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
2012-04-07屈育红
范 琼,屈育红
(海南医学院临床学院,海南海口571199)
一 生命教育的含义
生命教育这个概念最初起源于欧洲。90年代初,我国港台地区个别学校引进并践行这一教育理念,近几年来我国大陆学者也开始关注生命教育,且学术界对生命教育的概念和内涵界定也是各抒己见。从目前已有的对生命教育的研究来看,学者们的研究重点主要侧重于构建生命教育体系,完善生命教育内容以及树立生命教育的价值追求等方面。
综合目前学术界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大陆高校教育现状,笔者认为生命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生存技能,提高学生保护生命的能力,让学生在尊重生命的基础上学会更好地珍惜生命。
二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的渊源与依据
(一)实施的理论依据
生命教育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西方哲学中的生命教育思想,从古希腊时期强调发展人的理性与情感的和谐,到以卢梭为代表的近代西方哲学中教育学生通过自身生活和活动来保护和完善生命,再到以“人的生命”为主题的现代西方哲学,都包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思想,为我们今天研究生命教育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中国文化中的生命教育思想,从儒家注重以人为贵、以孝为本的思想开始,到包含生命起源观、结构观、过程观、存在观的道家思想,再到主张善待万物和尊重生命的佛家思想,都具有内涵丰富的生命教育思想;近代对生命自由的关注取得了长足发展,更加强调人格独立,追求人的个性自由和独立发展,肯定个人正当欲望之上得到的幸福;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面对应试教育出现的负面影响及学生出现的自杀、网瘾、心理问题等现象,学者们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关爱生命的理念,这也是20世纪90年代教育界研究的新亮点;马克思主义生命观则是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指导思想,侧重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倡导人不仅是为了自己活着,也要为他人活着、为社会活着的思想。
(二)实施的历史渊源
1.生命教育在国外的兴起和发展
生命教育在国外最早兴起于欧洲,是以阿尔贝特·施韦泽创立的生命伦理学为雏形。国外生命教育研究代表性国家主要有美国、日本和英国等。
美国最初是在1968年由杰·唐纳·华特士提出了生命教育思想,并在当时创建了阿南达学校践行这一教育理念。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在高校系统、有计划地推行生命教育理念。目前为止,美国已有165所高校系统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在课程实施方面,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教育资源,采取丰富多样教育形式,其中重要的是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教育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显著。日本到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学校实施生命教育。1989年日本将生命教育定位为学校德育目标,并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尊重人的精神”和“敬畏生命”的理念。英国的生命教育专业化进程比较快,学校成立专门的生命教育中心,并聘请相关专业人员在给学生进行理论讲授的同时进行生存技能训练,达到理论和实践结合。澳大利亚、乌克兰、法国、荷兰等国家也陆续在大、中、小学校开始开设生命教育相关课程。可见,生命教育在国外的发展和研究已趋于成熟。
2.生命教育在国内的兴起和发展
生命教育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最先始于台湾和香港地区。20世纪70年代台湾学者开始关注生命教育,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台湾生命教育经历了试点、学校全程化推行和全社会配合共同推行三个阶段。香港于1996年开辟了“生命教育”为内容的教育新途径,实施重点主要是在学校科学设置课程和采取恰当教育方式,希望通过推行生命教育减少学生的暴力和自杀倾向,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我国大陆地区真正开始关注生命教育是在20世纪90年代。到目前为止,全国也有几所高校开始践行生命教育理念,如武汉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学校已开始将生命教育有关内容作为选修课向学生公开开设,但由于课时限制和师资力量原因,也只是将生命教育部分思想对学生进行笼统介绍,而且教学中没有相关系统的专门教材。因此,无论是从知识的系统性、专业性还是从师资的专业性来讲都不能很好满足学生对生命教育知识的需求。
(三)实施的现实依据
我们的教育现实和教育价值导向从目前来看并没有很好促使学生生命力得到发展,大学生中漠视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
“人们似乎心甘情愿地让人把自己和孩子作为东西,作为工具、作为机器去塑造、去加工、去利用。对物质的疯狂追求和拜金主义使得人们把一切与赚钱无关的事物视为‘无用’而弃之。人们不仅失去了个性,也正失去人性,成为被同样本能主宰的两足动物”①张汝伦:《思考与批判》[M].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05页。;“今天,我们不问怎样使一个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是问我们应当教他们什么技术,使他成为只关心生产物质财富的世界中的一颗光滑耐用的齿轮牙”①伊丽莎白·劳伦斯,纪晓林译:《现代教育的起源与发展》[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序言。,这可以说是当代教育的最大悲哀。
为更准确掌握当代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现状,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访谈形式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选取了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的学生作为对象,对性别、学历和专业等构成因素进行了严格区分,确保调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调查问卷显示,当代大学生健康发展呼唤生命教育深入发展。大学生基本上能做到珍惜生命,注重自我生命健康发展;理论上大学生对自杀基本能够正确认识,但实际上应对挫折和危机能力比较弱;学生期待掌握更多和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基本生存技能;学校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生命教育或生存技能训练的课程。
三 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的有效措施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方法论,是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们身与心关系的准则。生命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政治信仰,具备较高政治觉悟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引导大学生遵循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思想,将个体生命置身于社会这个大集体中,从社会责任角度来审视自身生命,使个体生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让大学生学会科学对待周围的生活及学习环境,自觉调整自我身心和谐发展,促进自身与他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二)政府重视、政策干预有力推动生命教育开展
生命教育在国外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推行比较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政府非常重视生命教育的实施,政府不仅积极协调所有社会机构,整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宣传和推行生命教育,而且在生命教育师资培训、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教育资源研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我国大陆地区生命教育实施情况就不容乐观,不仅起步晚,而且政府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只有上海、辽宁等省在中小学生命教育实施方面给予明文规定,发挥了政策导向作用,但对于在高校如何开展生命教育的文件几乎没有。目前我国仅有的几所开设生命教育选修课的高校中,关于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式的选择等都是由学校自行确定,政府层面和高校主管机构并没有重视。面对这种现状,如何使生命教育系统地走进高校并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体系?如何科学设置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完善生命教育内容,创新生命教育方式方法?如何不断规范生命教育教材,培育专门的生命教育师资力量?这些都是目前大学生生命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仅靠单个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政府或国家应重视生命教育,通过一些具体政策措施促进生命教育更好地推行,如成立专门生命教育委员会,规划和研究我国生命教育实施系统方案。各高校也应成立独立的生命教育中心,规划和指导本校生命教育的具体实施,使生命教育的实施规范化、专业化和大众化,使珍爱生命理念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
(三)研发专门的生命教育教材,进行规范的教学课程设计
在教材编排与课程设计上,应在结合国内实际基础上借鉴国外及台湾做法。国外生命教育在教材编排和课程设计上坚持生命的完整性,重视教育理念在各学科的渗透,运用生活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等,其教育内容以学生需求为基础,以学生兴趣为突破,以学生生活背景和学习能力为客观依据,把个人需求、社会需求及民族价值观、生命发展常识、个人生存技能以及能够反映个体心理健康、道德品质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构成完整的生命教育体系。台湾在推行生命教育时,开始主要是通过组织专家学者和教师开发现有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元素,后来教育部专门设置了“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并设置了课程与教学推动小组,专门负责生命教育课程开发和研究。除此,台湾的许多民间组织也参与开发生命教育资源,编辑出版各种相关音像资料、读本等,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很多教材。
大陆高校的生命教育刚刚起步,系统推动还处于探索阶段,不管是课程资源开发还是教学方法运用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在教育的针对性和系统性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在推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首先由专门的教育机构发动,积极组织调动学者专家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探讨有效的生命教育方式,编写高质量生命教育教材。各高校可根据学校性质和学生特点、专业设置结构,具体详细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进度。可以借鉴台湾高校生命教育做法,有步骤推动生命教育实施,使学生掌握完整、系统的生命教育知识。
(四)创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方法
经查阅现有著作或论文发现,很多论著将生命教育方法和生命教育途径混为一谈,侧重于论述教育渠道和途径,而且现有模式都是从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个体四方面来论述,并未深入研究教育方法。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将大学生生命教育方法单列出来进行研究。
1.师生对话交流法
教育是一种启发生命的活动,是生命之间的深度交流,生命教育也是如此。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对话和交流原则,师生之间以平等身份进行对话交流,在对话基础上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懂得生命的唯一性和可贵性。师生之间共享生命知识而不是教师以自身权威单方面灌输知识给学生,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这本身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2.实践体验法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实践体验中,体验可以使生命更加多姿多彩。马克思说过: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认识更深刻,才能使认识在实践检验中不断趋于正确。实践体验教学法,就是让每个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参与中体会生命的多彩。实践体验法主要有:成功体验法,让学生在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时增强自信,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挫折体验法,在一系列挫折事件中让学生学会克服抑郁、消极和颓废负面情绪,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死亡体验法,生命教育中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就是死亡,我们在教会学生如何更好活着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以正确态度面对死亡。死亡体验法让学生走进医院急诊室、殡仪馆等场所,体验死亡带来的悲痛,思考生命的价值与责任。让学生从生的角度看待死,也许比单纯讲理论性的东西给学生的感悟更深刻。
3.理论联系实际法
理论联系实际法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方法,生命教育也需要此方法。首先,我们在指导大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生命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珍爱生命是我们的永恒主题。教育要不断引导学生在珍爱自然生命基础上,发挥生命的社会价值,提升生命的品质和意义;其次,要善于把握大学生生命观随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规律,掌握大学生生命观特点,对大学生中不同群体生命观进行分析比较,为更好开展生命教育打好基础;最后,理论的与时俱进也要求我们在开展生命教育时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发展的理论指导和研究大学生生命观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发展和创新大学生生命教育。
总之,大学生生命教育是塑造生命自然之美,追求生命价值之真,向往生命和谐发展的一项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我们期待有更多学校践行大学生生命教育,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回归到助长生命的基点,通过教育使每个学生的个体生命都能得到自由、全面、和谐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6]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郑涛.教育学视域里的生命教育[J].教书育人,2002(8).
[8]樊浩.人文精神的培育及其价值合理性[J].江苏教育论坛,2001(5).
[9]王坤庆.当代西方精神教育研究综评[J].教育研究,2002(9).
[10]刘慧,朱小菱.多元社会中学校道德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世界[J].教育研究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