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液化的防治
2012-04-07魏景丽乔菊红
魏景丽 乔菊红
(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宁夏永宁 750100)
随着近年来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型偏胖的人群也急剧增加。与男性相比,女性皮下脂肪的含量本就相对较高,再加上肥胖、糖尿病、妊娠期水肿及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切口脂肪液化后的长期不愈合给很多患者带来了生活上的不便和心理上的高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过程。根据我科近几年来对此类患者的观察和治疗情况,认为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液化可以通过有效地预防措施可降低其复发率,通过积极的治疗促进其愈合。
1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液化的流行病学情况
妇产科的手术包括妇科手术和剖宫产两部分,在我国,前者的发生率为0.5% ~0.6%,后者的发生率为 0.3% ~0.5%,而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液化总的发生率为0.3% ~0.6%[1~3]。现在南方与北方的经济条件差异逐渐减小,其腹部手术后切口液化的发生率也没有明显差异。
2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液化的影响因素
切口脂肪液化其实就是切口内皮下脂肪细胞无菌性变性坏死过程。人体的皮下脂肪组织细胞内含有一个大的中央脂滴,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熔点较低而流动性大,呈液态。脂肪细胞坏死破裂后脂滴溢出,局限在切口内形成一定量的液态脂肪,是造成切口不愈合因素之一,也是切口潜在继发感染的因素之一[4,5]。有关切口脂肪液化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揭示。但以下几点是影响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液化的主要原因。
2.1 肥胖 随着国内肥胖人群比例的升高,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液化的发生率也在明显升高。皮下脂肪越厚,其血液循环也越差,手术切开后,局部血液循环被进一步破坏,组织愈合能力和抗感染能力进一步降低,术后脂肪组织更易发生无菌性坏死,引起脂肪液化。皮下脂肪超过3cm以上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就会增加。切口液化的患者有70%是肥胖患者,这也充分说明了肥胖是切口液化的主要因素之一[6]。
2.2 外因刺激 术中的止血钳钳夹、结扎以及牵拉等机械刺激均可损伤局部组织、造成组织血液供应不良,细胞水肿,产生无菌性坏死,从而发生液化改变。现在临床普遍使用的高频电刀也是影响脂肪液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高频电刀是利用高频电流在局部组织产生的热效应来达到切割和凝血的效果,其电凝产生的局部温度最高能达到1000℃,在造成大量切口内组织细胞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和炭化的同时,也使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更加剧了脂肪细胞的坏死、液化。另外,消毒切口周围皮肤的酒精进入切口内能够直接使脂肪细胞变性坏死。
2.3 切口缝合 腹部切口缝合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切口的愈合。如切口缝合过程中缝扎过紧、过密,可能导致血运不佳,组织缺血坏死而引起脂肪液化。缝扎过松或止血不彻底,继发出血或血肿,以及遗留死腔等都可致脂肪液化。
2.4 妊娠期水肿、营养不良 许多妊娠期患者存在不同的水肿情况,肿胀的脂肪组织术后不易吸收,而滞产患者手术操作困难使手术时间及切口暴露时间延长,而合并贫血、营养不良均可使切口局部愈合能力低下,脂肪细胞肿胀缺血,发生无菌性坏死,从而形成脂肪液化。
2.5 全身或系统性疾病 糖尿病、贫血或营养不良造成局部切口生长缓慢、不愈合;肝功能损害、凝血功能异常造成切口局部血肿、积液;咳嗽、缝线排斥反应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类药物等,都可以造成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和不愈合。
3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液化的防治
手术过程中加强外科无菌操作,保护切口,减少切口污染,避免过度钳夹、牵拉皮下脂肪组织。使用高频电刀时,应采用适当电压,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时间,避免反复切割和电凝止血。术中或术后消毒切口皮肤时,应尽量避免酒精或碘酒进入切口。手术结束、缝合皮下组织前,一定要仔细止血,并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不但能够彻底清除切口内已失活、脱落的脂肪颗粒避免术后坏死液化,而且能降低切口局部温度,避免电凝后的高温持续刺激、损伤脂肪细胞。缝合皮下层时应全层缝合,钳夹、打结动作应轻柔。贫血或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在围手术期内给予输血及营养支持治疗,纠正贫血及营养不良状况。糖尿病患者术前应将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再安排手术。其他系统性疾病均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果已经发生了切口液化,应对患者进行解释和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了解切口液化发生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案,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精神压力,使之配合治疗。对于表浅的、局限的切口脂肪液化,可给予生理盐水冲洗,TDP灯局部照射,促进血液循环及切口愈合。如果切口脂肪液化范围较大,可酌情予浓盐水冲洗,拆除缝线以及放置引流等。国内也有中药外用及持续负压管吸引法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7,8],也可酌情使用。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个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尤其女性患者腹部脂肪沉着相对男性较多,更容易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因此,有效地防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对妇产科医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将防止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各项措施在妇产科手术中进行常规的理论和技术培训,能够有效降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这对促进患者的恢复和减轻医生的工作量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
[1]潘玉平.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42例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0):2835
[2]张小玲.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60例相关因素探讨[J].实用新医学,2007,8(12):1069
[3]古丽红.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46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10):214
[4]陈 芳.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4(2):75
[5]吴晓梅,赵新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J].重庆医学,2011,40(19):1942
[6]薛志琴.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7):1095
[7]张继志,孔庆平,陈建稚.丹参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体会[J].新医学导刊,2008,7(6):16
[8]赵志鸿,白志刚,王玉芳,等.皮下置管负压引流防治肥胖患者腹部纵切口脂肪液化前瞻性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1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