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毒性的研究概况
2012-04-07邱赛红丁雯雯
邱赛红,邱 敏,丁雯雯
(1.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南 长沙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 级硕士研究生班,湖南 长沙410208;3.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 级硕士研究生班,湖南 长沙410208)
蜈蚣为节肢动物门唇足纲整形目蜈蚣科少棘巨蜈蚣或近缘动物的虫体。蜈蚣作为药用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功效为熄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蜈蚣的药理作用广泛,在治疗癌症、冠心病、脑血管病、肝炎、慢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病、坐骨神经痛及多种皮肤病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1-2]。自古以来,蜈蚣一直被认为是有毒之虫。大凡收载蜈蚣的中药书籍均记载蜈蚣有毒,药典和教科书皆谓蜈蚣性辛温,有毒,《神农本草经》将蜈蚣列为下品。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临床功效,同时避免因使用不当引起不良反应,是中药蜈蚣在临床应用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来有关蜈蚣毒性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整理,特别是从蜈蚣药材与蜈蚣毒液的区别着手对抑制蜈蚣毒性的研究进行了分析,为蜈蚣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1 蜈蚣药材与蜈蚣毒液之区别
蜈蚣药材是蜈蚣的干燥全体,蜈蚣毒液是蜈蚣头部颚足毒腺分泌的液体。蜈蚣药材不等同于蜈蚣毒液。蜈蚣的毒性主要存在于活体中,经加工后的药材蜈蚣毒活性较活体蜈蚣明显降低,陈久药材蜈蚣的毒活性又较新鲜药材降低。对我国少棘蜈蚣毒液的毒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蜈蚣毒液的毒力属于高毒范围,两者在药理作用上也存在明显差别。溶血活性比较显示,蜈蚣的溶血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毒液之中;经干燥处理成药材的蜈蚣,较活体蜈蚣的溶血活性大大降低,随着药材贮存时间的延长,溶血活性又进一步降低。蜈蚣毒液与干燥全虫对血小板聚集的促进作用也有很大的差异[3]。用电刺激方法取得的蜈蚣粗毒可观察到有溶血活性,而刚取过毒,立即被处死的蜈蚣虫体水提取物达600 mg/mL,未表现出溶血活性。小鼠皮下注射蜈蚣干燥全虫水煎提取物,对中枢的作用表现为抑制,并随剂量增大而加重。而蜈蚣粗毒(毒颚分泌液) 对小鼠则表现为先兴奋、惊厥而后呼吸麻痹[4]。
药材蜈蚣口服的毒性很低。用其干粉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不能测出LD50。蜈蚣研粉口服的最大耐受量(MTD)为9.96 g/kg 生药。服药后实验动物未有明显行为异常,无动物死亡[5],此量相当于推荐成人临床用量的140 倍(按临床生药用量5 g/d、成人体质量70 kg 计算)。以推荐临床成人日用5 倍的剂量,给小鼠连续服用少棘蜈蚣1 个月,动物体质量、血色素、内脏器官均无异常变化。此剂量相当于50 kg体质量的成人日用少棘蜈蚣量25~50 g (34.2~68.4条)[6]。口服蜈蚣粉50 g/kg(相当于50 kg 人体临床用量5 条蜈蚣的7~13 倍),动物服未出现死亡[7]。研究还证实,以相当于成人日用25 条的剂量(超过推荐成人日用量剂量10 倍)给动物用药30 d,观察骨髓细胞染色体与对照组无差异,由此认为药材蜈蚣无致突变作用[8]。
研究发现少棘蜈蚣可使小鼠怀孕率降低,致畸率升高,RBC 数减少,Hb 含量、RBC 压积降低,凝血时间延长,微血管口径增大,开放数显著增加[7]。此说为蜈蚣属妊娠禁忌药的说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也有试验证实,墨江蜈蚣和少棘蜈蚣虫体0.5 g/mL 的悬浮液对小鼠的体质量和血色素均无不良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中长期给药量达203 mg 时(相当于人体最大用量的5 倍以上),染色体的畸变率与未给药的对照相接近,亦未显示出遗传毒性[9]。
经加工后的蜈蚣较活体蜈蚣毒性大大降低,原因可能是药材蜈蚣经过开水烫和干燥加工,鲜体中所含的毒蛋白酶(60 ℃失活)部分或全部失活,使毒性明显降低;此外,口服后胃液中胃酸的水解,也有可能使毒性进一步降低[10-11]。故有研究认为,既往以蜈蚣有毒性而用药量极低的认识其实存在误解[7]。
2 蜈蚣毒性的来源、主要毒性成分和中毒表现
研究证实,蜈蚣毒性主要来源于它第一颚足中的分泌物中。另外,其胸内和尾部的基板中大量的腺体亦可能是产生毒性的一部分。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蜈蚣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酶和胆甾醇等[12-14]。少棘巨蜈蚣粗毒中有磷酸酶A、蛋白水解酶、乙酰胆碱酯酶、精氨酸酯酶、类凝血酶、α-淀粉酶、纤维素酶、透明质酸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等多种酶,还有羟肽酶、ATP 酶、核苷酸焦磷酸酶、氨基酸萘胺酶、精氨酸酯酶等[5]。蜈蚣的毒性成分主要是两种类似蜂毒的物质:即组织胺样物质和溶血蛋白质[16-17],能引起过敏性体克和心肌麻痹,并可抑制呼吸中枢。蜈蚣在捕捉食物或自卫时,用锋利的毒颚刺入捕猎对象的身体,分泌毒液使猎物麻痹,然后咬食。人体被蜈蚣咬伤后,会引起伤口周围红肿、疼痛等,并持续数小时,甚至可波及附近淋巴结肿大。蜈蚣咬伤的中毒症状包括:疼痛、烧灼感、痒、红斑、充血、皮下出血、水肿、表皮坏死、脱皮。严重者有头晕、恶心、呕吐,甚至因剧痛而引起心率和呼吸不规则。蜈蚣每次咬人时排毒量很小,故一般不致于致人于命。目前尚无被咬后直接致死的报道。但有2 例被蜈蚣咬伤后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报道[18-19],均经对症治疗后恢复。分析认为,其原因可能是这些患者本身患有心脏疾患,被咬伤后因剧烈的疼痛刺激,对蜈蚣毒蛋白过敏及年龄偏大等因素,诱发了原发疾病等因素有关。
3 蜈蚣药材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报道
蜈蚣药材在药典规定剂量下使用相对是安全的。常规服用蜈蚣引起不良反应的临床报道少见。由于蜈蚣药材虫体上仍一定程度存在有组织胺和溶血性蛋白质等成分,这些可引起溶血作用及过敏反应的毒性成分,可在临床应用中造成某些不良反应。目前,这类不良反应报道主要可引起过敏反应,及造成肝或肾功能损伤的可能[20]。
3.1 过敏反应
使用蜈蚣可能引起过敏反应[21]。患者用药后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典型的组胺样反应表现,均在停止给药后可恢复正常,犬被蜈蚣咬伤后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
3.2 肝功能损伤
临床报道,给患者常规用量服用蜈蚣散3 个月以上,或间断服用长达10 余年,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因大剂量服用蜈蚣粉后致肝功能损伤报道共3例[23-24]。故临床中应注意,凡肝功能不全者,不宜以大剂量蜈蚣直接服用。
3.3 肾功能损伤
已有使用含蜈蚣的中药复方后致肾功能损伤报道共3 例[25-26],其中2 例最终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1 例经治疗后恢复正常,原文未报告患者是否有肾脏病史。作者在对服用蜈蚣导致肾功能衰竭死亡的分析中认为,蜈蚣中溶血蛋白质的溶血作用可直接引起急性肾皮质坏死,造成急性肾小管损伤,而所含组织胺样物质能使平滑肌痉挛,毛细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同时还有致敏作用,共同加剧了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促进作用。
4 小结
蜈蚣作为常用的中药,临床应用广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蜈蚣的成人日用量为煎服3~5 g,研末冲服0.6~1 g。目前的临床应用状况显示,按药典规定的用量使用蜈蚣药材是安全的。蜈蚣的毒性主要存在于活体中。蜈蚣咬伤后除了局部的症状及过敏反应,还可能诱发心肌梗死。药材蜈蚣加工后活体所含的毒性成分含量会大大降低,但由于毒性物质仍然存在,蜈蚣服用不当仍可引起不良反应。服用药材蜈蚣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临床报道包括过敏反应和肝、肾功能损害,这些均应在临床引起高度重视。值得注意的还有,蜈蚣本身所具有的溶血与纤溶活性,在相关病例中的应用需要斟情考虑,以免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对生殖系统的毒性目前尚不能排除,当属妊娠禁忌。
我国的蜈蚣资源丰富,临床应用已有2 000 多年的历史。尤其是近年来在抗肿瘤和心脑血管研究方面的新进展,使蜈蚣有了更广泛的应用。但要注意临床的合理使用,并注意服药后的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蜈蚣的临床效应,避免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
[1]周永芹,韩 莉.中药蜈蚣的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8,31(2):315-319.
[2]谭复成.蜈蚣的药理作用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2031.
[3]邓 芬,方 虹,王克勤.中药蜈蚣毒溶血活性试验[J].中药材,1997,20(1):36-37.
[4]宋建徽,孟样琴,王永利,等.蜈蚣提取物的中枢抑制作用及急性毒性[J].河北中医学院学报,1995,16(2):91-92.
[5]陈晓蕾.蜈蚣胶囊、全蝎胶囊急性毒性实验[J].中药材,2000,31(6):898.
[6]迟 程.罗天浩.蜈蚣毒性与用量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1990,15(6):90.
[7]毛小平,陈子君,毛晓建,等.蜈蚣的部分药理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22(3):3.
[8]罗天浩,杨明珍,迟 程.云南墨江蜈蚣致突变试验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17(1):17-18.
[9]冉永禄,吴 刚,王金焕,等.墨江蜈蚣与少棘蜈蚣的比较研究-Ⅱ药效和毒理.[J].动物学研究,1996,17(1):79-83.
[10]韩双红.蜈蚣的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02,14(5):13.
[11]刘 峰.蜈蚣的临床应用及其毒性研究[J].广西中医药,1999,22(4):52.
[12]梁 洁,黄华营.药用蜈蚣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近况[J].广西中医药,2005,28(4):6-7.
[13]张保国,张大禄.动物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875-894.
[14]肖培根.新编中药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330.
[15]陶 勇.蜈蚣毒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0,1(2):94-95.
[16]陈正平.蜈蚣临床应用举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8):551-552.
[17]张双全,宋大祥.少棘蜈蚣毒液溶血肽的分离纯化[J].动物学报,2007,53(3):519.
[18]周晓华.以被蜈蚣咬伤为主诉的急性心肌梗死1 例[J].广东医学,2005,26(1):133.
[19]邓红琼,高 霞.蜈蚣咬伤致心肌梗死[J].临床误诊误治,2005,18(3):204-205.
[20]李玉琴.常见中药不良反应与治疗[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246.
[21]钟卫兵.犬被蜈蚣咬伤致过敏性休克的救治[J].中国兽医杂志,2006,42(7):63.
[22]陶 红.牵正蜈蚣散治疗神经系统疾病328 例临床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1990,6(1):216.
[23]张志敏,孙学高.全蜈蚣致中毒性肝炎1 例[J].中国中医急诊,2003,12(1)93.
[24]伍玉元.蜈蚣致急性肝功能损害2 例[J].中国中药杂志,1994,19(1):50.
[25]吕保印,盘花珍.服用中药蜈蚣致肾损害2 例[J].中华肾脏杂志,1992,8(3):167.
[26]邹永祥.口服蜈蚣粉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1 例[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