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比较及启示

2012-04-07张利萍孙江洁房文亮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估质量

张利萍, 夏 云, 孙江洁, 房文亮, 周 放

(1.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合肥 230039;2.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合肥 230601)

中英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比较及启示

张利萍1, 夏 云2, 孙江洁2, 房文亮2, 周 放2

(1.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合肥 230039;2.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合肥 230601)

为改善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借鉴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经验,立足教学管理、质量评估和管理体制三个角度,针对中英高等教育质量小管理和高等教育质量大管理进行比较研究,对改善当前国内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具有启示意义。

英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质量;质量管理

一、引 言

正如美国著名学者朱朗(J.M.Juran)所说,21世纪是一个“质量的世纪”[1]。中国教育部[2001]4号文件明确指出“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2]。而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又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和大众化进程的顺利实现,教育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而英国,其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良性管理局面。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经验,十分有益。本文通过对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小管理(高等教育质量学校管理)和高等教育质量大管理(高等教育质量社会管理)两个方面研究,得出改善当前国内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四点启示。

二、中英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比较分析

1.高等教育质量小管理(高等教育质量学校管理)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方面,英国政府在1987年发布白皮书《高等教育:迎接挑战》[3]324-325中对教学质量和效益作出具体要求,并强调高校质量从课程设计与内容、教学质量、学生成绩、科研质量等作出评定,如学生的成绩既要看高等院校的成绩,也要看日后工作时的成就、科研的质量;教学效益不仅包括在校生情况也包括了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等。从此可得出,英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益管理具有持续性。

学校质量评估方面,英国政府不直接介入评估工作,侧重于学校的自评。这种评估方式,简化了评估程序,在评审组对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之前,各高校已经对自己的教育质量进行了自评,而评估组也主要参照学校的自评报告来进行审查。这样有助于减轻学校的负担,加快信息反馈速度,促进学校在短时间内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尽快改进,以达到短时高效的目的。

在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体制方面,英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效、可操作性的质量管理体制。英国的大学和学院都实行自治。学校各自对本校所设专业和所授学位的质量和标准负责。为此,各校均设有内部质量保证机制,特别是在专业的规划、审批、监控和审查等各个重要环节上把住质量和标准关。多数学校既实行频繁的监控,又对各专业进行周期性的审查。校内监控主要着眼于专业是否有效地达到既定的目标,学生的学习产出(learning outcomes)是否有效的达到设定的要求。监控通常由专业所在系主持进行[4]。

在国内,从教育部印发的[1998]33号文件看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主要从招生过程质量管理、计划制定与实施的质量管理、教学环节的质量管理、教学辅助过程的质量管理和实施科学化考核管理五个方面,直到2000年,教育部才在[2000]2号文件中规定毕业生教育质量跟踪管理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在高校实施过程中,毕业生教育质量跟踪管理也很少关注,更谈不上跟踪毕业生工作的成就和科研的质量了,故而,对教学质量和效益管理的持续性所带来的教育管理质量提高就相对逊色。对于质量评估机制而言,国内主要是政府部门主导模式。这种评估的最大缺陷在于不能充分调动学校自主在评估过程中的积极性。在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体制方面,国内高校发展虽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等,但很少有高校能够完全按照管理程序实施。也有研究工作者提出以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5],从高等教育需求出发,为高等学校定位,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教学过程为核心,重抓教育服务评价和教学工作分析与改进,最终形成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系统。但本方案最大的缺陷是不能保障效益管理持续性。

2.高等教育质量的大管理(高等教育质量社会管理)

教学质量社会管理方面,英国政府在1987年发布白皮书《高等教育:迎接挑战》强调高等教育的质量主要靠自身的监控和维护,“外界既不能直接提高质量,也不能强调使高等院校提高质量”,但政府可以“建立适当体制以促使高校负起提高教育标准的责任,并对其进行监督”[3]。

教育质量社会评估方面,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署(QAA)是一个独立的高等教育评估机构,其目的是向政府和公众提供公平、客观、准确的评估结论,成员主要来自于高校和社会专业人士[6]。QAA的高教评论工作由非政府人员主持,政府不介入评估工作,政府只负责指定总体的科研政策和在总量上控制拨款数额。因此,通过QAA这个评估中介机构,英国政府实现了它对高等教育的间接干预和控制。

教育质量社会管理体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校外监督作为校内监督的补充。英国校外督查是对于学术标准的一项重要保证。每一所学校都聘请若干校外督察员。他们都是独立的学术专家,来自其他学校,或来自相关领域的专门职业人士。督察员就指定专业的运作情况,提出公正的咨询意见,直接向校领导报告。

二是社会权威中介机构介入作为高等教育管理质量落实的保障。英国建立了与政府既独立又保持密切关系的中介机构负责评估高等教育的质量。如英国共设有四个相对独立的高等教育拨款机构,即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EFCE)、苏格兰高等教育基金会(SHEFC)、威尔士高等教育基金会(HEFCW)和北爱尔兰就业与学习部。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属于半官方公共组织,它们在英国创新、大学与技能部(DIUS,原教育与技能部)制定的政策框架内独立行使职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的可塑性和延展性。

三是设立具有竞争的运行机制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的动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以市场运作为基础,即高等教育管理市场化。所谓高等教育管理市场化,主要指随着高等教育为满足工业化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大学现代化的实现,采取市场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方式来对教育资源在高等教育领域内进行资源配置的趋势。“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的主要原则已包含一些市场要素,如竞争性、多样性、消费者的服务性等,这一影响到大学生命的每一个方面。”[7]如20世纪80年代后,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撒切尔主义开始被引入高等教育等一些公共事业领域,取消了对高校的一揽子经费包干,代之以具体的协商和订立合同,政府把自己看作投资者,通过中间人——基金委员会,与接受投资者——高等院校,根据学生人数、课程设置、数学和科研水平的质量等,就各院校应取得投资数量的多少,进行协商。作为“可能的投资对象”,为了获得更多经费,各院校之间不得不展开激烈的竞争[8]。又如1991年的政府白皮书《高等教育:一个新的框架》提出,关于科研经费,科研委员会就具体科研项目按质量拨款,提高竞争;再如苏格兰、英格兰和威尔士成立三个独立的基金委员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使高等院校在平等的基础上,在资金和生源方向展开竞争”[3]324。第二,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采用合同制与绩效酬金制作为补充,如英国高等教育管理除了采用自我监控和管理的自治管理模式外,同时废除了原有的终身雇佣制和国家标准薪金制,实施任期合同制和绩效酬金制。在这种体制下,既调动了大学的积极性,实现大学自我管理;同时又实现了质量和效益第一的治学理念,加强了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压力,从而保证了教育和教学质量。

四是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效率研究成员选取的广泛性和权威性为质量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标准,进一步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1984年英国大学组建了大学效率研究委员会,该委员会领导成员包括四位来自曾担任过大学校长的工商界、五位有着大学系级管理经验的学术领导人、一位大学行政管理人员、大学校长委员会主席和政府效率处处长[3]323。这充分说明了英国大学效率研究委员会组成成员的广泛性和权威性,对高等教育效率的监督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五是及时跟进的法律与法规保障。英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文件或法案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如:1984-1986年度的Reynold报告、1985年关于公立院校学术地位认可的报告、1987年4月英国政府发布的《高等教育:迎接挑战》白皮书。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1991年5月发布的《高等教育:一个新的框架》白皮书第五章专门论述了《保证教学质量》问题。同时提出了质量控制、质量审计、课程批准和检定、质量评估等保证质量的措施。1992年颁布的《1992年继续和高等教育法》确定了在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下设立质量评估委员会对大学进行质量评估。

六是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和舆论监督。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实践表明,社会力量的参与能及时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其他有关信息直接反馈给学校,使学校及时了解、关心社会经济部门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保障高等教育沿着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9]。如英国某些高等教育专业,如工程、法律、会计和医学等专业需要接受相关专业团体的认证,譬如工程类教育需要接受工程委员会的认证,为是否授予他们职业资格证书提供参考。这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英国一些新闻机构也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泰晤士报》自1992年起每年公布一次的英国大学排行榜,因其指标设计合理(含教学、科研、学生录取水平、师生比例、图书及计算机支出、其他设施支出、优秀本科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等)、数据来源可靠(取自政府的统计报告、大学的年度报告等)已成为英国政府和大众以及国际社会评判英国高等教育机构质量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并对各高等教育机构质量的不断提高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在国内,教学质量管理方面,主流的就是考级、考证、竞赛等,与英国相比,比较单一,而且缺乏系统的管理标准。在质量评估方面,高教质量管理是政府主导的单一管理模式,从评估的目的确立、评估指标选择、评估信息收集、评估标准确立到评估结果的产生,每一个环节均由政府直接参与。这种评估虽然具有强权威性、强影响力和有利于国家对大学的控制和管理,但也存在如标准单一而致不科学、不利于高校多样化发展等不足。目前,“改变这种被动状况的惟一出路在于转变其职能,把政府工作重点转移到建立一个合理、公正、公平、透明和权威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认可机制上来,并通过立法、拨款、奖惩、参与独立评审机构决策、任命部分评审机构决策人员等手段,主导和影响评估进程”[10]。虽然目前国内也有民间评估,却得不到实质性认可,不具备推动高校质量管理发展的动力。在质量管理体制方面,教育部印发的教高[1993]4号文件关于《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工作会议有关文件的通知》对改革招生体制、提高教育质量做了初步规定。教高[2001]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把教学工作对提高教育管理质量的重要性提上了工作日程,给出了与教学相关的经费投入、师资培养、师的学风建设、科研、教材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等规定。教高[2005]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为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进一步提出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相关意见。教高[2007]1、2号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确立了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明确了今后工作的大方向和需要努力完成的工作。教高[2009]4号《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为国内医学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教高[2011]9号《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切实推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确立了具体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意见。从国内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制发展来看,逐渐走向完善。但在政府部门的直接管辖范围内,仍需推陈出新。尽管涉入了“学校自管自评”、“管办评分离”、“社会监督参与”等,但推动高等教育管理水平提升的作用有限,与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社会管理而言,相对单一,有待完善。

三、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启示

在国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态势下[11],从中英高等教质量管理的教学管理、质量评估和管理体制三个角度比较分析,均体现出高等教育质量呈现多元化、市场化、地方化和国际化四大特征,因而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应具备与这四大特征相符的切实性。在这里,我们对国内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提出四点建议:

1.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多元化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结构多元化,社会人才需求多样化。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一元化所培养的人才是不能够满足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要求的。只有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多元化发展,对人才分类、发展个性、凸显特色,才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参与国际竞争。要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多元化,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第一,以需求为导向,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分类;第二,以合理定位为立足点,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第三、以教学过程为手段,教学辅助过程为补充,科学考核为动力,重抓教学质量;第四,以监控评估为动力促进,“小管理”与“大管理”有机结合。

2.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市场化发展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市场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的必然产物。没有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市场化,就没有推陈出新的质量管理体系,更没有可以完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社会管理机制。

要推进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市场化,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第一,以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全球经济循环的市场化人才;第二,以市场人才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的需求为立足点,结合自身特色,量身打造社会急切需求的优秀人才;第三,以市场竞争为契机,引入高等教育社会质量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为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水平而提供动力;第四,以输出人才的社会贡献大小、社会舆论评价导向等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评价要素,构建评价机制,逐渐形成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市场化良性循环管理体系。社会力量的参与能及时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其他有关信息直接反馈给学校,使学校及时了解、关心社会经济部门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保障高等教育沿着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

3.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地方化发展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地方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的又一产物,也是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多元化的直接结果。没有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地方化,就不能够针对地方经济发展量身打造优秀人才。也只有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地方化,才能够迅速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要做到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地方化,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第一,以地方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地方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人才;第二,以地方政策为契机,结合自身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优秀人才的同时,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模式。

4.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国际化发展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国际化发展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衍生产品,也是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多元化的直接结果。高等教育国际化推动了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研究,同时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国际化也推动了适应国际竞争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国际化,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建立科学的法律规章体系,只有通过专门立法或探索修改《高等教育法》,才能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活动提供法律层面的合法性;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质量评估或监控机构的独立性与自治性;才能有机会进一步构建出政府与民间、内部与外部互动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水平,才有机会参与国际竞争,真正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国际化。第二,建立强有力的竞争机制,如构建科研评估竞争机制等。

总之,要想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就必须发展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多元化、市场化、地方化和国际化。

[1]黄孝天等.基础医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107-110.

[2]房文亮.医学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现状及探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8(1):77-80.

[3]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324-325.

[4]Sensicle A.Quality Assurance and the Eval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R].Hong Kong:Hong Kong Council for Academic Accreditation,1995.

[5]刘俊学.高等教育质量管理[J].理工高教研究,2002,21(2):60-63.

[6]Taylor J,Sticks,Carrots.The Effectiveness of Government Policy on Higher Education in England Since 1979[J].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Policy,2003,15(1):17-40.

[7]Mora.Market Trends in Spanish Higher Education[J].Higher Education Policy,1997,10(34):234-241.

[8]Williams G.The Market Rout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British Experience 1979-1996[J].Higher Education Policy,1997,10(34):233-252.

[9]Justin Thorens.Role Admission of the University at the Dawn of the 21st Century[J].Higher Education Policy,1996,9(4):247-264.

[10]王一兵.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国外趋势和中国面临的战略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1):37-42.

[11]肖海涛.一种理念: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可以兼得[J].复旦教育论坛,2004,2(6):32-35.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in the UK and China and Its Enlightenment

ZHANG Li-ping1, XIA Yun2, SUN Jiang-jie2, FANG Wen-liang2, ZHOU Fang2
(1.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039,China;2.Clinical Medical College,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In order to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in the UK and improve the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in China,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UK and China about“small management”and“big management”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is conducted from such perspectives as teaching management,quality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system.The study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in China.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K;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quality management

G649

A

1008-3634(2012)04-0126-05

2012-04-27

安徽大学2010级研究生学术创新研究项目(yfc100288);安徽教育厅教学质量工程研究项目(20101946);安徽医科大学教学质量工程研究项目(JYXM201020)

张利萍(1982-),女,安徽阜阳人,助教。

(责任编辑 郭立锦)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评估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质量投诉超六成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评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