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情商教育的好平台

2012-04-07朱小宁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曹植中华书局司马迁

朱小宁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大学语文,情商教育的好平台

朱小宁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情商的高低对一个人事业能否成功起重要的作用。我国教育由于种种原因致使现在大部分大学生的情商水平偏低。大学语文课堂进行情商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对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管理自己情绪的情商水平、自我激励的情商水平、承受挫折情商的水平。

大学语文;情商;大学生

情商,即情感智慧,是人的情绪、情感发展水平指标的通用指数,是相对智商而言的。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决定一个人事业成功的要素中,智商只起到约20%的作用,80%的因素则来自情商,而情商主要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虽然当下学界对情商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但当前大学生的情商水平普遍偏低。这是由于改革开放前长期对情商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认识。我国的基础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以升学为目标,在高考“指挥棒”指引下的教学活动,只注重智育而不重视对学生的情商教育。家庭教育方面,如今我国大部分家庭为少子女家庭,虽然家庭经济条件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大部分家长不知情商为何物,更谈不上重视情商教育。“社会需要很多人才,但无论哪个专业的人才都应具有高情商。对于即将面临市场挑选和就业竞争的大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决不仅仅是就业竞争中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需要有足够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现实大学生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很大忧虑。针对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大学生的情商教育,提高他们的情商水平,是当前高校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①第75页.转引自白羽.改变心力[M].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

大学语文课堂进行情商教育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有许多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多是作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②太子:据《辞源》解释,太子是封建时代嗣君之称。周时,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或称太子,或称世子。诸侯之子称庶子。但其初尚不甚严,列国称王,子亦称太子。汉初,吴王濞之子称吴太子。东汉建安二十二年,曹操立曹丕为魏太子,亦称太子。的抒情之作。作品中的健康情感在陶冶思想情感、培养优秀意志品质、培养健全人格方面的情商培育作用是不能低估的。正如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③第334页.(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M].中华书局.1982.,因此教师在对课本知识的传授中,要有意识和有目的地渗透情商教育,培养学生情商与智商协调发展。让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品质,使其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生活、工作,对大学生加强以下几方面情商培养尤为必要。

一 提高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管理自己情绪的情商水平

台湾作家罗兰在《罗兰小语》中说:“情绪的波动对某些人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那是由于他们会在适当的时候发泄,也在适当的时候控制,不使它泛滥而淹没了别人,也不任它淤塞而使自己崩溃。”①能及时地识别自己的情绪,分析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对自己的积极情绪懂得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手段准确地表达出来;对自己的不良情绪知道采取相应认知和行为策略进行有效调整、控制,使自己摆脱焦虑、烦闷,减少不良情绪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笔者在讲解曹植生平时,结合曹植与曹丕争夺太子②位的事情,加强对学生正确认识和管理自己情绪情商的教育。

曹植因具有“援笔立成”的文学才能和“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的聪明,而特受曹操宠爱,“几为太子者数矣”。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曹植却最终并未能被曹操立为太子,重要原因是曹植正确认识和管理自己情绪能力较差。《三国志》评价曹植“任性而行,不自彫励,饮酒不节”,并记载了曹植私自“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当时的朝廷制度;“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③,而曹植却因“醉不能受命”。这两件事充分表现了曹植正确认识和管理自己情绪情商的水平低,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曹操对曹植的态度由“儿中最可定大事”④第335页.(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M].中华书局.1982.变成“异目视此儿矣”与“悔而罢之”⑤第334页.(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M].中华书局.1982.。

曹植的对手曹丕却有很好“矫情自饰”⑥第334页.(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M].中华书局.1982.的正确认识和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三国志》卷二十一《吴质传》里的一段记述:

魏王尝出征,世子及临菑侯植并送路侧。植称述功德,发言有章,左右属目,王亦悦焉。世子怅然自失,吴质耳曰:“王当行,流涕可也。”及辞,世子泣而拜,王及左右咸歔欷,於是皆以植辞多华而诚心不及也。⑦第365页.(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M].中华书局.1982.

曹丕在这次与曹植的PK中,靠自己出色的正确认识和管理自己情绪情商占得上风。曹丕这种情商还运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得曹操“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①第334页.(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M].中华书局.1982.取得了太子争夺战中的胜利。

正确地认识和管理自己情绪可为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创作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学习成绩、工作成就。如人人都有这种能力,就能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与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 提高大学生自我激励的情商水平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 -90%。一个人有良好自我激励能力,就能使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面对困难时,不断自我激励,从而克服困难。

笔者在介绍司马迁生平时,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报任安书》,思考下列问题:司马迁遭受腐刑后精神痛苦的表现?司马迁靠什么作为精神支柱,在屈辱中坚强地活下来?

同学甲说:司马迁用“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②第341页.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这段话反映了传统文化鄙视受过腐刑的人,再加上“乡党所笑”使得司马迁精神很痛苦。司马迁用“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③第344页.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来表述其内心非同寻常的痛苦。

同学乙说:司马迁之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是他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④第343页.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的理想激励自己活下来,即靠发愤著《太史公书》的理想鼓舞自己。

同学丙说:司马迁用历史上圣贤的事迹激励自己勇敢地活着。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⑤第343页.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周文王、孔子、屈原等人的光辉事迹激励司马迁在屈辱痛苦的生活中来完成《太史公书》。

同学丁说:司马迁用自己不朽的未来激励自己。司马迁“诚已著此书,藏诸名山”,坚信此书必将“传之其人通邑大都”⑥第344页.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后人读了此书后对自己的赞誉就能洗刷自己下狱受刑所遭到的侮辱。

因而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因势利导激励学生自尊、自信、自强,从而提高学生自我激励的情商水平。

三 提高承受挫折情商的水平

每个人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常是十有八九,大学生对此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才能从容面对人生中的坎坷,学会坚强。80后的大学生,大多数人有着较为富足的物质生活,学习中所受挫折也不多,意志品质不够顽强。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漫长的人生中,挫折与失败有时对一个人反而是好事。“暂时性的挫折实际上是一种幸福,因为它会使我们振作起来,调整我们努力的方向,使人们向着不同的方向前进。”①第321页.徐厚道.心理与教理导论[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笔者通过讲解苏轼贬官黄州期间的事迹,来加强对学生承受挫折情商的培养。

1079年湖州任上的苏轼,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出狱后的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苏轼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挫折。在被贬黄州这段时间,苏轼过着物质上穷困潦倒、精神上孤独痛苦的生活。一贯靠读书作官为生的苏轼,遭遇到“廪入既绝,人口不少”②第1536页.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中华书局.1986.的情况,过着“先生年来穷到骨”③第1082页.苏轼著,冯应榴辑注,黄任轲、朱怀春校点.苏轼诗集合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④第1089页.苏轼著,冯应榴辑注,黄任轲、朱怀春校点.苏轼诗集合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的贫困生活。黄州期间,苏轼遭遇了“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风浪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讥寒疑死矣”⑤第1210页.苏轼著,冯应榴辑注,黄任轲、朱怀春校点.苏轼诗集合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孤立处境,这种处境严重到“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⑥第1432页.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中华书局.1986.的程度,世态的炎凉,使苏轼精神极度孤独痛苦。面对物质、精神的双重挫折,苏轼首先用佛家的随缘自适、道家的淡泊旷达来消解。他自我宽慰道:“口体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年之道。”⑦第1499页.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中华书局.1986.佛家的随缘自适,让他把因物质贫困而不得不在生活时时节俭的行为,看作是惜福延年的好方法。道家的淡泊旷达,让他视功名富贵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⑧第458页.邹同庆、王宗堂著.苏轼词编年校注[M].中华书局.2007.。其次,苏轼用“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⑨第1432页.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中华书局.1986.的黄州游历来消融挫折带来的痛苦。黄州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10第5-6页.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中华书局.1986.的美景,使苏轼处于“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11第360页.邹同庆、王宗堂著.苏轼词编年校注[M].中华书局.2007.的陶然自乐中。靠着这些自我化解挫折的方法,“竹杖芒鞋”的苏轼在遭遇“穿林打叶声”的雨时,仍然能有“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只因其有“也无风雨也无晴”○12第356页.邹同庆、王宗堂著.苏轼词编年校注[M].中华书局.2007.的随缘自适、淡泊旷达心胸。再次,苏轼用生产自救和文学创作化解挫折。苏轼积极从事农业耕种,经历了“种稻清明前”、“分秧及夏初”、“秋来霜穂重”○13第1041-1042页.苏轼著,冯应榴辑注,黄任轲、朱怀春校点.苏轼诗集合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的过程。在黄州期间,苏轼创作出《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浪淘沙·大江东去》《临江仙·夜归临皋》等千古名篇。仔细品味这些名篇,读者们也洞悉了苏轼是一位能用积极措施消解挫折,具有很高承受挫折情商水平的人。

挫折是人生的磨刀石,它有利于砥砺出大学生顽强的意志;失败是人生航行中的灯塔,它有利于指引大学生驶向正确的人生航线。因此,每个人在生活中学会从容、乐观面对挫折,懂得挫折是促使人成长的手段,这也是人生必修课。

大学语文是最具人文气息和情感魅力的学科,大学语文教材又是让学生体悟情感、培养情商的最好媒介物。利用大学语文课堂,加强对大学生的情商教育,

可以使大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使他们成为建设21世纪的合格优秀人才。

[1]董宇艳.关注“情商”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J].中国高等教育,2004(12).

[2]徐厚道.心理与教理导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College Chinese,Good Platform for EQ Education

ZHU Xiao-n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s,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China)

One’s EQ leve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is career success.Most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low EQ levels are due to defects in education.The course College Chinese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EQ levels from the aspects of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their own emotions,their self- motivation and dealing with frustration.

College Chinese;EQ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s

G 641

A

1009-9743(2012)02-0112-04

2012-04-17

朱小宁(1976-),男,汉族,江西宁都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唐宋文学、大学语文教育。

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大学语文学科建设研究》(项目编号:Hjsk2012-28)、海南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大学语文学科建设研究》(项目编号:hdjy1108)。

(责任编辑:张玉秀)

猜你喜欢

曹植中华书局司马迁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论曹植对于形式美的追求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建筑史话
曹植《白马篇》赏析
论曹植与《古诗十九首》无关
On Observing Etiquette and Custom —— A Case Study of the Essence of the Funeral and Burial in the Six Dynasties〔* 〕
On the Resurrection of Humanity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Jian’an Peri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