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石家庄更名石门原因新解
2012-04-07李惠民
李惠民, 佟 蔚
(1.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71; 2.河北经贸大学 旅游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1925年石家庄更名石门原因新解
李惠民1, 佟 蔚2
(1.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71; 2.河北经贸大学 旅游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石家庄随着市自治进程的展开,1925年更名为石门市。目前大多数论者都以为,这是因石家庄人口尚未达到市自治规定标准,所以与周边休门村合并,此后各取村名一字,改称石门。根据原始档案发现,改名并非因申办普通市自治人口不够,新兴城区早在实施市自治前就与周边村庄组合在一起,地方绅商为了使市自治名称与当地警区名称相符,决定采用当地警区的称谓。石门警察厅的名称出现在前,石门市自治筹备处的名称效仿在后。
近代史;城市史;石家庄;市自治;城市名称
近代石家庄是农村城市化的一个缩影,实属中国城市化第三种发展形态的典型范例。从20世纪初开始,经过20年发展,石家庄已经基本形成了商贸集散地的雏型,并逐渐形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20年代出现的“市自治”是石家庄城市化初期行政中心功能初步显现的一个特定经历过程。本文特对“市自治”期间石家庄改名石门市的史实问题作进一步探讨,以深化对石家庄“市自治”阶段行政地位的认识。
一、改名由头的误读
1925年6月25日,北京政府批准直隶省11个城镇实施市自治制时,将筹备“市自治”的石家庄,命名为“石家市”。但两个月后,1925年8月29日,北京政府又将“石家市”更名为“石门市”。目前大多数论者都以为,这是因石家庄尚未达到“市自治”规定的人口数量,所以将周边的休门村合并在内,于是各取石家庄、休门村名的一个字,改称石门。也就是说,改名石门的缘由是村庄合并,而村庄合并又缘于石家庄人口未达到“市自治”规定的数量标准。例如,《石家庄市民政志》说:“限于户口不够,乃将休门、栗村划入,方称为石门。”①石家庄市民政志编纂委员会:《石家庄市民政志》,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年版,第60页。现有的两部地方通史著作《石家庄城市发展史》、《石家庄通史》对此的看法也高度一致,认为在直隶同时施行“市自治”的11个市镇中,只有石家庄人口尚未达到数量标准,经多方协商后,遂将铁路以东的休门、栗村合并在内,名称取石家庄、休门各一个字,称石门市。②栗永等著:《石家庄城市发展史》,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116页;石玉新主编:《石家庄通史·近现代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20页。笔者在拙著《近代石家庄城市化研究》中也曾认为,更名石门与周边村庄合并,是担心达不到建立市自治人口标准所致。③李惠民:《近代石家庄城市化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31页。
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1934年出版的《石门指南》和1940年出版的《石门市事情》。《石门指南》曰:“只以户口不多,遂将休门、栗村等划并,方称石门。”④石门日报社编印:《石门指南》,1934年版,第一编地理,第2页。《石门市事情》曰:“惟该市以人口过少之故,遂将附近之休门、栗村等地,划归区内,改石家庄之旧称而为石门。”⑤陈佩:《石门市事情》,新民会中央总会,1940年4月版,第1页。其实,重新仔细推敲原文可以发现,《石门指南》和《石门市事情》所说的“户口不多”、“人口过少”的表述,虽然似是而非,但并没有交代申办“市自治”的人口数量标准是多少,因此并不能与人口未达“市自治”规定标准画等号。随着相关档案资料的新发现,证明了上述看法是对石家庄改名由头的误读。人们之所以将实施村庄合并原因,归结为人口数量未到规定标准,实在原因在于占有的史料有限,论者望文生义,作出了错误解释。
根据目前新发现的原始档案记载,1923年石家庄商会为筹办“市自治”,曾专函请石家庄警察局对当地进行了人口调查。石家庄警察局经过调查后,在给商会的复函中正式公布了实际结果,“石庄人口总数为三万三千零七十七名。”*《石家庄商务会公函》1923年9月15日,见河北省档案馆藏:《直隶全省自治筹备处令石家庄商会会长张士才呈请设立市自治会卷》,656-2-132。那么,北京政府规定的“市自治”人口数量标准是多少呢?1921年7月3日,北京政府颁布的《市自治制》第1条规定:“市自治团体以固有之城镇区域为其区域,但人口不满一万者,得依乡自治制办理。”
由上可知,能否申办普通市自治的标准是1万人。毫无疑问,当时石家庄申办“市自治”完全符合相关的人口数量条件,否则1925年6月25日怎会被批准为“石家市”呢。既然作如是观的话,石家庄人口规模符合普通市自治的标准,又何必更改“石家市”为“石门市”呢?改名的原由到底是为什么呢?
二、改名原由的剖析
按照1925年4月18日直隶全省自治筹备处第63号指令要求,石家庄市自治筹备处需呈报石家庄市自治筹备处成立原由,这触及到“市自治”区域的实际范围问题。此时“市自治”筹备处的改名动议,其实就在于“以石家庄为其区域”的“市自治”与石家庄城市发展的实际范围名不副实有直接关系。
石家庄自铁路兴修20年以来,城市化进程启动迅速,新兴城市空间发展以车站为中心,向四周快速自然蔓延。新建城区不仅将石家庄村的聚落建筑与铁路枢纽区连成了一片,而且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各类新建筑实际已经扩展至铁路东侧的休门村、栗村。从当时地域的管辖范围来看,已经远远超越了石家庄自然村的地界范围。以石家庄与休门、栗村之间的铁路东侧地带为例,新建筑群得以迅速拓展,这一带除了煤店与电报局等建筑之外,还出现了规模不等的现代工厂和手工工场,基本形成了煤市街、公兴存街、电报局街、纱厂街(大兴街)、大经路、休门北道、栗村道等基本格局。实际上新建区的东端,与休门村、栗村已经连成一片,尤其是众多的煤店,“与彭村道、元村道、姚家栗村道、任家栗村道、石家庄道煤商住居毗连”,*《石庄商会为呈请事》1916年3月,见河北省档案馆藏:《石家庄商会警区呈请建筑马路案卷》,656-1-320。“所占休门地基,至马路二三里,中有京汉铁路,界若鸿沟,绝非石庄范围所能及”。*《休门道46家煤商具禀》1915年,见河北省档案馆藏:《石家庄商会警区呈请建筑马路案卷》,656-1-320。所以说,新兴城区早在实施“市自治”前,就将石家庄与休门、栗村连接在一起了。1923年石家庄“市自治”预备处成立的决定,就是由商会会长张士才“集合石家庄、休门本地绅民共同议决”的,当时这个新兴的城市区域虽然扩张到了休门、栗村的地界,“市自治”预备处依然使用的是石家庄的称谓。
石家庄警察机关属于获鹿县警察局的派出机构。早在清末光绪三十三年,获鹿县警察局就已经派遣若干警士在石家庄驻守。地方警察管辖的各个警区与地方乡社的划分不尽一致。1912年获鹿全县的警察派出机构,共分为土门、李村、于底、石家庄、休门、方村、振头、塔谈、永壁、铜冶十个警区,石家庄警察分驻所是其中之一。1921年石家庄警察所改为警察局,直接隶属于省民政厅警务处,脱离了获鹿县警察局的管辖。1925年初,石家庄警区与休门警区事务合并,警察局进一步提升为警察厅。实际上,石家庄警察局之所以能够很快提升为石门警察厅,就是基于管辖地域扩大变更的事实,根本原因取决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此时,即将组建的“市自治”机构,如果继续冠名为石家庄的话,不仅实际管辖的地域范围与“以石家庄为其区域”不符,也与官方派驻的警察机关称谓不合。作为“市自治”的称谓,如果与官方警区称谓不一致,在行政事务处置上注定是存在缺陷或不足的。
根据《市自治制》第三条规定:“市之区域若境界不明,由直接监督官署斟酌地方情形定之”;《市自治制》第六十五条规定:“市与乡有彼此利益相关事项,必须连合办理者,得依市乡之协议,呈经直接监督官署核准,设立市乡组合。”实际上,石家庄、休门、任栗村、姚栗村在城市化进程中,已经实现了地域上的合并,这种合并是自然而然地实现的,是在十数年快速发展中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市自治筹备处”成立之际,一方面为了弥合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矛盾,另一方面也为“市自治”冠名的方便起见,模仿警察厅的“组合之名称”的方案就成为决策的首选。
最后,“市自治”筹备处把这个“石门”的称谓方案交由公民会议讨论,经过全体公民会议决定:采用当地警区使用的称谓,使“市自治”名称与地方警察厅名称保持一致,达到了“庶几名实相符”的目的。*《呈临时执政准直隶省长咨请改石家市为石门市请鉴核令准文》(1925年8月22日),内务部总务厅:《内务公报》第144期,第18页。
三、因地制宜地改名
因石家庄人口尚未达到市自治规定标准,便与周边休门等村合并,此后各取村名一字,改称石门的传统说法,除杜撰了人数限制标准的前提外,还存在着一个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即“石门”平息了休门村的不满,又如何面对其他村的诉求。既然石家庄和休门,各取其村名一字,改称石门,使得石家庄、休门的符号元素得到了体现,那么,一起合并的还有任栗村、姚栗村,他们的符号元素如何体现,任栗村、姚栗村的乡绅心理又该如何平衡?
综上所述,石家庄“市自治”筹备处改称石门“市自治”筹备处,不是按照村庄名称合并的套路简单操作的,而是按照市自治筹备处改名遵从官府警区称谓,并与之保持一致的规则来行事的。石门警察厅是由石家庄警区与休门警区合并而来,不涉及其他村的问题。
石家庄“市自治”筹备处更改的称谓,是照搬了石门警察厅的称谓。石门警察厅的名称产生在前,石门“市自治”筹备委员会的名称效仿在后。石门警察厅属地方官府机构,石门“市自治”筹备委员会属地方社团机构,后者遵从前者符合常理。
因此,改名是因地制宜的,“将石家市改为石门市,系为因地制宜,循名核实起见”。*同上。正如,市自治筹备处临时会会长张士才在《为更改名称恳祈准予备案并请申详省宪备案事》中所说,“现警察既将两村名称合并,改成石门警察厅,市自治与警察有密切之关系,亦应改石庄市自治筹备处为石门市自治筹备处,庶名实相符。所有更改名称缘由理合呈请县署准予备案,并请申详省宪备案。”*张士才:《为更改名称恳祈准予备案并请申详省宪备案事》1925年5月4日,见河北省档案馆藏:《直隶全省自治筹备处令石家庄商会会长张士才呈请设立市自治会卷》,656-2-132。
最终,市自治筹备处采用当地警区称谓的更名方案,不仅经过“公民会议”通过,并于5月9日由获鹿县知事以“发第343号”转呈直隶全省自治筹备处,再由直隶省长呈报内务部审核批准。由于公文上报的层层周转,未能及时赶在北京政府公布《直隶省市自治制施行区域暨日期》之前予以更正,所以在1925年6月25日北京政府公布批准直隶省11个城镇实施市自治制时,依然被命名为“石家市”。其实,市自治筹备处在被命名“石家市”前,已经改称:石门市自治筹备处。直到1925年8月29日,“更名为石门市,以符名实”的批示公布,才算得到北京政府的正式承认。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起初市自治筹备处写给获鹿县公署的《为更改名称恳祈准予备案并请申详省宪备案事》决定,是在1925年北京政府签发的《直隶省属各地实行市自治日期及区域令》批准设置“石家市”之前作出的,并非是批准设置“石家市”之后才动议改名的。
长期以来,由于更名“石门市”的申报早于批准设立“石家市”的史实被忽略了,所以行政审核顺序上的时间差,无形中改变了论者推理的逻辑前提,这就使“人口不达标准”成为人们推论石家市更名的重要原因。
New Explanation to the Reason for Shijiazhuang Renamed as Shimen in 1925
LI Huimin1,TONG Wei2
(1.Hebei Radio & TV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71; 2.Tourism College,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Hebei 050061, China)
With the commencement of the autonomy process Shijiazhuang was renamed as Shimen City in 1925. Most scholars think that Shijiazhuang’s population then not yet reached the autonomy required standards, so it was combined with the surrounding Xiumen Village and renamed Shimen by taking one word from each name of the two villages.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file, renaming of Shimen was not because of the insufficient population for ordinary municipal autonomy required standards. The emerging city areas were combined together with the surrounding villages before the municipal autonomy. The local merchants decided to adopt the local district name in order to make the city name coincide with the name of the local police district. The name of Shimen Police Department was earlier than the name of Shimen Municipal Autonomy.
modern history; city history; Shijiazhuang; city autonomy; city name
2012-04-28
课题项目: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世纪二三十年代石家庄城市行政功能的初创》(201103108)
李惠民(1954-),男,河北石家庄人,历史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K25
A
1008-469X(2012)04-0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