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必武对党外人士统战工作的贡献

2012-04-02陶利江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民主人士党外人士董必武

陶利江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党外人士,是指中国共产党组织以外的人士,包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党外人士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争取和团结党外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在董必武的革命生涯中,他一贯主张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并身体力行,积极开展对党外人士的统战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绩。

一、 高度重视对党外人士的统战工作

不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董必武都高度重视对党外人士的统战工作,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在共同的政治目标下实现长期合作的可能性,从多方面论证开展党外人士统战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从党的作风和党群关系方面进行了论证。1942年10月31日,董必武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的《宗派主义对党外关系上的排他性》一文指出,宗派主义是一种不正之风,具有排他性,他告诫共产党员必须克服宗派主义情绪,加强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董必武在文中严正指出:“要团结全国各抗日党派、各阶层,首先就必须与党外人士合作,这是无须多说的。我党与党外人士民主合作的原则是永久的,是不变的。这是因为我党不能脱离群众而存在。现在要与群众密切联系,党实行了与党外人士合作的原则;将来依然要与群众密切联系,所以党将来还是要实行与党外人士民主合作的原则。”[1]83其次,从革命对象和革命任务方面进行了论证。1949年8月25日,董必武在向华北人民政府科长以上党员干部所作的报告中指出:“人民解放军进行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的革命战争,很快便要在全国取得胜利,这个胜利是很伟大的。但是这个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开始,还不是彻底的胜利,还需要巩固这个胜利。”“所以凡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人,都要联合起来继续干,我们联系得愈广愈紧密,我们的敌人愈少空子可钻,我们就能愈快愈便利地完成现阶段的革命任务。不团结民主人士,不争取可能争取的朋友,我们便犯了关门主义的错误,我们便限于孤立,便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2]63再次,从政权性质和阶级关系方面进行了论证。董必武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我们党去认真地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这些是这个专政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没有这种团结,这个专政就不能巩固。同时也要求我们党去团结尽可能多的同我们合作的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知识分子。”“我党与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2]58

二、身体力行,积极开展对党外人士的统战工作

(一)领导并推动了国统区的宪政运动

在193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国民参政会第四次会议上,董必武与张澜、黄炎培、邹韬奋等民主党派负责人提出《民众问题》议案,提交会议讨论,各民主党派都强烈要求国民党结束党治、实施宪治。经过各党派的共同努力,会议最后通过了《召集国民大会实行宪政决议案》。为了促进这一决议的真正实施,各民主党派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宪政问题的讨论和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也广泛开展了要求国民党实行宪政的活动,至此,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宪政运动。在国统区,董必武利用自己参政员的合法身份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对国民党进行争取民主宪政的斗争。对张澜、沈钧儒等民主人士召开的宪政座谈会和促进宪政座谈会,不仅每次都亲自参加,和民主人士讨论和研究宪政和抗战的问题,而且还担任座谈会的领导,并当选为宪政促进会筹备委员和宪政促进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二)团结党外民主人士,积极应对国民党掀起的三次反共高潮

1939年底至1940年初,国民党发动了抗战之后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政治口号。董必武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同投降分裂势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多次撰文披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罪行,大力宣传共产党的团结抗日主张,这大大增强了国民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同投降、分裂、倒退逆流进行斗争的决心和勇气。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皖南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出现了严重的破裂危机。皖南事变发生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对国民党当局大为失望,董必武广泛地与各民主党派负责人黄炎培、沈钧儒、梁漱溟等多次交谈,同他们分析局势,研究对策,积极支持他们的要求和行动。各民主党派在了解事情真相以后,纷纷发表通电,谴责国民党倒行逆施,破坏抗战的罪行,一致要求国民党停止以武力攻击共产党,停止内战,这使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政治上限于难以逃避的被动局面。1943年5月,蒋介石调集大军包围陕甘宁边区,在国统区大搞文化专制和白色恐怖,企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董必武认真执行中共中央提出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广泛而深入地发动国统区广大群众及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掀起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制止内战的高潮。董必武及时向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通报情况,分析形势,号召他们参加到反对国民党法西斯的斗争中来。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纷纷行动起来,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反对内战的宣传活动。各国记者、使馆在明了真相以后,也纷纷质问国民政府并警告国民政府不要重开内战,否则各国将终止对国民政府的援助。这一切迫使蒋介石改变反共计划,命令胡宗南停止活动。第三次反共高潮还没来得及发展成大规模的武装进攻就被制止了。

(三)支持各民主党派联合起来,组成强有力的组织

1940年12月,各党派负责人黄炎培、梁漱溟、左舜生、张君劢等在重庆多次秘密集会,讨论各民主党派联合问题。他们认为,“非民主团结,大局无出路,非加强中间派的组织,无由争取民主团结”。在此期间,董必武经常与各党派负责人讨论同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问题,推动他们成立统一战线建国同志会。皖南事变后,他们要求联合起来的决心就更大了,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他们决心联合起来成立“中国民主政权同盟”。中国民主政权同盟于1941年3月19日正式成立,它的成立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对国民党所坚持的独裁统治是个严重的打击。董必武不仅亲自做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工作,还派得力干部到民主党派中帮助工作。张友渔、王炳南就是经董必武直接派到救国会中去工作的,张、王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等人一起,共同领导了救国会的工作,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此外,董必武还派徐冰去推动和帮助邓初民、谭平山、柳亚子等人,组织了三民主义统治联合会,以团结国民党内的民主进步分子。

(四)揭露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真相,发展壮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46年6月,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撕毁政协协议,悍然发动内战。1946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指示,指出:“为了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必须和人民群众密切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力量。”[3]1187“在城市、除团结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一切进步的势力外,应注意团结一切中间分子,孤立反动派。”[3]1188董必武坚决贯彻中共中央的指示,十分注意团结和争取各民主阶级、各派中间力量,并与他们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为了揭露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真相,董必武多次走访民主同盟、民主建国会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向他们说明中共的立场和方针政策,并且同他们一起分析形势,研究对策,大力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有利于和平建国的建议和要求。通过种种举措,董必武向广大党外人士宣传了中共的主张,赢得了他们的同情和支持,发展壮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无疑大大增强了中共自身的斗争力量。

三、结合自身统战经验,提出做好党外人士统战工作的方法

(一)让党外人士有职有权

党外干部是干部队伍中的重要力量,董必武高度重视发挥党外人士在政权机关中的作用,使他们有职有权,他指出:“中国新的政权机构中,必须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爱国民主人士。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及政府中,特别是在县以上的政权机关中,都应该有他们的代表参加,并且有职有权。”[4]334有些党内同志对党外人士在政权机关中任职流露出怀疑和不满,如“吃掉我们的小米了”,“麻烦的很”,董必武对此进行了严肃批评,指出:“我们共产党员是无条件为人民服务的,如果为人民服务夹杂着个人的地位、待遇等要求,那就是党性不纯的表现。”[1]264另外,董必武还从党内团结的高度强调要尊重党外行政领导人,指出:“无论是哪个部门或哪个处科,只要是民主人士做领导(不管这位民主人士多么靠近我们党),那我们党对行政工作问题所作的决定一定要通过他们,征得他们的同意而后做。”“如果作领导的民主人士不同意,切不可因为那是党的决定而率意执行,否则就要犯错误。”[2]253

(二)生活上关心和爱护党外人士

争取和团结党外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董必武指出不仅要在政治上团结党外人士,在生活上也要与他们接近。新中国成立前,董必武长期在国统区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同各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有着广泛的交往,并在生活上处处为他们着想。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每年都花费大量精力来研究党外人士的生活待遇问题,如果遇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他就写信或者写报告给中共中央,建议统筹解决。党外人士只有生活上有了更大的保障,工作才能尽心尽力,因此,董必武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注意关心非党干部的疾苦,经常过问和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董必武是这样要求党员干部的,他自身也是这样做的。1955年,谢和赓、王莹从美国回到祖国,暂居北京招待所。董必武亲自接见他们,见他们没有穿大衣,便关切地询问:“现在你们已经回到自己的家中了,生活上有什么需要的,尽可以向组织报告。”正是在生活上处处为党外人士着想,董必武赢得了广大党外人士的尊重和爱戴。

(三)对党外人士既团结又斗争

党外人士阶级成分复杂,其政治态度必然也是复杂的。董必武分析指出:“用革命的尺度来看,有同情革命运动直接参加工作的;有同情革命运动参加工作积极和不积极的;有同情革命而自己不去行动的;有同情革命但不明白我们革命是搞什么的;有的革命高涨时他轰轰烈烈地干,很积极,而当革命低潮时便表现消沉的;有过去是反革命,觉悟以后走上革命道路的;有不久以前还是反革命,新近参加革命阵营的。”[2]59董必武进一步指出,党与党外民主人士是有距离的,“这些距离表现在政治主张上、生活习惯上、工作作风上以及思想意识上”[2]66。因此,他主张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中,不能只讲团结,还要讲斗争。共产党人同党外人士的某些错误进行原则上的斗争,是一种说服教育的斗争。即使是这样一种斗争方式,董必武仍告诫共产党人:“对民主人士的错误进行原则上的斗争,在方式上应和党内斗争不同。同时还须掌握分别对待的原则,就是说要详细了解分析不同对象的社会经历、社会关系、生活环境、个人特性等,分别对待而不是一律对待,才容易达到团结的效果。”[2]252

董必武对党外人士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团结和争取了一大批党外人士,使他们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这大大增强了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力量。特别是他提出的做好党外人士统战工作的方法,为我们今天做好党外人士统战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的统战思想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统战学说和政党学说。

[参考文献]

[1] 董必武.董必武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 董必武.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6.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董必武.董必武统一战线文集[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民主人士党外人士董必武
董必武严律教子
董必武吃饭的故事
“爱国民主人士——新四军之友”征文启事
董必武清廉为政
中共一大在民主人士李书城家召开
新形势下做好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统战工作方式方法研究
引导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优势作用的对策
“党外人士”称谓的由来
董必武家训:跑龙套的人生也很精彩
民主人士翟宗文在芜湖革命活动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