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广州出口企业为例
2012-04-02余建华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
■ 余建华 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
随着欧债危机的深化,对全球经济的系统性影响正日渐显现,各国为减少进口商品对本地产业的冲击,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各国利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特保措施调查以及技术性贸易措施(以下简称“TBT”)等形式合法化的手段,设置贸易障碍,使得各种贸易摩擦愈加频繁和激烈。TBT作为我国对外贸易遭受的最突出的三大障碍之一,最近也随着国际贸易战的白热化逐步进入了一个发展活跃期。自2004年开始,WTO各成员国TBT通报量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直至2009年全年通报量达1890件,达到历年顶峰。近两年开始,通报量维持历史高位的震荡发展,近年全国因TBT导致的贸易直接损失均在500亿美元以上,并呈上升趋势。
各种贸易措施的不断演变和发展对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广州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据海关数据,2011年广州市出口总额达562.1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占广东省出口总额的10.6%,但各大出口行业增幅均略低于全国水平。出口增幅放缓的原因,除受制于国际债务危机的大环境外,在国际市场日益彰显的TBT影响力不容忽视。为此,积极开展TBT应对工作,是在复杂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维护自身主动权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一、国际市场TBT发展趋势
(一)由设置单一产品壁垒向针对大类产品采取系统性的综合措施发展
比较典型的是2009年期间欧盟ErP指令对EuP指令的取代过程。EuP指令原仅针对单件需靠能量输入完成其预定工作的耗能产品,主要强调用于电能和燃料消耗的产品;而ErP指令扩大了EuP指令范围,除原EuP涵盖的耗能产品外,原则上涵盖所有对能源消耗带来影响的能源相关产品。受此绿色指令影响冲击最直接的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据《2010年度电子信息产业损害预警报告》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年均增速比“十五”期间下降19.3%。
又如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不仅引用了ASTM的标准,还在法规里规定了检测方法和设备,引入了第三方检测和认证制度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制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不仅要求日益增高,更不断把具体的标准要求纳入技术法规,上升为系统性监管,从制度层面赋予标准指标法律上的强制性。
(二)受损影响面由产品的单项某环节向产业链延伸扩大
近年TBT影响涵盖行业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无疑加速扩大了产业整体受损面。“碳标签”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日前法国开始试行的“新环保法案”要求市场上的产品须被强制性披露环境信息,标示从原料、制造、储运、废弃到回收全过程及其包装的碳含量,这意味着今后中国出口法国的鞋服箱包都必须贴上“碳标签”接受过程监控。
HACCP管理体系在全球推广应用的发展史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外标准覆盖面的延伸度,HACCP最初源于美国航空航天局专门为宇航员提供食品的一项标准,但随着40多年的发展,该体系已广泛应用于从食品产出到食用的全过程,控制“从农场到餐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危害,成为国际上检验和控制食品安全卫生和质量的共同准则。
(三)发展中国家对TBT的重视程度逐渐向发达国家靠拢
一是发达国家TBT数量优势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方面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但自1999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TBT通报量已经超过发达国家,2010年发布通报数量位列前十的成员国就包括乌干达、以色列、肯尼亚、卡塔尔、巴西等多个发展中国家。与我国发生贸易顺差的国家正在从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逐渐转向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相近且比较优势趋同的发展中国家。
二是发展中国家通过不断修定和完善本国技术标准,逐步与国际水平接轨。如1998年多米尼加通过《114-98号法令》,废除一系列被认为是外贸障碍的行政手续,使之同WTO的有关规定接轨。多米尼加迄今发布的500多个标准和技术规范中50个标准跟ISO/IEC标准保持一致。
(四)对安全、质量、环保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
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发达国家地区对产品的环保、安全与健康标准也进一步提高,以绿色壁垒、生态标签、安全要求、合格评定程序、包装标签和标志要求等不同形式的TBT层出不穷。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对2010年各成员国发布TBT通报情况统计,通报理由集中反映在:保护人类健康或安全(占45.5%)、防止欺诈行为和消费者保护(占13.6%)、质量要求(占 10.2%)、保护环境(占9.4%);涉及通报产品类别位列前五位的分别是食品及相关产品(占24.9%),电气、电子、电气工程(占11.7%),道路车辆工程(占10.2%),农产品(占7%),环保保健产品(占6.4)。可见,各国在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修订目的、涉及领域、性能要求方面越来越重视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健康、安全和环保等的要求。
以德国《第18次修订商品法的法令》(G/TBT/N/DEU/11号通报)实施为例,该法令以人体健康和生态环保为由对皮革制品提出六价铬含量的限定,直接波及广州市狮岭镇7200家皮革生产企业,30万人从业人员,逾4亿元出口产值的皮革制品。
(五)TBT带来连锁反应的未来持续影响进一步加深
以欧盟REACH法规为例,随着REACH法规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限制要求愈发严格,需授权物质不断增加,大约有3万多种化工产品和300~500万种下游应用化学品遭受波及,影响范围除化工行业外,几乎涉及家电、纺织服装、鞋业、玩具、家具等大部分主要出口行业。
同样,欧盟的生态纺织品服装新指令(2002/371/EC)将原来只有数种纺织品和服装的环境标志产品,扩大到腈纶、棉、天然纤维、弹性纤维、亚麻和其他韧性纤维包括大麻、黄麻和苴麻、含脂毛和其他蛋白纤维、人造纤维丝、尼纶/涤纶纤维、聚丙烯纤维、纤维和纱线的整理剂等几乎囊括所有纺织品和服装。此外,TBT带来的连锁反应还包括效仿效应,现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正在以欧盟的REACH法规为蓝本,制修订本国的化学品安全管理措施,中国的相关产业未来出口必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二、我国主要出口企业遭遇TBT现状分析
(一)价格比较优势进一步削弱,高新技术产业受影响面逐步扩大
过往,我国外贸企业一直以价廉物美的价格比较优势占领国际市场,但自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为保护本土市场,逐步制定较高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性标准限制我国廉价商品进入其市场。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出口产品均受到了目标市场的技术性法规、包装和标签要求、检验检疫规定、环保等方面的限制,其辐射范围已涵盖了我国传统产业及新兴产业。据国家质检总局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有31.74%的出口企业遭遇国外TBT的影响,受损行业类别集中在机电仪器与交通工具类、化矿金属类、纺织鞋帽类、玩具钟表类、农食产品类。企业因国外TBT影响导致直接损失总额达582.41亿美元,比2009年增加8.09亿美元。而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等恰恰集中反映在机电仪器与交通工具行业。
以广州为例,广州现虽拥有电子信息、汽车、船舶等国家产业基地,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2011年出口增幅分别低于全国增幅2.1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地区出口额的下降传递出危险预警信号,这是国外TBT继影响我国传统出口产业外,进一步涉足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信号。根据对广州出口企业抽样调查显示,近一半的企业均表示受到国外TBT影响,导致货物被退回、销毁或取消订单,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其中50%以上的企业表示因应对TBT导致成本不断增加,产品竞争力不断下降,企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二)出口企业环保意识薄弱,绿色能耗壁垒倒逼转型升级
节能环保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同时为迎合消费者心理,欧盟、美国、日本等国相继制定法令,对一般家用电子电器产品涉及安全、电磁兼容、能效、环保、标签标识等方面均设定了具体指标,此类TBT影响的产品主要为机电产品。据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统计显示,我国有多达60%的家电出口企业遭遇过国外TBT,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和潜在的经济损失约500亿美元,超过年出口总额的25%。
机电行业是广州市出口的重点行业,从2009年到2011年,三年间广州机电产品出口额均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0%以上。对于广州企业环保能效的改造已迫在眉睫,据有关数据显示,广东机电企业单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6.6倍,单位GDP的水耗是韩国的5.2倍,单位GDP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是欧盟国家的33倍,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随着全球机电产品市场准入的不断提高,广州传统优势出口产业若不通过技术改造,向生态环保转型升级,实现以质取胜,现今以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出口产品为主导的出口贸易模式最终被世界经济所淘汰。
(三)自主品牌产品受TBT影响严重,仍未能成为出口主导产品
在就广州市出口企业对国外TBT了解程度的调查中,自主品牌企业选择“不了解”项所占比例要比贴牌加工企业高出19.6个百分点;此外,自主品牌企业在近三年内受国外TBT影响较大,比贴牌加工企业高出28个百分点。广州出口企业类型总体上以贴牌(OEM/ODM)加工企业为主,2011年广州出口企业中加工贸易出口金额占出口金额的51.2%。
同样以机电类产品为例,2010年我国的家电产值占全球市场的85.3%,家电出口额占全球出口额的30%,但自主品牌不到20%。目前我国企业出口仍多以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产品出口面临核心技术缺失、标准意识缺乏、品牌国际影响力不足三大瓶颈。在现时以加工贸易和外商企业为主导的格局下,广州出口机电产品只有实施从“广州制造”向“广州创造”的转型升级,力争打造“广州品牌”,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立足于国际市场。2012年第111届广交会参展数据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本届广交会品牌展位虽只占出口总展位的18.8%,但成交额却占了总成交额的1/3。
(四)市场多元化局面尚未完全打开,新兴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
据调研数据显示,受TBT影响的广州企业中,遭遇TBT的企业主要出口目标市场为欧美等发达地区,遭遇TBT占比分别为美国(占31.5%)、欧盟(占27.2%)、日本(占25%)和东盟(占24.3%);另一方面,企业遭遇来自其他地区的TBT而引起出口受阻的现象则相对较少,其中包括非洲(占 14.5%)、拉美(占 13.4%)、俄罗斯(占6.5%)。而广州出口市场集中在东盟(占42.2%)、欧盟(占38.7%)和美国(占36.6%),非洲(占 17.8%)、拉美(占 17.5%)、俄罗斯(占10.1%)等新兴市场的出口量还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
广交会是外贸形势的风向标。第111届广交会虽然到会采购商超过21万人,但累计出口成交360.3亿美元,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4.8%和2.3%。虽然本届广交会总人数创历史新高,但欧洲企业到会人数却下降了一成多,甚至亚洲客商到会也有下降,反而是南美客商到会增加近一成。欧洲各国到会人数没有进入前十位。可见,一方面,在欧债危机持续影响下,欧美复苏缓慢;另一方面,我市出口企业还是没有及时把握住新兴市场需求崛起的发展趋势,出口外贸成交额的下降也就无法避免。因此,推行市场多元化策略,分散出口风险,可避免企业在某些传统市场的集中扎堆及恶性竞争。
三、应对策略和建议
第一,围绕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充实壮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企业的TBT技术人才队伍。结合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在TBT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培育体系及人才发展环境方面着手提升TBT技术人才队伍战斗力。鉴于WTO/TBT本身具有的国际化、市场化、技术化、多样化的特征,一要实施灵活开放的引才策略。通过广州市政府开展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百人计划”和“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大力引进科研创新团队、优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留学人员加入TBT研究队伍,提升研究团队复合性综合素质。二要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重点企业联合建立TBT人才培育基地。借助重大研发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优势平台,进一步开展TBT前瞻性理论研究和探索。三要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创业发展环境。优化人才结构,形成激励保障机制,为各类技术人才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和优质的生活环境。
第二,围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加大TBT专项经费投入力度,助推企业做强做大。提升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主体在企业,引导在政府,积极扶持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广州市政府一向以来关注的焦点。在推进科研机构建设和企业扶持力度方面应加大“三个投入”:一是加大TBT应对工作配套经费投入。重点加强科研机构信息采集经费、技术服务经费、通报评议经费、专项课题研究经费等投入,为提高TBT理论研究深度和帮扶服务质量起到资金保障作用。二是加大对组建产业联盟专项课题研究经费投入。引导并发挥大中型龙头企业成功应对TBT的示范效应,促使企业及时跟进有关消费者权益、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国际市场动态,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三是加大对小微型企业政策倾斜力度及资金扶持投入。通过政策宣传引导,提高小微型企业积极防范及应对TBT的意识,促使企业加大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转型等研发投入,进一步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和水平,提升产品自主技术含量。
第三,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要求,加强TBT应对和防控研究,推进外贸经济持续发展。主要包括:其一,加强重点产业TBT技术研究和引导。结合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以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前瞻性研究支持广州市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先进制造业的优化升级。抓牢生物与健康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未来高新产业发展机遇,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由资源消耗型向生态环保型、由成本优势型向技术优势型的转型升级;推进汽车产业、船舶工业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和产业基地建设,擦亮产业品牌,带动广州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其二,着力加强应对防控机制建设。完善预警监测机制,帮助企业掌握国外最新技术法规、标准信息和市场准入等要求,规避技术壁垒;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出口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进行技术评估并提出预警建议,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以达到国际市场准入条件;强化信息共享机制,整合共享珠三角区域内TBT应对的优势资源,降低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决策风险。其三,针对重点出口行业和主要目标市场开展分类指导。重点分析研究广州市主要外贸市场准入条件,形成门类清晰、指导性强、实效性佳的国外市场准入指南,更好地体现TBT研究成果的现实指导意义,为政府决策部门倡导的市场多元化外贸政策导向和出口企业发展定位提供参考。
第四,围绕广州市标准化战略实施纲要,积极推进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工作。结合珠三角改革发展纲要及广州市标准化战略实施纲要的有关要求,一是积极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紧密结合名牌战略实施、专项整治等工作,围绕广州市重点出口产业和产品,切实推行采标工作,鼓励和引导出口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二是积极制定和实施“联盟标准”。结合广州区域性资源优势,在产业集群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内以企业联盟的形式开展“联盟标准”制定的工作思路,探索“行业协会发动、龙头企业带动、多部门联动、政府部门推动”的工作思路,积极争取标准制定的话语权。
第五,围绕广州技术性贸易壁垒联合应对体系,积极发挥多层次联合应对作用。广州技术性贸易壁垒联合应对体系是由广州市政府牵头,广州市质监局、广州市外经贸局、广州市发改委、广州海关等11个政府职能部门联合成立的国内第一个联合应对体系,该体系需继续完善TBT防护机制和技术屏障,维护广州企业利益和产业安全。体系成员单位主动发挥信息共享、联合应对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强成员单位间联动积极性,在加强政策宣传引导、重点专题研究合作、出口帮扶服务等工作的开展中,共同把联合应对做深做细,充分提升“1+1>2”的整体效应;行业协会发挥行业优势,承担政府和企业桥梁作用,积极组织企业参与TBT通报评议和集结行业力量共同应对TBT;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着力改善企业管理及技术水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品质保证水平,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