将银杏内酯B滴丸的制备工艺优化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PL601-S型电子天平,AB135-S型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自制滴丸装置(科大玻璃仪器厂);CS501型超级恒温水浴锅(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设备厂);ZB-ID智能崩解仪(天津鑫洲科技有限公司)。银杏内酯B原料药(成都福润德实业有限公司);聚乙二醇4000(PEG 4000),聚乙二醇6000(PEG 6000),均为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产品;液体石蜡(江苏强盛化工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滴丸制备

将基质在水浴上加热熔融,加入药物,搅拌混匀,保温下倒入滴丸机中,保温至药液温度达到要求为止,以适宜的滴速滴入互不相溶的冷却剂中,冷却固化成丸,取出擦干,即得。

2.2 单因素考察

基质:参考文献和相关专利,根据银杏内酯B的理化性质以及预试验结果,可知聚乙二醇的成型性较好,PEG 4000和PEG 6000均具有良好的分散力和较大的凝聚力,所制得的滴丸硬度、流动性和耐热性均较好。

药物与基质配比:将银杏内酯B与基质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制备滴丸。药物与基质比例过大时,稠度偏大,不易滴制;药物与基质比例过小时,患者服用量过多,依从性差,也不经济。通过参考文献和相关专利,结合大量预试验,最终确定药物与基质比例为1∶1.5~1∶4。

冷却液:制备滴丸时,熔融的液滴成形、凝固于不相溶的冷却液中,因此冷却液对滴丸的质量影响很大。常用冷却液有二甲基硅油、液体石蜡、植物油、水溶液、茶油和乙醇溶液等。预试验发现,液体石蜡制备的滴丸不易粘连、成型性较好,因此选用液体石蜡。

滴距:滴距主要影响滴丸的圆整度[5]。滴距过小,滴液来不及收缩,丸型不圆整;滴距过大,液滴容易成扁形或跌散而产生细粒。因此两者的滴距不宜超过5 cm。通过大量预试验发现,滴距为2.5 cm可满足要求。

2.3 质量评价指标确定

滴丸的质量考核项目包括客观定量标准(如溶散时间、丸重差异等)和外观质量指标(如圆整度、硬度、色泽均一等)。但上述指标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为减少误差,将各具体考核指标由差至优,分别记为1~5分,将各“主观指标”加和后,作为滴丸的“外观质量”与“溶散时间”“丸重差异”等客观指标综合评分,共同评价滴丸的质量。其中外观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硬度:由软至硬分为1~5级(手按,由多人独自评分,取平均值);圆整度:从不圆到圆分为1~5级,用滴丸最短径/最长径来表示,比值在0.95以上为5分,0.9~0.95之间为4分,0.85~0.9之间为3分,0.8~0.85之间为2分,0.8以下为1分;拖尾情况:由差到好计分为1~5分;粘连情况:由差到好计分为1~5分。

2.4 工艺优化正交试验

通过预试验和参阅相关文献[2,6],选择基质的种类及配比(因素A)、料温(因素B)、冷却液温度(因素C)、药物与基质比例(因素D)4个因素,取3个水平,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滴丸的成型因素进行考察,优选最佳成型工艺。结果见表1至表3。

表1 成型工艺优化因素水平表

可见,影响滴丸外观指标的因素由大到小为B>C>A>D,优化条件为A1B1C2D3,即基质为PEG 4000,药液温度为80℃,冷却液温度为10℃,药物∶基质=1∶4;影响滴丸丸重差异(越小越好)的因素由大到小为C>D>B>A,优化条件为A3B3C3D1,即基质为PEG 4000∶PEG 6000=1∶1,料液温度为85℃,冷却液温度为15℃,药物∶基质=1∶2;影响滴丸崩解时限(越小越好)的因素由大到小为D>C>A>B,优化条件为A3B1C2D2,即基质为PEG 4 000∶PEG 6000=1∶1,料液温度80℃,冷却液温度10℃,药物∶基质=1∶3。综合考虑,因素A对丸重差异和崩解时限的影响均较小(为第3或第4影响因子),结合实际及试验选择PEG 4 000∶PEG 6 000=1∶1作为优化条件;因素B为外观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因素B选80℃;因素C为影响丸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外观指标和崩解时限的第2影响因素,故因素C选15℃;因素D是崩解时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外观指标和丸重差异的次要因素,故因素D选药物∶基质=1∶3。优化后的条件为A3B1C3D2,即基质为PEG 4000∶PEG 6000=1∶1,料液温度为80℃,冷却液温度为15℃,药物∶基质=1∶3。

表2 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

表3 方差分析结果

2.5 质量控制

外观质量:所制滴丸为白色球形固体,圆整饱满,成型性好,色泽均匀,硬度较好,无拖尾、粘连现象。

重量差异:取供试品20丸,称定总质量,求得平均丸重,再精密称定每粒丸重。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规定,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丸,并不得有1丸超出限度1倍。滴丸剂重量差异限度见表4,本次试验中银杏内酯B滴丸的重量差异见表5。可见,每粒滴丸的丸重在0.03g与0.1g之间,重量差异限度均符合药典规定。

表4 质量差异限度标准

崩解时限: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崩解时限检查方法为,将吊篮通过上端的不锈钢轴悬挂于金属支架上,不锈钢丝网的筛孔内径应为0.425mm;浸入1 000mL烧杯中,并调节吊篮位置使其下降时筛网距烧杯底部25mm,烧杯内盛有温度为(37±1)℃的水,调节水位高度使吊篮上升时筛网在水面下15mm处;升降的金属支架上下移动距离为(55±2)mm,往返频率为30~32次/min。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6粒,依法检查,应在30 min内全部溶散,包衣滴丸应在1 h内全部溶散。如有1粒不能全部溶散,应另取6粒复试,均应符合规定。6批银杏内酯B滴丸的崩解时限分别为5.2,8.9,7.4,10.8,13.0,6.6min,均在规定的范围内(<30min),所制滴丸符合要求。

2.6 最佳工艺验证试验

取适量银杏内酯B的原料药,按照优化后的条件,即基质为PEG 4 000∶PEG 6 000=1∶1,料液温度为80℃,冷却液温度为15℃,药物∶基质=1∶3,制备滴丸。随机抽取样本进行考核,结果丸重差异变异系数为1.87%,平均崩解时限为4.5min,所制滴丸外观质量好、丸形圆整、色泽均一、硬度较好,证明该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表5 银杏内酯B滴丸的质量限度表

3 讨论

本试验确立了滴丸成型的最佳工艺,并从影响滴丸的外观指标、丸重和崩解时限3个方面考察了各因素的影响,确立了银杏内酯B滴丸的最佳条件,按该工艺条件制成的滴丸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规定。

试验中发现,药物在加入基质前应使基质充分融化,然后再加入药物,搅拌混匀,可保证成品颜色均匀、光滑,药物与基质均一。此外,冷却液的温度对滴丸的成型性有很大的影响,温度太低会导致成型的丸粒不圆整,温度高了会使丸粒凝固不完全,最终挤压在一起,出现扁平的现象;冷凝管的长度同样会影响滴丸的外观,冷凝管太短,丸粒冷凝不完全便会凝结在一起,或者出现扁平的现象。

与胶囊剂相比,滴丸制备工艺简单,生产周期较短,能够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银杏内酯B属于难溶性药物,而滴丸的制备方法是固体分散制备中的熔融法,药物在基质中以微细状态存在,有利于药物的溶出和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1]Giovanni D’Andrea,Gennaro Bussone,Gianni Allais,at al.Efficacy ofginkgolide B in the prophylaxis of migraine with aura [J].Neurol Sci,2009,30:121-124.

[2]陈卫东,刘晓东,谢 林,等.银杏内酯B滴丸及其制备方法:中国,ZL 200510134353.1[P].2009-05-27.

[3]胡向青,杜 青.滴丸剂的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04,28(12):537.

[4]郑 鑫,邱晓莉,秦少容,等.中药滴丸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4):292.

[5]王秋玲,杨信定.中药滴丸剂的研究进展[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6,23(5):56-58.

[6]绍胜荣,孙 俊,吴 明.正交试验法优选银杏内酯滴丸成型工艺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7):54-55.

猜你喜欢

滴丸冷却液内酯
及时换管子捂紧钱袋子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奥迪EA839 发动机冷却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
穿心莲内酯滴丸
UPLC-MS/MS法结合模式识别同时测定芪参益气滴丸中11种成分
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HPLC同时测定羌药川木香顺气丸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
胡椒提取物速释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宝马530车冷却液液位过低报警
桑塔纳3000车冷却液温度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