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继续教育中教师创造素质的培养
2012-04-07王学东闫丽新
王学东,闫丽新
(承德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承德 0670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方面要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纲要》提出: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创造力,教师是创新教育的实施者,只有教师具备了创造素质,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继续教育是整体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在新的历史时期,提高教师队伍的创造素质,是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继续教育的质量。
一、继续教育中教师创造素质培养的意义
1.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要
我国正处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时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而继续教育是培养教师创新素质的摇篮。时代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一般优秀教师的基本特征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创造素质。教师的创造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创新精神,即创造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的自信心、坚持力,是创造力发展的不竭动力。(2)创新意识,追求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推崇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使思维具有一种“超前性”。(3)创新能力,具备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掌握创造新知识的方法论。
2.培养创造素质,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创造素质能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具创造性,能使教师不断地超越现有水平,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具有创造素质的教师能更快捷地、批判性地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能够迅速将其应用于自身的教育活动当中去,并且避免简单的模仿性的模式化的重复,还可以利用创造能力的迁移效应,提高教育能力,从而有效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3.培养创造素质,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优化
拓展技能、提高素质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创造素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能力和核心能力,创造素质是教师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创造素质是教师课程潜能发挥中的最活跃因素之一。创造素质的培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要求,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仅仅靠提高学历已远远不够了。教师理论的更新,教育思潮的涌现,教育改革的深入,都要求教师在更高的层面上提高素质,以便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当今教育的发展,与时俱进,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继续教育中教师创造素质培养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素质教育是伴随经济与社会发展提出的紧迫任务,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创新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变革与挑战,创新教育应以促进创新发展为落脚点,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教育活动的核心,无论是在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内容和材料的选择以及方法和组织形式的运用等,各个层面都要以如何有利于促进创新的发展作为依据和准则。它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是—个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过程,创新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体系改革按照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教育思想的更新,发展和谐统一的原则,旨在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整体性原则
创造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整体结构,它的发展过程并非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发展过程;创造素质的培养是多种因素作用的互动。在继续教育中创造素质的培养,一个至关重要的层面就是要重视创造素质的培养的整体性建设问题。创造素质的培养在自身内部具有一系列完善而丰富的组织结构,结构愈完整,功能就愈完善。教师整体性创造素质培养是一个系统化、综合化的继续教育体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几个方面在创造素质中分别具有各自的地位与作用,相互独立,不能相互替代,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培养创造素质,三者达到有机的统一,才能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3.实践性原则
教育新理念、新创意、新事物靠教师去创造;学科课程理念的定位、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实施效能评价都有赖于教师的课程行为取向和个人课程经验的创造发挥。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什么样的活动最能引发学生的创造力,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创造素质的培养是在创新教育实践活动之中形成和发展的。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教育教学过程都要努力创设创新活动的条件,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形成学生自身的创新素质。
三、教师创造性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
教师创造性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应与其培养目标、发展方向相一致;并具体体现创造素质培养的内容,它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1.从整体观念出发,科学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
“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己去探究、获取并深化知识。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是我们教育的主要目标,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教师创造素质的提高。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走向了数字化、网络化,教学资源极大丰富,必须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掌握创造新知识的方法论。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创造素质本身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要从整体观念出发,综合考虑不同阶段教育活动的功能和价值,有机地结合,适当地调整,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教育活动,具备在教学实践中整体把握的能力。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
在信息时代,教学活动过程,其创新的关键往往取决于能否全面、及时而准确地掌握有关的信息。信息的收集、整理、提取、管理和使用,以及对信息活动的分析、预测和策略的制定与调整,都需要采取现代化处理技术和处理手段。教师必须具备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熟悉相关的软、硬件,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规划和管理并服务于既定的教育目标。因此只有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才能在接受新事物、获取新信息、掌握新理念、提升创造力等方面走在前面,创新教育过程中才能真正起到指导、引领、管理、导航的作用,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促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从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3.较强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和科学化,要树立和增强从事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自觉性,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运用当代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相关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有目的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从而不断调控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四、继续教育培养教师创造性素质的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是培养创造型教师的首要任务
教师只有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加强创新教育的观念意识,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是作为一个创新教师的前提。首先要“解放头脑”,敢为人先。在教育教学中只有勤于动脑,才能有新思路;促进问题意识的发展,在求是中求真,在求真中创新。素质教育是重要的,而没有继续教育作为基础和前提,创新教育难以深入,更难持久。因此教师继续教育应努力实现认识和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只有认识上去了,观念转变了,才能全方位推进创新教育的实施,才能把素质教育工作真正抓好。
2.优化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环境和条件
继续教育中培养教师的创造素质,要构建富有实效性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以往主要采用集中授课、专家讲学、示范教学、专题研讨、论文答辩、考察交流等培训形式,网络环境下要强化硬、软件建设,营造教师队伍建设的最佳环境,提高师资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通过远程教育培训、论坛、博客等方式,推广“网络研修”“名师培养”“自主研修”等灵活多样的教师研修方式,通过专家引领,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建立终身教育观念。继续教育培训做到系统化,培养内容正规化,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3.优化教师创造素质培养知识结构
教师创造素质的培养要优化专业、项目和人才培养结构,进一步提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确定方面,都要着眼于创新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要遵循教师职业特点和身心规律,拓展新的研修项目,不断丰富教育资源,开发和研究教师们欢迎的继续教育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创造教育仍然强调知识的积累,因为知识是创造的基础和前提,基本内容是社会需求,但层次应该多样,形式应更具灵活性,更应该重视知识结构的优化,把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4.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合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式
高定位、高投入、高要求,充分利用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的专业优势,不断创新教师教育机制,探索新模式,推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1)实行开放式管理。要构建多种类型、多种途径、立体交叉的培训体系,注重效能,强调开放,体现灵活。创造素质培养机构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继续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为学习者提供便捷、灵活、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优化项目和课程体系设计,加强优质课程和资源建设。我们的优秀教师学习欲望强烈、学习目的明确、自主学习能力强,培养院校可以将设置的课程开列成“菜单”,实行开放式管理,建立继续教育品牌项目和课程资源的评价、公示制度,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时效性和先进性,而达到教师继续教育增值的目的。
(2)构建创造教育的激励机制,从制度上激励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彻底破除传统的教学评估观念,要有—套衡量教师创新能力高低的定性、定量的指标,建立健全教师创新的评价体系。
(3)创新高效灵活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一是要突破现有培训方式,改变过去重形式、轻效果的做法,逐步实现“要你学”向“我要学”的飞跃;二是要突破现有管理方式,建立运行自如、密切协作的管理体系和高效灵活的工作机制。明确继续教育同终身教育的关系,通过上门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深入有关单位征求教师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去了解教师创新学习的需要和目标,以及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等,以便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学习作好准备,并认真加以研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区、本部门的继续教育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推进继续教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王洪明.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培养[J].教育探索,2001,(8).
[2]段培关.提高教师素质的方法及途径[J].科学中国人,2009,(10).
[3]王炳学.创新培训方法提高教师素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