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情偏向雨声浓——论杜甫的写雨诗兼与李商隐比较

2012-04-07刘曙初

关键词:杜诗李商隐杜甫

刘曙初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诗情偏向雨声浓
——论杜甫的写雨诗兼与李商隐比较

刘曙初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通过对杜甫写雨诗的分析、对比,文章认为由于雨的特点、居住地的气候、中国古典诗歌中写雨诗的传统和自身的心理特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使雨成为杜甫经常描写的对象;写雨诗则表现了杜甫丰富而敏锐的情感,显示了杜甫生命的境界。其特点为在描绘雨时,杜诗体物工妙;在用雨来营造意境时,杜诗造境浑融;在用雨来象征暗示时,杜诗比兴深微;而李商隐的写雨诗作为个案,则深刻地反映了杜甫写雨诗的巨大影响。

杜甫;李商隐;写雨诗;接受;影响

一、杜诗中的“雨”

“片云天上黑,应是雨催诗。”(《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晚际遇雨二首》之一)[1]172对杜甫来说,雨是激发诗情、酝酿诗思的催化剂。因此,他对雨情有独钟。杜诗中直接以雨字命题的就有7首(组诗以一首计,下同),还有34首题目中包含雨字,正文中写到雨的就更多,有219例,大约每七首就会写到雨。这些写雨诗几乎每一首都很精彩。方回《瀛奎律髓》选录了其中的十六首,并解释说:“老杜晴雨诗取二十首,似乎太多,然他人无此等气魄,学者但观老杜、圣俞、后山、简斋四家赋雨甚弘大,其工密、其高爽为如何,即知去入矣。”[2]645

翻开杜甫的诗集,我们会看到姿态万千的雨景,听到各种各样的雨声。在程度上,杜诗中有小雨、细雨、微雨、疏雨、急雨、大雨、骤雨等。在温度上,有寒雨、冻雨等。在时间上,有春雨、梅雨、夏雨、秋雨、朝雨、暮雨、夜雨、久雨、宿雨、立秋雨、甲子雨等。在空间上,有山雨、峡雨、塞雨、江雨、村雨、檐雨、楼雨、松上雨、沙中雨、蜀雨、楚雨、白水雨、灌坛雨、巫山雨等。还有与其他天气状态联系在一起的雨,如风雨、雷雨、云雨、雨露、雨雪、雾雨等。此外还有新雨、白雨、烟雨等等。

其中有些“雨”在不同的文本语境中虽然能指相同,但功能和所指并不相同。有时是描述性的,指作为一种天气状况的雨,有时则是修辞性的,是一种比喻或用典,并不是指作为天气状况的雨,如雨露、云雨等。杜诗中七处出现雨露,四例是比喻君恩,如《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气得神仙迥,恩承雨露低。”[1]220三例是指雨水和露水,如《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乾坤霾涨海,雨露洗春芜。”[1]1868杜诗中十三处出现云雨,五例是化用宋玉《高唐赋》中巫山神女的故事,如《咏怀古迹五首》:“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1]1522有八例是指云朵和雨水,如《太平寺泉眼》:“如丝气或上,烂漫为云雨。”[1]599也有些“雨”在同一文本语境中兼具多种所指,既是描述性的,也是修辞性的。如《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皇天悲送远,云雨白浩浩。”[1]363这里的云雨既指送别时云雨沉沉的天气,烘托离愁别绪,同时也是运用王粲《赠蔡子笃》“风流云散,一别如雨”[3]357的典故,多种功能和所指的复合使诗歌的意蕴增殖,变得更为丰富。此外,并非所有杜诗中的“雨”都是作为名词,指一种天气状态,有时是作为动词,指落下,如《寄韩谏议注》“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1]1508,这样的情况有五例。

作为动词和纯粹修辞手段的雨在杜诗中仅有二十余例,其余绝大多数的雨,都是指具体时空中的雨,一种现实的天气状态。现实中的雨引起杜甫的审美注意,激起杜甫的创作冲动和灵感,杜甫也选择现实中的雨进入诗歌。这种现象折射出杜甫的创作个性,那就是杜甫是一个现实型的诗人,现实中的事物引发了他的诗兴,他也倾向于围绕现实中的事物展开诗思,最终把它们转化为文本中抒情达意的符号。

二、杜甫为什么爱写雨

这首先与杜甫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心态有关。作为一名诗人,杜甫本来感情就丰富饱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向来哀乐何其多”(《渼陂行》)[1]182,又加上人生曲折困顿,处处受挫,心中堆积很多的感慨,于是“苍茫兴有神”(《上韦左相二十韵》)[1]227,难以抑制,稍有外缘的触动就会流露。而雨又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状况,因此它激发杜甫的诗情、成为杜甫诗中的表现对象,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其次,这也与雨的特点有关。在审美方面,雨景雨声,在一定程度上隔开了人和外部世界,使人对世界产生某种距离感,让人能从现实中抽身而出,对世界作某种超越的观照。更何况雨丝飘扬,雨声淅沥,本来就给人视觉和听觉的审美享受。雨的这种审美特点无疑使它容易得到诗人的青睐。不仅是杜甫,其他诗人的笔下也经常出现雨,据统计,《全唐诗》中写到雨的有七千多例[4]111。在现实方面,雨作为一种天气状况,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会产生影响,有时还是很重大的影响。对个人来说,在外奔波时,雨会明显增加他的困难,所以奔波中的杜甫一再感叹“泥泞相攀牵”(《彭衙行》)[1]414、“直愁骑马滑”(《放船》)[1]1040。在家闲居时,雨会妨碍亲朋之间的来往,所以杜甫多次在雨中抒发对朋友的思念,如《江雨有怀郑典设》等。而且孤独的处境能让人更安静地省察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而促使诗情涌动。此外雨水带来寒气,对杜甫这样的穷人也是很现实的问题,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反映的那样。对社会来说,古代中国主要是一个农业社会,雨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作为一个爱国忧民的诗人,杜甫自然会对雨格外关注,久旱遇雨或久雨伤农都会牵动诗人敏感的神经,让他欢喜让他忧。

第三,还与杜甫居住地的气候特点有关。杜甫曾长期在四川和重庆居住,从乾元二年冬入蜀到大历三年春出峡,前后有八年时间。这一带又恰好是雨水较多的地区。杜甫入蜀前主要活动在雨水相对较少的北方,因此他有时难免感到不适应。在四川杜甫经常感叹雨多:“蜀天常夜雨”(《水槛遣心》之二)、“蜀雨无时干”(《重简王明府》)[1]卷10。在重庆时更经常感叹雨多:“江上日多雨”(《江上》)[1]1329、“楚天不断四时雨”(《暮春》)[1]1604、“峡内多云雨”(《寄峡州刘伯华使君》)[1]1717等等,甚至都多到了让诗人厌烦,恨不得早一点离开:“只应踏初雪,骑马发荆州。直怕巫山雨,真伤白帝秋。”(《更题》之一)[1]1677既然雨如此频繁地光顾杜甫的生活,又如此深深地影响杜甫的心情,因此它进入杜甫的诗中就是理所当然。

不可忽视的是,杜甫对雨的青睐还与中国古典诗歌中写雨的传统密不可分。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多次写到了雨,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5]468、“我徂东山,滔滔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豳风·东山》)[5]421,巧妙地以雨景烘托出人物久戍归来时悲喜交集的心情,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楚辞》中也有对雨的描写,如《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6]80,云雨黯淡的景象表现了山鬼独自等待时的凄伤和落寞。自此以后雨与中国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常常进入他们的诗篇,以至于不甘心做一个诗人的陆游带着自嘲和心酸感叹道“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7]269,把雨当做诗人的标志性气候背景。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杜甫对源远流长的写雨诗传统自然是非常熟悉的,这种写雨诗的传统不仅对杜甫的艺术表现富有启发,而且融进杜甫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规范杜甫对雨的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从而最终影响杜甫对雨这一审美意象的创造。

三、写雨诗表现的情感意蕴和人生境界

在写雨诗中,杜甫流露出或喜或悲的情感,这些情感往往与自然、人生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紧密相关。这不仅反映了杜甫感情丰富敏锐的心理特征,而且更重要的是,由此折射出杜甫所达到的人生境界。

有时杜甫赏雨景,听雨声,会沉浸在自然的妙境中,如《喜雨》:“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入空才漠漠,洒迥已纷纷。巢燕高飞尽,林花润色分。晚来声不绝,应得夜深闻。”[1]卷14本来久旱无雨,应该会联想到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但诗人并没有这样,他很快就陶醉在雨境中,欣赏着眼前的云雨花鸟,他对雨是如此的喜爱,以至还觉得不满足,希望在深夜里仍然能有雨声相伴。在对雨境超功利的审美观照中,产生了一种没有明显功利色彩的喜雨之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

雨中的情怀有时与杜甫的人生经历和体验有关。如《彭衙行》:“一旬半雷雨,泥泞相攀牵。既无御雨具,径滑衣又寒。有时经契阔,竟日数里间。野果充糇粮,卑枝成屋椽。早行石上水,暮宿天边烟。”[1]1218雷雨使杜甫的奔波更艰辛、更危险。又如《雨四首》之三:“物色岁时晏,天隅人未归。朔风鸣淅淅,寒雨下霏霏。多病久加饭,衰容新授衣。时危觉凋丧,故旧短书稀。”[1]1799在岁末的朔风寒雨中,流落天涯的诗人想到自己的衰病、时局的危难和人情的冷落,真是百感交集。

更多的时候,杜甫在雨中是心怀社稷,情系苍生。他时而为久旱逢雨欢呼雀跃,如《大雨》:“西蜀冬不雪,春农尚嗷嗷。上天回哀眷,朱夏云郁陶。执热乃沸鼎,纤絺成缊袍。风雷飒万里,霈泽施蓬蒿。敢辞茅苇漏,已喜黍豆高。三日无行人,二江声怒号。流恶邑里清,矧兹远江皋。荒庭步鹳鹤,隐几望波涛。沉疴聚药饵,顿忘所进劳。则知润物功,可以贷不毛。阴色静陇亩,劝耕自官曹。四邻耒耜出,何必吾家操。”[1]907-908时而为久雨伤农愁眉不展,如《秋雨叹》其二:“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不可分。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城中斗米换衾绸,相许宁论两相值。”[1]217安史之乱爆发后的时局更是让杜甫在雨中挂念不已,如《村雨》:“雨声传两夜,寒事飒高秋。揽带看朱绂,开箱睹黑裘。世情只益睡,盗贼敢忘忧。”[1]1175他甚至认为是战争引来了雨水:“干戈盛阴气,未必自阳台。”(《雨》)[1]1338,又幻想雨水能消弭战事:“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喜雨》)[1]1020

在雨中,杜甫或喜或愁,他的喜悦和愁苦总是与具体时空背景中的现实有关,有的来自对某个雨境的超功利的审美观照,有的来自特定的人生经历和体验,有的来自对社稷苍生的牵挂,从中不仅可以看出杜甫诗心的广阔和敏锐,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个诗人杰出的文学才华,而且也表现了杜甫的人生境界。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分为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四个层次。自然的境界是顺着自己的本能或社会的习俗做事,而对自己所做的事缺乏觉解。功利的境界是为自己而做事,虽然最终的后果可能对他人有利,但他的动机是为自己。道德的境界是觉悟到自己是社会的一部分,他是为社会利益而做事。天地境界是觉悟到社会之上还有更大的整体即宇宙,自己是宇宙的一员,为宇宙的利益而做事[8]554-557。杜甫在写雨诗中对以审美的态度观照自然,忘怀得失,浩然与天地一体,类似天地境界;对人生的体验和对社稷苍生的牵挂,往往是从一己的遭遇出发,同情别人尤其是弱者的命运,操心整个社会和国家,这无疑属于道德境界。杜甫的人生境界超越了自然和功利的层次,达到了道德和天地的层次。诗是人生境界的感性显现,正是由于杜甫达到了这样崇高的人生境界,杜诗才能如此博大深沉,具有震撼人心的恒久魅力。

四、雨与杜诗的艺术表现

诗歌文本是各种符号按照不同的层级组织而成。作为一个意象符号,雨在杜诗文本中有时是艺术表现的目的,有时是艺术表现的手段。不同的层级决定了符号在文本中的不同性质,即它究竟是纯粹描绘的对象,是构成意境的要素,还是象征暗示的形象。在描绘雨时,杜诗体物工妙;在用雨来营造意境时,杜诗造境浑融;在用雨来象征暗示时,杜诗比兴深微。

在对雨境形容刻画时,杜诗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调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各种感觉捕捉雨的特征。如《晨雨》:“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雾交才撒地,风折旋入云。暂起柴荆色,轻霑鸟兽群。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1]1631又如《雨四首》之一:“微雨不滑道,断云疏复行。紫崖奔处黑,白鸟去边鸣。秋日新霑影,寒江旧落声。柴扉临野碓,半湿捣香粳。”[1]1798一首写小雨,一首写微雨。写小雨时多用实写,它在雾气中洒落大地,又随风飘入云中。处处紧扣小雨的特征,写出雨的形态、声音和运动。写微雨则多用虚写,写雨中的景象,尤其是用云进行烘托,如果不是有霑、湿的效果,简直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把微雨写得若有若无。与大雨、暴雨、骤雨不同,小雨和微雨的外部特征不鲜明,给人的感官刺激也不强烈,尤其是小雨和微雨之间的差别就更是难以觉察。但杜甫却能准确地描摹它们的特征,观察之细致、感觉之敏锐、笔触之精细,都令人叹服。杜甫还擅长描写夜雨,如《春夜喜雨》就是脍炙人口的写夜雨的名篇。此外,杜诗中有很多写雨的片段,如“烟添才有色,风引更如丝”(《雨》)[1]1247、“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二十判官》)[1]1266、“峡云行清晓,烟雾相徘徊。风吹沧江树,雨撒石壁来”(《雨》)[1]1323、“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雨不绝》)[1]1331等等,如同零珠散金,为全篇增辉。

在运用雨营造整体意境时,杜甫把雨与其他意象组合在一起,渲染某种氛围,营造出充满情韵的诗意空间,令人回味无穷。如《雨四首》之二:“江雨旧无时,天晴忽散丝。暮秋霑物冷,今日过云迟。上马回休出,看鸥坐不移。高轩当滟滪,润色静书帷。”[1]1799细雨流云的暮秋,鸥鸟在飞翔,诗人久久地坐在那里观赏,他的心和世界一样沉静,沉静到了心物两忘,才能产生“润色静书帏”的感觉。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感情非常冲淡,淡到无迹可求。这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杜诗中还有另一类含雨的意境,感情浓烈鲜明,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9]79。如《江上》:“江上日多雨,潇潇荆楚秋。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勋业频看镜,行藏独依楼。时危思报主,衰歇不能休。”[1]1329风雨潇潇、树叶飘零的秋夜,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阔大萧条的秋景恰与诗人悲壮的心情异质同构,梁运昌说“伉爽悲凉,得势全在前半,得力全在后二句,独取勋业一联未为知诗”[10]647,正是指此诗情与景的互相配合。杜诗还用雨营造充满诡异气息的境界,如《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1]116渲染了阴森哀伤的气氛。又如《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反思前夜风雨急,乃是蒲城鬼神入。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1]277巧妙地形容了刘少府神奇的画技。无论是在无我之境中,还是在有我之境中,雨都与其他意象组合在一起,融入诗人的情感体验,形成浑然不分的整体。

杜甫有时还通过描写雨境暗示、象征自己的心情和印象。如《白帝》:“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翠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知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痛哭秋原何处村。”[1]1350前半描写雨中阴沉凄惨的自然,后半描写雨中凋残破败的社会。正如王嗣奭《杜臆》所云:“前四句因骤雨而写一时难状之景妙,……然实兴起‘戎马’以写乱象。”[11]257在对雨景的描写中暗示了诗人对社会的印象。又如《朝雨》:“凉气晓萧萧,江云乱眼飘。风鸢藏近渚,雨燕集深条。黄绮终辞汉,巢由不见尧。草堂樽酒在,幸得过清朝。”[1]814前半描写雨景,后半抒发心情。风雨中鸢藏燕集的景象,其实就象征着避世隐居的心情。在用雨境暗示、象征自己的心情和印象时,杜甫往往是即兴取譬,一方面雨境是现实的,生动的,是具有独立性、实存性的画面,另一方面它又与诗人的感受、印象妙合无垠,因此这种象征暗示与诗境融为一体,含蓄微妙,似有还无。

五、与李商隐的比较

自中唐以后,杜诗声名鹊起,成为后代诗人顶礼膜拜的楷模。写雨诗作为杜诗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受到高度重视,对后代诗人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宋代曾几的名作《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雨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钱钟书先生指出其中的第二联“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床头屋漏无干处’和《春日江村》第一首的‘江流岸岸深’”[12]127。其实不仅如此,全诗与前引杜甫的《大雨》非常相似,尤其是曾诗的第二联“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与杜诗中的“敢辞茅苇漏,已喜黍豆高”更是如出一辙,有明显的借鉴痕迹。当然,后代优秀的诗人也不仅仅是借鉴杜甫的写雨诗,而是在借鉴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条件朝不同方向的拓展,从而为写雨诗的传统增添异彩,李商隐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李商隐诗中写到雨的有67例,题目中出现“雨”字的有十二首。如所周知,杜诗与李商隐诗之间存在渊源关系。李商隐有两首诗的题目标明了是模仿杜甫,而这两首诗恰好都和雨有关,一首是《杜工部蜀中离席》,结句云:“江上晴云杂雨云。”[13]1169吴调公先生指出这首诗的蓝本就是杜甫《曲江对酒》[14]180。另一首是《河清与赵氏昆季讌集得拟杜工部》:“胜概殊江右,佳名逼渭川。虹收青嶂雨,鸟没夕阳天。客鬓行如此,沧波坐渺然,此中真得地,飘荡钓鱼船。”[13]1956叶葱奇先生评此诗“苍老浑成,神似杜诗”[15]540。我们不能确定此诗是以哪一首杜诗为蓝本,或许它是从整体风格上模仿杜诗,而没有拘泥于具体某一首,但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李商隐对杜甫写雨诗的深入接受。不过,作为一个极富创造力和个性的诗人,李商隐并不是蜷缩在杜甫的阴影中,而是在接受杜诗滋养的基础上,依照自己的审美个性开创写雨诗的新风貌。王蒙先生《雨在义山》一文对李商隐的写雨诗进行了精彩的分析[16]29-51,我们以此为基础比较杜甫和李商隐的写雨诗,以彰显杜甫写雨诗的特点和价值,也从一个侧面间接地表明杜甫写雨诗的影响。

从外部形态上看,杜诗中的雨既有小雨、微雨和细雨,也有骤雨、大雨、暴雨,如“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对于书怀走邀许主簿》)[1]15又如风雷飒万里的大雨、白帝城中如翻盆一样的暴雨等等。李商隐诗中的雨则多是细雨、微雨、烟雨,有三首诗直接以《细雨》、《微雨》为题,还有一首是诗题中含有“细雨”;诗中相关的描写就更多,如“飞来飞去烟雨秋”(《代赠》)[13]1806、“飒飒东风细雨来”(《无题四首》其二)[13]1633、“淡烟轻雨拂高唐”(《席上作》)[13]705等。由此看来,杜甫的诗心更丰富广阔,李商隐的诗心更轻柔细腻。

从感物方式上看,杜诗对雨的感觉,往往是在现实的场域中由我及物,抒发自己面对雨景时的心情。如:“冥冥甲子雨,已度立春时。轻箑烦相向,纤絺恐自疑。烟添才有色,雾引更如丝。直觉巫山暮,兼催宋玉悲。”(《雨》)[1]1247雨让诗人感受到了凉意和悲伤,感受的场域是现实的、具体的。这种感物方式是在某种固定的场域中、在我与物之间进行,比较直接,因此诗意明白。李商隐诗中的感物方式则比较曲折,如《雨》:“摵摵度瓜园,依依傍竹轩。秋池不自冷,风叶共成喧。”(《雨》)[13]1625诗人不仅由我及物,描写自己对雨的观察,更潜入物中,从秋池的角度体会雨的寒冷。又如名作《夜雨寄北》,不仅描写现在对巴山夜雨的感觉,还设想将来在回忆时对巴山夜雨的感觉。诗人的感物方式不仅是由我及物,更由物及物,也不限于某个场域,还跃入另一个场域反身观照。这种感物方式导致诗意更加曲折层深。

从情感心态上看,杜诗主要表现了喜雨和苦雨两种情感模式,雨中的情感与对自然的观照、对人生的体验和对社会的关心紧密相连。情感的触发点多样,内涵通常具体而确定,即使是象征和暗示,也会在某个地方吐露本意。因此这种情感是外显的,容易为读者辨别。在李商隐的写雨诗中,诗人的感情虽然也有来自对时局的关心,如“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场”(《夜饮》)[13]1208、“寇盗缠三辅,莓苔滑百牢”(《迎寄韩鲁州瞻同年》)[13]1137等,但更多的是来自自己的人生体验,如仕途的失意、爱情的痛苦、漂泊的无奈等,情感的触发点比较集中。这种体验总体上以“苦”为特征,而缺少“喜”的成分,不过由于诗人往往从在某一具体经验中形成的体验出发感知世界,进而隐去具体的经验极力描写这种泛化了的对世界的感知,于是内涵模糊而不确定,因此这种情感是内隐的,读者难以辨别。如《春雨》:“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寄,万里云罗一雁飞。”[13]1769开篇就点出一个“怅”字作为全篇的基调,这种怅惋之情显然是由伤别引起,但诗人并没有像杜甫那样明确伤别的对象和环境,而是通过对雨境的描写,反复渲染这种怅惋之情。因此,虽然此诗浓厚的怅惋之情人人能体会,但伤别的具体情形则难以究诘,这就为多种解读留下了空间。

从诗境上看,杜诗中的雨境通常非常阔大,如《江阁对雨有怀行营裴二端公》:“南纪风涛壮,阴晴屡不分。野流行地日,江入度山云。层阁凭雷殷,长空面水文。雨来铜柱北,应洗伏波兵。”[1]2078在宏阔的视野中呈现风云变幻的全景。又如名作《水槛遣心》,虽然是描写微风细雨,但背景仍然很远大:“去郭轩楹敞,无存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1]卷10视野的远大,境界的开阔,使诗歌非常壮美,即使有哀伤孤独之情,也不会过于低沉。如果说杜甫的雨境最突出的特征是视觉上的阔远,那么李商隐诗中的雨境最突出的特征则是触觉上的寒冷,并且常常和梦、萧条、孤独联系在一起,使得诗境非常凄冷,如“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风雨》)[13]1400、“觉来正是平阶雨,独背寒灯枕手眠。”(《契约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做》)[13]1063、“滞雨长安夜,惨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滞雨》)[13]1974

总之,同样是写雨,在形态上,杜诗中的雨姿态万千,李诗中的雨细微迷蒙;在感物方式上,杜诗直接,李诗曲折;在情感上,杜诗丰富而鲜明,李诗深挚而朦胧;在诗境上,杜诗阔大,李诗凄冷。这些不同导致了杜诗浑涵汪茫而李诗深曲绵渺的总体风格差异。李商隐和杜甫的写雨诗既有一脉相承的地方,也有迥不相侔地方。二者一脉相承之处直接显示了杜甫的写雨诗对李商隐的影响,二者迥不相侔之处则意味着,李商隐在创作写雨诗时,杜甫的写雨诗对他造成了“影响的焦虑”,是他有意无意刻意规避或超越的对象,这实际上也许更深刻地表明了杜甫写雨诗的巨大影响。

[1]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傅道彬.晚唐钟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程俊英.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

[6]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7]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8]冯友兰.贞元六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9]王国维.新订人间词话[M].佛雏,校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10]梁运昌.杜园说杜[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

[11]王嗣奭.杜臆[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2]钱钟书.宋诗选注(第二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13]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5.

[14]吴调公.李商隐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5]叶葱奇.李商隐诗集疏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16]王 蒙.双飞翼[M].北京:三联书店,1996.

A Strong Poetic Appeal in the Sound of Rain-On Du Fu's Rain Poems with a Comparative Reference to Li Shangyin

LIU Shu-chu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u Fu's rain poems,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reasons for Du Fu'spreference of rain poems include the rain characters,the climate of the inhabited area,the tradition of writing rain poem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as well as the poet'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he rain poems of Du Fu exhibited his abundant and sensitive emotion,which was a sign of his state of mind.When he was describing the rain,the words he used are tactful and lively.He was good at using the rain to create different moods.He also hinted thoughtful meanings in his poems by using the rain as symbolic images.Besides,Li Shangyin's rain poems showed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Du Fu's rain poems.

Du Fu;Li Shangyin;rain poem;reception;influence

I222

A

1008-3634(2012)04-0052-06

2012-04-06

福建省教育厅A类项目(JA06073S)

刘曙初(1975-),男,安徽宿松人,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刘 翠)

猜你喜欢

杜诗李商隐杜甫
嘲桃
石榴
杜甫改诗
篆刻杜诗记
杜甫与五柳鱼
论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朦胧美”
清初杜诗研究二题——钱谦益《解闷》诗笺与仇兆鳌“四句分截”说
杜甫的维稳观
《杜诗详注》和清代学者的杜诗研究
阐释距离的微妙把握与阐释体验的差异性生成——以“杜诗”阐释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