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蕴书香墨色 续文脉学知
——记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

2012-04-02中国科学院科普学会100102

地理教学 2012年11期
关键词:白鹿洞岳麓书院湖南大学

中国科学院科普学会(100 102) 高 峰

华夏风采

蕴书香墨色 续文脉学知
——记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

中国科学院科普学会(100 102) 高 峰

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指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嵩山的嵩阳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如果单从自然风景而言,这些地方也许并没有明显的长处,但由于诸多教育、文化的先贤曾在这些地方布道、求学,使得这里的一山一水都透露出书香墨色,一砖一瓦都深含着隽永的文化品位。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所讲学式学堂,在庐山五老峰东南,距离庐山的中心景区比较远。自驾车可以从观音桥一直往北开,如果住宿在牯岭镇,可以顺着去三叠泉的路线一直走下去,大概要半个小时的车程。

路两边的树木,都青翠可爱,更有许多参天大树,愈显古朴幽静。由于书院位于山沟中间,四周青山围拱,俯视似洞,唐代时李渤隐居在这“洞”中读书,养有一只白鹿,人称白鹿先生,故名这里为白鹿洞。在这样一个幽深的地方,又有一道小溪碧水流淌,叫贯道溪,溪水淙淙可听,更显得四周清雅淡泊,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南宋著名的教育家朱熹在江西做官时,为了弘扬他坚持的理学,宋孝宗时申请在此建书院,在上疏中写道:“……至于学校,则一郡一邑仅置一区,附廓之县又不复有……”可见他对当时教育的苦心。得到批准后他遂亲任洞主,筹款建屋,征图书,聘名师,广集生徒,亲自讲学,制定的《白鹿洞规》成为后世700年的教育宗旨,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五条教规一直到现在,也是读书的金科玉律。

白鹿洞书院现在的建筑包括紫阳书院、书院门楼、白鹿书院和春风楼,都是沿贯道溪而建。进入书院门楼,有小桥名枕流桥,由朱熹手书的桥名。在书院里可以看一下“朱陆讲会”所立的那块碑。出了书院就是延宾楼,其主楼是春风楼,是个很好的名字,相传是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时的住所。在春风楼前,矗立着一尊朱熹的铜像,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值得纪念。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故得名。岳麓书院的雏形可追溯到唐末五代,但兴盛同样是在宋代。北宋时,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到1926年,在此基础上兴建了湖南大学,世称“千年学府”,因此广义上的岳麓书院就是湖南大学,狭义上的岳麓书院则是大学校园内的故书院,要参观故书院,找到湖南大学就行。

沿着标示,穿过湖南大学校区,从高楼大厦的旁边隐约可以看到一角古老的建筑。顺着池塘边的一条小路,转弯,豁然映入眼帘的是“岳麓书院”四个字。大门两旁的对联是“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颂扬湘楚人才荟萃之盛,同时盛赞岳麓书院造就人才之多。

书院由三部分组成:园林,学堂和御书楼。园林不大,有几处景点,如“曲涧鸣泉”、“碧沼观鱼”、“竹林冬翠”等,都是很雅致的名字,尤其在细微的安排处,如石墩、题字、碑、石刻等等,无一不透着书香。“会讲”是岳麓书院一种独具特色的讲学活动,它往往是由不同学派或持不同学术观点的人在岳麓书院内展开讨论,辨析异同,使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得到极大的启迪,就是教师自己也深有收获。经讲堂,过后屏,豁然开朗,御书楼就建在这里。这座曾以收藏御赐图书为主的古代图书馆,饱尝劫难,屡毁屡建,现在馆内珍藏着5万余册图书,为海内外学子教研使用。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但直到北宋名儒司马光、范仲淹、程颐、程颢等相继在此讲学,遂使书院名声大振。

从登封市乘2路车可以一直到嵩阳书院。书院的建制古朴大方,沿中轴线为五进院落。先后是大门,先师祠、讲堂、道统祠和藏经楼。

在书院大门外竖立一座大唐碑,高9米,是河南省现存最大的碑刻,被称为“嵩山碑王”。碑文由当时的大书法家徐浩所写,如果爱好书法,倒是可以仔细观摩,但由于碑文是奸臣李林甫所撰,遂被后世唾骂,真是苦了这块好碑。进了书院,正对着大门,有两株高大无比的古柏,分别名为 “大将军”和“二将军”,大将军柏树高12米,围粗5.4米,树身斜卧。二将军柏树高18.2米,围粗12.54米,树干下部有一南北相通的洞,好似门庭过道,树洞中可容五六人,据考证树龄在4000年以上,赵朴初先生曾留有“嵩阳有周柏,阅世三千岁”的赞美诗句。

过讲堂,有个洋池,形如“¥” 样,凡考中秀才的都要举行绕池一周的仪式,据说孔子的故居在伴水之滨,绕池是为纪念孔子,表示要效先师之法,安邦定国平天下,这正是儒教理学的一个道德要求基础。

应天府书院

应天府书院亦称睢阳书院,位于商丘县城南。始建于后晋,北宋时得到光大。

使应天府书院扬名的一位人物就是那个吟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范仲淹在此求学时就属于有远大抱负的人,虽然贫穷得只能长期就咸菜喝粥(划粥割齑这个故事就是讲范仲淹的),但连岁苦读,春夏秋冬都是凌晨即闻鸡起舞,然后苦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由于应天府书院是免费的,这也是范仲淹选择这个书院的最大原因,所以书院里应该有许多如范仲淹一样的苦学之士。从这样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应天府书院的学风是非常刻苦和严谨的。

范仲淹还是一个身体力行的教师,每当给诸生命题作赋,他必定先作一篇,以掌握试题难度和着笔重点,使诸生迅速提高写作水平。这种做法与今日许多教授讲课时洋洋洒洒,真正到社会上应用时却不灵光的现象相比,确实大相径庭,真是值得后人借鉴。

应天府书院的原址在现在的商丘故城,完整的书院已不在,只能看看残存的一些建筑。

猜你喜欢

白鹿洞岳麓书院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
湖南中烟联合湖南大学揭示植物维持代谢平衡的机制
走在全面现代复兴大道上的岳麓书院
鹿拓雾来白鹿洞书院文化APP交互设计
Portal gas in neonates;is it always surgical? A case report
岳麓书院举办己亥年祭孔大典
白鹿洞书院八字学规被刻在联合国总部墙上?
白鹿洞书院记
A Study on the Cohes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Blessing Short Messages
白鹿洞书院藏书目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