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沟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及对策*

2012-04-02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12期
关键词:教育网络政治思想

张 洁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沟通就是指交往中的双方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交流各种观念、思想、兴趣、情绪、感情、志向等。网络沟通,是指在网络虚拟空间中,交往双方以语言、符号等为媒介所进行的思想信息和情感的双向交流与互动的活动。网络沟通是在网络普及和网络文化不断深化的条件下产生的,是对传统沟通方式的超越与突破。将网络沟通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从理论上来说,它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不断完善;从实践上来说,它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工作手段和渠道,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的特征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的特征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特征与网络特征的有机结合,主要表现在沟通主客体的多元性和平等性、沟通内容的开放性和丰富性、沟通方式的多样性和交互性、沟通影响的隐匿性和广泛性4个方面。

1.沟通主客体的多元性和平等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强调“灌输”、“服从”,教育者常常强化自身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平等性,而网络沟通则突破了这一局限。网络沟通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没有固定的、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只要你有一台与终端连接的计算机,有着一种即时通讯的网络软件,你就可以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中来。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的主体——老师,客体——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其中。每一个会使用和掌握相应网络技术的老师和学生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的参与者。而且,网络沟通改变了传统沟通中“一对一”的形式,是“一对多”、“多对多”的形式。另外,由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和隐匿性,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随意设计自身的角色,也可以互换角色,他们之间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

2.沟通内容的开放性和丰富性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内容的开放性和丰富性是紧密相连的,都是由于网络本身的开放性所决定的,也是由网络沟通主客体的多元性和平等性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内容的开放性是丰富性的前提,丰富性是开放性的结果。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浏览网上的内容。因此,通过网络,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的内容不仅仅有学习中遇到的疑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更可以自由探讨他们有共同兴趣的话题,如当前国家的政治决策、经济形势、娱乐新闻等等。

3.沟通方式的多样性和交互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方式主要是座谈会、书信等单向交流方式。而将网络技术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则大大扩大了沟通方式的多样性。当前在大学生中比较受欢迎的网络通讯工具有 QQ、QQ空间、飞信、微博、MSN、BBS、手机短信等。将大学生比较喜爱的通讯手段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易于让学生接受,节约了成本和时间,而且由于这些通讯工具都具有交互功能,突破了传统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什么问题可以即时地沟通,老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地开导。这样就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13][14]陈丽冰:《福建宁德蕉城方言声母类化规律及其制约因素》,《方言》2014年第1期。

4.沟通影响的隐匿性和广泛性

网络本身的开放性及网络通讯软件 QQ(私聊和群聊)、飞信、博客等的特殊功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没有确定的客体。老师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QQ群、飞信群、博客等形式发布在网上,其所对应的客体并不是某一个确定的学生,而是所有的群成员或是学生网民。也许他们并不需要这样的信息,但是他们却因为加入了QQ群、飞信群而潜在性地受到了影响。这种影响不是强加给学生的,而是隐藏在其他信息当中,具有很强的隐匿性。另外,由于这些信息并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个体,而是影响了一群人,所以这种影响具有广泛性。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当前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在我国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将网络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间还非常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老师参与网络沟通的能力较弱,学生的参与意识较薄弱、主动性不高以及网络环境欠佳3个方面。

1.老师参与网络沟通的能力发展不平衡

老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的主体,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网络沟通的顺利进行。从当前高校的情况看,大部分老师的沟通能力是很强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部分老师的思想觉悟不高。当遇到热点、难点问题时,老师们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二,部分老师的网络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对网络语言的敏感度较低。网络语言是网民即兴创造出来的,而大学生青年群体是网络语言的主要创造群体。当老师碰到学生使用网络语言与其对话时,他们很难听懂,这就给他们的沟通带来了很大障碍。第三,网络沟通的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老师为了教育好学生,往往是直奔主题,他们不会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际案例等来展开沟通。这样就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难让整个沟通过程顺利进行,更不用说取得很好的效果,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了。

2.学生的参与意识较薄弱,主动性不高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是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进行的,网络具有隐匿性、虚拟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就决定了,如果网络沟通能够顺利进行就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及他们的全力配合。就目前高校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参与意识是比较薄弱的,对网络沟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大学生主观上不愿意配合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主体的工作,不愿意与他们进行交流。虽然说现在网络技术非常先进,在网络沟通方面出现了腾讯QQ(私聊和群聊)、微博、飞信、MSN、BBS等众多方式,但是由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的特点,网络沟通客体可以随心所欲地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和想法,所以大部分大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网络沟通这个过程中来,抑或不愿意公开地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感受。可以说,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也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学生的网络沟通能力较差,他们有的不会熟练地运用网络软件,有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心里所想的并不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犹如一个鸿沟,阻挡在了老师与学生之间难以跨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环境主要是指物质环境(经济条件)和网络虚拟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支持,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为网络沟通提供相当的物质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沟通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网络相对于传统的媒介来说,其本身就是一个价格较高的消费品,再加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对教育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要想利用网络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网络沟通中,占据网络宣传阵地的主导地位,不仅需要大量的网络设施、网络软件,关键是需要大量优秀的网络技术人才。这些都对物质条件提出了更高的条件,对我国目前的状况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存在结构性矛盾,发展比较“畸形”。比如,从纵向来看,大部分的网络沟通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中部等比较发达城市的高校中,而西部等相对落后的高校中的网络沟通资源就相对缺乏;从横向来看,先进的网络沟通资源主要集中在211、985等著名高校,而一些普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资源则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或陈旧问题。

4.网络沟通的方法较单一

虽然说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与运用,但有些老师对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认识还是不全面的。有些老师还停留在采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过多地看到网络给我们带来的负面效应,而看不到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好处。因此,他们从思想上对网络认识就不全面,对网络本身有一种排斥。有些老师虽然认识到了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接受了网络,但是对于网络沟通工具却是非常不熟练的。他们采取的还是较早的QQ沟通方式,而对于最新的飞信、博客、微博等网络通讯工具是比较陌生的。

三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有效性的对策

网络沟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网络沟通的有效性。具体措施如下:

1.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主体的综合素质

第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能力素质,包括网络信息技能、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可以通过开设信息技术培训课程,或者通过开设网上信息技术的网站等,让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主体更加熟练地掌握并运用互联网技术;同时,注意熟悉相关网络软件、网络插件,通过对网络软件、网络插件的熟练掌握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主体的网络信息鉴别能力,有效地阻止不良信息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客体的侵害,特别是对于一些西方国家向我国网络发布的有关“和平演变”的不良信息,要及时有效地加以阻止、屏蔽。

第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主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他们的政治立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主体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扎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方法,并能将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同时,应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精神,遇到问题不流于形式,不停留于表面,而是能够透过现象深入到问题的本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透彻地为大学生解释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帮助大学生看清事实、明辨是非,从正面、积极的道路上引导他们的思想。

第三,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主体的知识面,从多方面丰富其知识。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掌握好其专业知识,还应该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要很好地把握好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从某种角度来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之间能够走入彼此的心灵,进行心的交流。

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客体的参与意识,提高其参与能力

首先,应该激发大学生参与网络沟通的积极性,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的过程中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主体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作一些比较令大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网页等激起他们沟通的欲望,让他们不知不觉地、心甘情愿地参与到网络沟通的过程中来,把“要我沟通”的心态转变为“我要沟通”的心态,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沟通扫清了心理上的障碍。

其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客体的网络沟通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能力,主要是指大学生运用网络的能力,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鉴别、处理和应用能力,还有相关的网络操作能力,计算机硬件知识和软件知识。激发了大学生参与网络沟通的积极性只是进行网络沟通的前提,而加强网络客体的网络沟通能力则是进行网络沟通的基础和重要条件,二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沟通都必不可少。

3.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网络虚拟环境

网络环境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良好的网络环境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具有积极的影响,有促进作用;而反动的、落后的网络坏境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则具有消极影响,有阻碍作用,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要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的物质环境,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经济是创造优良的物质环境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还应该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制定相关方针政策,加大政府对那些条件相对较差高校的扶持力度,促进这些高校的网络资源有效供给,力保网络软件的健全。

而网络虚拟环境的改进也是建立在网络物质环境的基础之上的。但网络虚拟环境的改善更是从技术层面上去改善。因此,要改善网络沟通的网络虚拟环境就应该不断创新,研发出科学的、先进的网络软件,对于网上的不良信息可以进行直接的屏蔽或去除,不让它们进入网络沟通客体的视野,在网络上有生存的空间。

4.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有机结合多种网络通讯工具

网络技术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而网络通讯工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在技术方面的介体,对于网络沟通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在充分了解网络通讯工具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扬长避短、优劣互补的良性格局。比如,QQ作为一种网络通讯工具,既可以群聊,也可以私聊,其在电脑上既可以语音聊天,也可以视频聊天;飞信是最为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但有时候也会因信号的原因导致信息不畅;而最新出现的微信就更为方便、快捷,它既可以文字聊天,也可以语音聊天,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功能在手机上就可以实现。所以说,这就要求老师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或多种方式相结合以保证沟通的顺畅。

[1]王小锡,王建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刘龙洲,廖志鹏.论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问题[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3]张培玉,张秀君.当前高校如何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4]夏 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教育网络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2015年度教育网络舆情概述及特点分析
新常态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融合模式