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体会

2012-04-02安徽省淮南市潘集中学232087李运军

地理教学 2012年7期
关键词:探究性课题探究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中学(232087) 李运军

初中地理教学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体会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中学(232087) 李运军

一、观念是先导,引领教学方式的转变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应该是一个让学生亲自参与的、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习惯于把现成的结论告诉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而学生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传递的知识,习惯于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不愿也不敢自己去动手、动脑进行探究。因此,在开展探究性学习前,首先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观念,使学生真正能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和任务重新进行定位,不能仅满足于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指导者和合作者,这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前提。

例如在“水资源的利用保护”一节教学时, 探究式学习具体步骤可这样设计: ①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的环境中关于水的使用你看到什么现象?能提出什么问题?②参与社区调查、收集事实依据。如矿区洗煤、洗车、农民种地浇菜、学校以及一些公共场所的跑水、漏水现象等等。③得出结论与解释。④反思评价。⑤报告与交流。这种探究式学习是从学科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研究活动,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二、精心设计探究性课题

选题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是整个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的出发点。因此,在学生探究学习中,探究性课题的确定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成功与否。其实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已经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参考课题,为课题的选择指明了方向,但在实际使用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和补充。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从教材中确定探究课题

一方面,新教材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探究课题,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对这些课题进行探究,如在“日本”一课中“日本在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大国的过程中,是如何做出大经济的?” “世界的人口”中提出“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正确的人口政策是怎样的?”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与开发教学资源。按新课程计划、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其本身已提供了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在灵活运用现成教学材料的基础上,更需要挖掘有关教学内容,将一些教学内容加工转化为探究性提问。例如:“澳大利亚大陆四周环海,为什么气候却炎热干燥?”“南极大陆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了什么问题?”“如果地球不是倾斜着运动,在我们生活中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这些提问符合探究性提问的设计要求,采用这样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将既有趣又有益。

2.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地理学科有关的问题

地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非常密切,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中的实例中提出与地理有关的探究课题,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和思考。如“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知明后天的天气情况?”“在你周围的环境中,有哪些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它们对地表形态有什么影响?”等。这些课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而且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

在地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式学习活动,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有些知识内容,用探究的方式效率太低,效果不一定很好。地理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世界“是什么”的知识,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这类地理知识通过听讲或阅读就可以为学生掌握和记忆,不适合也不需要学生去探究或发现,如“我国的疆域和面积、我国的行政区划分”等内容。程序性知识又称为操作性知识,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如有关操作、步骤、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涉及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等。策略性知识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地理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知识,它也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不过,一般程序性知识所处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而策略性知识所处理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主要涉及对地理概念、规律、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后两类知识单靠老师的讲解很难为学生掌握,只能通过学习者亲身的参与、探究或实践才能逐渐被体验或内化。如“月相变化的规律”,这类知识是内隐的个人化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获得亲身体验才能为学生所掌握。这种从实践中获得的地理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并更容易被应用到实践当中。因此,这类地理知识更适合通过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来学习。

三、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

1.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整体参与

如今,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个性凸显将是我们培养的重点。在这种背景下,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必须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进行改造,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学习。探究性学习主要以小组为组织形式,要求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让每一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要他们重复教科书、教师或他人已有的结论。参加讨论的人,不必考虑自己的见解是否正确、是否恰当,讨论不由教师支配,也不是少数几个学生唱主角,而是让全体学生都平等地参与其中。在讨论中,要考虑并欣赏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

2.由易到难,分层推进,让学生有能力去探究

不同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差异很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人,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时,要由易到难、分层推进,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提高。

例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学习了“亚洲”的自然地理后,要让学生具备分析一个大洲或地区的自然环境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地形、气候等方面,去探究学习北美洲的自然概况。为此设计了两个问题:①通过阅读地图,说出该大洲位于什么带?与哪些海洋相邻?该大洲的地势有何特征?主要气候类型有哪些?②该大洲的西部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气候有何差异?为什么?北美洲冬季时为什么多暴风雪?与地形有何关系?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一般都可完成;而第二个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进行探究。探究性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去设计,要分层次、有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

3.要少告知,多研究,使学生乐于自主探究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这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有的老师唯恐学生不明白,课堂上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其实,老师把知识嚼得很烂再喂给学生,效果并不见得就好。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并养成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从而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即: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己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梳理,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例如:“等高线地形图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在教学中我就利用农村特点,让学生用泥沙自制沙盘来认识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探究,在质疑问题中探究,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

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中,有时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而初中学生知识面较窄,对一些知识的了解并不多,很多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老师应该及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如: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实验场地和设备;提供相关的地理网站等等。

5.做好探究成果的整理、发布和交流工作

在自主探究活动结束后,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描述、调查资料表、示意图、图片等各种方式完成探究报告,并组织多种形式让学生发布和交流探究的成果,让学生在展示自己胜利果实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兴趣。具体做法是:

(1) 注意多元化的课堂评价。评价是教学一个重要环节,不应由教师垄断,应让学生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

(2)将探究成果制成展览栏在全班甚至全校范围内展出 。

(3)精选部分探究学习成果做成网页在校园网上发布,与不同地区的学生进行交流。

(4)对于部分社会效应比较好的成果,鼓励学生以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

猜你喜欢

探究性课题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三要素”——以《重叠问题》的教学为例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