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风建设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问题

2012-04-07罗先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学风学习型政党

罗先奎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学风建设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问题

罗先奎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我们党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科学概念,并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首要的是要抓好学风建设。该文着重就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学风建设的实践路径,学风建设的重大意义进行了探讨。

学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一 学习型政党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提出

革命导师和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学习,堪称善于学习的楷模。马克思、恩格斯对学习有过精辟的论述:“不学无术,无论对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P47列宁一生酷爱读书学习,他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2]P235理论从哪里来,当然从学习中来。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就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3]P178因此,他发起了全党读书学习运动,开展学习竞赛,要求把全党建成一个终身学习的“无期大学”。邓小平同志指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变质,那么思想上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4]P316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5]今天,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学习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他指出:“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6]

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这一理论。2007年党的十七大再次明确提出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科学概念。至此,我们党实现了学习型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这一理论的发展历程本质上是我们党思维方式创新的历程,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即是“学习”。

二 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应当肯定,当前党员干部的学习状况主流是好的,党的学风也是比较端正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学风不正的现象在一部分同志、包括一些领导干部身上仍然很严重。概括起来,这些不良风气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形式主义。一些党员干部满足于一知半解,喜欢在名词、概念上兜圈子,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讲道理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一碰到实际问题便束手无策;讲成绩夸夸其谈,讲问题一笔带过,把学习当作装潢形象、哗众取宠的工具,亵渎学习。一个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显示,有33.4%的受访干部每周的读书时间不足3小时,其中“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读书”的占40%;“应酬太多,读书时间被挤占”的占 22.7%。严重的形式主义极易滋生种种腐败现象。

第二,经验主义。一些党员干部固守陈腐的观念、传统的习惯、往日的经验,抱残守缺,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认为上过大学、进过党校,就可以一劳永逸,凭老经验干工作,靠吃老本过日子,缺乏深刻的洞察力和政治敏感性。

第三,教条主义。一些党员干部对老祖宗搞本本主义,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用某某的个别词句来判定和剪裁现实生活,遇到实际问题仍然习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那里寻找现成答案。须知,马克思、恩格斯针对特定情况、特定条件所作的具体结论,有的是对的,有的不一定对;有的当时对,现在不一定对;有的在欧洲对,在亚洲不一定对;有的在发达国家对,在落后国家不一定对。

三 学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生机和活力,就在于它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来自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来自实践,也只有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显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懂弄通、正确运用这一科学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就是要创造性地去研究和解决现实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还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通过调查研究加强学习,特别是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更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切实加强学风建设,提高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

(二)领导干部应率先垂范

要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领导干部必须带头端正学风、率先垂范。“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的示范和榜样作用能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强劲的动力。首先要带头克服形式主义。我们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要用科学的理论和知识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克服形式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其次要带头克服经验主义。经验主义的特点是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从狭隘的个人经验出发,不是采取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而是采取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仅仅凭借个人经验做人做事,偏离理论的科学指导,势必要犯错误、走弯路。再次要带头克服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可贵品质之一就是开放、发展,与时俱进。教条主义从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克服了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才会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之光。

(三)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

各级党组织是党的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党组织要努力做到以身作则,带头自觉学习,率先垂范,力争学深学透。要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学习、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在学习中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做法,适时吸收借鉴其他党组织的先进经验,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管理的制度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着力解决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一是解决内在动力问题。通过思想教育帮助党员、干部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党员、干部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是解决外在动力问题。把学习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综合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把学习态度、学习实效、理论素质和修养及工作能力有机统一起来,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三是解决无形动力问题。主要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学习创造一个紧张有序而又宽松和谐的生动局面。

(五)把解决学风问题与解决文风问题结合起来

学风与文风紧密相连,文风是学风的表现形式,改进学风必须改进文风。我们要提倡短、实、新的优良文风,反对长、空、假的不良文风。在今天,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来说,文风与学风、政风、党风是联系在一起的。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必须解决好文风问题。

(六)心系群众,积极向群众学习

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我们党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提出和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的要义之一就是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因为群众中蕴藏的力量之源是无穷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实践途径便是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全体党员和干部都要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出发,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拜人民群众为师,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提升理论素养、增强执政能力、提高执政水平。

四 学风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学风建设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风建设,这是我们党从血的教训中总结出的一条极为宝贵的经验。时代的发展和党情国情的变化迫切要求全党重视和加强学风建设。历史雄辩地证明,学风正则事业兴,学风不正则事业损,只有重视和加强学风建设,才能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只有培育良好的学风,各级领导干部才能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切实履行好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才能真正提高贯彻落实大政方针的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反腐倡廉的能力。

关于学风问题,毛泽东曾作过深刻的阐述:“我们要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7]P813

(二)学风建设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成效

学风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学风建设抓不好,就很难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学风建设抓不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实效就要大打折扣;学风建设抓不好,就会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开展;学风建设抓不好,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也将会流于形式。

(三)学风建设关系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效

党员干部要站在我们党的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上抓好学风建设,努力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科学性,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四)学风建设关系到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建设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首先需要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这就要求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树立良好的学风。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学风建设对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重视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增强本领,更好地担负起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使命。

在全面大力推进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今天,所有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具备良好的学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学习,不断用新的知识武装头脑,才能团结带领全体中华儿女把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力争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转引自张春香.中西思维方式的融通与学习型政党理论的创新[J].学习园地,2010,(12·下半月).

[6]胡锦涛.把建设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N].人民日报,2007-07-15.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A81

A

1673-2219(2012)01-0089-03

2011-08-23

罗先奎(1973-),男,安徽金寨人,硕士,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责任编校:王晚霞)

猜你喜欢

学风学习型政党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建设学习型关工委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