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2012-04-02伦丽青
伦丽青
(东莞理工学院 师范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然而,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当今大学生的整体礼仪水平不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礼仪意识淡漠。80后、90后的学生从出生开始就背负着生存的压力,小时候父母就告诉他们要做好孩子,读书时被告知要争取好成绩,要考上重点学校,这样才能有希望考上大学。现在上了大学还不一定能找到理想工作,要考研、读博,有了好工作,生活才有了保障,可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所以这些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背着沉甸甸的书包,他们心中只有功课,哪顾得上其他东西,从而忽略了身边的人和事,不懂得与人相处,而是自我为中心,他们觉得“礼仪”离他们很遥远,造成礼仪意识淡漠。
礼仪习惯未能养成。笔者曾于2010年在本校做了一个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的调查,关于“不讲礼仪的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学生认为不讲礼仪的原因是没有养成习惯。我国的礼仪教育,没有从小给予关注,我们的学生从小缺失礼仪教育,习惯最好从小培养,他们已失去了培养好习惯的最佳时期。
礼仪行为不能自如运用。学生上了大学,由于面临着就业的压力,这个时候他们才开始关注礼仪知识,但从认知到践行,需要时间和实践,学生礼仪实践的机会并不多,当他们真正与社会各色人打交道,就变得手足无措,礼仪行为不能自如运用。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一种文化的软实力。礼仪教育是一种修身教育,事关社会精神文明。笔者认为,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应从多渠道来进行。
一、加强课程建设,普及礼仪教育
(一)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1.礼仪教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礼仪课程被列为必修课的学校只占少数,更多的学校只把礼仪课程列为一门公共选修课。部分学校的文科类专业开有礼仪课程,如文秘、公共关系、行政管理等,理科类专业几乎空白。
2.礼仪教育缺乏系统性。大学的礼仪教育目的就是结合当前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实际组织教学,使学生了解礼仪的有关常识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含量,以便努力使自己更能成为一种文化的存在,更好地促进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礼仪教育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为基础,以社会公共礼仪、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职场礼仪为主要内容[1]。但目前许多学校的礼仪教育带有盲目性,如教材选择随意、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系统。
3.学与教功利性强。受改革开放和外来思想的冲击,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趋于实用化,这无可厚非,但许多学生抱着这种功利态度学习礼仪,只能学到礼仪的皮毛和一些简单的外在表现形式。学生管理者也是急功近利,以为开一两个讲座,上三四次课就能把学生的礼仪水平提高。
(二)对礼仪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于高校的礼仪教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议把礼仪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关涉到德智体各个方面。目前,把礼仪课程列为必修课的高校只占少数。当然这里出现的问题是:现在的大学普遍存在课程多、课时紧张的情况,这就要求从教学计划上进行调整。礼仪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每一位大学生都必须接受的,这是社会文化、文明的要求。
如何把礼仪教育引入人才培养方案,笔者认为可从两方面来考虑。一种做法是把礼仪课作必修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另一种做法是把礼仪内容纳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业指导》、《交际艺术》等相关课程里,但要加重比例,而不是走过场。不管是哪种做法,都要有严格的课程规划,针对学生的实际,修订一个有明确目标且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对礼仪教育的内容、目标等作出要求。学校有关部门还要充分重视,有条件的还可以把礼仪课程列入重点课程或精品课程建设。
2.加强师资建设。师资是礼仪教育的关键,目前高校缺乏专业教师,所以最迫切的问题是培养师资。通过各种渠道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让这些老师相对固定上礼仪课或承担学校相关礼仪教育的工作。此外是对全校教师进行礼仪培训,因为上任何课程的教师,他的一切言行举止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仅仅靠少数礼仪教师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要做到全校教师齐动员,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3.遵循礼仪教学原则,保障教学质量。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对教学质量起保障性的作用。礼仪教育有它的特殊性,所以它的教学原则也有自身的特点:
(1)以身作则原则。作为一名礼仪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要内外兼修,不断学习求进,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还要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在外注重塑造自我形象,加强礼仪训练,成为讲究礼仪的典范。礼仪老师通过自身优雅大方的仪态、蓬勃洋溢的语言、亲切真诚的微笑和良好的师德感染每一位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起学生学礼的主动性。人不率,顺不从;身不先,则不信。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吴玉章说过:我并无过人的特长,只是忠诚老实,不自欺欺人,想做一个“以身作则”来教育人的平常人。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一个好的榜样,就是最好的教育。
(2)习惯养成原则。调查中超过50%的学生认为不讲礼仪的原因是没有养成习惯,可见,大学生缺少的不是礼仪知识,而是缺乏礼仪行为意识或礼仪意识淡漠,这就要求大学生礼仪教育解决的不仅是礼仪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礼仪行为习惯[2]。只要习惯养成,礼仪行为才会经常化、巩固化和自动化。习惯的养成需要经过五个步骤和三个阶段,五个步骤即: “提高认识、明确规范、持久训练、及时评估、形成环境。”[3]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刻意,不自然”,在头1~7天左右;第二个阶段是“刻意,自然”,在7~21天左右;第三阶段是“不经意,自然”,在21~90天左右[4]。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灌输五个步骤和三个阶段的思想,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并给学生创造条件,虽然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困难重重,但我们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只要学生的礼仪行为变成稳定的自动化行为,转化成生活的一部分,不再刻意坚持,那么他们的礼仪素质就真正提高了。
(3)男女有别原则。在教学中纳入性别原则,并不是传统的性别观念,认为女子是学习礼仪的主角,而是因为施教的内容而定。教学的部分内容对男女的要求有所不同,所以把握好男女有别这个原则,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讲授“仪态礼仪”,仪态即姿态,姿态主要表现在站、坐、行、卧等方面,古人对这几种姿态已有很形象的比喻:“立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这是对举止提出的整体要求,但是男女有别,就拿“坐”来说,女士多种的坐姿,要求两膝并拢,大腿、小腿、脚跟都要贴紧,俗称“三贴”,而男士的膝部则可以分开,不要过大就行[5]。在教学中当涉及到这些内容时,一定要区别讲授,男女生分开练习,做到男女有别。
4.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1)示范教学法。示范教学是一种最直观的生动教学法,礼仪课程有许多内容需要教师的示范,正确的示范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到讲礼仪规范的美感,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示范教学要求礼仪教师示范动作准确漂亮,在示范的过程中女老师优雅大方,男老师显得风度翩翩。示范教学还要注意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从老师直观的示范中掌握规范的要领。譬如讲到“站”,教师先示范各种规范站相的姿态,身体每个部位的要求都要细致体现出来,脚和手的摆放、臀部的收紧、脖子的梗直、头的位置等等的细节要求,老师要一一准确示范,然后点出要领,男士的“站”要稳,重心往下在双脚,而女士站起来要显得轻,重心往上,头部感觉像有条木偶线拉紧一样,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很快掌握“站”的要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找到“站”的感觉和站得自信,从心理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情境教学法。礼仪课是一门知识与实践并重的课,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轻松掌握技巧。教师要根据内容精心设计情景,情景不能千篇一律,要讲究变化,例如,根据求职面试礼仪的内容,设计模拟面试现场,让学生分组练习,既让学生在模拟中掌握面试礼仪,同时也让学生从面试官的角色中换位思考;根据个人礼仪的内容,进行形象设计练习,通过展示的情景让学生把有关化妆、穿着、举止礼仪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根据日常交往礼仪的内容,让学生挖掘身边的小故事,编成小品,自己演出,从中学习礼仪知识。
(3)比较教学法。在礼仪教学中采用比较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礼仪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譬如讲到“握手方式”,握手方式一般有三种:平等式握手、手扣手式握手、双握式握手。教师指出,第一种方式适用于与初次见面或交往不深的人相握,用第二种方式握手的人,试图让接受者感到他热情真挚、诚实可靠,第三种握手方式只在情投意合和感情极为密切的人之间进行[6]。这时候采用比较法,通过对比,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了解。
(4)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礼仪老师,笔者总是思考这样的问题:讲礼仪其实就是讲美,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是美的,如何“美化”我们的礼仪课堂呢?鲁迅先生说过: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在礼仪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手段,并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营造美的课堂,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制作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的PowerPoint幻灯片课件,创造一个个悦心、悦目、悦耳的教学情境,学生在美的熏陶之下,自然学习兴趣大增,并能领略礼仪美的真谛。例如讲到“餐饮礼仪”时,穿插了一段美国电影《公主日记》中用餐的场面,让学生在笑声中了解西餐礼节;讲到“举止礼仪”时,在大屏幕上播放北京奥运会礼仪小姐的图片,学生一边欣赏北京奥运会这道亮丽的风景线,一边掌握有关举止的知识要点;讲到“领带的打法”时,先播放几种领带结的打法视频,然后老师再重点讲解,这样既加深学生的记忆,又能让学生很快掌握打领带结的要领。
最后,礼仪教育要有专门的部门对口管理。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目前我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是由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管理,全校公选课《现代礼仪》由师范学院管理,另一门全校公选课《涉外礼仪》由外语系管理,每学期学校团委会牵头举办一两次礼仪讲座。我校的礼仪教育虽然算不上混乱,但可以说没有整体规划,效果不明显,教师间也缺乏交流沟通,各自为政。因此不能再把礼仪教育作为附属品,而应考虑设立专门机构管理,下设礼仪教研室,规划全校的礼仪课程和礼仪教育。
二、举办校园活动,开展礼仪实践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必要的礼仪活动和礼仪实践也是一种很好的礼仪教育途径。至少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1.品牌活动。校级的礼仪活动可以由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团委牵头,每年组织大型活动一两次,并结合本校的特色,不管在名称上还是形式上相对固定,持续三五年不变,慢慢积累才能形成大家心目中的品牌,甚至在校外打响名声,这样影响才会深远,效果才会明显。有些学校也重视礼仪活动,但朝三暮四,摇摆不定,今年搞个辩论赛,明年搞个征文比赛,不能充分发挥品牌活动的效应。我校2010年的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中有一项“校园文明大使活动”,如果要把它做成品牌活动,首先冠名“东莞理工学院2010年文明大使”,注重评选过程,大力宣传文明大使的形象,让他们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偶像,成为“校草”、“校花”,连续举办几年自然成为品牌活动,自然树立公信力。结合礼仪的特点,礼仪品牌活动最好是这一类的活动:文明大使评选、礼仪先生大赛、礼仪小姐大赛、阳光男孩评选、阳光女孩评选等,因为这类的活动评选出来的对象具有榜样性,是个活生生的形象。另外不要忽略在教职工中开展礼仪活动,一两年一次,在师生中引起轰动,具有导向作用。
2.遍地开花式活动。遍地开花式的活动有两个层面,第一层,指的是学校院、系、班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与礼仪有关的活动,还有社团的活动、校外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大大小小的活动中不断磨炼,积累礼仪经验,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第二个层面,是指所有的活动渗透礼仪元素。就以毕业典礼为例,毕业生当天该如何着装,上台接受拨穗礼时要注意什么礼节,拨穗后和校长照相的举止,我曾见过男生在拨穗后跟校长称兄道弟似的紧紧搂住校长的腰合照,这样未免失礼;也曾见过女生握手时闪闪缩缩,不够大方。难得的毕业典礼,有时会因为礼仪问题留下遗憾。所以礼仪教育无时不在,作为活动的组织者,要强化礼仪教育观念,要随时随地做出合理有效的引导。
除了以上途径之外,开通网站博客,互联全校师生也是一种很好的渠道。学生容易接受网络信息,学校可以建立礼仪教育网站,利用网络的即时性、开放性等优势,制作更多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的形式多样的礼仪教育素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提高礼仪素养。鼓励有精力的礼仪老师开通个人礼仪博客,发布一些礼仪教育软件,写一些教学心得等等。老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开出品位高、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博客。
总之,大学生礼仪教育要顺应社会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讲究方法,敢于创新,帮助学生提高礼仪素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丰富他们的礼仪知识,使他们切实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1]黄亚兰.大学生礼仪教育教材建设的问题和对策[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1(7):71-74.
[2]王希华,庞亮.探寻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新路径:团体辅导[J].思想理论,2011(2):71-73.
[3]孙云晓.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的内容、方法和原则[N].光明日报,2008-12-30.
[4]成功习惯的养成[EB/OL].(2010 -01 -28).http://www.lz13.cn/chenggonglizhi/20100128180.html.
[5]李莉.实用礼仪教程[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7.
[6]徐白.公关礼仪教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